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乡
红寺乡位于静宁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全乡共辖17村123社3664户17295人,总土地面积1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913亩,其中川水地1350亩,占总面积的12%,现在梯田61706.7亩,占山旱地面积的90%,已实现梯田化。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无霜期133-145天,年均气温6-6.5℃,≥10℃有效积温2345-2450℃,日照时数2237.9小时,境内海拔1743-2132米。
中文名称:红寺乡
行政代码:620826214
身份证前6位:620826
长途区号:0933
邮政编码:744000
隶属政区:静宁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L
辖区面积:109km2
1、地方简介
红寺乡
红寺乡位于静宁县西部,平均海拔1897米,南北宽10千米,东西长16千米,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3671户17295人。辖16个行政村。乡*驻红寺村。乡党委*重点围绕"做大做强旱作农业,适度培育果品产业,一定规模发展养殖业,稳步壮大劳务经济"的思路,走适合当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万亩,膜侧小麦1万亩,膜侧洋芋1.8亩,豆类、瓜菜0.1万亩。在二河、丈子、吊岔、文寺、白局、甘湾、胡沟、红堡等村建成苹果幼园1.2万亩,使全乡果园面积达到1.4万亩。每年有计划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次),年创经济效益2300万元。
2、行政区划
红寺乡区划
620826214200210红寺村
620826214201220二河村
620826214202220丈子村
620826214203220庙河村
620826214204220玉皇村
620826214205220红堡村
620826214206220胡沟村
620826214207220化沟村
620826214208220魏沟村
620826214209220甘湾村
620826214210220王湾村
620826214211220张峡村
620826214212220八棱村
620826214213220白局村
620826214214220吊岔村
620826214215220文寺村
620826214216220寺岔村
3、社会事业
红寺乡
红寺乡一是投资258万元建成标准化小学11所、投资350万元建成红寺初中教师宿办楼。投资350万元建成红寺中心小学教学楼,进一步改善了我乡教育教学条件。二是投资140万元高标准建成村文化室13所,配套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乡上每年举办一次全*动会和物资交流大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四是在全乡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5%,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以"创优"为目标,全面落实《乡村*计划生育包村包对象责任制》,以硬件落实促软件达标,集中活动和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环孕情服务、四术落实、抚养费征收、清理清查工作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动态平茬,跟踪监管,全面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4、农业发展
以干旱年份的2012年为例,静宁县红寺乡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0.5万亩。27.04万亩全膜玉米平均亩产760公斤,较半膜增产184公斤,增产率为31.9%,总增产量4975.36万公斤,总增产值10448.26万元;33.47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1768公斤,较露地增产260.5公斤,增产率为17.3%,总增产量8718.9万公斤,总增产值8718.9万元。两项合计实现总增产值19167.2万元。项目区户均增加收入3178.6元,户均增粮2271公斤。红寺乡文坪村村民文兆忠说:“因为干旱,过去就是遇上好年份,山地亩产也就百五来斤,现在好了,有了地膜种玉米,亩产一下过了千五。”在好多农民眼里,旱山地能有上千斤的产量,绝对是个奇迹。据了解,以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凸显出的集雨保墒、抗旱保苗、提温促熟、抑制杂草等技术效应,得到了农民们的普遍青睐和广泛推广。而该技术也从当初的单纯种植玉米,向马铃薯、小麦、大蒜等多种特色增收产业扩展,种植模式由单作物向洋芋+大蒜、苹果+洋芋、苹果+大蒜、苹果+瓜菜豆类等多种作物套种发展,立足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干旱贫困县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确保全县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
5、地方特产
静宁早酥梨
静宁早酥梨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主要以黄绵土为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0.92%,全氮含量为0.072%,速效磷为8.24PPM,速效钾170.1PPM。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毫米,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独特的地域、气温、土壤特点,非常有利于苹果生产,静宁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同样适合早酥梨的生长。静宁气候资源独特,土壤肥沃,是早酥梨栽培的优生区。静宁早酥梨以其个大、色鲜、脆嫩多汁、果面光洁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成都、香港等地区。先后在甘肃省和平凉市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目前,全县已建设西北部早酥梨基地5.2万亩,年产量达到I.56吨,产值2426万元。静宁早酥梨果实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平均单果重约250克,大者可达700克;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果滑,有光泽,并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心较小;果肉白色,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特多,味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23%,可滴定酸0.28%,维生素C3.70毫克/百克,品质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静宁酿皮
静宁有许多风味小吃,酿皮就是其中的一种,家喻户晓,人人爱吃,尤以女性为最。酿皮也叫凉皮,在静宁县城一年四季都有卖的,夏天吃得人更多,冬天更别具风味。凉皮以其绵软润滑、酸辣味美、爽口开胃等优点招人爱,不但是街头小吃,近几年还登上大雅之堂。静宁的宾馆、饭店、酒楼餐宴中,这道小吃必不可少。酿皮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其浆加食用碱后呈糊状,少许倒入特制的平底铁笼上蒸熟,从铁笼上揭出时,一张张、圆圆的、薄薄的、颜色白里带黄的酿皮即制成,看了使人口水欲滴,在酿皮上抹一层熟油,待凉后遂用一把专用铡刀切成细条,盛碗里调上酱油、醋、盐、调料水、辣椒油、蒜泥等即成凉皮。静宁回民中,酿皮的吃法与众不同,除了放醋、盐、调料水、辣椒油外,还要加放芝麻酱,吃来别有风味。酿皮这小吃,入口筋韧柔软,又是低热量的减肥食品。价格也很低廉,一元一小碗,大碗也超不过两元,成为极受女性青睐的小吃食品。静宁人这几年也有做擀面皮的。擀面皮的加工则不同于酿皮,擀面皮是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加食用碱,在铁锅中慢火加热使其蒸发水份,同时反复柔制后擀成薄片,经上笼蒸熟后切成细条,吃法和酿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另外适量加一些绿豆芽、黄瓜条。酿皮一般是凉吃的,近几年有好事之人把酿皮热着吃,即现蒸现吃,故有人把它叫热酿皮,味道也很特殊,还颇受市场青睐。看来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静宁苹果
甘肃省静宁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近年来,静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之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40.4万亩,户均4.3亩。2006年全县果品产量突破16万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53元。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静宁县《关于界定静宁苹果产地范围的报告》(静政字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乡、李店镇、治平乡、深沟乡、贾河乡、余湾乡、雷大乡、双岘乡、甘沟乡、新店乡、古城乡、城关镇、城川乡、威戎镇、司桥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界石铺、八里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6、附近景点
仙人峡
仙人峡
仙人峡位于静宁县城南25公里处,葫芦河流经峡谷,自然景致奇异,人类古迹斑斓,极有开发前景。峡谷南北长百里,东西宽数丈,幽谷窄隘,众壑纵横,有天然拱桥“仙人桥”、“一线天”、“龙马城”、“天宇崖”等景观,是钟灵毓秀之圣地。仙人峡与传说的伏羲、女娲降生地成纪水及成纪城仅一山之隔,因龙马出、仙鹤翔而显神奇,因伏羲女娲居处而闻名于世。
成纪文化城
成纪文化城是为了开发利用成纪文化资源而修建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论证设计,整个建筑为秦汉建筑风格,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总面积66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工程分三期实施,1996年,投资470万元,拓宽改造商业街,建成了600米、建筑面积3934平方米的仿古文化街,同时,拉运土方15万方回填原市场坑,完成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1997年10月奠基动土,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建成了“五馆三局”(伏羲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局、旅游局、档案局)等主要建筑物,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量1200万元。为了进一步搞好文化城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按照成纪文化城建设总体规划,在做好成纪文化城绿化美化的同时,今年把成纪文化城前院建设列为*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强化调度,加快建设。工程自3月下旬开始建设,共搬迁居民100户,拓开场地33亩,于10月底按期建成八卦坛、围墙、碑廊和南大门,10月28日在此成功举办了“静宁县首届成纪文化节暨果品交易会”,对进一步弘扬成纪文化、提高静宁知名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
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静宁县西北,312线国道旁,离县城20公里。曾是红军长征途经静宁,*、张闻天、-等**宿营过的地方。建国后,静宁县对界石铺*住过的院落和红军曾经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的旧红楼(红军楼)多次进行维修和保护。199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代,县委、县*号召全县*群众捐款6.6万余元,又对纪念馆修葺扩建,对“红军楼”加固彩绘,新立了长征纪念碑。纪念馆占地面积2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7平方米2,房屋14间,红军楼建筑面积106平方米,存览图片资料40余件,复原实物16件,其中包括老红军谢志道为纪念馆赠送的“平型关大捷地图”、“红军皮包”等实物。依据当地群众回忆,在*旧居院内仿塑毛度席骑过的白马1樽,并陈列有马棚、马槽、水井、石磨等实物。纪念馆展室陈列有***、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长征时的原始照片及肖华同志长征时途经界石铺用过的办公桌。在*过界石铺住宿过的旧居室内,陈列有椅子、铜灯、电话机、炕桌、长条桌、火盆、脸盆等实物。警卫陈昌奉室内陈列有房东家的旧布机、纺线机、古梳装台、小圆凳、椅子等实物。厨房室内陈列有水桶、案板、铁锅等餐具。目前,该馆已成为广大群众瞻仰历史,缅怀长征胜利,继承先烈遗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