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乡
龙井乡管辖原龙井乡和巫峡镇的文峰、龙水、七星、黎早、桂花、新路、陈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全乡总人口10781人,辖15个村委会,幅员面积127.07平方千米。乡*驻老堰塘。龙井乡提出,要积极主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立足城郊优势,着力打造城郊型经济。
中文名:龙井乡
行政代码:500237205
身份证前6位:500237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4700
隶属政区:巫山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渝
辖区面积:127.07km2
人口数量:约1.07万人
1、地方简介
龙井乡
龙井乡管辖原龙井乡和巫峡镇的文峰、龙水、七星、黎早、桂花、新路、陈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27.07平方千米。乡*驻老堰塘。龙井乡提出,要积极主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立足城郊优势,着力打造城郊型经济。为此,确立了发展“五业”、打造“五地”的奋斗目标。
2、行政区划
龙井乡区划
500237205200210白泉村
500237205201220石里村
500237205202220白水村
500237205208220龙山村
500237205212220六水村
500237205213220红庙村
500237205214220青山村
500237205215220春泉村
500237205216220七星村
500237205217220龙水村
500237205218220新路村
500237205219220陈家村
500237205220220文峰村
500237205221220桂花村
500237205222220梨早村
3、地方人口
龙井乡
龙井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781
男5778
女5003
家庭户户数2720
家庭户总人口(总)10781
家庭户男5778
家庭户女5003
0-14岁(总)3200
0-14岁男1682
0-14岁女1518
15-64岁(总)6972
15-64岁男3773
15-64岁女3199
65岁及以上(总)609
65岁及以上男323
65岁及以上女2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661
4、农业发展
巫山:2000农户种蔬菜 一年实现万元增收
“我仅这一季黄瓜就已经卖了近3000元了。我这个大棚还卖个两千元是没有问题的。我这一个大棚有三分地,一年纯收入一万元轻轻松松。”日前,在巫山县龙井乡桂花村,菜农李如卿高兴而自豪地对笔者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巫山县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因地制宜作好规划,狠抓蔬菜产业发展。“我们根据市场前景,在进行万元增收规划时,蔬菜项目几乎占了其它项目的10-20%。”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谭明连介绍。全县蔬菜产业从示范基地建设入手,以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为突破口,致使蔬菜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积极稳妥推进。截止目前,该县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9万亩,建成蔬菜示范基地5000余亩,大棚1000余个,蔬菜产量24万吨,实现产值3.25亿元。
“蔬菜项目是农户实现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广大农民最容易接受。”巫山县农委蔬菜站站长胡志刚介绍,以建平、大溪、龙井、两坪等乡镇为代表的蔬菜基地乡镇成效最为明显,基地内有8户菜农年蔬菜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有250余户菜农蔬菜销售收入达5万元以上。在基地村还种出了早春单季亩收入达9350元的高产田块。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各周边村社也开始涌现蔬菜种植专业户和种植大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该县仅蔬菜产业项目增收突破万元的就在2000户以上,对全县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5、城镇建设
巫山龙井梨花产业路改造紧锣密鼓
日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乡梨早村至桂花移民新村公路改造正在紧张进行。梨花产业路上至S103省道渝(重庆)巴(湖北巴东)、下到“中华奇观”小三峡大宁河畔桂花移民新村,全长7.7公里,移民部门修建于90年代,系土石路。
据了解,桂花村系原东坪、桂花两个移民村合并而成。在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在县供销社、农委和龙井乡的大力支持下,桂花村创办了巫山县晓红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桂花蔬菜专业合作社、桂花龙须草专业合作社、桂花杨家养蜂专业社、桂花康华养殖专业社、桂花大风包柑橘专业社、桂花文武养殖、桂花世外桃园养蜂、桂花发扬养殖、桂花山羊养殖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社为龙头,带领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农村产业。
据悉,改造该路总投资600多万元,分两个施工队施工建设,双龙齐骋。目前,已完成半边路混凝土浇筑,力争国庆节前竣工,成为移民、农民发展产业的致富路。
6、附近景点
巫山十二迷宫风景区
巫山十二迷宫风景区
十二洞与巫山神女遥相呼应
巫山十二迷宫洞位于抱龙镇马坪村,东邻长江三峡,西接鄂西,距神女峰仅8Km,是一处集谷、崖、洞、水、林、石等自然岩溶风光为一体,融雄、奇、迷、险、秀、幽为一身。十二迷宫洞风景区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磬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沿十二迷宫洞下抱龙河自下而上数十里,两岸壁立,有着各具特色的十二滩。自五丘漂流休闲沙滩向上行,到达最具原始风貌的渝鄂凉风滩,一路上滩滩是景,景融滩滩。平缓处,水流涓涓,湍急处,流如惊涛。
迷宫洞大约生成在260万年前。十二迷宫洞是由一袋型主洞和极不规则的多层管型支洞组成,洞室多变,错综复杂,主洞洞室高大,呈垂直分布,支洞洞室较小,呈多层分布。洞内石钟乳多且形态各异,更具神秘的感应泉、喊水洞、音乐洞、西牛石、石柱林。距离十二迷宫洞百米之遥的一面陡峭岩壁上,又有人工所凿十二石洞。洞层规则四方型,大小不一自下而上一字排开,相传系鲁班在抱龙河上修桥所凿。窥其究竟,无人知晓。悬岩高达数百米,犹如刀削,从岩顶观望,四面尽收眼底。
该风景区建成后将成为巫山生态旅游外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巫山小三峡、神女峰相互连通共同形成旅游黄金S线。
人文与自然的精灵
十二迷宫洞还有着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为她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传说洞中碰石来水的感应泉召来了诸多神仙在此修道,与观世音、鲁班、神女十二峰同具神奇。陆游“入蜀记”写到三分泉、喊水泉、摸钱洞、八大王血洗四川的转马台、马回营、李阴阳坟包及罗世春曾与彭教驴子结盟的传说,更是增加了景区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考古发现十二迷宫洞是河梁人遗址,给中外科学考古增添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1999年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的考古鉴定,发现洞穴古河道沉积、人类顶骨化石,在上洞和下洞发现石制品40余件,同时还发现人类用火的痕迹--灰烬。发现了内容更加丰富、保存更为完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从迷宫洞出土的文化遗物有人类化石、石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材料最富,有多达300余件。据鉴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分期属旧石器时代后期,绝对年龄为1.5万年。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河梁人”生活在15000年前。“河梁人”及其文化的发现,表明三峡地区在15000年前已留下了人类的足迹。“河梁人”是巴山的主人,以石器打猎,采天然火取暖,不断生息繁衍。巫山迷宫洞发现的考古材料,是迄今在长江三峡地区所见的唯一一个既有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又有大量哺乳动物伴生的更新世晚期的古人类遗址,这一发现也把三峡文化向前推了近万年。
神女峰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美人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
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
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一是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一是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一是峰侧确实有一石耸立,形如少女。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根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庙,后来改名凝真观。
巫山
巫山
巫山位于幽深秀丽的巫峡西口,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北岸,是重庆市最东的县城,是一座山水环绕、风光优美、古迹众多的旅游胜地。
境内有举世闻名、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幽深秀丽、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小小三峡;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三峡工程蓄水后,巫山景区峡谷相通、湖库相连,将成为一座依山傍水的风景旅游城市。
7、地方特产
翡翠凉粉
翡翠凉粉是蜚声中外的三峡地方特色小吃。翡翠凉粉观之绿如翡翠晶莹剔透,闻之清香幽远余香绕梁、尝之淡雅细滑、爽如果冻,思之仿若品清明云雾茶其高妙之处难与君描绘,此乃巫山神女天赐尤物,山中珍秀也!
雪枣
雪枣,巫山大昌古镇名优糕点,形状似枣,长八、九厘米,直径二、三厘米,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故名雪枣。雪枣质地酥脆,细嫩香脆,入口即化,老幼皆宜,颇受食者欢迎。
巫山乌桕
巫山乌桕
乌桕又名卷子、木子,是我国特有的类可可脂原料,我县年产3000吨,居全国二十个主产县的第三位,在原四川省内居第二位。巫山的乌桕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即已形成一定规模,据清光绪年间撰写的>记载:“木油邑产最多,行荆沙一带”、“桕子取油,甚为民利”。县内至今仍可见百多年的桕树,而且结实不衰。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巫山积累总结出一整套以良种选择(已有4个)、育苗嫁接、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为内容的乌桕生产一条龙技术,特别是巫山的梓皮分榨工艺在国内处于较高的技术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