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古庙会
中岳古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盛会。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公里处,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和农历十月初十,登封县都要举行传统的中岳庙会。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达每天20万人次
1、基本简介
中岳庙给人的印象是大。规模大,庙宇大,神像大,气魄大。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该庙现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庙房400余间,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们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多少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2、历史渊源
中岳古庙会
3、起源传说
据《道学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峻极门东侧还有《五岳真形图碑》,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着象征五岳的图象,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刻立。据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说,五岳真形图是道士入山辟邪的护身符,一切妖鬼虫虎都不能近。如今河南道教协会就设在中岳庙,每年农历三月和六月庙会热闹非凡,这一习俗至今不衰。
4、庙会习俗
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
中岳古庙会
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人称“拴娃娃”。娃娃,是一种用黄泥捏成的泥人,捏好晒干后涂上色彩。娃娃有男女之别。拴娃娃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求子的人在嵩岳大帝和嵩岳娘娘的塑像前燃香叩头,要男要女,红头绳要绑在娃娃的脖子上,呈蝴蝶结形状,飘逸潇洒。
妇女们接过娃娃后,将娃娃抱回家里,放在床头上或苇席下。如愿以偿生下孩子后,在孩子周岁时到中岳庙里向嵩岳娘娘还愿,以此作为嵩岳娘娘施子之恩的一种报答方式。
拜干爹
中岳庙崇圣门东侧有4尊铁人,宋代治平元年铸造。它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都称他们为“镇庙铁人”。传说金兵南侵,铁人准备渡河抗金壮志未酬,当地的百姓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把它们奉为守护神,孩子周岁时,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把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叩头。然后将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受到铁人换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这种习俗,有人称为“挂锁”,有人称为“拜干爹”。
摸铁人
传说说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