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经过9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厦门大学最重要的支柱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教学科研重镇之一。
中文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英文名:SchoolofEconomics,XiamenUniversity
简称:厦大经院
创办时间:1981年9月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性大学
属性: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
所属地区:福建省·厦门市
现任校长:朱崇实
知名校友:张高丽、张克辉、邱晓华、桂敏杰、李礼辉、朱之文、刘志彪
主管部门:厦门大学
硕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个
博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个
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歌:厦门大学校歌
专职院士:洪永淼(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人
主要院系: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三个个
学校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学校代码:10384
1、办学历史
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正式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是*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学院现有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8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教学实验中心。截至2015年9月,有专任教师184名,其中教授62名、副教授74名、助理教授48名。
进入21世纪以来,迎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学院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大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创新中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学科体系。现拥有教育部首个文理交叉“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创新引智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双获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了经济学门类所有学科,成为全国仅有的3所拥有这份殊荣的高校之一,充分体现了强劲的综合实力。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七,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复旦大学并列第四,首次作为一级学科独立参评的统计学排名第三。
近年来,学院加大力度引进美、欧、澳等海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博士,逐步实现师资来源的国际化,高端师资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千人计划”入选者洪永淼是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的领军人物,“千人计划”入选者蔡宗武是统计学的领军人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伯强是能源经济学的领军人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龙小宁是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与此同时,学院积极选派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寻求、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空间。在学术研究方面,学院强调国际标准,积极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前沿的经济理论,注重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显。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90多年来,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学院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培养、输送了以张高丽、张克辉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人才。近年来,学院大力实施“质量立院”战略,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主线,更新教育观念,以国际化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15年4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的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本科专业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三。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先后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并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举办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学院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高地,学术声誉日益提高。
目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正昂首阔步朝着“全面建设世界高水平经济学科”的奋斗目标迈进。
2、师资力量
长期以来,经济学院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院工作的突出位置,“引、培”并举,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构建了一支既具有国际视野又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教育规律、又兼具学识和人格魅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目前,经济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84名,其中教授62名、副教授74名、助理教授48名,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88.04%,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17.93%,本科生生师比为12.35,近8成专任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其中2011年以来派出专任教师访学研修54人次。
此外,学院现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海外名师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闽江学者”2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福建省拔尖人才1人。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前校长王亚南教授精心培养了一批知名的经济学家,成为厦门大学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3、学科设置
概况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包含学科、专业名称 | |
专业代码 | 学科、专业名称 | |||
经 济 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020102 | 经济思想史 | |||
020103 | 经济史 | |||
020104 | 西方经济学 | |||
020105 | 世界经济 | |||
020106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020201 | 国民经济学 | |
020202 | 区域经济学 | |||
020203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
020204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
020205 | 产业经济学 | |||
020206 | 国际贸易学 | |||
020207 | 劳动经济学 | |||
020208 | 统计学 | |||
020209 | 数量经济学 | |||
020210 |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创建于1923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经济学系之一。建国后,在王亚南教授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成就斐然,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改革开放后,秉承传统,锐意进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建系至今近90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以及*、企事业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经济学系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即一级学科涵盖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获评国家重点学科。招生的二级学科硕士专业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专业。本科专业为经济学,系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经济学特色专业”之一,50%以上的“基地班”学生被推荐到重点高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开始,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合作开设本科国际化试点班,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凸显国际化特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学专门人才。
经济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6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占96%,半数以上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近3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6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各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目前,经济系正努力吸收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积极推动有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致力于推进国际化和学科优势的提升。
统计系
厦门大学统计系由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等创办于1950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和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统计、信息、投资分析类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其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完整,包括:统计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和经济信息管理学四个博士点(均可招收博士后)与四个硕士点,以及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统计学专业包括经济管理统计和投资决策分析两个方向)。还有钱伯海先生创办于1983年,国内最早建立的国民核算专门研究机构“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以及2010年7月成立的“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和“统计调查与分析实验室”。
厦门大学统计系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其有关研究成果曾获多项*和省部级奖励。鉴于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其统计学科分别于1988年、2002年和2007年连续三次被国家教委和教育部评为*重点学科。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教学团队,统计学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2009年,国家统计局批准在厦门大学设立“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部分优秀人才,现全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15人。梯队健全、实力雄厚。著名统计学家、经济学家钱伯海教授和黄良文教授等是厦大计统系的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在国内统计和经济学界享有盛誉。而今,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也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60多年来,厦门大学统计系全系教师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通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办学特色,积累了丰硕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在统计理论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这两个具有传统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研究领域,成果尤为显著。近十年来,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的需要,其教学科研正不断向现代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前沿领域拓展。
财政系
厦门大学财政系源于1928年的“银行学系”,1951年设立了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是我国培养财政经济人才的重镇之一,也是我国高等学校财政学专业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在财政基础理论、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经济与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在“国家分配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公共财政论”的构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1年开始招收财政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财政学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了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1988年成为全国首批唯一的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点(与金融学联合申请),在2002年与2007年的评选中,再度成为*重点学科。2004年成立了厦门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劳动经济学科被评为福建省唯一的重点学科点。2009年获评教育部财政学*特色专业;《财政学》、《国家税收》、《网络经济学》、《税收筹划》先后入选*精品课程;现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财政系设有财政学、税务和网络经济学三个本科专业,财政学(含税务)、公共经济学、资产评估、劳动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等六个硕士点和博士点;现有在校学生710人,其中博士生45人,硕士生140人,本科生525人;教师3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总学术带头人邓子基资深教授是*财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和“国家分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馨教授是著名的公共经济学专家,*教学名师,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杨斌教授、邓力平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税务专家;雷根强、陈工、纪益成、吴碧英、童锦治、张铭洪、王艺明、林致远、梁若冰等教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也有较大的影响。
金融系
厦门大学金融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1921年商学部下设的银行科。从1928年银行系的正式设立到今天,厦门大学金融系已经走过了87年辉煌的历程。其间,于1983年和1986年,金融学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申请*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财政学(含金融学)重点学科。2002年在新一轮的重点学科评选中,金融系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再次评选,我系以卓越表现继续获此殊荣。本学科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的国家重点金融学科。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系始终坚持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并具有台港澳及东南亚区域特色和优势的金融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金融研究中心。目前,金融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本科生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生培养设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和投资学等五个研究方向。
目前,金融系师资力量雄厚,成果丰硕。以博士生导师张亦春教授为学科总学术带头人,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群体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全系教师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大量学术专著和教材,承担许多*研究课题。其中以张亦春教授牵头的两项教学科研成果曾荣获*一等奖,郑振龙教授负责的《金融工程学》被评为*精品课程。
金融系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欧美、日本、新加坡、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向更高层次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和厦门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国际经贸系前身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创办于1947年,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均属国内最早或较早建立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及应用学科教学科研单位。1955年,厦门大学财经学院改为经济系,贸易系改为经济系属下的贸易经济专业;1959年,贸易经济专业在全国高校专业调整中停办;1976年,国际贸易系在国家外贸部、福建省外贸局帮助下复办。2004年11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由国际贸易系与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合并组建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981年,我校国际贸易学专业、世界经济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新设服务贸易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新增国际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世界经济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被增列为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在专业学科排名中,多年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学科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服务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5个教研室;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素质较高、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有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4人,讲师4人。近三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老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含论著、教材、译著)20多部,主持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多项,并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和《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创建迄今,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为国家招收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其中不少毕业生成长为经贸战线的领导、管理*和业务骨干,大多数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的各行各业岗位上,工作踏实、成长迅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经济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是当时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校中第一个研究机构,第一任所长由校长王亚南先生亲自兼任。现任所长为靳涛教授。经济研究所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专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经济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是研究所的特色,在全国占据比较领先的地位。
由本所主办的《中国经济问题》于1959年正式创刊,是我国解放后高校中新创的第一家经济学专业杂志。该刊是厦大和全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科学研究的园地。除校内名家外,于光远、陶大镛、蒋学模、杨坚白、卫兴华、吴敬链等都曾是她的热情作者。50多年来发表了不少有份量的论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些文章被《红旗》、《新华文摘》等转载。有的如生产劳动问题、剥削问题的论文还引起全国讨论。曾被香港《明报》列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20家杂志之一。
本所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2人。本所设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9月,是以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为基础而构建的一个具有综合研究性质的实体性研究机构。2005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家“985工程”二期创新基地——“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项目的依托单位。
几年来,本中心紧扣“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和“中国宏观经济建模与预测”两大主攻方向,整合优势资源、紧密国际合作、创新科研*、注重人才培养,从而形成了以“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等为标志的一系列集成性研究成果,在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学研究现代化、国际化,现代经济学本土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数量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转型期宏观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目前,中心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研究重镇而奋斗。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7月,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创建并担任中心主任。中心在国内率先拥有“能源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已在科研学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为国家提出的政策建议多次受到*领导同志、**办公厅以及国家各部委的肯定和表扬,研究报告广受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4、学校领导
雷根强党委书记主持院党委全面工作
洪永淼院长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工作
朱孟楠副院长分管科研、社会服务工作
方颖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含专业硕士)、外事、学术交流、两院融合协调工作
王艺宏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生学生工作、团委,联系财政系、金融系、经研所
邱旺土党委副书记分管研究生、财务工作,联系经济学系、统计系、国经贸系
刘连支工会主席主持工会工作
陈焰院长助理协助分管本科教学工作
许文彬院长助理协助分管课程进修班工作,兼任金融系副主任
钟威院长助理协助分管统计学科建设
5、校园环境
经济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先后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并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举办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学院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高地,学术声誉日益提高。
学院拥有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经济楼,专供教学、科研、办公、图书阅览等使用;院内设立经济与管理图书分馆,馆藏中外文图书20多万册;设有教学实验中心、财政金融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室、统计调查分析实验室、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多媒体实验室。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开拓创新,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探索“宽口径、厚基础”与“个性化、多样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着力培育具有诚实守信的品格、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学术与应用并重的开拓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95年来,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经济学科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培养、输送了以张高丽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人才,毕业生累计超过10万人。一批又一批经济学子,从厦门大学走向华夏大地,走向世界各地,为了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在主战场上奋斗不已。学院为政、商、学等社会各界输送大批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展身手,许多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为母校和学院赢得了许多荣誉。
上一篇: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下一篇: 耶鲁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