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人日节

科普小知识2022-12-27 16:07:55
...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在古代,人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鸡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猪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中文名:人日节

别称:人胜节

节日时间:正月初七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各地

节日起源:汉代《占书》

节日活动:戴人胜、登高、逐鬼鸟

节日饮食:七宝羹等,各地不同

节日意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生日

设定地点:中国

设立机构:民间

1、节日简介

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所以,人们便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2、节日习俗

“人日节”的习俗,因地区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耐久)以及鱼(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等做成的“七宝羹”,借七种菜的谐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

3、节日来源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初七即‘人日’,象征人类的起源。因为前六天代表的是动物们的生日,时间长了,便被人们都忘了,但第七天因为关系到人类自己,便被人们有意识地保留了下来。


人日节

4、节日历史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生日。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人日”是个古老的节日,兴于汉代。据《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这一时期,人日节的主要活动是单一的占卜活动。魏晋以后,人日节开始被重视,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北齐书·魏收传》记载:“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说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春节习俗,正月初一要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画在门上;正月初七则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到了唐朝,人日节最为盛行。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唐代以后,人日节日渐衰落,但有关人日节的习俗仍有流传。古人在人日节这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有多种庆祝活动和礼仪活动,如戴人胜、登高、逐鬼鸟等。《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在两汉魏晋时江南一带,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将七种菜合煮成羹汤,食之,可以祛病避邪。并用五彩丝绢或金箔剪成人的形象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鬓作装饰避邪,或剪纸花互相馈赠。因此,人日节也称人胜节。人日节这天另外一项比较普遍的习俗就是登高。人日节登高与重阳节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节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5、相关诗词

人日的来历与传说中女娲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关。据《北史·魏收传》,晋朝议郎董勋《答问礼俗》云:“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还有补充的说法,初八是谷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皇上在人日这天往往赐给群臣金彩人胜,“胜”,也称“巧胜”,是一种装饰品。《荆楚岁时记》:“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也就是说,或者剪彩纸,或者镂金箔,制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帐上,戴在头上,还相互馈赠。


人日节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辛稼轩有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草未青,树未绿,花未红,只从人日里美人头上飘摆的幡胜看到了春天的到来。

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

杜甫《人日两篇》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忧心年成,恐怕丰收无望。”

宗楚客有《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刘宪、苏颋有同题诗,李峤亦有《上清晖阁遇雪》诗,都说的人日登高遇雪这件事。

古人多在人日写怀人之诗,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

陆龟蒙《人日代客子》:“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蔡襄《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人日那天恰逢立春,二节同庆,才刚过去的丙戌年即是如此。

上一篇:稀豆粉

下一篇:竹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