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湾乡
余湾乡位于静宁县东南部山区,东与庄浪接壤,北与雷大乡为邻,南与仁大乡相依,西与李店乡毗邻,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10村42社,2184户,10448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9万亩,人均纯收入980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糜子、洋芋等。余湾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发展林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的栽培技术。
中文名称:余湾乡
行政代码:620826206
身份证前6位:620826
长途区号:0933
邮政编码:744000
隶属政区:静宁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L
辖区面积:50km2
人口数量:约1.04万人
人口密度:208人/km2
1、地方简介
余湾乡
余湾乡位于甘肃静宁县东南部山区,平均海拔1700米,面积50平方千米。近年来,余湾乡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了以兴修道路和水利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共修建道路55条184.5公里,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苹果种植面积达6800亩,年产量520吨。所产苹果色鲜味美,品质优良,远销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2、行政区划
余湾乡区划
620826206200220羊路村
620826206201220胡同村
620826206202220阴洼村
620826206203220花咀村
620826206204210苗岘村
620826206205220张沟村
620826206206220王坪村
620826206207220程马村
620826206208220韩马村
620826206209220韩店村
3、经济发展
余湾乡
近年来,余湾乡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了以兴修道路和水利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共修建道路55条184.5公里,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余湾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发展林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的栽培技术。苹果种植面积达6800亩,年产量520吨。所产苹果色鲜味美,品质优良,远销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洋芋产业发展较快,规模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提升,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基本实现坑种化,品质优良化。积极发展百合种植,全乡种植面积累计已达540多亩,可增加收入40万元,成为全乡人民增收的又一个新的亮点。
4、城镇建设
甘肃日报:修好通村路打开致富门
这里有一段只有8.6公里的水泥路,却成了韩店村民的一条致富路。静宁县余湾乡韩店村这几年很有名气,主要得益于这个村里的苹果打出了名声。这不,大年十五没过,果园里就有了忙着打理果树的农民。当了27年村支书的赵军海,蹲在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驶过的各种车辆,念叨着:“路好了,啥都好了!”说起眼前的这条8.6公里长、4.5米宽的乡间“大道”,老赵有说不完的话。几年前,从韩店村通往乡*的路还是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三马子”跑过,会腾起一路尘土,两辆“三马子”会车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时,村里种果树的农户本就不多,到苹果成熟时,要么错过出手的好季节,要么苹果烂在地里。问题就在路不好,不能随时随地运输出去。甚至一对年轻人处对象,也因路的问题而泡汤了。之后,静宁县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在有条件的山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本身有天然种植条件的韩店村,种植苹果树的村民逐年增多。村外的人都知道韩店的苹果口感好、果形正,但就是因为路不好,这里的苹果往往卖不上好价钱。村民着急,村支书更着急。从2010年起,作为人大代表的老赵,年年在会上提路的事。余湾乡*也是奔波衔接,于2013年冬天,硬是用推土机推出了一条宽度像样的马路。去年6月,这条8.6公里的马路用混凝土硬化了。老赵说,马路通车的那天,他都哭了几次,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路通了,运输苹果的车辆终于可以“风雨无阻”,老百姓不但增收了,素质也提高了。目前韩店村5600亩地,除了一些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林外,种植苹果的面积已超过4800亩。如果说“苹果能当饭吃吗?”是几年前村民们的担心,而今,这里却是“苹果真能当饭吃!”老支书赵军海说,村上有200多户这两年新买了小轿车,年收入过20万元人家比比皆是。
5、地方特产
静宁大饼
静宁大饼
静宁大饼是采用传统工艺烤制而成的一种便于携带、有独特风味的食品,以色泽细白透黄、脆酥醇香,久放不馊,入口生津的独特风味闻名陇上。据史载,清朝同治年间,本地城区部分回汉群众就以加工大饼为职业。晚清爱国将领左宗堂,率军西进*途经静宁。因其经久色形不变,气味醇香,购静宁大饼备作行军干粮。民国元老于右任曾把大饼做特产专门携带。在解放兰州和*著名战役中,静宁县大饼又支援大军西进。五十年代静宁大饼在还兰州、北京展销过,得到良好评价。以“翟记”“吴记”“党记”为代表的传统“静宁大饼”1994年平凉崆峒旅游节被评为“名优食品”。同年*电视台《旅游家》栏目组以“全国百家名优小吃‘静宁大饼’”,拍摄专题片在*二台播出;2001年《正大综艺》“甘肃专辑”中,将“翟记大饼”作为地方民俗名优食品介绍,分别在*电视台一套、二套和甘肃卫视播出,反响极大。
静宁苹果
甘肃省静宁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近年来,静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之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40.4万亩,户均4.3亩。2006年全县果品产量突破16万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53元。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静宁县《关于界定静宁苹果产地范围的报告》(静政字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乡、李店镇、治平乡、深沟乡、贾河乡、余湾乡、雷大乡、双岘乡、甘沟乡、新店乡、古城乡、城关镇、城川乡、威戎镇、司桥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界石铺、八里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静宁剪纸
剪纸是静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装饰艺术,每逢节日(主要春节)或有喜庆事时,妇女们用彩纸剪成各种花、鸟、虫、鱼或人物,贴在窗格、门棂或墙壁上作为装饰。静宁剪纸剪工细腻,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春节多剪“莲花金鱼”、白菜、小鸡、葡萄等等。各具神态,婚嫁时则剪贴红双“喜”字团花,以示喜庆。剪纸也作为刺绣的花样,绣在枕顶,袜跟、鞋头缠腰上。其中“绣花枕头顶”是民间手绣工艺品中的精品,刺绣古雅艳丽,保留着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趣。
6、附近景点
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
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
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静宁县西北,312线国道旁,离县城20公里。曾是红军长征途经静宁,*、张闻天、-等**宿营过的地方。建国后,静宁县对界石铺*住过的院落和红军曾经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的旧红楼(红军楼)多次进行维修和保护。199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代,县委、县*号召全县*群众捐款6.6万余元,又对纪念馆修葺扩建,对“红军楼”加固彩绘,新立了长征纪念碑。纪念馆占地面积2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7平方米2,房屋14间,红军楼建筑面积106平方米,存览图片资料40余件,复原实物16件,其中包括老红军谢志道为纪念馆赠送的“平型关大捷地图”、“红军皮包”等实物。依据当地群众回忆,在*旧居院内仿塑毛度席骑过的白马1樽,并陈列有马棚、马槽、水井、石磨等实物。纪念馆展室陈列有***、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长征时的原始照片及肖华同志长征时途经界石铺用过的办公桌。在*过界石铺住宿过的旧居室内,陈列有椅子、铜灯、电话机、炕桌、长条桌、火盆、脸盆等实物。警卫陈昌奉室内陈列有房东家的旧布机、纺线机、古梳装台、小圆凳、椅子等实物。厨房室内陈列有水桶、案板、铁锅等餐具。目前,该馆已成为广大群众瞻仰历史,缅怀长征胜利,继承先烈遗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成纪古城遗址
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今存约14万平方米,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有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砖和陶器残片等,城外四周秦汉墓葬众多,出土大量文物。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成纪文化城
成纪文化城是为了开发利用成纪文化资源而修建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论证设计,整个建筑为秦汉建筑风格,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总面积66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工程分三期实施,1996年,投资470万元,拓宽改造商业街,建成了600米、建筑面积3934平方米的仿古文化街,同时,拉运土方15万方回填原市场坑,完成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1997年10月奠基动土,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建成了“五馆三局”(伏羲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局、旅游局、档案局)等主要建筑物,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量1200万元。为了进一步搞好文化城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按照成纪文化城建设总体规划,在做好成纪文化城绿化美化的同时,今年把成纪文化城前院建设列为*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强化调度,加快建设。工程自3月下旬开始建设,共搬迁居民100户,拓开场地33亩,于10月底按期建成八卦坛、围墙、碑廊和南大门,10月28日在此成功举办了“静宁县首届成纪文化节暨果品交易会”,对进一步弘扬成纪文化、提高静宁知名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