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镇
狼牙山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狼牙山现为国家4A级景区、*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2011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鲜果50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林果业已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中文名:狼牙山镇
政代码:130633105
身份证前6位:130633
长途区号:0312
邮政编码:071000
隶属政区:易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冀F
辖区面积:195km2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人口密度:92人/km2
1、地方简介
狼牙山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5千米。泥岭公路南北过境。镇*驻南管头村。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1.71万人(2002年)。辖20个行政村。有狼牙山风景区,景区内有老君堂、九连山、狼牙山、五勇士塔、天然红玛瑙溶洞。
2、行政区划
狼牙山镇区划
狼牙山镇
130633105200121南管头村村委会
130633105201122周庄村村委会
130633105202122岭东村村委会
130633105203122东西水村村委会
130633105204122北管头村村委会
130633105205220陈家会村村委会
130633105206220下隘刹村村委会
130633105207220上隘刹村村委会
130633105208220长角村村委会
130633105209220岩古岭村村委会
130633105210220戊子村村委会
130633105211220东岱岭村村委会
130633105212220鱼坨村村委会
130633105213220车塘村村委会
130633105214220猫尔岩村村委会
130633105215220甘河村村委会
130633105216220五勇村村委会
130633105217220冯家庄村村委会
130633105218220口头村村委会
130633105219220刘岗村村委会
3、历史沿革
1953年建管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猫尔岩乡并入改管头镇。1997年,管头镇(GuantouZhen)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南管头、北管头、岭东、周庄、东西水、东岱岭、戊子、长角、刘岗、上隘刹、下隘刹、冯家庄、甘河、于坨、东塘、口头、岩古岭、五勇村、陈家会、猫尔岩20个行政村。后更名为狼牙山镇。
4、经济建设
狼牙山镇很早就有栽植果树的历史,是易县磨盘柿的主产区之一。狼牙山镇党委*把发展林果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明确提出了“林果富民”发展理念,把林果业发展方向定位为“观光采摘型林果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依托景区和省农业开发项目,全面发展林果业,打造狼牙山林果名镇。
在东西水村按照“红顶、白墙、绿果园”的发展思路,配合农家游建设采摘园30多个,面积500余亩,形成了农家院家家有果园,户户能采摘的局面。在景区南大门岭东村投资20万元建设狼牙山林果采摘园,发展生态休闲采摘。
在以磨盘柿为主导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苹果、桃、杏、李等市场效益好的优质品种,进一步改善林果结构。下隘刹、猫尔岩、车塘、周庄、陈家会、冯家庄等村的村民也在种植大户的带领下栽植果树开发荒山,形成了全镇林果产业大格局。同时,申请注册了“狼牙山”果品商标,建立培育林果经纪人70名,成立岭东、甘河等8个林果协会,建设岭东、周庄、南管头、猫尔岩等6个果品专业市场,发挥市场拉动作用。狼牙山镇被河北省确定为“无公害果品示范镇”。2011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鲜果50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林果业已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5、新闻动态
狼牙山镇
从“水”字上做文章,在“果”字上下功夫,易县狼牙山镇甘河村群众工作站结合甘河村实际,把发展旅游业和林果业作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努力方向,大力建设特色旅游村。同时,积极促成该村与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安庄村结为友好互助村,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老百姓走向富裕铺就了康庄大道。甘河村是易县狼牙山镇中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88户人家,山场面积1.2万余亩。群众工作站队员进到甘河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搞调研摸村情。他们通过调研发现,美丽的甘河村泉水甘甜,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周边山林葱郁,生态良好;山场果树种植面积达1300余亩,三季有果,具备发展果品采摘农家游的优质条件;百姓淳朴热情,社会和谐稳定,适合投资、度假。经过走访调研和座谈讨论,工作站队员和村*明确了发展旅游业和林果业,大力建设特色旅游村的工作目标。此后,工作站队员邀请河北农大林果专家对全村的林果产业进行总体规划,改善果品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同时,紧紧抓住农开项目建设村的机遇,争取资金近300万元,新打机井2眼,新建水囤4个,开挖水平梯田150亩,埋设地下浇灌管道3000米,整修水渠4500米,硬化盘山公路2500米;结合基层建设年重点村建设工作,多方筹资150万元,协调占地23亩,新建成了长1800米、宽10米的进村道路;积极争取“一事一议”省财政奖补资金36万元,实施了全村第二次自来水改造,实现全村24小时不间断供水;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修建了塘坝1座,拦水坝3座,建成了将近2000万平方米的水景观。为搭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群众工作站队员和村*多方努力,促成该村与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安庄村结为友好互助村。在结为友好互助村的第一年,安庄村就筹资30余万元为甘河村安装了75盏太阳能路灯,给山村的夜晚洒下了一片光明。去年,安庄村再次筹资40万元,工作站队员筹资25万元,安装上健身器材,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全面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工作站队员和村*邀请安庄村党员、村民代表到甘河参观交流,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红色文化使安庄*群众深受教育。甘河村党员*到安庄村参观,学习到安庄村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甘河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增加了新动力。目前,甘河村初步形成了“山顶松柏盖帽,山中杏扁苹果缠腰,山根柿桃抱脚”的林果业发展模式,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也保证了外来游客留得住、玩得好。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
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万代、岁远天长。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
狼牙山揽红色教育与绿色旅游于一身,及爱国主义教育、山岳风光、溶洞、森林浴、三角文化、五大优势于一体,独具特色,是教育健身的的最好游览之地。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易水湖
易水湖(安格庄水库)位于易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上连“拒马奔涛”,下启“易水寒流”,南望“郎山竞秀”,北界“云蒙叠翠”。是1958年利用四周高耸的山势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湖面27平方公里,容量为3.96亿立方米,最深处达48.5米,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易水湖山雄奇险峻,占尽山川之妙,易水湖水清纯柔美,秀色可餐。易水湖是生态旅游的绝妙之地。这里可划船、冲浪、游泳、垂钓、自捕自钓自食天然鱼、虾、蟹。可度假休闲。民间游、可体味易水湖人民的纯朴、热情、憨厚、好客,享受北方风情游的山村野趣。易水湖山水之美,美不胜收,其景区内景点甚多,可谓景中有景。
从易水湖的金龟码头登船一直向南,映入眼帘的是悬崖峭壁,勾划出南国风光桂林山水画。山上有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桩、仙人渠、仙人脚印、王子帽、流鱼洞(现已被水淹没),登高远眺,整体像一尊睡佛。还有七仙度曹国舅的传说。因此不少游客留下佳句“七仙到此度国舅,南湖山水小桂林。欲知此处风景美,何必千里下江南”。深山深处有磨岩寺、石像把门、龙潭、莲花桥、燕王寨、莲花瓣、群兽石群、跑马梁、白蛇洞等。在易水湖北岸孤零的独峰,有棱有角。是李密所建锦荣城旧城墙遗址,现由北京开发商正在修建别具一格的避暑别墅山庄(原锦荣城后护国寺、普照寺旧址处)。传说此山是空的,洞中有李密在这里建城时的藏粮、兵器、金银之处,故此山就叫李密山。
因形似凤凰鸟而得名,是块风水宝地。西汉末的北平候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带王子隐居在山下五公城。隋末西魏王李密带瓦岗军在此山东建都城锦荣城。清朝皇帝康熙五年,后私访曾派大臣预选陵址,并立标记:“头戴紫荆冠(关),脚趾凤凰山,右拄五峰寨,左扶九龙山”背面写:“先立后用”。山上柏树茂密,藤萝倒挂,小路弯延而上,建有观音庙,庙前岩缝中有一株柏树,经多年磨难不死-为不死柏,民间又称长命柏。此地龙虎夺球,山中有洞,洞中仙女常出没,有“麒麟护美”、“不爱*爱美人”的传说。山后花开似锦,鲜艳夺目,沟中有一水井,水可医治眼疾、腹痛。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吃文化在春节的年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陵,每逢过大年,满族群众几乎家家都要做酱肉、香肠、米粉肉、白肉等各种菜品用来招待贵客。在这些菜品中,“鹿尾(yi)儿”是一道满族独有的美味。左图盘中左半部分红色的为香肠,右半部分白色的就是鹿尾儿。
满族人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常年以狩猎为生,多以肉类食物为主。由于经常猎捕到野猪,他们就不断摸索以野猪为主要食物原料的各种美味技术,“鹿尾儿”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美味需要把一挂猪肝剁烂,过箩,配以香油和20余种作料,灌进猪肠子,而且必须是猪的直肠,放在锅中煮熟,即成为像鹿的尾巴一样的食品。切时刀口向上,以免挤出瓤儿。根据来客数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压碟。
由于西陵满族吃皇俸,所以在吃上非常讲究。原来做“鹿尾儿”,需要将猪肝用菜刀反反复复剁7-8遍,直到将猪肝剁成碎末,仅这个工序就需要6-7个小时,而现在人们大多使用绞肉机碎肝。“鹿尾儿”不能整片吞嚼,只能用筷子蘸着吮,才能品味到它的醇香。
易水砚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既是名贵实用的书画工具,又是古朴典雅的艺术珍品。
易水砚产于易州,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历代为宫庭贡品。采用平雕、立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因石施技,天然与人工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品种有龙、龟、琴、神仙、葫芦等题材,数百个造型。
1978年易水砚作为国礼,由-副委员长赠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方外相。前**先后为易水砚题词或收藏。1997年7月1日,人民大会堂收藏了重达五吨的易水砚珍品“归砚”,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易州彩陶
是选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天然陶土为原料,经研磨、脱水、折叠糅合在一起,以手工工艺成型,胎体上具有色彩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且纹理变化多端,图形内外一致,看上去,有的似木质彩纹,由表及里,有的似行云流水,五彩缤纷
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每一件作品都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彩陶艺术魅力,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实属集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