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徐家汇天主堂

科普小知识2022-12-26 20:51:46
...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其正式名称为:圣伊纳爵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

中文名称:徐家汇天主堂

外文名称:XujiahuiCatholicChurch

别:名:徐家汇大教堂

建筑时间:1904年

地理位置:上海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

地位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简介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原名圣依纳爵(耶稣会的创始人)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教堂,在汇丰银行大楼建成之前被誉为“上海第一建筑”。

2、历史


徐家汇天主堂

1966年,两座钟塔的尖顶及十字架被拆毁,四周的彩色玻璃花窗损坏殆尽,教堂改为果品公司仓库。1979年教堂归还教区,当年11月恢复宗教活动,1982年修复钟楼尖顶。

“*"时代,徐家汇天主堂遭严峻损坏,连巳拆下十字架的2个尖顶和大管风琴也不能幸免,教堂被用作仓库,宗教运动中止。1978年后复原,1980年重修,1982年圣诞节,修复尖顶十字架,重现大教堂哥特式面貌。

上海早在明代中后期编为县制时,便成为全国信教人数最多的县城之一,还建立了许多教堂。在这里,传播与汇聚的不仅是宗教本身,更有趣的是教堂的另一层身份: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院,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博物馆。1868年,徐家汇天主教堂司铎韩伯禄在教堂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民间称作徐家汇博物院。

上海缘起徐家汇,徐家汇缘起明末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而这位开明进步的中国人受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影响,成为上海第一位天主教徒。从此,掀开徐家汇与天主教的重要历史篇章。

伴随着殖民者入驻上海、建立租界,法国人的宗教信仰在此得到了巩固,尤以徐家汇为天主教徒比较集中的地方。1846年,天主教恢复了在中国的合法地位。法国天主教就在徐家汇利用徐光启墓地东北区域修建教堂,因奉“圣依纳爵”为主保,称作圣依纳爵教堂。1906年翻新,1910年落成。

徐家汇成为全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全国天主教宗教会议在这里举行,天主教堂区域正如法国巴黎圣母院,也形成了有着浓厚欧洲文化氛围的“拉丁区”,被誉为上海的“梵蒂冈”。

3、设计

新堂在旧堂的南侧(今蒲西路158号),由陶特凡尔(Dodwall)建筑师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耗时六年建成。教堂高五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1910年10月22日,新教堂落成,举行祝圣典礼,并举行了第一次弥撒。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教堂之巨擎”、“远东第一大教堂”。

4、结构


徐家汇天主堂

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祥。主体墙上有巨大圆形花窗,其上镶嵌彩色玻璃,建筑造型挺拔庄严。外墙用黄沙水泥粉刷,屋顶置有大小不等铜皮圆穹,呈孔雀蓝色。尖顶。

5、布局


徐家汇天主堂

教堂外墙面为清水红砖,四周有铅条玻璃尖拱窗,分间处有石扶壁,所有门窗洞均为尖券,两侧窗户采用简化的火焰式双叶窗。两座钟楼尖塔高至50余米,塔顶铺青石板瓦片。立面南北两侧两座相对峙的钟楼高达56米,钟楼尖塔顶端是十字架。

教堂内部呈拉丁十字形,纵向形成前厅、中厅、后厅,后厅之上是唱诗楼;横向形成南北两厢,大理石祭台上烛台层层,圣母像立于祭台最高处。室内以大方砖铺地,中间走道用花瓷砖铺筑,顶脊呈尖拱状,木制四分尖券肋骨拱顶。

堂内挺立着64根立柱,每根立柱用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是哥特式建筑惯用的束柱,都是用金山石精雕细凿而成。教堂中厅高敞,空间有三层高,两侧较低,为二层高,中厅两侧墙面由三层构成,一层是由束柱和尖券构成的连续券廊,二层是连续尖券构成的廊栏,三层为尖券高侧窗。西侧廊外侧各有一排小祈祷室,后部作半八边形布局,当中设主祭坛,堂内还有19座小祭坛,整个教堂内可容纳2500人。在装饰重点部位如玫瑰花窗、塑像、其华盖和基座、两侧女儿墙的吐水兽、入口等处局部采用了石材。

6、风格


徐家汇天主堂

若是要研究哥特式建筑,徐家汇天主教堂便是不二之选。虽不及众所周知的法兰西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法国巴黎圣母院(1163—1250)震撼的体量感与细节刻画,或者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极强的垂直向上感、嶙峋与精神压抑,作为中国第一座西方建筑式样的教堂,上海徐家汇教堂在建筑风格要素上却也面面俱到:两侧一对总高32米高耸尖塔中间郑重的玫瑰窗、两侧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统统是哥特典型符号;反而是外墙的红砖和富有间奏感的花窗棂又将这庄严增添了几分亲切与归属。只是不惑于大多哥特式天主教堂的西侧立面作为主里面和主入口,而徐家汇天主教堂的主立面和入口朝东。

新的徐家汇天主堂总体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可同时容纳2500人做礼拜。教堂内共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柱子,每根用十根雕花圆木组成,所有的建筑语汇都最终归于教堂顶部的尖券式四分肋骨拱;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据说这座圣母耶稣像是1919年由巴黎制成后运抵上海的。正因为她的“大气”,直到今天,徐家汇天主堂仍是上海规模和名气最大的天主教堂,亦是上海最能够体现哥特风格的建筑。

7、规模

教堂高79米,宽28米,正祭台处宽44米。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中间大祭台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中间的横廊的窗上有据说是修女自制的贴上去的窗花,很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代表着圣心和圣母心的故事。

8、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公交:926路,957路,56路,43路,816路,712路,931路,920路,南佘专线。

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三号口。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9:00-11:00,13:00-16:00。

周六:下午13:00~16:00,周日:下午14:00~16:00,有义工带领参观教堂,每半小时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