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也称奥斯卡奖,原名学院奖,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该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奖项,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
中文名:奥斯卡金像奖
外文名:AcademyAward
发起时间:1929年
颁奖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奖励内容:电影艺术成就
间隔时间:一年
1、简介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但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o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2、历史起源
诞生
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LouisB.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一周之后,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Academyo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简称AMPAS)的提案,学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当红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Fairbanks)。按照梅耶的初衷,该学院的创办是“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的质量;发展文化、教育与艺术而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表彰成绩显著者促进技术研究的技术方法、设备的改善;听取电影界人士的呼声,推进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然而没过多久,学院发现仅凭他们的力量,协调错综复杂的好莱坞矛盾实在是无能为力。于是,他们把工作的重心侧重到了用颁奖的方式来嘉奖在电影摄制方面有显著成就的人士,后来被俗称为“奥斯卡奖”的“学院奖”(AcademyAward)由此应运而生。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届奥斯卡奖举办一直到今天,奥斯卡奖就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
名称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此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至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地点变更
1929年—1943年
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1929年5月16日星期四在好莱坞罗斯福酒店举行,旨于纪念在1927到1928年间取得巨大电影成就。由演员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与导演威廉·德米尔主持。其后的30年代至40年代初的颁奖典礼都是在大使酒店或比尔特莫酒店这两家酒店内举办。
1944年—1946年
在好莱坞的中国大剧院举办1944~1946年的颁奖典礼。
1947年—1948年
在洛杉矶的圣殿礼堂举办了1947~1948年的颁奖典礼。
1949年
1949年的第21届的颁奖典礼则是在好莱坞梅尔罗斯大道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总部的奥斯卡剧院里举办。
1950年—1960年
颁奖典礼都是在好莱坞的潘太及斯剧院内举办的。
1961年—1968年
1961年起至接下来的几年,颁奖地点由洛杉矶搬到了加州的圣塔莫妮卡的圣塔莫妮卡公民大礼堂。
1969年—1988年
1969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又重新决定将颁奖典礼地点移回洛杉矶,这次位于洛杉矶音乐中心,并在这里举办了接下来的连续19届颁奖典礼,直到1988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开始决定奖颁奖地点在音乐中心和圣殿礼堂间更替。
2002年—至今
2002年起,奥斯卡颁奖典礼一直在著名的柯达剧院(即好莱坞高地中心)举办。
3、评奖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七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4、资格限制
一、长片电影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4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
二、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第一年1月1日到这一年12月31日之间。
三、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
四、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五、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电影可靠的电影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
六、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第二年1月31日前收回。
七、理事会将最后确定评选资格,理事会不会受任何人为障碍约束干扰,它会为奖项评选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八、如果发生任何争执,理事会有权保留奖项直至争议解决再作评定。
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协会主席宣布某部电影或相关电影资料的奥斯卡奖项的提名资格,既说明该项目入围奥斯卡该项目角逐(既是获得提名,是否获最终学院五项提名并与颁奖礼当天与柯达剧院宣布其提名及是否获奖,由美国电影学会及IMDB另行评判)。
十、2013年5月4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根据它即将实施的一项新规定,所有会员均有权参加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短片奖最终表决,从而为会员参加影艺学院组织的所有活动提供便利。
奥斯卡会员资格遭抨击
2016年1月,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进入颁奖阶段前夕,因为奥斯卡奖评委和他们选出的入围名单中缺少黑人身影惹来争议,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立刻行动,宣布更改会员资格,以平息批评的声音,结果改革被现有会员指斥责年龄歧视,另一方面还有人炮轰改革幅度不够,而且治标不治本。5、投票规则
一、各类奖项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
二、有资格参评的影片将被放入奥斯卡年度“评选放映表”。
三、除了表演奖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单张“评选放映表”仅指参评影片名称而不包括相关个人名字。
四、提名和奖项是秘密投票选出的,由学院提供印制的选票,无记名投票。由学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证员开启和计算票数。
五、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选票的计分采用优先选择和加权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无资格参加最后评选。
六、每个奖项的提名不超过五部。
七、如果一项提名影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理事会宣布废除评选资格,不会增加新影片填补空缺,此项将以少一个提名名额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投票。
八、投票得将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则作品作者都会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项奖项奖品数有数额限定。若最终投票中有两部影片得分一样,就两部都授奖。
6、外语片规则
一、参评奥斯卡奖项的外语影片是指片长长于40分钟,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发行制作,主要用非英文对话的影片。
二、参赛外语片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
三、选用对话应该是该国母语。准确达意的影片英文标题是需要的。
四、一个国家只能递交一部影片。
五、学院会向参评机构发放正式报名表,便于参评影片的制作公司填写详细信息。在推定日期学院办公室必须收到参评影片报名表、演员表、制作人员表、简短英文摘要、导演介绍、影片海报等。
六、同时还应寄一份影片副本,内容必须和正本相同。
七、外语片评委奖秘密投票产生五部最佳提名。
八、最佳外语片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参与。
九、外语片也可以参加别的奖项评选,但是条件是必须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连续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映。
十、获最佳外语片奖项后,由导演代表团队领取奥斯卡奖。
7、奖杯介绍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高、3.9千克重的镀金男像,由美国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每人一个金像奖座。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8、奖项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1.最佳影片、2.最佳男演员、3.最佳女演员、4.最佳导演、5.最佳编剧、6.最佳摄影、7.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
成就奖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
特别奖
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
最佳外语片奖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到2012年奥斯卡颁奖礼之前为止,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以13次和12次获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只有*地区选送的《卧虎藏龙》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特别奖项
终身成就奖(AcademyHonoraryAward)——1928年至今
俄文·撒尔伯格纪念奖(TheIrvingG.SalbergMemorialAward)——1938年至今
9、奥斯卡之最
获奥斯卡奖项项目最多的影片
荣获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有:《宾虚》(1959)《泰坦尼克号》(1997)《指环王3》
获10项奖的有:《西区故事》(1961)
获9项奖的有:《琪琪》(1958)《末代皇帝》(1987)《英国病人》(1996)
获8项奖的有:《乱世佳人》(1939)《永垂不朽》(1953)《码头风云》(1954)《窈窕淑女》(1964)《小酒馆》(1972)《甘地传》(1982)《莫扎特》(1984)《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8)
获提名项目最多的影片
《彗星美人》(1950),获14项提名
《泰坦尼克号》(1997),获14项提名
《乱世佳人》(1939),获13项提名
《永垂不朽》(1953),获13项提名
《玛丽·波平斯》(1964),获13项提名
《谁害怕维吉尼亚·伍尔夫》(?1966),获13项提名
获奖最多的演员
凯瑟琳·赫本,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后4度获奖,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她是美国精神的象征,美国人自然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荣誉。
获提名最多的女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获15次提名
凯瑟琳·赫本,获12次提名
贝蒂·戴维斯,获10次提名
获提名最多的男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获11次提名
获提名最多的导演
威廉·惠勒(获12次提名)
获最佳影片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乱世佳人》(1939年)
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
《宾虚》(BenHur,1959年)《泰坦尼克号》(1997年)均获11项奥斯卡奖。
获提名的项目最多且全获奖的影片
《末代皇帝》(1987)获9项提名全部获奖。
10、奖项意义
电影艺人们把获得奥斯卡奖作为莫大的荣誉,从同行那里获得的最高赞美,是他们事业的终极目标。正如索菲亚·罗兰曾说:“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个戏子;在那之后,我成了一名女演员。不管是好是坏,获奥斯卡奖已经成为选择电影题材的一项重要动力,标准就是那些电影具有‘奥斯卡潜质’”。
11、相关评价
偏向
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和电影的风格总是受到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电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媒体,统治精英们总能认识到其战略地位。奥斯卡与政治发生最密切关系正是美国50年代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即查理卓别林。而相对而言,纪录片和外语片比主流的美国电影更清晰地显露其政治倾向。如果用一种特殊的规则来审视这类影片,那些获得提名的外国影片都是政治化的。(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卧虎藏龙》其实也不能免俗)。无论学院是否喜欢,由于影片本身就是政治的传媒,奥斯卡与政治永远不可能分离。在奥斯卡奖角逐的过程中,历史和政治因素总是会影响影片的类型和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决定奥斯卡奖的归属问题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本身的艺术含量更为重要。奥斯卡的选择永远是安全的、主流的、非争议性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还要拥有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如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奖,《洛城机密》落选;1998年《莎翁情史》获奖,《拯救大兵瑞恩》落选;2001年《美丽心灵》获奖,《指环王》落选。
批评
奥斯卡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娱乐。奥斯卡的主旨是怀旧。主题则在于强调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会员终身制和老龄化是电影学院面临的两大问题。在学院成员和电影工作者之间(被提名者)至少相差一代人。而在学院成员和普通电影观众之间则至少相差两代人。学院会员的偏见最多的体现在获最佳影片的电影类型中,即节奏温婉、表现高尚主题,符合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反映主流文化,对于涉及敏感话题或大胆试验性质的影片者均不予考虑。形式各异的怪异行为已成为男女奥斯卡奖得主的表演的共同特征。如嫩脸扮老相;表演一个行为怪异的人,一个天才或者甚至一个疯子;饰演一位基于现实人物改编的英雄角色;假装有很重的口音等。
典型的对于金像奖中最佳影片的批评,既是,在获奖者和提名者之中,过多的出现了浪漫的历史类史诗片,传记类的戏剧,浪漫的戏剧喜剧,以及家庭类跌宕夸张剧情的戏剧,它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发行的,并且是在新年前三个月中发行的。这也导致了“奥斯卡之饵”专词的发明,用来描绘这样的电影。整体来说,学院的颁奖,似乎是经历了某种周期性的过程:1940年代的早期,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影片;1940年代的后期,1960年代的后期,和2000年的的中期,是“社会问题”的戏剧;而音乐剧和历史类的史诗剧是在1960年的早期到中期;家庭类跌宕夸张的戏剧和传记类的史诗剧是在1970年代的晚期,并贯穿了1980年代;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位于1970年代的早期和1990年代;浪漫的历史类的史诗戏剧则位于1990年代的晚期和2000年代的早期;由被评论家认可和赞许的导演所制作的暴力内容的独立电影位于2000年代的晚期;而20世纪的历史电影则位于2010年代。这导致了在许多时候,更多特定的批评指出,学院正在和观众分裂,例如,由于中意于”奥斯卡之饵“而不是观众的喜好,或者是中意于历史类有着跌宕起伏剧情的戏剧,而不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的,对于当时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深刻刻画的电影。学院似乎为了补偿这些电影,而提名这些电影在其它不同的类别里面,比如,为科幻和动作电影设置了特效和影片剪辑奖,为喜剧类设置了剧本改编和辅助表演提名,以及为被评论家认可的艺术电影设置了导演,摄影和外国语言的提名。表演的奖项在某些年代被批评为,并没有更多的认可那些高人一筹的表演,而是因为某种怜悯的原因,个人的倍受欢迎,对于过错的补救而颁奖,或者是为了认可某一个特定的提名者的终生成就而颁布“终生成就”奖。
12、相关事件
奥斯卡评委史上最大"扩招"范冰冰姜文冯小刚入选
作为奥斯卡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新会员,2017年“招新”人数再破记录,774人获邀成为其成员。有二十余名中国、华人电影人加入,包括姜文、张曼玉、刘嘉玲、梁朝伟、范冰冰、甄子丹、冯小刚、陈可辛、杜琪峰、许鞍华、施南生等,获得奥斯卡投票资格。
歧视亚洲事件
2016年2月29日举办的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克里斯洛克以具有歧视亚洲人意味的刻板印象当笑梗,不仅台裔的球星林书豪为之愤怒,李安等其他来自亚洲的美国影艺学院成员,3月15日向美国影艺学院递交署名*信,要求影艺学院董事会拿出“具体的作为”确保未来的奥斯卡典礼,避免本届奥斯卡典礼上对亚洲人的歧视再发生。
奥斯卡典礼上,主持人洛克安排亚裔儿童手提公事包上台,介绍他们是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说他们是“最敬业、精准与勤奋工作的代表”,接着还说:“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玩笑,用你的手机发推特,你的手机也是这些孩子做的。”嘲讽亚洲人给外界的刻板印象与亚洲童工,他自以为有趣,亚洲人看了却笑不出来。
*信写道:“我们以具有亚洲血统的影艺学院成员身分写这封信,表达我们对第88届奥斯卡电视转播,拿亚洲人为笑柄与其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刻板印象,深感惊讶与失望。鉴于OscarsSoWhite(奥斯卡好白)的批评,我们原本希望奥斯卡典礼能提供影艺学院一个方法与机会,展现包容与多元性的绝佳榜样。然而,奥斯卡典礼却因为对亚洲人诠释的手法荒腔走板而蒙尘。”
信中继续表示:“我们想知道如此缺乏格调与冒犯人的桥段怎会发生,以及你们对于避免未来奥斯卡典礼再对任何团体有类似浑然不觉或公然偏见、种族歧视的情事,有什么处置方法?我们期待能听到诸位对于这项事务的想法,以及确保所有人种能以尊严与尊重被呈现的具体作法。”
信中最后提到:“我们对于奥斯卡有全球数亿人收视深感荣耀,其中有百分之60的亚洲人与潜在的电影观众。”也是在提醒好莱坞,当前亚洲的电影市场举足轻重。
*信上,除了李安,一同署名*的包括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导演杨紫烨、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得主虞琳敏共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