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果薹草
根状茎短,木质,具多数较粗须根。秆疏丛生,高55-75厘米,较粗壮,锐三棱形,上部棱稍粗糙,基部具多叶。叶长于杆,宽0.7-1.5厘米,上面2侧脉明显,上端边缘稍粗糙,叶鞘常开裂;苞片叶状,较小穗长,近无鞘。小穗通常6,上端1-2为雄小穗,窄圆柱形,长5-12厘米,具短柄或近无柄;余为雌小穗,圆柱形,长8-11厘米,花多数较密生,最下部的小穗柄长约1厘米,向上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或窄卵形,长3-4毫米(包括芒长),具长芒,膜质,两侧红褐色,3脉,脉间黄绿色。果囊后期平展或稍下折,卵状长圆形,鼓胀三棱状,长4-5毫米,膜质,成熟时近黑褐色,背面5脉,具短柄,喙中等长,喙向一侧弯,喙口*截或微缺。小坚果很松包果囊中,倒卵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具短尖;柱头3。花果期2-3月。
中文学名:垂果薹草
拉丁学名:CarexrecurvisaccusT.Koyama
拼音:chuiguo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木质,具多数较粗须根。
茎:秆疏丛生,高55-75厘米,较粗壮,锐三棱形,上部棱稍粗糙,基部具多叶。
叶:叶长于杆,宽0.7-1.5厘米,上面2侧脉明显,上端边缘稍粗糙,叶鞘常开裂;苞片叶状,较小穗长,近无鞘。
花:小穗通常6,上端1-2为雄小穗,窄圆柱形,长5-12厘米,具短柄或近无柄;余为雌小穗,圆柱形,长8-11厘米,花多数较密生,最下部的小穗柄长约1厘米,向上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或窄卵形,长3-4毫米(包括芒长),具长芒,膜质,两侧红褐色,3脉,脉间黄绿色。
果:果囊后期平展或稍下折,卵状长圆形,鼓胀三棱状,长4-5毫米,膜质,成熟时近黑褐色,背面5脉,具短柄,喙中等长,喙向一侧弯,喙口*截或微缺。小坚果很松包果囊中,倒卵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具短尖;柱头3。
根状茎短,木质,具多数较粗须根。秆疏丛生,高55-75厘米,较粗壮,锐三棱形,上部棱稍粗糙,基部具多叶。叶长于杆,宽0.7-1.5厘米,上面2侧脉明显,上端边缘稍粗糙,叶鞘常开裂;苞片叶状,较小穗长,近无鞘。小穗通常6,上端1-2为雄小穗,窄圆柱形,长5-12厘米,具短柄或近无柄;余为雌小穗,圆柱形,长8-11厘米,花多数较密生,最下部的小穗柄长约1厘米,向上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或窄卵形,长3-4毫米(包括芒长),具长芒,膜质,两侧红褐色,3脉,脉间黄绿色。果囊后期平展或稍下折,卵状长圆形,鼓胀三棱状,长4-5毫米,膜质,成熟时近黑褐色,背面5脉,具短柄,喙中等长,喙向一侧弯,喙口*截或微缺。小坚果很松包果囊中,倒卵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具短尖;柱头3。花果期2-3月。
2、产地分布
产地:广东及云南
生境:山坡、疏林下、沟边或阴湿处
海拔:约1300米
3、分类文献
CarexrecurvisaccusT.KoyamainJap.Journ.Bot.15:166,fig.2,195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