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关林庙

科普小知识 2024-04-18 17:53:15
...

关林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街道办,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2006年05月25日,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始于汉末,迄今1870余年。

1、景区介绍


关林庙

关林庙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傍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传为埋葬三国蜀汉名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陈运和诗称“一代三国蜀汉的名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平生的事业终将被俘,倔强的性命止于东吴。內乱付出的代价是头颅,桃园结义的故事美千古。传闻归传闻,礼葬归礼葬,令世人折服的更有那《史书》。洛阳城南7公里处,只能算首级之墓,为了留下完整的仰慕。曹操敬雕其身连接以沉香木,埋在关林纯属一个永远的醒悟。峥嵘岁月也延伸过特长篇幅,并非述说像述说,不便告诉似吿诉”。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建筑宏伟,环境幽雅。关林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关林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歌山顶,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关林中的碑亭构筑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筑。

千余年来,关公被视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榜样,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敬仰,其“忠义仁勇”精神更是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关公由一位具有传统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一尊世人敬仰的神灵。

2、景区景观


关林庙

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兀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鉴”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连接仪门和拜殿的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甬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舞楼(又称千秋鉴楼)、关林庙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关冢,构成了关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上的龙首之多,为中原之最。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结构端庄,八角亭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全为木榫勾结,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惊人的创造力。关冢始于汉末,如今绿草如盖,高峻出尘,虽*已改,而元冢依然。“关林翠柏”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古柏千章,葱茏回合,每当大雨急住乍晴之时,云气如烟,似袅袅香篆,悠悠绕冢流走,奇幻之景,令人拍案称奇。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敬仰。他的“忠义仁勇”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已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亲情的桥梁和纽带。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石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值得欣赏。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关林俗称关帝冢。相传,孙吴杀害关羽之后,怕刘备起兵报仇,遂以木匣盛关羽首级,送往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识破其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关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经整修,设立了“洛阳古代艺术馆”,在两侧廊房内陈列洛阳出土的众多石刻、碑志精品。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3、历史沿革

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

兀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鉴”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

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

连接仪门和拜殿的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甬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顺治五年谥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立碑建奉敕碑亭。

碑亭八卦攒尖歇山顶上列脊13条,亭盖坡面覆绿色琉璃筒瓦,瓦头雕龙,雄狮、宝瓶、仙人沿脊,这在清代亭式建筑中是少见的。碑亭结构十分复杂,拱昂上下连结,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座密檐式亭盖。整座碑亭无一颗铁钉,均为木榫构结,构筑奇巧,造型典丽,尽显鬼斧神工之妙,虽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民间艺术家惊人的创造力。

亭内立有“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碑阳屡有变化,碑阴刻有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情况。

我们看到的这通碑文应是不早于道光八年磨石重刻的碑文:清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乾隆三十三年,谥封“灵佑”,庙碑已磨石重刻。嘉庆十八年追封“仁勇”,庙碑再次磨石重刻。道光八年谥封“威显”,则应是此刻我们看到的这通碑文。通过这方敕封碑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海内外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4、馆藏文物

洛阳石刻艺术馆是中国专题性博物馆,位于关林庙内。1981年对外开放,该馆专门收藏洛阳历年来出土的石刻文物,有藏品近千件,其中一级品25件,二级品332件。有两个基本陈列室,共展出石刻513件。

1955年在洛阳孙旗屯出土的一对东汉石辟邪,高109厘米,长166厘米,颈背部阴刻隶书“缑氏蒿聚成奴作”七字。

1970年出土于隋唐东都宫城遗址的隋代石狮,高96厘米,在颈部和胸部雕成宽厚的隆起,上面规律地浅刻出图案化螺旋形毛卷。

唐东都上阳宫的泻水蟾蜍及宋元七年的泗州大圣像等,都是少有的石刻珍品。

*夕在洛阳城北2公里邙山半坡一座俗称“青菜冢”的墓内盗出、1961年由洛阳博物馆收藏、现存洛阳石刻艺术馆的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怿墓志,高95厘米、长宽各99厘米、32行,每行32个字,正书,是北魏墓志中的最大者。

5、藏品

洛阳关林庙汇文楼主人、半龛居士、关圣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会员、金石书画篆刻家刘中州篆刻的“关圣帝君之宝”玉玺(590x590x1100cm重1800余千克)供奉于洛阳关林庙拜殿。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先生赞其为“世界关庙第一印”。*、*、东南亚及美国等有名关庙玉玺皆由此印缩小。

上一篇: 白庙

下一篇: 阿贵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