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纳米中心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11:18:54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heNationalCenterforNanoscienceandTechnolog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建单位,正式成立于2003年12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定位于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在前瞻性、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截至2015年5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技术室,1个所级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等单位共建协作实验室19个;有7个学科培养点,全职博士生导师45名,全职硕士生导师30余名;在学研究生283名,其中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名,国际学生40余名。

1、历史沿革

2000年10月30日,为加强纳米科技研究,中国科学院组织21个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

2000年前后,师昌绪院士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艾小白研究员先后给国务院领导写信,建议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国家纳米工程中心,李岚清副总理的批示“请计委阅研”。

2001年6月,国家计委正式提出由科学院、教育部共同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0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由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03年1月,科学院和教育部开始联合制定中心组建方案。

2003年3月,科学院和教育部组成中心筹备领导小组和筹备处,负责制定中心的规章制度和前期工作的开展。

2003年3月2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筹)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相继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管理和学术领导机构。

2003年7月,在香山召开了纳米科学前沿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就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表征这三个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初步凝炼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学科方向。

2003年9月,为加强中国的纳米科技平台建设,组建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初期由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化学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涉及纳米科技的若干重大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室组成。建立了“合作、开放和竞争”的运行机制。

2003年12月31日,*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编办复字165号文批复正式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2年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有在职职工214人,其中科技人员159人、科技支撑人员23人,包括研究员3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数据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2016年1月更新数据)。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姓名 入选年度
戴庆 2012年度

张诗宜

2015年度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所属实验室 姓名 研究领域 入选时间
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裘晓辉

表面物理化学 2006年
江潮 新型半导体纳米结构与器件制备和物性研究 2006年
刘新风 超快光谱学和非线性光学 2015年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赵宇亮 纳米生物效应分析、放射化学 2000年
蒋兴宇 纳米生物医学 2008年
梁兴杰 纳米医学和纳米药学 2008年
聂广军 纳米生物医学

2008年

胡志远 纳米转化医学 2011年
王浩 纳米生物材料 2012年
方巧君 纳米系统医学 2013年
陈春英 纳米生物医学 2015年
高远 超分子自组装和纳米药物 2015年
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唐智勇 纳米功能材料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2008年

魏志祥

有机光电材料的自组装与柔性器件 2006年
张忠 纳米复合材料 2012年
孙连峰 纳米材料、纳米器件 2004年
智林杰 富碳纳米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 2008年
贺涛 光电纳米功能材料与相关器件 2010年
丁宝全 生物纳米材料与器件 2010年
丁黎明

有机及钙钛矿太阳电

池有机光电材料

2010年

何军

半导体材料生长;

物理性质及器件研究

2010年
周二军 有机太阳能电池 2014年
鄢勇

纳米电子;

学分子电子学;

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2015年
张勇 功能纳米材料的集成和应用

2015年

周惠琼

光电器件和有机太阳电池

2015年
段鹏飞 分子/纳米光化学与物理 2015年

资料来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所属实验室 姓名 研究领域 获得时间
——

刘鸣华

超分子手性的产生、调控及功能化;

多层次有序结构的可控组装;

超分子凝胶与软物质功能材料

2000年

赵宇亮

纳米生物效应分析、放射化学

2005年

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裘晓辉

表面物理化学

2015年

王琛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及应用;

单分子化学和物理性质;

多肽组装及其调控;

分子纳米结构设计、构筑和表征

1998年

蒋兴宇

纳米生物医学

2010年

梁兴杰

纳米医学和纳米药学

2012年

聂广军

纳米生物医学

2014年

陈春英

纳米生物医学

2015年

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唐智勇

纳米功能材料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2010年

魏志祥

有机光电材料的自组装与柔性器件

2011年

张忠

纳米复合材料

2012年

智林杰

富碳纳米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

2015年

资料来源:

科研部门

截至2015年3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技术室,1个所级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单位共建协作实验室19个。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所级技术室:纳米检测技术室、纳米加工技术室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其他单位共建协作实验室
协作实验室名称 所在单位

材料学院电镜室

清华大学

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清华大学

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北京大学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纳米化学研究室

北京大学

北京核磁共振中心

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微加工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功能界面材料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血管医学研究所分子心血管学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

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纳米药理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

纳米结构组装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资料来源:

科研设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汇集了纳米中心在纳米材料、纳米表征、纳米生物效应及安全性、纳米加工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仪器设备。据该中心2016年1月官网显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开放各类大型设备54台,价值共计8471.19万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设备一览表
序号 所属研究组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1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120V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

HT7700

2

纳米检测实验室

200KV六硼化镧透射电子显微镜

TecnaiG220S-TWIN

3

纳米检测实验室

Dimension3100扫描探针显微镜

Dimension3100

4

纳米检测实验室

Leica智能型数字式DM4000M半自动显微镜

DM4000M

5

纳米检测实验室

Multimode-Picoforce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

Multimode-Picoforce

6

纳米检测实验室

Multimode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

Multimode

7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Realplex4荧光定量PCR仪

Realplex4

8

纳米检测实验室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ESCALAB250Xi

9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vi-cell细胞培养分析仪

Vi-cell

10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半导体器件分析仪

B1500A

11

纳米检测实验室

半导体特性测试系统

4200-SCS

12

纳米检测实验室

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

ASAP2020(M+C)

13

纳米检测实验室

差热/热重综合分析仪

DiamondTG/DTA

14

纳米检测实验室

差示扫描量热仪

DiamondDSC

15

纳米检测实验室

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Quanta200FEG

16

纳米检测实验室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cnaiG2F20U-TWIN

17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超速离心机

UC7

18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磁控溅射镀膜机

Lab18

19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磁控溅射仪

ACS-4000-C4

20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倒置荧光显微镜

LeicaDMI6000B

21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NexION300X

22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电子束蒸发镀膜仪

BOC-500

23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多功能扫描成像仪

TyphoonTrio

24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CRIMaestro2

25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反应等离子体刻蚀(RIE)系统

ETCHLAB200

26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飞行时间质谱仪

MicroflexLRFMALDI-TOF

27

纳米检测实验室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SpectrumOne

28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

SENTECHPTSAICP-RIEETCHERSI500

29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高密度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SI500D

30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高速冷冻离心机

AuantiJ-26XP

31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Waters626

32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Waters2796

33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光谱椭偏仪

SE850DUV

34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硅刻蚀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

PlasmalabSystem100ICP180

35

纳米检测实验室

激光拉曼光谱仪

RenishawinViaplus

36

纳米检测实验室

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HitachiS4800+EDS

37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离子阱质谱仪

amaZonSL

38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连续光谱多功能酶标仪

TecaninfiniteM200

39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流式细胞仪

BECKMANCOULTERCelllabQuantaSC

40

纳米检测实验室

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

ZetasizerNanoZS

41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纳米压印仪

HEX-01

42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纳升液相色谱仪

EASY-nLC

43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

TriStarII3020

44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NOVANanoSEM430

45

纳米检测实验室

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双束系统

Nova200NanoLab

46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双面对准接触式紫外光刻机

MA6

47

纳米检测实验室

钨灯丝扫描电镜

HitachiS-3400N

48

纳米检测实验室

物理性能分析仪

PPMS-9

49

纳米检测实验室

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

LS55

50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圆二色光谱仪器

J-810

51

纳米检测实验室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Lambda950

52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紫外光刻机

MJB4

53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LAMBDA650

54

纳米中心所级服务中心

X射线衍射仪

D/MAX-TTRIII(CBO)

资料来源:

3、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0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08项(包括新增项目39项)。其中,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课题15项(新增2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16项(新增12项)、主任基金项目2项;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重大仪器研制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新增6项);院地合作项目21项(新增10项)。共发表SCI论文209篇,中心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05篇;出版专着:主编2部,参编3部;共申请专利56项(均为发明专利),比2009年增长65%,其中PCT专利3项、美国专利3项;授权专利14项。

2012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57项(包括新增项目89项)。其中,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14项(新增5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新增2项),面上项目39项(新增15项);院重大项目1项、重要方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新增11项);院地合作项目32项(新增14项)。共发表SCI论文251篇,其中,中心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41篇;出版专着:主编4部,参编7部。共申请专利76件(其中发明专利71件);授权专利28件;颁布国际标准5项。

学术期刊

《Nanoscale》

《Nanoscale》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社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推出,创刊于2009年。

《Nanoscale》旨在发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范围内理论性和实验性的着作,包含各类研究文章,如通讯、综述和全文文章,融合了纳米各个学科的Nanoscale涵盖了医学、材料、能源/环境、信息技术、检测科学、卫生保健、药物发现和电子学等多个领域。

4、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国家纳米科技中心于200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截至2015年5月,共设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物理化学”于2011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重点学科,“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国内首个在纳米领域自主设置交叉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

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生物工程领域)

博士后流动站:化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国际纳米科技中心有中心已向社会输送了6届毕业研究生共195人,还有在学研究生283名,其中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名,国际学生40余名。往届毕业研究生中有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3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等奖2人,中国科学院优秀院长奖5人,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5人。

5、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标志的主体图形以具有纵深感的方形体和羽翼形笔触构成纳米的英文字头“N”。方形体结构严密而具有动感,象征纳米科学的特性和可变性,同时方形体也象征了公共技术平台的含义;羽翼形笔触冲出方形,预示着纳米科学中心的不断突破与创新;纳米的英文字头“N”准确地传达出机构的属性,并使标志具备了开放性、国际性;色彩中的蓝色寓意高科技,红黄色是国家的代表色,也象征着中心的蓬勃朝气。

标志整体庄重大气、明快醒目,突出了纳米科学中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文化活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定期开展马拉松比赛,爱心义卖活动、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等活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组建了研究生会、研究生学术委员会、中心合唱团、马拉松、英语角、科普、足球、篮球、电影、摄影等九大文体社团,开展了各种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引领研究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2013年6月20日,纳米中心举办了在该健身月的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