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普陀鹅耳枥

科普小知识 2024-04-17 18:40:56
...

普陀鹅耳枥(学名:CarpinusputoensisCheng)是一种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在保存物种和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等级(CR)。中国特有,自然生长情况下仅存一株,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高13米,主干胸径63.7厘米,侧干32.4厘米,树冠覆盖面积72平方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雌雄同株,雄花序短于雌花序。雄、雌花于4月上旬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现已通过技术繁育出大量普陀鹅耳枥树苗,使其暂时脱离灭绝危险。

中文学名:普陀鹅耳枥

拉丁学名:CarpinusputoensisCheng

拼音:putuoeerl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壳斗目

科:桦木科

属:鹅耳枥属

1、发现过程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是1930年5月由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学教授首次在普陀山发现的,后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于1932年正式命名。

五十年代以前,该树在普陀山并不少见,后逐渐枯死,仅存的一株树高约14米,胸径60多厘米,树皮灰色,叶大呈暗绿色,树冠微偏,依然枝繁叶茂,挺拔秀丽,为普陀山增光添色。

2、植物形态

植株雌雄同株,乔木;树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长柔毛和黄色椭圆形小皮孔,后渐无毛而呈灰色。叶厚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重锯齿,上面疏被长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以后两面均渐变无毛,仅下面沿脉密被短柔毛及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11-13对;叶柄长5-10毫米,上面疏被短柔毛。

果序长3-8厘米,直径4-5厘米;序梗、序轴均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序梗长约1.5-3厘米;果苞半宽卵形,长约3厘米,背面沿脉被短柔毛,内侧基部具长约3毫米的内折的卵形小裂片,外侧基部无裂片,中裂片半宽卵形,长约2.5厘米,顶端圆或钝,外侧边缘具不规则的齿牙状疏锯齿,内侧边缘全缘,直或微呈镰形。小坚果宽卵圆形,长约6毫米,无毛亦无腺体,具数肋。

3、生长环境

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全年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6.3℃,1月平均气温5.5℃,8月平均气温26.8℃,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超过30.1℃,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3℃,雾期长,相对湿度达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200毫米,雨日一般在150日以上。土壤为红壤,pH值5.5~5.7,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4.8%,肥力较高。普陀鹅耳枥于长期生活在云雾较多,湿度较大的生境里,比较耐阴。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风等特性。

4、生长区域

我国特有物种,仅见于浙江舟山群岛。生于山坡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普陀岛。普陀鹅耳枥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仅存一株。位于普陀山风景保护区。

5、繁殖栽培


普陀鹅耳枥

播种繁殖用种子繁殖,以采后即播为宜,因种子寿命短,不耐贮藏。11月中旬播种,次年4月上旬出土,但成苗率不高,幼苗纤弱须遮荫。当年生苗高5~15厘米,第三年春进行分栽,苗木平均高可达100厘米,平均基径为1.5厘米。

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采用二年生苗的侧枝于3月中旬扦插,当年生苗高约8厘米,最高可达17厘米。

太空育种

根据闵行三中学生王汇盛、苏烨、严鑫崽的提议,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搭载了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四种中国特有树种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希望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令种子发生“变异”,更加适宜存活和繁衍。研究表明,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取决于重力,一旦失去重力或进入一个微重力的环境,植物的根会丧失其与生俱来的向地性,转而向四周空间伸展,叶细胞分裂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6、植物保护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亚组合保护植物。

2、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增添普陀岛自然风景区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普陀是著名佛教圣地,参观过普陀庙寺的人不会忘记那庙宇院内的一株大树,称为普陀鹅耳枥,它之所以远近闻名,乃是因为那是自然界中仅存的一株,被定为*保护植物。

普陀鹅耳枥连同普陀大庙成为游览普陀的重要风景点。普陀庙中唯一的植株应倍加保护自不待说,保护的另一举措就是本树的结种研究及大量繁殖。杭州植物园已试种成功。普陀山现划为国家重点自然风景保护区,并设置管理局,对本种的保护极为重视,为了防止游人攀折,已在植株周加坝围护。当地管理机构和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并进行各种繁殖试验,最终尝试成功,繁育出大量树苗,解决了其面临灭绝的危机。

在1930年前后,钟观光在考察浙江东南沿海岛屿时,在普陀山发现了一棵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树,这棵树每年春季开花,浅红色的雌花与淡黄色的雄花不是同时成熟,授粉率极低。由于往往是一棵树种难得一颗种子,种核落地后容易腐烂,导致出苗率极低。1932年,经郑万钧鉴定定名为“普陀鹅耳枥”。

7、相关报道

据网易新闻2016年5月2日报道“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落户昆明植物园

普陀鹅耳枥在全球仅存1株野生植株,存于浙江舟山普陀山慧济寺,故被称为“地球独子”。近日,普陀鹅耳枥的人工繁殖小苗落户昆明植物园,长势良好。


普陀鹅耳枥

全球仅剩1株野生株

普陀鹅耳枥,从分类上来说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1930年,由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光教授首次发现,1932年由林学佳、郑万钧教授命名为普陀鹅耳枥。全球仅发现了一株野生的普陀鹅耳枥,所以被称为“地球独子”,也是《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现存植株最少的一个物种。

如今,市民去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游玩,在佛顶山慧济寺西侧还能看到它。

这棵普陀鹅耳枥树高约14米,胸径60多厘米,树皮灰色,叶大呈暗绿色,树冠微偏,依然枝繁叶茂,挺拔秀丽,为普陀山增光添色。舟山市林科院教授级高工俞慈英,常年从事普陀鹅耳枥的研究,她说:这个树种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末仅存一株,既有人为原因,也因树种自然繁殖能力非常弱,以及气候等影响有关。

获赠引种60株小苗

2011年9月,它还随“天宫一号”上到了太空,进行太空育种试验。通过多年科研攻关,“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也从1株增加到了几万株。但野生株每年所结的果子仍异常珍贵,人们还舍不得拿去研究这个树种的用处。上世纪90年代昆明植物园曾引种过1株,但因小苗太弱,没能在昆明落地生根。

今年4月上旬,正值普陀鹅耳枥花期,昆明植物园一行4人到舟山市进行普陀鹅耳枥繁育的考察和引种工作,并带去了昆明植物园人工繁育的极小种群明星植物——华盖木小苗,作为“礼物”进行交换。俞慈英慷慨地赠送了60株普陀鹅耳枥的两年生小苗给昆明植物园,另外还有珍稀特有物种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和红茴香各10株。这些省外的“贵宾”就在昆明植物园安家落户了,种植在极小种群植物展示区和保育苗圃。目前,它们生长状况良好。

昆明植物园也成为舟山市外全国迁地保护普陀鹅耳枥原生地繁育种苗最多的植物园。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说:“在不同地方种植,研究它的保护方法,为今后的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上一篇: 马樱丹

下一篇: 天目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