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
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芳溪人镇下屋村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后留法勤工俭学,加入少共旅欧支部和中国*,并在德国和苏联留学,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是*之后实际负责军校政治部的负责人。1927年被捕后牺牲。1984年8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熊雄事迹被载入大型党史人物记录片《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
1、人物简介
熊雄
熊雄(1892-1927),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入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不久转为中*员。1923年3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并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1925年9月回国,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大队副队长。10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政治部主任*工作。
1926年1月,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同时参加了*广东区委军委,是中国*在军校的主要负责人。在黄埔军校期间,熊雄制订、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并亲自讲授《军校中的政治工作》等课程。熊雄还聘请恽代英、肖楚女、高语罕等*人为政治教官,邀请*、*、*等同志到军校作政治讲演。在教学中,他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熊雄在军校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主张和路线,认真执行军校的办校方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培养既能指挥作战,又会做政治工作的军事政治*,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15日熊雄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捕。5月中旬被秘密杀害。
2、早年经历
1907年,入高安中学读书。1911年初,他到省会南昌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为推翻清朝统治而组织的江西学生军。不久,武昌起义胜利,江西的革命军队乘势占领了南昌,李烈钧被任命为江西都督,学生军改编为学兵团,熊雄成为学兵团的中坚。
1913年7月,李烈钧通电讨伐袁世凯,在湖口宣布独立。但起义仅一个多月就遭到失败。熊雄跟随李烈钧逃亡到日本,并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从事*革命活动。
1916年,熊雄从日本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战争。1919年,他在友人资助下到法国勤工俭学。这个时期,他有机会更多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结识进步留学生和华侨工人,思想日趋进步。他在游巴黎铁塔时,吟诗一首:“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戮,南圻逐鹿竟谁家?!”称赞了铁塔的雄伟,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抒发了对祖国陷于军闽混战的忧愤心情。1920年底,熊雄与友人赵世炎、李立三、熊自难、陈公培等人在巴黎组织了劳动学会,其后又以学会为核心扩展为留法勤工俭学会,积极主张留学生组织起来,团结互助,到工厂做工,参加工人运动,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入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不久转为中*员。1923年3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并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1925年9月回国,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大队副队长。10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政治部主任*工作。
1921年,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为争取工作、学习、生活等权利,进行了“2月28日请愿活动”。熊雄听到消息立即从当时就读的法国西南部农校赶回巴黎参加。劳动学会的成员集中在熊自难的寓所开会,印发“声明”和“意见书”,斥责驻法使馆勾结法国军警殴打中国留学生,号召大家坚持勤工俭学、坚持抗暴斗争。
3、赴德国留学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故乡。熊雄为了更深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在1922年3月离开法国,转赴德国留学。不久,在柏林加入了*。当时,旅德的同学经常集中在康德大街*驻柏林通讯员张申府家中学习和商讨工作,主要是研究组织旅欧中国少年*(中国*青年团前身)的问题。参加活动的有*、刘清扬、张伯简、谢寿康、熊雄等。6月,旅欧中国少年*在巴黎成立,成员有三十余人,每人均有代号,熊雄的代号叫“其光”。8月,*旅欧支部成立,*代表在柏林的中*员到巴黎出席成立大会。旅欧支部当时设有共产主义研究会,系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旅欧少共成员在留学生和华工中进行革命活动。
1923年3月,熊雄与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人受*旅欧支部派遣,到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熊雄除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革命经验之外,还有机会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几年来,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和生活实践,使他大大地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奠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帮助下改组*,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并于广州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熊雄于1925年从莫斯科奉调回国,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大队副队长。10月,广东革命*第二次出师东征,讨伐陈炯明。熊雄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军校政治部主任*进行工作。黄埔学生军在东征中英勇善战,使军阀部队闻风丧胆,这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同出色的政治工作分不开的。
4、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由于广东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革命形势的日益发展,使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惴惴不安。他们千方百计破坏国共合作,策划迫害*人和*左派的阴谋活动,并把打击锋芒首先指向黄埔军校的革命师生。军校内部革命派与反动派的斗争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起初表现在“青年军人联合会”(以*人为核心)与“孙文主义学会”(*右派组织)两个组织剧烈冲突上面。这两个组织被解散后,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且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进行。1926年3月,蒋介石炮制了“中山舰事件”。面对上述形势,熊雄沉着冷静,坚决按照党的指示,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广东区委根据熊雄的建议,决定成立党在军校的领导核心*黄埔军校党团。由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等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团结左派,争取中间力量,反对极端的反动*,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国民革命运动。从此,在中*团的领导下,黄埔军校党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5、在黄埔军校
1926年1月,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同时参加了*广东区委军委,是中国*在军校的主要负责人。在黄埔军校期间,熊雄制订、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并亲自讲授《军校中的政治工作》等课程。熊雄还聘请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等*人为政治教官,邀请*、*、*等同志到军校作政治讲演。在教学中,他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熊雄在军校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主张和路线,认真执行军校的办校方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培养既能指挥作战,又会做政治工作的军事政治*,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3月,蒋介石到上海后,形势日益紧张。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熊雄机智沉着,指挥若定。一方面布置党团员和进步人士秘密转移,保存革命力量;另方面继续领导*特别党部,以灵活的方式进行战斗。4月4日,军校召开*特别党部党员大会,熊雄发表讲话,表示坚决拥护武汉**的“四大方案”,反对广东*当局破坏国共合作的省党部议案。他还积极参加领导广州的工农革命群众举行*,为保卫革命果实而斗争,不断地揭露和打击*右派的叛变活动。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广东*反动当局也于4月15日开始了反革命大*。这一天,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找熊雄谈话,妄图迫其就范。熊雄严斥蒋介石背叛革命是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表示“要将一腔热血洒在黄埔岛上”。方鼎英怕搞下去会引起校内师生骚动,转而要求熊雄出国学习,答应派艇送去香港。
1927年4月15日,熊雄对送行师生作了简短讲话,勉励大家恪遵孙中山的遗嘱,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然后登艇离去。
汽艇徐徐离开黄埔,驶至江心时,突然发生“机件失灵,停下检修”。这时,监视黄埔的中山舰即派人登艇,将熊雄逮捕而去。熊雄被关押在广州市*局,后转囚至河南南石头惩戒场。他在狱中对被捕的同志进行革命形势和革命气节的教育,稳定大家的情绪,表现了*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1927年5月中旬,熊雄被秘密杀害。
从此,熊雄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人世斗争几日平,漫漫也应到黎明,听潮夜半黄埔客,充耳哭声和笑声”,这是熊雄烈士生前留赠给黄埔第四期学员的一首短诗,诗中那种以天下兴亡和百姓疾苦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一直都激励着他的学生和后人。
6、永远的丰碑
熊雄事迹被载入大型党史人物记录片《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
《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介绍的是中国*80多年历史上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和劳动模范,录制了200多位英雄先烈、杰出人物的优秀事迹,由中宣部新闻局、*党史研究室宣教办、总政治部宣传部宣教局、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电视台联合录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