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1-10-22 16:09:24
...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地处黄河故道。三杨庄遗址于2003年发现,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截止目前,勘探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庭院14处,清理4处,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博物馆建于遗址上。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名单。

中文名称: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地:址: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

所属类别:博物馆

开馆时间:2009年9月25日

1、简介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地处黄河故道。三杨庄遗址于2003年发现,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截止目前,勘探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庭院14处,清理4处,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博物馆建于遗址上。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名单。

2、遗址溯源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南部,东北距内黄县城约30公里,东距濮阳市区约20公里,西距浚县大伾山北魏大佛像约21公里。东南距现在的黄河河道最近约45公里。这里地处黄河故道,沙土厚积,现地表沙岗连绵起伏,卫河的一条小支流——硝河(黄河改道南移后在原故道形成的河流)从三杨庄村北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历史上,较为宽阔的硝河河道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河两岸土壤里硝、盐、碱的含量很大,硝河的得名概由此来。而且,硝河两岸广布的沙丘,在民国年间经常随风南侵、移动。因而,这里至今也显得人烟稀少,较为偏僻。位于三杨庄村西北不远的颛顼、帝喾二帝(上古五帝中的第二和第三帝)陵,传说汉代开始祭祀,唐代就已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元、明、清三代官方均定期进行祭祀并勒碑以铭;但清末的陵园及历代碑刻等,于1986年才开始逐渐从荒沙的掩埋中清理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国家在这里大规模封沙育林,广植刺槐,沙丘得以固定和绿化。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一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原来水位线常年距地表3米左右,现在已降至地表下25米。硝河在20多年前也已几近断流消失,河道处近年来都已被开辟为农田。2003年夏,当地*为排涝和引水,重新疏浚硝河,在原河道范围内开挖新的河道,施工中,古代房屋建筑遗存就在现地表下4—6米深处被偶然发现。

3、遗址分布

迄今只是对4处庭院遗存的坍塌原貌进行了平面揭露,尚未作单体或局部解剖工作。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第一处庭院建筑遗存(按发掘时间先后排序)位于三杨庄村北约500米。本区域目前勘探面积为3600平方米。在钻探范围内,南、北部均发现有较大面积的夯土遗存,南部发现有古道路遗迹,宽约4米左右。这些遗迹均位于同一地层深度(距现地表深5米左右)。

第二处庭院遗存位于三杨庄村西北,东距第一处庭院遗存约500米,西北距二帝陵也大约为500米。该处庭院遗址揭露较为完整,遗址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庭院的平面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第一进院南墙及南大门、东厢房、西门房,第二进院南墙、南门、西厢房、正房等。南大门外偏东南约5米处还有一眼水井及通往水井的用碎瓦铺设的便道,水井壁系小砖(与房基用砖相同)圈砌,井口周围用同样的砖铺砌成近方形的低井台;水井的周围还分布有较多的水槽、盆、瓮等陶器(有的可能因残破而废弃),石磨等石器;水井西侧约5米处,有一处特殊的编织遗存,遗迹四角为3块砖摞成的4个分布呈长方形的砖垛,砖垛内堆积有较多的长宽为10×5厘米的砖块,砖块的中部刻有可以缠线(或细绳)的凹槽,故此,推测该处可能为编制竹席或草席类物品的遗迹。庭院西北角有一带瓦顶的厕所。在庭院的西侧,还清理出一座形状规范的圆形水池。在该庭院遗址内及南大门外、水池内,清理出5个大石臼、2个小石臼、石磨、石磙等石器,陶水槽、碗、甑、盆、罐、豆、瓮、轮盘等陶器,铁犁、釜、刀等铁器;主房瓦顶东侧表层还初步清理出带有“益寿万岁”字样瓦当的筒瓦数件;二进院内西部地面初步清出3枚“货泉”铜钱。

第三处庭院建筑遗存位于三杨庄村北,东北距第一处庭院遗存近100米。该庭院建筑遗存揭露得也较为完整,面积大致为30×30平方米,庭院的平面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第一进院南墙及南大门、南厢房,第二进院墙、正房等,庭院东西两侧有墙。庭院东西墙外分别有一条宽窄、长度大致相同的水沟,西侧水沟分为南北两段。南门外西侧有水井一眼,井壁的用砖及砌法与第二处庭院的水井相同,只是没有砖铺的井台。庭院后有一小的建筑遗存,目前推测可能为厕所。正房后还发现有2排树木残存遗迹,从清理出的残存的树叶痕迹初步判断,多为桑树,也有榆树。南厢房版筑夯土南墙(也为整个庭院的南墙,已经倒塌)的块状大小清晰可辨。特别是在该庭院的东西两侧水沟外和后面(北侧)清理出有排列整齐的十分明晰的高低相间的田垄遗迹,田垄的走向有东西向的,但多为南北向,田垄的宽度大致在50厘米左右。有迹象表明,在南门外不大的活动场地南侧,也为农田,且有一条不宽的南北向与外界相通的道路。在庭院内外的地面上散落有石碓、小石臼、陶瓮、陶盆等遗物,同时还发现有半枚“货泉”铜钱。

第四处庭院建筑遗存位于第三处庭院遗存东25米,大致东西并列,尚未完整清理与揭露。平面布局接近第三处庭院遗存,只是西侧未有边沟,代之的是一行南北向的树木;院后有一附属遗迹,与第三处庭院遗存类似,可能为厕所。厕所后也种植有树木,并有一方形坑。

从目前已经得到清理的4组庭院的情况看,它们均为坐北朝南,方向一致(南偏西约10°),显系统一规定所致;均为二进院布局,南门外为小范围的经常活动场地,且各有自己的水井;庭院之间互不相连,四周由农田相隔;所有房屋顶部均使用筒板瓦,主房屋顶更是全部用筒板扣合,由于房屋系洪水浸泡而坍塌(非冲毁),故所有瓦顶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板瓦与筒瓦扣合时的原状。

4、建馆意义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大遗址是承载人类社会文明的主体,是延续文明的物证,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该遗址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所揭示的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庭院与生活环境,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首次发现的大面积汉代耕作农田遗迹,也为研究汉代农耕文明、耕作制度及土地分配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民居建筑实物遗存,对研究汉代一般民居建筑及其工艺技术等也提供了新颖的实物资料。

5、参观指南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08:30—17:30

免票人群:1.4米以下儿童(含1.4米)、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免票

优惠政策:50-60老人凭老年证、学生凭学生证到景区购买半价票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