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宗武生日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13:41:25
...

《宗武生日》这是杜甫为勉励他幼子宗武写的一首诗。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为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诗中殷切勉励儿子远绍家学,体现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见父子之情深厚。

1、作品原文

宗武生日

小子①何时见②,高秋③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④,已伴老夫⑤名。

诗是吾家事⑥,人传世上情⑦。

熟精文选⑧理,休觅彩衣轻⑨。

凋瘵⑩筵初秩⑪,欹斜⑫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⑬,涓滴⑭就徐倾⑮。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小子:指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小名骥子。

②见(xiàn):出生。

③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

④都邑语:《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此处指在成都写的诗。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骥子,作者多次写诗称赞他。如《遣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⑤老夫:杜甫自谓。

⑥诗是吾家事:杜甫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为“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认为诗为自己的家学,故云。

⑦人传世上情:承上句,意为诗是杜家祖辈以为的事业,人们会以为我在成都给你写诗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⑧文选:指《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集古人文词诗赋凡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

⑨休觅彩衣轻:这句是说不必像老菜子身穿彩衣在双亲身边嬉戏。《列女传》载,老菜子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以娱双亲。

⑩凋瘵(zhài):老病。

⑪筵(yán)初秩(zhì):生日之筵刚排好。《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古代举行大射礼时,宾客初进门,登堂入室,叫初筵。后泛指宴饮。又解:十岁为一秩,初秩即第一个十年,此时宗武十三岁,此处为约指。

⑫欹(qī)斜: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⑬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形容美酒。流霞亦指浮动的彩云,联想到仙人餐霞,故云“分片片”。奇思妙想,用法奇特。

⑭涓滴:一滴滴。

⑮徐倾:慢慢地饮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饮酒,故云。

白话翻译

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我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仙酒美肴、饮食是莫大享受,然我体衰、不能多饮,为你生日那就缓缓干杯吧。

3、写作背景

宝应元年(762年)秋作。时杜甫送严武至绵州,因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乱,遂入梓州(今四川三台),时宗武留在成都,这首诗是勖勉宗武的,写作时间,一说杜甫当时送严武还朝到绵州,碰上西川兵马使徐知道乱入梓州,而宗武在成都,因思念而作,首句“小子何时见”,当解释为何时能看到。一说此诗作于离开成都以后,是面命而不是遥寄,两说都可供参考。宗武,小名骥子,杜甫次子。

4、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宗武是诗人的幼子,诗人曾多次提到并称赞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说明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死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时间。次句“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豪。“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诗人,诗人自己更是以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所以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悲凉,适逢乱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即使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

名家点评

沧柱云:“梁氏编在夔州诗内,得之。黄鹤因首句‘何时见’,遂疑宝应元年,公在梓州,宗武在成都。其实首句不如是解也。至德二载,公陷贼中,有诗云:‘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此时宗武约计五岁矣。其后自乾元二年至蜀,及永泰元年去蜀,中历八年,宗武约十四岁左右矣。此诗’都邑‘,乃指成都。其云‘自以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则知作此诗,又在成都之后矣。”

5、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开元十九年(731年)漫游吴越,二十三年举进士落第,天宝三载(744年)与李白、高适等同游齐梁,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十三载复进《封西岳赋》,十四载授河西尉,不赴,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乱起,脱身赴凤翔,补右拾遗,出为华州司空参军,后移家成都,故人严武任剑南节度使,表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卒,携家由夔州出峡,漂泊于岳阳、潭州一带,病卒于湘水扁舟中。其诗与李白齐名,称“李杜”,为历代推崇,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