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宝顶架香庙会

科普小知识 2024-04-18 17:46:09
...

宝顶架香庙会流传于重庆市大足区,始于南宋,由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衍生而来。宝顶香会以观音菩萨为朝拜主神,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前后四五十天为活动会期(今3至7天),每届香会香客少则十多万,多达四五十万。信众来自云、贵、川、陕、湘、鄂、闽、粤等省。宝顶架香庙会是大足石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别具一格的庙会,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高度结合而绽放的一朵奇葩,2014年11月11日,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历史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

大足宝顶香会起于南宋,是一项历史久远的佛事活动和民俗活动相交融的文化活动,距今已有将近千年的历史。与浙江普陀香会一样,宝顶香会也是顶礼观音菩萨、焚香祈福的一项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内,来自云、贵、川、渝、湘、陕等地的善男信女,约数十万人前来进香拜佛,场面宏大壮观,故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香会自明代以后最为兴盛,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荣昌知县兼摄大足县事史彰在《重开宝顶山记碑》中记载,“历代香火最盛,名齐峨眉,蜀人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语。元、明香火震炫川东。”“闻前人言,山寺兴废关系邑之盛衰,寺圣*皆安堵。”民国25年王化云视察日记云:佛教胜地宝顶山。由此可知当地与佛教的关联由来已久。

2006年,大足首次举办以“香焚宝顶,福满人间”为主题理念的宝顶香会,目的在于全面恢复宝顶香会的本来面目,进一步引导宝顶香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全人类充分享受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福祉。香会节期间举行的火烧龙、鲤鱼灯、腰鼓秧歌等盛大的民间灯舞大巡游,更让人感受到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

香会节期间,最热闹的莫过于农历二月十九日晚上。子夜时分,观赏空中焰火,五彩缤纷的焰火将把天上人间连为一体,让人们去点燃登天的佛心,去巡游梦幻极乐世界。同时,子时的钟声敲响,十万香客虔诚顶礼,分别在广大寺、圣寿寺、大佛湾放飞希望、放飞梦想,共同祈祷一个和谐社会,冲天的香火把宝顶香会引向最高潮。

2010年,大足又以宝顶香会为载体,举办了首届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节会以“千年佛都、非凡大足”为主题。节会期间,大足除安排大型文艺演出、盛大佛事活动外,还举行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赛、越野车表演等活动,同时邀请了国内外政要、全国宗教界知名人士、影视明星、世界各地寺庙高僧等参加,以此进一步深化佛文化与民俗文化内涵。

2、文化

千年石刻千年香会

宝顶香会与大足石刻相伴相生。宝顶山寺自唐至明代,均受朝廷敕赐,迄今香火不断。明代隆庆五年(1517年),宝顶山寺住持悟朝立《敕赐圣寿寺传灯记碑》:宝顶称诸山之甲,考其开创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奉朝廷敕赐三道,以表佛迹之奇。蜀献王令旨二道,所以嘉天作之美。弘治十七年(1504年)宝顶山曹琼《恩荣圣寿寺碑》:圣寿寺建自唐,宋熙宁间敕赐今号。

山顶石刻区的大足石刻,拥有千余载历史,造像精美,展现宋代石刻艺术精华。伴随造像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十五万余字,多为金石史中佳品,具有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其实是大足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的总称,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最为集中,是境内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石窟造像极为贴近生活,即便是佛像,也带有凡人的影子,同时隐约表现了中国宗教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的趋势。

香焚宝顶,福满人间。有了大足石刻这个历史载体,才会有如今繁荣的香会节。而香会节又是存活至今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载体,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香客通过朝山进香的宗教体验、民俗熏陶和浏览观光,在弃恶向善、净化心灵、愉悦心情,培育宽容、利人、和谐相处等传统道德观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对于促进旅游、繁荣经济、丰富民间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具有直接作用。

如果说宝顶香会源远流长,绵延近千年而不绝,那么大足的石雕艺术更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公元650年大足境内有了第一尊造像开始,一千多年过去了,凿石造像的叮当声就几乎没在这方土地上停息过,而且至今依然有不少捐资造像者。如今,在大足还应运而生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用他们手中简单工具,复制雕刻养鸡女、日月观音等美轮美奂的石雕艺术品。

大足石雕主要以佛教、道教、儒教以及民间生活为题材,唐末五代时期,一批石雕匠师在大足北山雕刻小巧玲珑的石像数千尊。至宋代,大足石雕匠师世代传承,雕刻技艺千锤百炼,造就了大量辉煌的、人性化极浓的石雕艺术作品。明清以来,雕琢技艺相传。改革开放后,大足石雕艺术从摩崖造像转为制作城市雕塑和旅游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观赏和收藏价值,被称为“现代文物”,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影响

一个节会撬动百亿资金

古时,宝顶香会顶礼观音菩萨,自正月中旬至三月初前后四十五天均为会期,以农历二月初一、十五、十九上山拜佛者最多。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日,为香会正期,尤为热闹。至今,宝顶香会活动已逾千年的历史。一年一度的香会文化活动周已经成为大足独具特色的重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人蜂涌而至,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自大足石刻被重庆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除了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以外,更多的是成了世界各国人民旅游观光、进行文化交流、领略和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胜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全国各地到宝顶烧子时香或旅游观光者无数。

香会节特别是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对于促进大足石刻对外宣传、提振大足旅游经济、推动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效果立竿见影。如今每年的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足当地*都会做详细的旅游营销策划,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安保队伍。与此同时,大足在此期间还会举行美食节、音乐会、文艺晚会、特色商品展销会、佛教慈善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极大地丰富旅游项目的同时,又更多地促进了大足石刻的对外宣传。

仅2011年的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就接待了海内外游客40余万人,受到*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人民网、中国党建网、新浪网、上海教育、香港凤凰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数十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大足还以该节会为“媒”,与重庆市质监局、香港紫禁城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签订了7个旅游合作项目,签约资金达111.5亿元。

4、祈福

一柱高香全家平安

每逢香会节,宝顶景区总是香客云集。香客有散客,有团体(专门烧架香的香客)。团体朝山结成架香团队,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各身佩黄袋,腰围小黄裙,手持黄旗,流星开路,龙灯狮子前导,随后旗锣伞帐,九品香烛,圣驾天子,十八学士,十八罗汉,二十八宿,沿途吹打喧腾。

每到一处寺院或城镇,引香师即领唱佛偈。进入宝顶大佛湾,亦由引香师领队,唱佛歌(佛偈子),随众手捧香,交午后,到圣寿寺狮子坝耍彩龙、游城,再到各殿烧香,最后到山顶维摩朝祈福(表示上“三十三天”)。

架香团队少时十多个,多时上百个,常常排队等候至深夜。香客献彩送匾,许愿还愿,挂功果等个人活动亦非常拥挤。十九日夜半烧子时香,煤钱化纸无数,爆竹声震天。香会期间香山场四周摊棚林立,热闹之极,香客、商贩各色人等云集,各地也有来此做生意的,买卖兴隆。

演戏耍把戏,比武打擂,竞赛狮舞彩灯,应有尽有。香会尾期由叫化营唱佛,见什么,唱什么,逗众取乐。香山场四周农民多造楼房,捆扎通铺,四五人搭一被,供香客短暂歇宿,此去彼来,一夜可接待香客三五轮次。也有打锣鼓者,提香篮者,受顾于香客。附近农民靠香会收入可维持半年生活。

解放后宝顶香会冷落数十年。八十年代圣寿寺对外开放,宝顶香会再度兴盛。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各地到宝顶烧子时香或旅游观光者数以十万计。大小车辆络绎于道。宝顶香会为礼佛活动,也具有春游、夏游、秋游、娱乐、商贸性质,对大足经济文化民俗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