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梧州市龙圩区

科普小知识2022-12-26 18:36:07
...

龙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西南部,2013年3月成立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龙圩区前身为苍梧县的县城,龙圩区时梧州市三城区面积和人口最大的城区,龙圩区距梧州主城区13公里。龙圩区东毗广东省肇庆市和本市万秀区城区,南连本市的岑溪市,西接藤县,北与长洲区和万秀区接壤。龙圩区辖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4个镇。龙圩区总面积982.9平方公里,龙圩区总人口30.7万人。

中文名:梧州市龙圩区

英文名:Longxudicwuzhoucity

别名:龙城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西梧州市

下辖地区: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

*驻地:龙圩镇政贤路18号

地理位置:广西东部

面积:980平方公里

人口:30.3万(2012年)

方言:广府粤语、勾漏粤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李济深故居,哥罗城遗址,粤东会馆,苍海湖旅游区火车站梧州火车南站

电话区号:0774

邮政区码:543004

1、简介


龙圩区

梧州市龙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境内,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是2013年2月8日经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25号)批准成立,2013年6月4日正式成立的。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接管辖区内所有事务。龙圩区位于梧州市南部,全区辖4个镇即(以原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广平镇、新地镇作为龙圩区的行政区域),70个行政村,1262个村民小组和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面积982.9平方公里。共有人口约30.7万人,城镇人口约4.6万,农村人口约26.2万人,

2、历史沿革

汉、三国时属广信县。

晋、南北朝时属遂城县,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名戎县城,曾为遂城县、戎城县县治。

宋以后属苍梧县,宋熙宁四年(1071年)改为戎圩镇。

清末属平乐乡,民国时期属戎城区。

1950年隶第一区,1951年7月称龙圩镇。1952年5月,县城由梧州迁至龙圩镇。后曾改名城关公社、东升镇,1971年12月复称龙圩镇至今。

1996年4月,龙圩镇、林水镇合并称龙圩镇。

2013年3月成立梧州市龙圩区。2013年全区辖4个镇,7个社区居委会和70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龙圩区

龙圩区位于梧州市南部,为梧州市2013年区划调整新成立的市辖区。全区辖4个镇即(以原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广平镇、新地镇作为龙圩区的行政区域),70个行政村,1262个村民小组和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龙圩镇(4个社区、12个村):龙城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林水村、恩义村、古凤村、大恩村、四合村、中村村、新利村、社学村、思念村、念村村、寨中村、保村村。

大坡镇(1个社区、18个村):大坡社区、大燕村、新安村、大城村、胜洲村、马王村、白鹤村、大坡村、松柏村、夜村村、古元村、育民村、交村村、寨村村、坡头村、河步村、天堂村、新龙村、合垌村。

广平镇(1社区、20个村):广平社区、广平村、平地村、城坦村、坛金村、淑里村、调村村、河口村、甘村村、上合村、平山村、武陇村、大尧村、金钗村、端村村、平乐村、华新村、扶达村、西罗村、夏村村、思化村20个村委会。

新地镇(1社区、20个村):新地社区、回龙村、大维村、雁村村、训村村、新甫村、思贤村、都梅村、龙窝村、新地村、富回村、古卯村、四落村、古令村、殿村村、洞心村、大同村、富禄村、题甫村、大村村、新科村。

4、地形气候

全区地属低丘,有部分低洼地。主要山峰有大平山、尖峰顶等。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浔江、上小河、下小河。

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沙质土。年均气温21.2℃,年无霜期323天,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5、自然资源

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十分优势,全区耕地面积20.15万亩,有林面积80.9万亩,辖区森林覆盖率达51.8%。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黄猄、狸、穿山甲等50多种。

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浔江、上小河、下小河。

6、交通状况


龙圩区

龙圩正处于广州至南宁、广州至桂林的中心交汇点上。已建成的桂梧、南梧、广梧高速公路、南广高速铁路均交汇于龙圩,且龙圩正处于中心地带。如今,龙圩至广州、南宁、桂林的用时约为3小时、4小时、3小时(至玉林、贵港用时约为2小时和3小时);南广高铁全线通车,龙圩至广州、南宁用时约为1小时和2小时。可见以龙圩为中心,东接珠三角、南连北部湾周边各大中城市的2到4小时经济圈很快成形,将来可纳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龙圩必将成为东接珠三角、南连北部湾周边各大中城市的交通咽喉。

龙圩是广西重要的内河运输基地之一。为适应梧州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梧州口岸河西码头(目前广西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作业区)的整体搬迁新而建新利货柜码头,它位于龙圩区城下游浔江的右岸,上游距在建的梧州市西江三桥0.5km,下游距离梧州西江一桥2km,且就在南梧二级公路旁,经二级公路可直接入南梧、桂梧、广梧高速公路。水路下航广州303km,上航贵港272km,南宁551km。在抓紧建港的同时,素有“黄金水道”的西江航道亦加快了整治步伐,航道经一期整治升级后,全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直达粤港澳,二期整治后提高到3000吨级。由于大宗重物、低附加值货物的运输唯水运的性价比独高,新利货柜码头的建设以及西江航道的整治,将使西江黄金水道的昔日繁华重现。

7、经济状况

第一产业

龙圩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相当丰富,既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又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八大产脂县之一;“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六堡茶”驰名中外,“料神八角”、“育民沙糖桔”已是小有名气。近几年,龙圩区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2005-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率为2.96%。借助区位优势,夯实第一产业的主要措施有:1、深挖和依托现有农业资源优势,扶持和壮大特色产业。2、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第一产业发展。3、积极发展行业组织,提高集约经营程度。4、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增强农业竞争力。5、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6、瞄准市场,发展高精准农业。

第二产业


龙圩区

几年来,龙圩区第二产业呈现强劲的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以来,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25%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36%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1.87%提高到2007年的50.19%。随着龙圩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工业发展载体-工业园区功能逐步完善,龙圩的工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借助现有区位优势,壮大和发展第二产业主要措施有:1、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作用。3、要扶持发展壮大本地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

第三产业

由于龙圩与梧州隔江相望、近在只咫(距梧州市中心仅12公里),同时,历史以来经济与梧州相比欠发达,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再加上龙圩人素有到梧州消费的习惯,造成龙圩第三产业长期依附梧州市区的局面。对此,龙圩区们借助“交通枢纽中心”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优势,致力培育物流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龙圩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打破第三产业欠发达的局面,力争把龙圩建设为梧州的“新朗东”。

8、文教卫生

教育

2010年区内有小学校(教学点)80所(处),在校学生85000人。有中学15所(其中县属5所)45000人。文化

2010年城区内有市属图书馆1个,藏书12万册。有电影院、影剧院、舞厅、卡拉OK厅、录像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区及71个行政村开通闭路电视。

卫生

2010年龙圩区的医疗机构有梧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梧州市妇幼保健院龙圩区分院、梧州市第二中医院、梧州市鼻咽癌防治所龙圩区分所、梧州市卫生防疫站龙圩区分站等8家,有CT机、核磁共振机、体外碎石机、电动洗胃机、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普外及颅脑等手术。

9、名优特产

山茶油


山茶油

山茶油山茶,俗称苦茶、建茶、白花茶,学名Camellia-OilferaAbel、英文名-OilteaCamellia,,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全国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极其珍贵。

山茶籽其营养成份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常年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孕育,成年树树高3米左右,树龄百年以上,有的可达400-500年。它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仅分布于我国南方少数省县的部分高山地区。专家称之为“天赐中国”、“油中之王”。

山茶树的花苞在每年4-5月份开始形成,10-11月份开花,与此同时,上年的茶果也将近成熟,花果同枝,民间因此对山茶树有“抱子怀胎”的美誉。山茶果成熟周期长,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历经春、夏、秋、冬将近七季的云雾滋养,吸尽天然精华,确属人间奇珍。山茶果俗称油茶籽,呈球形、桃形,可提炼重要的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山茶油。

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

三蛇酒


三蛇酒

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药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药酒。

霉豆腐

又名霉豆腐渣,是梧州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用豆腐渣加工表面有富于弹性的粉红色霉菌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要吸炒、煮、煎等多种吃法,被港澳称为广西猪肝。

纸包鸡

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因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而蜚声海内外,1985年,梧州纸包鸡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电视纪录片。

蛤蚧酒

梧州蛤蚧酒是用广西特产蛤蚧为主要原料泡制成的名贵药酒,酒色碧绿,酒味香醇,有滋补壮身的疗效。

蛤蚧酒系广西著名的动物酒之一,素以梧州出产的最负盛名,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初期,梧州民间就有捕捉蛤蚧泡酒的习惯,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当时,梧州东门和河西三界庙一带盛产花头大蛤蚧,百姓常常捕之用以泡酒。《梧州府志》也说“梧州东门蛤蚧酒”在清代就远近闻名,可见,梧州蛤蚧酒成名是由来已久的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梧州龙山酒厂博取民间泡制蛤蚧的精华,批量生产蛤蚧酒。在短短几年间,蛤蚧酒的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产品不但畅销广西、广东和华东地区,而且开始批量销往港澳,出口东南亚等地。

10、风景名胜

骑楼城


骑楼城

梧州素为广西水上门户,上个世纪20年代后,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骑楼逐渐取而代之。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另外,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0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在广西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梧州河东老城区连绵成片的骑楼,由梧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

龙母庙


龙母庙

梧州是龙母的故乡。为纪念龙母,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龙母庙是梧州乃至桂东南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庙貌辉煌。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重修,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兼有宋、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龙母庙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舆地通灵,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龙母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2005年梧州市*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由于龙母竭尽全力带领人民开山治水,为乡亲造福,深得百姓爱戴,因此,“龙母诞”和“升仙日”就成了龙母庙的传统纪念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五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此时龙母庙通宵开放,善男信女争先恐后来朝拜、上香、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洗龙母水、喝龙母茶,往万寿龟投币。

圣文园

圣文园坐落在梧州市河东城区西江南岸,从云龙大桥南桥头经旺步村往抚冲4公里即达景区。园内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北回归线穿园而过。这种独特的气候使得景区内植物品种十分丰富:有冠为“植物活化石”之称、最远古侏罗纪时代便出现的蕨科植物群,有世界十大名木之一的格木,有三十余米高,几人环抱的稀有大树品种。

系龙洲


系龙洲

系龙洲位于梧州城东3.5公里的西江江心中,四面环水。岛上芳草萋萋,碣石嶙峋,亭阁耸立,绿树与江水交相辉映。岛下流水冲溅,波似银珠,浪似雪花,船只如梭。远眺群山秀拔,梧州山城,山环水绕,一派南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每逢春夏之交,洪水泛滥,怒涛汹涌,此洲象中流砥峙屹立江中。相传古时有仙人在系龙洲下放一笼子,笼里装着一对宝鸭,系龙洲有宝鸭驮着,不论洪水多大,从未被淹没。所以,系龙洲又称“浮洲”。

白鹤山

梧州白鹤山位于鸳鸯江畔珠山旁。白鹤山为梧州八景之一,昔称"鹤冈返照"。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河上晨雾未消,隔江相望,窈窕多姿的白鹤山,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当斜阳西照,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入碧绿明亮的桂江,就象一个花容月貌的女郎对镜梳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英国在白鹤山四周竖起大英国地界碑,建起领事署。惠师礼会、圣书公会、美国圣经学院也设在这里。白鹤山下立有禁止游人登山的木牌。1918年春,有桂军数人登山游玩,英领事放出狼狗咬人,桂军排长为自卫而打死洋狗,后被英领事署威逼而遭枪杀,以偿狗命。经过反英浪潮后,英国于1928年交回白鹤山。

梧州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原为北山,古称茶山,位于市中心。民国14年(1925年),辟为公园,名曰"中山公园",为梧州最早建成的公园。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北山顶,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是1925年3月由李济深倡议筹建。纪念堂内着重介绍孙中山先生在1921年底到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运的事迹。纪念堂规模宏伟,分前后座,前座中部为四层塔式圆顶建筑,东西两翼为二层楼房,为陈列室,后座是千人会堂。纪念堂正面是层层台阶,自山脚至大门前共340余级;门前是广坪,中筑荷池,环列石凳,荫以梧榕。

梧州市博物馆

梧州市博物馆位于大中路102号,馆高6层,占地431平方米,博物馆内设3个展厅,馆藏文物近万件。战国到明清时代的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铁器、玉石器、陶瓷器、金铜器,其中以汉晋时期的出土文物居多,较为珍贵的有富民坊西汉窑址的陶釜、东汉铜尺、铜案、铜仓,西晋青瓷鸡首壶、南朝青瓷骑马俑、北宋元丰监铸钱作坊和明桂王墓出土文物等。

11、历史名人


李济深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1885年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汉族广府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反共政策。

1948年就任中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人民*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