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淮阴师范学院

科普小知识 2022-12-27 17:04:17
...

淮阴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地处*总理故乡、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原淮阴)市。截至2014年6月,占地面积1800余亩,校舍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下设64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9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成教生1万余人。

中文名:淮阴师范学院

英文名:HuaiyinNormalUniversity

简称:淮师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淮安市

现任校长:朱林生

知名校友:祝世宁,杨廷栋,于跃敏,徐则臣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

校训: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主要院系: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

学校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西路111号

学校代码:10323

主要奖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1、校史沿革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1997年6月19日由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批准,淮阴师范学校、淮安师范学校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7日,专业设置为文史、数理、生化三个双科制专修科。1962年6月17日停办。1976年11月27日创建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1979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批准,与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教育学院前身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办于1959年9月,1962年接管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校舍、仪器、图书等资产,1965年5月,学院改名为淮阴教育行政*学校,1969年6月6日停办并撤销。1979年7月16日,经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复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7月30日,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淮阴教育学院。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批准,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江北大学堂,1906年更名为江北师范学堂。学校先后易名、迁址多次。于1953年5月改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批准,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前身为1766年在淮安创办的丽正书院,后为淮安府中学堂。1941年始创盐阜区联立中学,学校先后易名与多次迁址,1950年2月,学校正式定址淮安,1953年5月,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批准,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2、学院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校风的江苏省属知名高等学府,坐落在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

学科建设

学校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文通学院),67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9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成教生1万余人。与东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10余名。

对外合作

同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地区的近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大学在读的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110多人,已接收韩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留学生近百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占地面积1800余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图书馆藏书总量202.24万册,电子期刊2.05万种,电子图书250.18万册,博、硕士学位论文352.31万种。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7人,其中正高140人、博士234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5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4人。有3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2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有*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类)9个。省计算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2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教材18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级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展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11%。继200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科研成果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0个,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3项,部省级基金项目129项。出版专(编)著150余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EI收录700余篇,CSSCI刊载500余篇,授权专利12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14项、厅市级400余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建有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建设实验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淮安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24个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省市级研发平台与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三年,承担省市级“产学研”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0余项、横向与“四技”服务课题130余项,签订合作协议240余项。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十几家*、省级媒体集中报道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目前,学校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推进转型、特色发展这一发展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构筑特色优势,在今后5-10年,确保实现学校办学的成功转型,力争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力争建成地方综合性大学。

3、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朱汉青

党委书记:朱汉清

朱汉清,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江苏涟水人,中*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分别于1991年、2003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在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做访问学者,2000年至2001年应邀赴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进行学术访问研究。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历任淮阴师范学院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教务处处长、副院长和淮阴工学院院长等职。

工作分工:主持党委工作,分管*、组织、统战工作;联系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党委副书记:朱林生

朱林生,男,汉族,1962年11月生,江苏吴江人,中*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淮阴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199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生导师。历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副主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等职。是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科”带头人、常熟市人大代表、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工作分工:主持行政工作,分管发展规划、高教研究、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办公室、人事、财务工作;联系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党委常委、副院长:纪丽莲

纪丽莲,女,1965年9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现任校党委常委、副院长。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长期从事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近几年,在SCI等中外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得省、市各项荣誉称号及教学科研奖十余项,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工作分工:分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联系生命科学学院、传媒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建国

顾建国,男,1959年8月出生,江苏淮阴人,中*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理事,淮安市廉洁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淮安市名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淮阴师范党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从事高校党务管理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多项,在《光明日报》、《中国典籍与文化》、《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家》、《学术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统战*”。

工作分工:分管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党委工作,协管组织、统战工作;联系体育学院。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亚军

杨亚军,男,1963年12月出生,江苏淮阴人,中*员,博士,教授,江苏省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副会长。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参加首批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研修,在香港浸会大学跟岗研修半年。曾获得江苏省党的宣传部门优秀宣传工作者,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淮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曾在《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指导项目8项,出版专著1部,曾获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一等奖。

工作分工:分管思想政治、学生、共青团、招生就业、稳定工作;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美术学院。

党委常委、副院长:施军

施军,男,1963年8月出生,江苏洪泽人,中*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叙事的诗意——中国现代小说与象征》等专、编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以及其他项目10余项;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其他市厅级奖近15项。曾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分工:分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报工作,协管师资工作;联系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党委常委、副院长:周军

周军,男,1963年10月出生,江苏海安人,中*员,教授。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曾先后担任江苏省高校学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校党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学、文化学及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改革等课题多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江苏社会科学》、《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前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及其它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其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多项成果获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工作分工:分管宣传、安全保卫、图书馆、工会、离退休、关工委工作,协管发展规划、高教研究工作;联系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音乐学院。

党委常委、副院长:周俊波

周俊波,男,1960年7月出生,江苏沭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研究,在《江苏高教》、《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道德品质测度论纲》专著1部,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重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招标项目1项。曾荣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工作分工:分管基本建设、资产与后勤管理、后勤服务工作;联系城市与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党委常委、副院长:赵宜江

赵宜江,男,1968年9月出生,江苏沭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专业教学和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了多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淮安市科技发展项目。在WaterRes.,J.Membr.Sci.,J.Hazard.Mater,,Sep.Purif.Technol.,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主编《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参编《无机膜分离技术与应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淮安市科技进步奖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团队带头人。

工作分工:分管教学、设备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语言文字、体育工作,协管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工作;联系化学化工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院级调研员:力量

力量,男,1955年8月出生,江苏宿迁人,中*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会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级调研员。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编著及教材11部。先后主持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省教改项目十余项;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曾获“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副院级调研员:张强

张强,男,1956年10月出生,江苏沭阳人,博士,教授。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级调研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史研究。曾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论文多次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理论版)、人大报刊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文摘或转载;专著和编著有《桑文化原论》、《司马迁与宗教神话》、《人与自然的对话》、《扬雄传》、《僧肇大事传》(*)等二十多种。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理事等职。多次主持省级以上的课题,多次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为江苏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人才)人选。

4、学院专业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淮阴师范学院自开办以来就设立的主要专业之一,现为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淮阴师范学院品牌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教育、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语文教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

3.主干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以后,可在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工作,可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5%。

秘书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文秘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从事公关、文秘、宣传、策划、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以及秘书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教育和文秘实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秘工作方法与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与协调能力。

3.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秘书写作、秘书学、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以后,可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5%。

汉语国际教育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

3.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外国语(英语)。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以后,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1%。

汉语言文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及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中文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具备文化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能在文化、出版、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及*机关从事与文化产业管理及汉语言文学相关工作,能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系统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及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能够在教学、科研、*和文化事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继续读研深造。

3.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文化产业概论、会展经营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文案设计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以后,能在教学、科研、文化、出版、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及*机关从事与文化产业管理及汉语言文学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读研深造。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文秘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和涉外文秘工作能力,能够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培养规格

掌握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好英语基础,掌握文秘工作方法与职业技能,具有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与协调能力。

3.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公共关系学、秘书学、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学、商务英语、英语会话。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行政机关、对外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及跨文化交流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主干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法学、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

3.就业方向

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系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政治*及其运作机制和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较强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新闻舆论、政策研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公共政策学、*绩效管理、公务员制度、社会调查与统计、秘书理论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3.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新闻舆论、政策研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等。

3.就业方向

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行政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舆论宣传、公关协调、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管理和文秘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地方*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社会学等。

3.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舆论宣传、公关协调、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管理和文秘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素养和公共事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城市居委会等社区从事文秘、宣传、社会保障、调解和危机干预等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公共政策学、社会工作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市政学、社区管理学、社区服务概论、社会保障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

3.就业方向

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领域的党政机关、公共事业部门和社区等非*组织部门工作。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14年相关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4-06-1310:48:12作者: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来源:招生与就业处评论:0点击:0

历史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文化产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史学人才。

2.主干课程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含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历史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产业概论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8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中等学校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党政机关从事历史研究工作;在科研院所、文物机构、博物馆、新闻出版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研究或相应的管理工作。历史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均保持了较高水平。每年有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名牌高校研究生。

旅游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浓厚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且面向现代服务业,能够在涉外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业从事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主干课程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饭店英语、旅游心理学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8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面向现代服务业,在各级*旅游管理机构、涉外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金融投资公司、外资公司、国际交流机构、新闻和广告等传媒公司以及各类高职院校从事管理、咨询、策划、教学等工作。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三到第五届全国旅游技能服务大赛*荣获11个个人、团体一等奖,囊括所有奖项中的最高奖,获奖数位列全国前列,展示了雄厚的专业实力。

社会工作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服务,致力社会公正,培养具有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技能、技巧和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与分析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社区和企业等相关部门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主干课程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社会行政、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分析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4.就业方向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致力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随着*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民政、人社、教育、司法等*部门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社区、社会服务组织、政策研究单位、医疗与康复部门、企业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近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接近100%。2013年,30%的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名牌高校研究生。

法学院

法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优良品德和尚法精神,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具备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富有*、法治思想与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牢固掌握法律专业技能和法律实务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干课程

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公司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专业课程。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绩点,可获得本科文凭和法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

6.报考理由

本专业广泛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律人讲坛”、专业技能训练、模拟庭审、法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加强公共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两个素质”,即以文化素养为底蕴的综合素质和以专业素养、知识、技能三位一体为支撑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两种能力”,即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就业质量与就业层次较高。近年来,司法考试通过率在50%左右,报考公务员笔试、面试通过率高,考取公务员、研究生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40%左右。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教育与心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托幼机构和与儿童教育相关行业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2、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托幼机构和与儿童教育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小学教育(师范)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及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等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现代初等教育师资。

2、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数学

主要课程:《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课程理论与开发》《小学教学理论与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初等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小学或教育研究部门从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应用心理学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中小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区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和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实践工作,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支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主干学科:心理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心理测量》《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原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在中小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区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实践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教育技术学(师范)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相关教育法规,具备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相关的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络管理和维护、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及教育培训和相关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摄影基础》《数字图像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论》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在中小学校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校园网维护与管理工作,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进行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实践工作,也可在公司和企业进行网络管理与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学研究、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学科教学论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达到规定的学分和绩点,可获得本科学历和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中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和教学研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78%。

5.报考理由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数学”学科为校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具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生学习风气浓。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30%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毕业生成为江苏教育战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信息与计算科学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计算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信息论基础、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达到规定的学分和绩点,可获得本科学历和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产业和经济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和设计开发工作。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5.报考理由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数学”学科为校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是社会适应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切合市场需求。本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优良,建有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率高,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

统计学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学素养,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统计人才。

2.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学、经济数学模型、运筹学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和绩点,可获得本科学历和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经济、金融、统计、银行、保险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与咨询、信息管理等应用开发或财务会计、管理等工作。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5.报考理由

统计学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优良,建有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宽,就业前景好。近年应届毕业生中有20%考取了公务员和研究生,20%被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录取。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仪器分析、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分析检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基础教育部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化学、化工、食品、环境保护等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

5.报考理由

化学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化学”学科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具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风纯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支持、激励优秀生寻求更高发展空间。

应用化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扎实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知识拓展能力,能够在分析检验、精细化工等化学化工相关部门从事产品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技术、化工工艺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业分析(包括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等)、精细化学品化学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管理、贸易以及分析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化学、化工、食品、商检、环境保护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化学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

5.报考理由

应用化学专业是社会适应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设有“工业分析”和“精细化工”两个专业方向,市场需求旺盛。“应用化学”为校重点建设学科。该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学院不断强化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及发展潜力,学生就业率及考研率稳步上升。

环境科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掌握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以及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等知识与技能,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环境检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与控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法学、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教育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管理、科研等方面工作。

5.报考理由

本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设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与控制”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具有广阔地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本专业拥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专业办学条件完善,学风踏实,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

化学工程与工艺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知识拓展能力,能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等与化学化工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工程制图与CAD、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专业实验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化工类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艺改造、生产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化学、化工、制药、环保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化学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

5.报考理由

“化工”产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之一。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朝气蓬勃、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办学条件优良,在学生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学风纯正,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该专业积极拓展校校合作办学之路,目前已与南京工业大学等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定期选派优秀生赴南京工业大学等校学习、交流。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基础地理课程改革理论,具备良好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教师教育职业综合素质,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研究的教师,以及能够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区域规划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为基础教育服务。

2.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3.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掌握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4.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知识和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5.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6.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水文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地理教学论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地理科学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具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习风气浓厚。毕业生可担任中学地理、历史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师,还可在资源环境、城市规划、政策研究等*部门和研究机构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地理信息科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能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开发、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具有基本的软件应用调试能力。

4.了解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相邻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3.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空间数据库、GIS项目设计与开发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习风气浓厚。毕业生可在测绘勘察、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从事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交通、电力、人口、住房、土地、测绘、规划等相关的数据处理与数字化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工程测量、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考研录取率稳步提高。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与实验手段,能够结合地理信息科学分析工具,围绕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土资源与保护、环境综合评价分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和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资源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掌握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相关的基础实验手段,掌握制图、遥感应用技术和现代地学数据分析方法。

4.掌握资源开发、旅游规划、城镇规划、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以及相近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能够将自然地理学同区域科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结合,对区域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3.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城市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系统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本专业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习风气浓厚。毕业生可在各级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城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考研录取率稳步提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人文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支撑,重点培养学生在土地利用规划、居住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城乡规划设计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空间分析、手工绘图、计算机制图、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等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管理能力。能在各级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管理等行政机关业务部门以及规划(勘察)设计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或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3.掌握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

4.能够娴熟应用手工、计算机、3S、CAD、Photoshop、Cityplan等技术或软件开展实际工作。

5.熟悉工程项目开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利用专业技术方法和先进理念,独立或团队合作开展具有一定水平的规划设计和创新管理能力。

3.主干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道路与交通规划、村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本专业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习风气浓厚。毕业生可在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勘察设计院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从事专业及相关工作。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房地产法律法规等房地产开发管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运营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与造价管理等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服务行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策划、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等房地产咨询中介服务企业以及房地产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

2.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和房地产法律法规的知识基础。

3.掌握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运营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项目管理、投资分析与造价管理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专业技能。

4.具备运用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开发管理、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建筑CAD等专业软件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5.了解国内外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房地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城市规划、建筑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3.主干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屋建筑学、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与策划、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本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专业办学条件优良,在学生实践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有特色。本专业学风纯正,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营销策划企业、房地产估价、经纪企业、房地产咨询、工程咨询、造价、项目管理和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以及估价咨询等工作,也可在研究机构或*机关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够适应生物学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2.主干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学以及专业野外实习、教育实习与各类实验课程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担任中学生物教师、小学科学教师、普通高校及高级职业技业学院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及实验辅助人员、生命科学相关行业实验技术人员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为30%以上。

生物技术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备生命科学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生物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部门从事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组织培养、食品分析与检验、生物制药工艺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以及专业实践与各类实验课程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等生命科学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在高新生物技术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毕业生有良好的自主创业传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为30%以上。

生物工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生物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能在轻工、食品、医药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及设备、生物分离工程、仪器分析、酿造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以及专业实践与各类实验课程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医药、轻工、食品、环保、质检等部门从事生物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经营管理和营销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为30%以上。

报考理由

1、师资队伍强:54名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38人。拥有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

2、专业基础好: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三个生物科学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生物科学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生态学省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农业与湖泊环境生态学校优势学科。

3、平台条件优:建有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2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

4、教学成果丰硕:教师承担多省级、校级教改研究项目,获得过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9门,是学校的党建与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以来连续6年被学校评为考研工作先进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具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欢迎考生积极报考。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具备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面向企事业单位、*部门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财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和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主干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高级财务管理。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实务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贸易伙伴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会计、统计、和计量等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贸易市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计量经济学。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机构从事贸易业务、贸易管理等相关工作。

经济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统计方法、银行、保险、证券等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能在金融保险等相关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素质。

3.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银行学。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能够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及其它经济部门及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市场营销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研究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及素质。

3.主干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面宽,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审计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咨询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主干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咨询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熟练运用英语专业知识与教育原理的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英语语言学导论。

4.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且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及相关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还可以到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英语教育专业是我校特色品牌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全省各地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的教学骨干,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率、出国率逐年上升。

英语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经贸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外企、文化、旅游、科技、外事、教育等部门从事经贸、翻译、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跨文化交际、经贸英语、英语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

4.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且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专业翻译机构、新闻出版、外事等部门,从事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文秘、外贸实务、英语编辑、驻外商务代理等工作;也可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及各类英语语言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考研率、出国率逐年上升。

翻译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现代信息技术,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及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基础、交替传译、文体翻译

4.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且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文化、科研、学校、新闻出版、经济、旅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翻译、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

日语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经贸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外企、文化、旅游、科技、外事、教育等部门从事经贸、翻译、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主干课程

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口译、高级日语、经贸日语、日语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

4.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且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与日本山梨英和大学签署了1+3、2+2、3+1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经考试选拔可到日本山梨英和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其中2+2办学模式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同时获得两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此外,本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还可通过选拔到天津外国语大学交流学习1年。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三资企业和外经、外贸、外事、旅游等涉外单位和部门从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好,考研率、出国率高。

法语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法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经贸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外企、文化、旅游、科技、外事、教育等部门从事经贸、翻译、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法语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主干课程

基础法语、法语听力、法语口语、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汉互译、经贸法语口译实践、经贸法语、西方经济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

4.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且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与法国图卢兹二大签署了3+1+1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在我校学习3年后通过考试可到法国图卢兹二大学习1年,学业合格后由法方颁发国际导游资格证并取得我校学历与学位。在该校继续学习1年并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学位证书。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外贸、外企、旅游、外事等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报考理由

理由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合作办学灵活多样。多年办学,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现已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日本山梨英和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生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多。

理由之二:学风浓,教风正,学生素质好、就业率高。学院管理严格,教与学风气浓郁,人才培养紧贴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近四年,学院连续四次被学校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理由之三:教学设施先进,外籍教师多,学生训练充分。学院拥有同传实验室、小语种实验室、国际会议视频系统、视听训练室、经贸外语实训室等教学硬件设施,充分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理由之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人成才环境。学院定期举办外语角活动、外文技能大赛、外语风采大赛、配音大赛、外语短剧大赛等活动,培养锻炼了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物理学(师范)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能从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电工学及实验、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应用物理学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光学工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物理学、光学工程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光纤通信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涉及光能量技术和光信息技术的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学生采取“2+2”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分流培养,即学生入学后第一、第二学年完成本大类开设的全校性通识通修平台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习,第三学年起根据人才需求、学生成绩和个人志愿情况分流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5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再各分流出一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验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应用光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动力学、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光纤通信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光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用光电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显示和应用的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技研发、产品设计、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理(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科技研发、产品设计、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显示和应用的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现代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涉及电子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等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领域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继电保护原理、变频器应用技术、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各类发电厂、供配电部门以及电气设备、电力系统需要维护与管理的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检测和控制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有关仪器与测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精密仪器设计、工程光学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过程检测技术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有关仪器与测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涉及仪器仪表设计、制造与营销以及测控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的企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该专业是经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共同批准的针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与“如皋青软实训软件培训中心”合作,联合招生,共同培养。

在校学习期间,1-5学期以学校教学为主,其中2-5学期穿插每学期1周的企业实训(由合作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承担),第6学期全面进入企业实训阶段,由企业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灵活的组织教学内容,原则上第7学期开始全部进入企业实习,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前能够满足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和技术服务能力,有较高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安卓应用开发、标识与感知技术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无锡等193个城市已全部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此外,根据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为600万,比2010年扩大一倍。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则提出到2015年,产值达到8000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比2010年的40万人增加110万人。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内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支撑。

学生毕业后,可到上述相关领域和各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物联网系统开发、应用设计和维护等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类硕士研究生。

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12.5%的同学考取研究生。在上海、南京两地就业的比例均超过15%,在其他苏南城市就业的比例超过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该专业是经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共同批准的针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分别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淮安微软技术中心)和北京世纪乐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招生,共同培养。

在校学习期间,1-5学期以学校教学为主,其中2-5学期穿插每学期1周的企业实训(由合作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承担),第6学期全面进入企业实训阶段,原则上第7学期开始全部进入企业实习,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前能够满足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软件开发与实践能力、软件质量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标准编程规范和项目管理流程的、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

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及企业实训课程等。

3.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允许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方向

根据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为600万,比2010年扩大一倍。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则提出到2015年,产值达到8000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比2010年的40万人增加110万人。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内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支撑。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学生毕业以后,可到软件及相关企业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维护,可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从事软件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类或软件工程类硕士研究生。

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12.5%的同学考取研究生。在上海、南京两地就业的比例均超过15%,在其他苏南城市就业的比例超过30%。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媒介传播艺术与技能,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胜任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传播制作公司的宣传、策划、制作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理论,熟悉新闻传播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与制作等专业能力。

3.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栏目与电视专题、纪录片创作、网络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实务、新媒体传播。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不超过8年。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新闻传播类行业就业,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从事广播电视媒介的采写编评的实务工作(记者、编辑)、广播电视媒介节目和大型活动的策划、制作和管理工作;可在网络媒介从事采写编评的实务工作和网络媒介节目与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文秘、公关、宣传和策划工作。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6.报考理由

(1)教学理念先进

紧密联系地方新闻媒体单位,采用合作式教学和项目制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新闻实践中加强理论认知,提高新闻敏感和专业能力。

(2)实行分流培养

专业模块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设置“新媒体传播”、“电视制作”和“文化产业与创意”三个专业方向,由学生根据专业兴趣选择,实行分流培养。

(3)强化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中大量设置专业基本技能类课程,理论课程中增大实践课时比例,通过《新记者报》、模拟电视台、DV影视制作和新闻网站制作等专业技能项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的摄影、DV影视作品等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多次获奖。

广播电视编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摄影、撰稿、编剧、广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新闻及文艺宣传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管理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主干课程

影视语言、摄影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艺术概论、电视编辑、广播电视编导、照明技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采访、微电影制作、音响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节目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广告公司、演出公司、传媒集团、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等机构就业,主要从事创意策划、电视采访、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辑、节目摄像、剪辑制作、受众调查和节目评估等工作。

6.报考理由

(1)合理设置课程,适应社会需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拥有多重就业选择,无论在电台、电视台,还是在网络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都大有用武之地。

(2)师资配备合理,实验设备先进

本专业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条件,现有高清数字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数字摄影与创作实验室、电视摄像实验室、录音播音室、数字媒体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制作室、影视编导工作室、影视广告制作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优越的条件。实验室采用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技能培训、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3)重视实践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微电影创作、现场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并辅以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之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广告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系统的广告学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表现能力,能在广告公司、媒介广告部门、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应用型广告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及其实施能力等基本训练,具备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摄影与摄像、广告设计、市场调查分析等业务知识与技能,熟悉广告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内外广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独立从事广告活动。

3.主干课程

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摄影、影视广告制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调查与效果测定。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可在媒介、企业的广告部门、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调查分析工作;亦可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6.报考理由

(1)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广告产业已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2)拥有先进的专业教学设备

广告学专业有着完备而先进的教学与实验条件,现有数字摄影实验室、影视摄像实验室、广告设计室、广告图文输出中心、数字媒体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能为学生全面的实践训练提供保障。

(3)拥有优良的学风基础

在富有活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的教学指导下,广告系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学风浓郁,多年来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每年在江苏省及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屡获殊荣,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15%以上。

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文化修养,掌握分析、理解、创作音乐作品所必需的音乐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以及声乐演唱、乐器演奏和钢琴伴奏等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能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教学、音乐表演和理论研究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备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等能力。

3.主干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声乐、钢琴、器乐、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音乐教学论等。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在中小学、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等部门从事工作。

6.报考理由

音乐学学科作为艺术学专业中的二级学科,是音乐学院成立以来第一个本科专业。目前,我院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12人。建院15年来,音乐学专业稳步发展,不断成长壮大,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是教育部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学院。

舞蹈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舞蹈教育、表演及编导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文艺素养,能从事舞蹈教育、编导及艺术组织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具备舞蹈教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作品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3.主干课程

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教学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编舞技法、中西舞蹈史、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名作欣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舞蹈教育、表演及编导等方面的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文化宫、群艺馆、艺术院校、文艺演出团体、大众事业单位宣传机构从事舞蹈形体教师、舞蹈指导、艺术体操教练、舞蹈演员等工作。

6.报考理由

我院拥有良好的硬件教学设施,完全满足舞蹈学专业的教学与训练需要,具有优秀的舞蹈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依托我院雄厚的舞蹈编导专业的办学力量及经验,学生能较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舞蹈教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作品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舞蹈编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能掌握舞蹈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各级专业表演团体、学校、基层文化馆、演艺机构等单位从事舞蹈创作、教学、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编导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具备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作品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3.主干课程

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古典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心理学、舞蹈编导技法等。

4.学制与学位

舞蹈编导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毕业后,能够在专业的舞蹈团体、文化馆、社会演艺机构、学校舞蹈专业教学、社会专业培训实体以及专业自主创业等方面进行就业。

6.报考理由

舞蹈编导专业是我院在江苏省高校中较早开设的艺术专业,硬件和软件配置合理,且已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其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等专业课程获得校级重点合格课程,舞蹈表演作品和创作作品多次在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学生能较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洞悉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备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作品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美术教育及教学研究,胜任中小学等基础美术教育及社会美术教育工作的高素质的美术师资。

本专业从第二学年分为中国画、油画、装饰三个方向。

2.培养规格

应具备人文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应全面理解掌握中外美术历史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掌握美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具备运用现代化和实践性的教学手段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能力;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与美术相关的社会工作,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开拓创新精神。

3.主干课程

通修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素描》、《色彩》等。

中国画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山水》、《写意人物》等。

油画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油画风景》、《油画人物》、《油画创作》等。

装饰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纤维艺术》、《陶艺》、《染织艺术》、《壁画》、《漆画》等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中、小学美术教师;中、高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社会美术培训教师;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者。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

书法学(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书法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较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进行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从事书法基础教育工作和社会工作的书法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书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系统的专业技法训练,具有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理念、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基本的书法创作、书法教学、组织书法活动的能力,能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3.主干课程

《中国书法史》、《古代汉语》、《篆书技法》、《隶书技法》、《楷书技法》、《行书技法》、《草书技法》、《篆刻技法》、《书法篆刻创作》、《国画》。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中、小学书法教师;中、高等职业学校书法教师;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者;社会书法培训教师;专职书法工作者。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

视觉传达设计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系统掌握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及现代数字媒体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在专业设计领域、设计与传播机构、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受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技法与技能训练,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视觉传达设计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尺度、色彩、制作工艺、印刷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手绘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具备综合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能力。

3.主干课程

《中外设计艺术史》、《图形创意》、《文字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书装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视觉界面设计》、《品牌形象设计》。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广告、包装、平面印刷媒体及现代数字媒体等行业的设计师;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教师;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者;在校考取教师合格证的学生可以应聘中、小学美术教师。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环境设计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具备综合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能力。

3.主干课程

《中外建筑与园林史》、《人体工程学》、《建筑模型制作》、《施工制图》、《环艺材料与构造》、《设计软件》、《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室内设计装饰公司、景观设计公司、家具、陈列、展示等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教师;宣传、文化部门、博物馆等展示场馆及其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者;在校考取教师合格证的学生可以应聘中、小学美术教师。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动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了解动画的历史与现状,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受到动画专业的技法与技能系统训练,具有较为系统的动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动画设计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动画制作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动画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手绘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准确地表达动画设计制作意图;具备综合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动画制作的能力。

3.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软件基础》、《三维动画》、《动画后期合成》等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在电影、电视制作单位、电视台、网络公司、杂志社、报社等影视传播、广告媒体、动画制作等行业从事影视动画设计、创作、制作、培训与管理工作。本专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在中小学等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指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掌握基本的体育调查研究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研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3.主干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类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营业性体育场所教练等相关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学校教师,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等机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会体育调查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3.主干课程

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

4.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类健身场馆健身指导、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体育科学研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体育防卫等相关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各类健身场馆,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体育相关的服务性机构等机构。

5、校园文化


校训

校徽

标志设计背景: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有52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始终坚持用*精神办学育人。学校注重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性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标志设计分析:

标志整体造型为圆形,圆形有多重美好的寓意,一是“至善”,是核心寓意,是大学的根本所在;二是“和谐”,体现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内涵,和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意为使整个社会和所有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这一理念的融入也表明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尚;三是“学无止境”,环绕在内意味着学生在象牙塔内汲取知识,圆外是学子们要探求的未知世界,以此来警示学子“知识无边、学无止境”。

标志内部图形是一朵梅花造型,梅花是坚毅、勇敢的代表,古有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此来警醒学子要刻苦努力,学习梅花的优秀品质,实现自己未来理想。

中心图形是学校标志性建筑的简化图案,中间是学校英文名称的缩写——“HNU”,明确了学校的基本信息,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本造型,“书”这一元素突出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特色,整个造型暗含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意。又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充满了坚毅的斗志,以此象征淮阴师范人要不畏艰险,勇于开拓。

整款标志色调主要为蓝色,深浅不一,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学校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学子。

学校中英文校名环绕,表明学校注重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办学理念。

校训

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意在告诫师生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崇德”极富传统文化意蕴,它与《周易》的“厚德”和《大学》的“明德”(“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异曲同工,且又避免了使用这两个词而与其他许多大学校训重复的弊端。“厚学”与“崇德”相对应,指要博学、厚积薄发。

“励志”,是砥砺、激励人树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注重知识的拓展、素质的培养、品格的塑造。“敦行”,“敦”是敦促、勉力之意,“敦行”就是重视践履,勉力去做,身体力行。

博学笃行:《中庸》之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说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做任何一个学问,都需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切实地去实行,如此为学才能有成。博学笃行,是一种诚实,是实事求是。凡事只要忠贞不渝,勤奋努力,就能达到确定的目标。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知名校友


淮阴师范学院

于跃敏、张元贵、戴铜、杨廷栋、卓维恒、管卫东、卢耀东、封必刚、邹运和、徐加法、梁茂军、王振国、刘万鹏、杭学峰、顾中林、宋纯余、刘中安、奴长流、陈洪松、贝学问、柏常青、朱远、邢松、杨天同、徐光辉、徐崇明、王志金、王其明、石云龙、蒋寿桐、吕波、刘怀庆、高树军、丁健平、曹金贵、陈伟

7、荣誉称号


校园风景

在50余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大学精神,始终坚持用*精神办学育人,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毕业生10万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8、报考指南


淮阴师范学院

录取规则

(1)按照教育部要求,切实贯彻落实“阳光工程”政策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5%。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采用“志愿清”,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4)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即从高分到低分、按填报志愿顺序进行专业投档。投档分相同时,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高者优先录取或满足其专业志愿;如果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仍相同,语数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或满足其专业志愿;若语数成绩仍相同,文科考生语文成绩高者、理科考生数学高者优先录取或满足其专业志愿。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根据专业对相关科目的要求,将考生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按退档处理。

(5)江苏省考生填报志愿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类选测为BC、必测4C、技术科目合格;艺术类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综合素质评价按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定执行。

(6)填报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口试成绩达到良好(含良好)以上,且对英语单科成绩有一定要求。

(7)非外语类专业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其它语种考生务请慎报。

(8)除体育类专业外男女生录取比例不限。

(9)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对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同批最低控制线且取得我校专业单独测试合格证书考生,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舞蹈学(师范)专业按专业总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环境设计、美术学(师范)、美术学(书法)(师范)、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传播)专业按综合分(文化总分加专业总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江苏省考生除美术学(书法)(师范)和舞蹈类专业成绩采用校考成绩,其它专业都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规则相同。

(10)内地*班、少数民族预科班考生的录取办法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

(11)体检标准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12)被我校录取的新生,必须按录取通知书的规定,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逾期不报到而又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13)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14)选择性计划招生按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就业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设置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搭建培养实践和就业、创业一体化平台,积极鼓励毕业生通过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村官选拔等方式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学校将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从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技巧、择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在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平台,提升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