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常香玉

科普小知识2022-03-14 16:50:51
...

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中*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9岁随父张富仙学戏,10岁登台,13岁成名。原学豫西调,后在演出中广泛吸收豫东调等各种豫剧唱腔以及京剧、评剧、秦腔等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独创了常派真假混合声演唱体系,形成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

姓名:常香玉

原名:张妙玲

性别:女

出生年:1922年

逝世年:2004年

国籍:中国

地域:*

职业:豫剧演员

师承:周海水、翟彦身

1、简介


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常香玉9岁随父张富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其义父姓常,为人爽性豪放,最喜戏剧而最爱项羽之类。故易妙玲为常项羽,又觉此名不宜于女,故更之为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常香玉,10岁登台,13岁时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学豫西调,后在演出中广泛吸收豫东调等各种豫剧唱腔以及京剧、评剧、秦腔等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独创了常派真假混合声演唱体系,形成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

2、人物性格

临终前要求丧事从简

“我都是老得没用的人了,你们都还要上班,不要耽误你们这些有用的人。”常老临终前嘱咐家人:感谢领导、同志们在住院期间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丧事从简,在最快的时间内办完,不要惊动大家;子女不得以她的名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在带给人们无价的艺术瑰宝后,常老静静地走了。

下午4时,郑州殡仪馆第三悼念厅。常老穿着大红的绸缎寿衣,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在覆盖着鲜红党旗的水晶棺上方,悬挂着她那慈祥的遗照。“常香玉先生千古”,这句在悼念厅最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打出的悼词,表达了大家对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怀念。

旧衣服穿了十多年

常香玉的大女儿常小玉,小女儿常如玉在灵堂里为常先生守灵。常先生的儿子陈嘉康在忙着处理一些灵堂布置的事情。

在悼念厅肃穆的气氛中,常香玉大师的儿女,给记者介绍了一些常香玉大师平时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这些点滴的细节,表现了一代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


剧照

“老太太一再交代,不要惊动太多人,要低调处理后事”,常香玉大师的儿子陈嘉康介绍说,“我们也希望按照老人的遗愿,从简处理老人的后事,让老人走得宁静些”。他透露说,常香玉大师在住院的时候,都一直不愿意打扰更多的人。她一再交代说,自己去世后,不要开追悼会,说“这是很自然的规律,没有必要去浪费……”。

常老一生节俭,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秋冬季穿的衣裤都是穿了10多年的旧衣服。“老太太最喜欢穿桃红的衬衣,她走的时候,衣服都是她穿了多少年的旧衣服。”常香玉大师的女儿介绍说。

癌症后期仍带病工作

多少年来,常香玉大师坚韧不拔的性格,一直传为佳谈。常老师的小女儿常如玉讲述了她在央视做节目时的一件小事。2003年7月份,*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给常香玉做了一期节目。当时,常大师的癌症已经到了后期,但仍坚持把节目录制完。当时从下午一时一直录到晚上7时。长时间的工作让常大师浑身是汗,身体十分虚弱。工作人员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常老师,您辛苦了”。常老师说,“现在老了,能为大家做点事,辛苦点算啥”。

常香玉大师深受中原人民的爱戴。她的健康状况也牵动着中原人民的心。自从*电视台播出了常老师的节目后,许多群众知道了常老师患病的消息。洛阳的16个戏迷,从去年开始,连续给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写了12封信,打听常老师的身体情况,并想要一张常老师的照片珍藏。常如玉说,常香玉是活在人民心中的艺术家,母亲去世了,但她要替母亲把这件事做完,把母亲的照片送到那16个戏迷手中。

3、代表剧目

《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等。

4、常派风格

吐字咬字功力

“字正腔圆”是任何一种演唱形式最基本的原则。而常派唱腔却具有独特的表现技巧。字正,在戏曲唱法中有它的特定的要求。“字”即“唱词”,字音不正,字义就不清,使人听起来满头雾水,失去与观众交流的意义。快吐,有声母和单韵母的字,如啊、那、大、地、河等字,要求声母五音分明,爆破有力,韵母四声准确,吐字时一下子迸出全音,不管旋律起伏多大,都要发出一种干脆利落的声音。慢吐,指对那些包含有介母、韵母的字,按出声、归韵的次序唱出来,并按字头、字腹、字尾,清楚地贯穿一字行腔。常香玉十分讲究在慢吐字时收音归韵的方法,达到声韵母过渡浑然一体,于是收音归韵才贴切自然。


剧照

行腔规律

腔圆,指演员在此基础上的演唱技巧,演唱时除了行腔的自然流畅,饱满圆润外,更重要的是戏曲唱法的味、字与腔的优美结合,这也是常派唱腔特有的表演风格。常派唱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演员在舞台上的独唱,借助唱腔使人物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地表现,而唱腔中板式的变化,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

情感表现

情感是体现“人的感受、愿望和情思最终诉诸于人的歌唱,这本身便是人的心灵的呼唤,是人的心灵表白的需要,也是心灵间的安慰、同情和共鸣的需要”。比如在《白蛇传》中,常香玉以委婉的运腔,深深的情爱,倾诉着离别之苦。每逢唱到此处,给人的感受总是那么地强烈,可谓具有“曲尽意无穷、情未尽的魅力”。情感产生奔放的音乐,音乐反过来推动感情的抒发,两者相辅相成,将剧中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豫剧大师常香玉以亲切、自然的吐字咬字,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恰如其分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格调新颖、刚健清新的表演特色,因其雅俗共赏而流行全国。我们期待着中国戏曲艺术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常派唱腔艺术“音容犹常在,清香犹伴人,碧玉亦永存”。

5、德艺双馨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新,并非标新立异,而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如她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同时采用豫剧演唱的混声新唱法,为豫剧的演唱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


常香玉

戏曲音乐家朱超伦评价说:“她心里想的只有戏和群众,没有她自己。”而豫剧艺术家柳兰芳也曾接受过常香玉大师的指导,获益匪浅。“记得当时是出去巡演,她晚上登台演出,白天就亲自教我吐字、行腔。”最令柳兰芳难忘的是,常大师出去演出还经常带个有盖的竹篮,里边是够两三天吃的馒头,挂到通风处,上台之前,只啃半个馒头,说是“饱吹饿唱”。

令全国戏迷动容的是,1952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剧社巡回西北、华南、中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至今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她也由此得到了“德艺双馨”的评价。

从义演捐献飞机到投身扶危济困公益事业,再到筹资设立“香玉杯”培养豫剧后人,常香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演戏先做好人的艺德,滋养着一代代梨园后辈。

2003年12月23日,身患癌症的常香玉正在北京住院。当得知奥运场馆建设工地上有一场专门慰问河南农民工的演出时,她拔掉输液管,在家人的搀扶下登上舞台,不顾身体虚弱,清唱了一段《柳河湾》,以舞台生涯的绝唱践行了“戏比天大”的人生准则。

中国戏曲艺术在上个世纪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常香玉的“常派艺术”,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成为新时代新文化的代表之一。常香玉以其兼收并蓄的海量及锐意改革的继承和发展,在豫剧艺术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作用;当代戏曲史上,这位奉行“戏比天大”的人民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爱国情怀


剧照

常香玉不仅艺德高尚,而且充满了爱国情怀,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经过多方筹款15亿元人民币(旧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战机。1998年初,为唤起社会各界对下岗职工的关怀,75岁高龄的她携弟子在河南人民剧院登台义演,所得6万多元票房收入全部捐给“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同年6月,常香玉又捐助1万元,随后,她的子女们又联名向基金会捐款2万元。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常香玉从自己不高的工资中拿出1万元,捐献给河南省的非典防治工作。

常香玉晚年几乎是倾家荡产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设立了“香玉杯”地方戏艺术大奖。她和老伴带领当时的省豫剧一团,走遍东西南北,唱响四面八方,像当年用歌声打制出一架飞机那样,她又用歌声铸造了一个奖杯。为了这个奖杯的光彩,她和子女们还数次慷慨解囊。这个奖项经*河南省委批准后,又被文化部认可,成为辐射全国的一个重要文化艺术大奖。迄今,“香玉杯”已历经九届评奖,先后有8个省区的140多位优秀青年演员获此殊荣。每一届颁奖时,总是常香玉最兴奋的时刻。她的形象和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大书,让下一代受用不尽。

7、所获荣誉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87年获中国艺术节(中南)荣誉奖。1989年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常香玉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2004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追授常香玉大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8、逝世


常香玉

2004年6月1日凌晨7时6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据了解,常香玉生前曾经要求不要发讣告。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她的“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她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