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镇
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6公里,南隔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是咸阳市西大门,西宝北线穿过镇区、武临路、武杨路南北直达乾县临平和杨凌农业高新开发区。该镇辖区面积为46.7平方公里,人口45921人,共有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和居委会,34个驻镇单位,28所中学。
中文名称:武功镇
行政代码:610431102
身份证前6位:610431
长途区号:0910
邮政编码:712000
隶属政区:武功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D
辖区面积:46.7km2
人口数量:约4.59万人
人口密度:983人/km2
1、地方简介
武功镇
武功镇作为武功县(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长达1800多年。千年古镇,历史辉煌,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孕育了不少华夏英模:苏武、苏蕙、李世民、游师雄、康海、孙景烈,也留下了“武功八景”为代表的特色人文景点。该镇是陕西107个重点镇之一,也是陕西省全力打造建设的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3年被陕西省列入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名单,2014年8月成为全国级重点镇。
2、行政区划
武功镇区划
610431102001121武功镇社区
610431102200122武塔村
610431102201122积山村
610431102202122徐杨村
610431102203220龙门村
610431102204220坡底村
610431102206220二水村
610431102207220羊圈村
610431102208220桥东村
610431102209220尚坡村
610431102215122绿野村
610431102216122华山村
610431102217220上营村
610431102218220新寨村
610431102219220良马村
610431102220220古凤村
610431102222220洛阳村
610431102223220松林村
610431102224220新庄村
610431102225220聂村
610431102228220联合村
610431102229220八一村
610431102230220韦北村
3、地方人口
武功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2401
男21954
女20447
家庭户户数9994
家庭户总人口(总)40098
家庭户男20564
家庭户女19534
0-14岁(总)12290
0-14岁男6864
0-14岁女5426
15-64岁(总)27889
15-64岁男14007
15-64岁女13882
65岁及以上(总)2222
65岁及以上男1083
65岁及以上女11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1801
4、经济发展
武功镇
武功镇以粮食种植为主,兼有畜禽养殖,果树种植和以集贸餐饮、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镇耕地面积41056.12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年收两季,常年产量为1970.8吨,其中西塬拥有土地肥沃,适于小麦种植的良田近28000亩。近年来该镇畜禽养殖发展迅速,成为全县“二牛”、商品猪、笼养鸡基地。目前二牛存栏3620头,其中有300头二牛养殖场一个,50头养殖场一个,其它规模养殖厂共3个,总产值约2100万元;猪存栏7800余头,总产值约234万元;笼养鸡存栏50万只,总产值约500万元。另外,该镇果菜种植方面,果以弥猴桃、冬枣、核桃为主。目前通过争取市上日元贷款项目,建成东塬、川道子杂果经济林3500亩。全镇发展中小棚蔬菜约500余亩,露地菜700余亩,武功镇南关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全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集市贸易比较繁荣,有南关十字瓜果市场、西坡口蔬菜批发市场、生猪交易市场、南街餐饮服装及生产资料市场。随着近几年城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学街、南街门店林立,逐渐成为比较兴旺的商业街。该镇重点企业有:武功武杨牧业有限公司,以二牛养殖为发展方向,现有“二牛”300多头;并引进胚胎移殖技术,提升了公司科技含量,公司总产值500多万元。武功后稷酒厂,与杨凌牛群牧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保健秦秘食疗酒。另外还有武功镇面粉厂、冷暖器材厂、武功镇水产站、渔业养殖场、多家楼板预制厂。
5、城镇建房
武功镇地处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南隔氵韦水与杨凌区相望,西邻扶风县,北与游凤、苏坊两镇相连,东和代家乡接壤。全镇面积为46.7平方公里,总人口45921人,其中农业人口41866人,共有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所中小学。该镇历史悠久,曾是县级机关所在地,人文景观丰富。全镇耕地面积41056.12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发展快,“二牛”、商品猪、笼养鸡已形成规模,目前“二牛”存栏3620头,猪存栏7800余头,笼养鸡50万只,果品和大棚菜发展较快。蔬菜批发、生猪交易、瓜果、服装、饮食及生产资料交易量大,市场繁荣。
6、社会保障
武功镇扎实做好夏季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气日渐炎热,青少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了保护辖区广大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武功镇积极谋划部署,扎实做好夏季青少年防溺水工作。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全社会水域安全防范意识。各村委会(社区)及各驻镇单位,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认真开展为期100天的水域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水域安全和防溺水常识,提高人民群众和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宣传工作要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营造全镇共同防范水域安全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教育,加强联系,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水域安全的认识。少年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水域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发生溺水事件。镇教育组组织开展暑期水域安全和防溺水专题教育,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通过应急演练、分发家校联系卡、签订家长安全监管承诺书等,切实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告诫广大家长要严格落实对子女的监护责任,教育警示孩子不要到河边、水库、渠边、池塘边嬉水玩耍,不要在无监护陪伴的情况下水游泳。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要自觉参与学生暑期水域及各类安全监管工作,全力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领导,严密巡查,坚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辖区内的水库、河道、池塘、渠道等涉水区域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长效的巡查制度,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加大所辖水域巡查监管力度,在河道、水库、渠系、城市人工湖、水塘、涝池、低洼积水区等重点水域设置警示标牌,加密巡查频次,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事故易发、多发区段,要开展集中整治,落实防护措施,严禁人员擅自下水,杜绝溺水悲剧事故发生,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7、地方特产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南可村地处武功县贞元镇东南方,现该村人口1986人,376户,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89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中劳务输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呈现出多轮驱动、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该村依托南可手织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目前该村己发展织机420台,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的4筝24色线手织布产品,色泽鲜艳,环保实用,供不应求,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南可的带动下,周边十二个村手织布产业也蓬勃兴起,累计发展织机1500余台,1200余户群众已经加入南可手织布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贞元镇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手织布专业镇,形成了年产南可牌手织布(蚕丝)床单及其他手织布产品3万多条(件)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床单、被罩、衬衣、坐垫等二十多个品种,仅此一项年创收1500多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南可村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武功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建国后,由于坚持“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不多。主要产区有薛固、普集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塬各乡(镇)亦有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1974年,蒜头出口以后,相继引进“上海嘉定蒜”、山东“苍蒜”和“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由于改进工作制度,实行套种,变歇茬地纯种一年收一料为一年收二料、三料,经济效益提高。1984年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较快,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万元,亩均产值创673元的历史记录。1990年种植29980亩,总产23250吨,亩产平均776公斤。提供商品量2万多吨,其中蒜头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蒜头供货量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备受欢迎。
武功猕猴桃
武功猕猴桃
武功猕猴桃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特产。猕猴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南仁的曹店村及小村的薛村种植,当时主要以“秦美”为主。1998年薛村猕猴桃荣获省质监局名优产品称号,近年来面积不断扩大,全县十二个镇(中心)都有种植,品种主要以“秦美”“徐香”“红阳”等为主。武功县已栽植猕猴桃面积约8.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武功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带,已建立了南仁上寨、下寨、刘家塬、靳家塬;代甲的李家村、代家村、许家村;贞元的望人腰;长宁的田段、葛家;河道的河大村;武功镇的联合、新庄等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上升,产业效益凸现,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8、附近景点
庆善宫遗址
《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功庆善宫,后为慈德寺;《长安志》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庆善宫既是李渊在武功三处宅第之一,又是李世民诞生之所。所以,李世民登基后普数次临幸,赋诗拟作沛(刘邦之生地沛县)、宛(刘秀之生地宛城)。武功旧志载,建子沟子“唐王洞”,即“太宗悬弧处”。据康对山《武功县志》“庆善宫”条:“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水)”。孙景烈注:慈德寺“在今城南立节村”。俗称恩义寺,实际是一室两名。今大庄乡北立节村旧遗一方石,在一村民房阶下,习称“卧龙石”,传云窦后曾置太宗于此石上,故名。
后稷祠遗址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女原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女原、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更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当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而言。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时)后稷祠在城内西上,故宝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女原祠”。《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恩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厉有修葺。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想吻合。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阎家遗址
阎家遗址
阎家遗址位于渭河北二级阶地南缘、阎家村东北200米处,东西约25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5米左右,出土器物有云纹瓦当、龙纹空心砖残块、板瓦、筒瓦、鹅卵石、柱础等。从被破坏的断崖上看,其南部暴露出夯筑城墙遗址迹有4处,夯层为平夯,厚8—10厘米,四处城墙南北近似一线,可判定城墙为南北向。从北断崖看,城墙由地表到墙底(即筑城所形成的壕沟)深5米,宽2米,夯层中夹杂有秦代砖、瓦片。从北部已破坏的城墙遗迹看,城墙东西距离不长,但连续出现5处且有较大的柱础暴露,还伴有若干鹅卵石、圆形通水管道悬挂于断崖上。遗址内发现墓葬一处,距地面约5米,墓宽0.74米,墓室用砖砌券,砖一般长65厘米,宽36厘米,厚18厘米。阎家遗址建国前处在高台平地上,1954年建渭惠第六渠(建国后称一支渠,1981年废)从其中部东西穿过,遂将该遗址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因建砖场而被破坏较重,北部完好,中部偏南人为形成一东西高塄,整个遗址呈南高北低缓坡状。该遗址1981年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详细复查,据出土文物和内涵确定为秦代行宫遗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