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坐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辖6镇2乡和1个*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均为正处级),林地占85%以上。神农架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016年7月17日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神农架林区
外文名称:ShennongjiaForestRegion
别名:华中屋脊
行政区类别:林区(副地级)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
下辖地区:6镇2乡
*驻地:松柏镇常青路18号
地理位置: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
面积:3253平方公里
1、景区历史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为多个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
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2年3月复归省辖,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3年8月又复归省辖。
1980年11月,省*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2016年7月,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016年7月17日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申遗成功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016年7月17日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因此达到50个。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因“野人”的传说等引人关注。1990年,神农架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2013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大会引述报告内容说:“神农架在植物研究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科学家尤其是植物学家一直对神农架抱有浓厚的科学兴趣。”神农架申遗全票通过既是荣誉,也是压力和动力。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保护和科学规划非常重要。我们要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要求保护好神农架,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神农架。
3、景区地理
位置
神农架位于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在湖北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依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地形
神农架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2011年9月21日修正为3106.2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708.2米。
气候
神农架,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大气环流控制,气温偏凉且多雨,并随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亚高山3个气候带。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为761.4~2500毫米不等,故立体气候十分明显,神农架的气候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低1℃左右,季节相差3~4天。随海拔增高渐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从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高37℃。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神农架的冰霜期。神农架立体小气候明显,“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常有发生。其气候时空变化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说。
4、景区资源
矿产资源
神农架处于扬子淮地台上扬子坪之鄂中断区内,为一断穹构造。地层出露以前寒武系为主,由轻微变质岩种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兼有辉绿岩、辉长岩和多项火山喷发岩分布,因此,神农架成矿条件优越,有较丰富的矿藏。
神农架已探明的矿种有磷矿、铁矿、镁矿、铅锌矿、硅矿、铜矿、建筑石材等15种(不含砂石、粘土),共有各类矿床(点)53处,其中主要矿种有磷矿、铁矿、铜矿、镁矿、铅锌矿、硅矿等。在开发利用上,主要以磷矿为主,现有磷矿开采企业6家,开采矿区8个,磷矿资源勘查区块13个。磷矿资源是林区优势矿产资源,且储量集中,品位较高,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64.18万吨。
生物资源
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神农架全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生物资源。现有森林面积1618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2019万立方米,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年净增长量29万立方米。这里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19科、872属、2671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树种有39种。有各类动物1060余种,其中两栖类33种,爬行类40种,兽类76种,鱼类47种,鸟类308种,昆虫560种。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白蛇、大鸨等67种珍稀野生动物受国家重点保护。神农架可入药的动、植物达2013种。白化动物和千年相传的“野人”之谜为世人瞩目。神农架是名符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绿色宝库”。
水资源
神农架是湖北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神农架林区共有四大水系,分为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四大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317条,其中: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神农架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6.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2.0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2~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3591立方米。
特产资源
神农架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神农架小板栗、木鱼有机茶、绿源公司压缩木耳、望林公司长方冲菜、新华的杜仲茶以及生漆、中药材、香薰腊肉等等地产农副产品。全区无公害牲猪2.5万头,保持有机食品认证3个。神农架林区截至2013年辖6镇2乡。共68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小组,1个*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6镇为松柏镇、阳日镇、木鱼镇、红坪镇、新华镇、大九湖镇;2乡为宋洛乡、下谷坪土家族乡。
5、景区人口
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76140人。
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22120户,家庭户人口为694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了0.31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0654人,占总人口的53.39%;女性为35486人,占总人口的46.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1下降为114.56。
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213人,占总人口的12.1%;15~64岁的人口为58628人,占总人口的77.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299人,占总人口的1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6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8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63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04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26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634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34人上升为8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93人上升为137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86人上升为29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21人下降为3460人。
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918人,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6.84%下降为10.4%,下降了16.44个百分点。
6、交通运输
航空
神农架机场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一座民用机场,位于红坪镇,海拔2,580米2011年4月1日动工兴建。神农架机场是定位于旅游和通用航空相结合的4C级机场,它位于神农架红坪镇,距离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架木鱼镇50公里。投资近10亿元的神农架机场,是湖北省第5个民用机场。机场设计飞机年起降2917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30吨目标设计。神农架机场于2014年4月28日通过验证飞行,首飞为东航的上海—武汉—神农架航线。
公路
神农架交通以公路为主,二零九国道、白(白果树)红(红花朵)省道、酒(酒壶坪)九(九湖)区道彼此联系。境内公路全长1300多公里、贯穿全区南北东西。并与襄阳、十堰、宜昌、兴山、巴东等市县公路联成网络。从武汉去神农架可以在新华路长途汽车站乘长途车,也可以从武汉坐火车先到十堰,然后到汽车站去神农架。
7、景区经济
概述
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64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同比增长16.8%。在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也保持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98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138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2.2%、16.2%。全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9平方米,分别比同期增加0.2平方米、0.6平方米。
2008年,全区在岗职工9129人,同比增长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331万元,同比增长39.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98元,同比增长33.8%;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387元,同比增长33.1%。
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302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871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0100万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0331万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4:39.7:48.9调整为10.2:41.4:48.4。人均GDP为19054元。2008年神农架林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97亿元。
第一产业
2008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85万元,同比增长9.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34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同比增长480元,增幅16.8%。其中:种植业人均增加纯收入101元,占农民增收额的21%;养殖业增收80元,占农民增收额的16.7%;“旅游农庄”增收39元,占农民增收额的8.1%;劳务经济增收242元,占农民增收额的50.4%;政策性增收18元,占农民增收额的3.8%
种植业
粮食生产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提升,2008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5188亩,同比增974亩,增幅0.6%;油料生产全年油料播种面积4159亩,增137亩,增长3.41%,油料产量382吨,增77吨,增幅25.24%。蔬菜生产蔬菜面积26330亩,增116亩,增长0.45%,产量34935吨,增248吨,增幅0.82%。茶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木鱼、红花、下谷一带,在木鱼主产区以外各乡镇均有零星分布,通过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全区共发展茶叶面积10363亩(其中新发展茶叶313亩),茶叶采摘面积7832亩,茶叶产量77吨。
林果业
发展了高山无公害蔬菜,2008年同比增加115亩,产量34935吨,同比增加284吨。全年茶叶产量77.4吨;狠抓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全年药材播种面积为12599亩,产量501吨;全力抓好干果产业发展,2008年干果总产量1107.1吨,其中板栗721吨,核桃386.1吨。
牧业
全区畜牧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总量增加价格稳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显著提高、增收形势较好。2008年末生猪存栏55116头,出栏55136头;山羊存栏22066只,出栏14257只;家禽存笼235204羽,增长19.5%;出笼217307羽,增长48.8%;禽蛋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产业
神农架主要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和农家乐休闲渔业垂钓转产增加产值。引进鱼苗16吨,发展养殖商品鱼900箱,水产品销售产量119吨,其中,当年网箱养殖商品鱼产量52吨,库区捕捞鱼65吨、青虾2吨;实现渔业经济127万元,其中,行业内部产值80万元,旅游农庄带动渔业增加值19万元。
第二产业
神农架林区工业经济起步于80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前林区工业主要是以木材砍伐和加工为主,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停产。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水电、化工、矿山为支柱的“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截至2008年底,全区工业经济实现总产值5.95亿元;化工企业完成黄磷10053.6吨;水电企业完成发电量4.78亿千瓦时;供电量5亿千瓦时。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化工类标准、大中企业划分标准,全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户,其中:中型工业企业3户;轻工业2户,重工业14户,轻重工业之比为2: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户,占31.3%;私营企业11户,占68.8%;外来投资企业11户,占68.8%;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家。
“十一五”期间本区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截至2009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占年计划的126.5%,同比增长2.1%;销售产值5.95亿元,占年计划的129.2%;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2.1%;产销率98%;工业实际入库税金0.89亿元,占年计划的145.9%,同比增长4.8%;开采磷矿石131.4万吨,同比增长0.9;黄磷产量8203吨,同比下降18.4%;发电量44532万千瓦时;供电量47319万千瓦时。
第三产业
现状
2008年,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927万元,同比增长1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其他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外,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民营经济
截止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312户,投资者人数790人,雇工人数2762人,注册资金56802万元。
市场建设
神农架林区市场体系发展良好,先后建成了4个有一定规模的集贸市场和松柏、木鱼旅游商品一条街(香溪街)。特别是自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城乡市场开始走向市场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城乡流通网络初步建成,一些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提升,基本形成了以试点企业为龙头、乡(镇)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城乡市场流通网络。2006年~2008年已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04家,配送中心2个,通过推动商业企业与乡村店加盟连锁,主要商品统一配送,丰富了商品品种,保证了商品质量,防止了假冒伪劣,保障了农村消费安全。
金融机构
全区金融机构共计18家,其中:工行1家,农行2家,中行1家,建行1家,联社9家,邮政储蓄4家。2008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113万元,比年初增加3535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301万元,比年初净增1303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22742万元,比年初增加3641万元。
8、教育
基础教育
2008年末,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6%,小学学生实现了“零辍学”率;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75%,小学毕业升初中的直升率达90.6%。农村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普通高中入学率达64.18%。
幼儿教育
全区共有4所幼儿园(其中民办2所),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校舍面积3223平方米。在园人数592人,教职工35人。
小学
全区共有小学30所,占地面积217966平方米,校舍面积114467平方米,在校学生3364人,教职工495人。
初中
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所。学校占地64787平方米,校舍面积32365平方米。初中在校学生2560人,专职教师225人。
高中
全区共有高级中学1所。学校占地面积251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354平方米。在校学生1480人,专职教师126人。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全区有职业中专1所。开设有机电班、旅游班。学校采取与武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办学,与林区电力公司等企业联合办班,此外还开展“阳光工程”等培训。
成人教育
教师进修学校(与林区党校、行政学校合署)1所,教职工8人,专职教师3人,学校占地面积3730平方米;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专职教师4人,学校占地面积3810平方米;区级示范成校1所,专职教师4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其它乡镇成校4所,主要职能是服务当地经济,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科技,为“三农”服务。
9、社会
基础设施
道路环保
2008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相继启动,项目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工期之紧均是前所未有。武神公路的动工,吹响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号角;飞机场立项及配套公路的动工,使神农架开辟空中通道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松柏过境公路的建设拉开了清杨河南岸新区开发的序幕;杜阳公路、麻线坪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全区路网结构;通村公路的不断延伸,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木鱼客运站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极大的提高全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同时,各项环保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木鱼垃圾处理场准备进入试运行阶段,木鱼污水处理厂已于2008年4月20日开始试运行。
文化设施
至2008年,全区共有艺术歌舞团1个,文化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电子图书累计23000册,公共藏书量达4.95万册。完成了“知识资源共享工程”区级分中心设备安装工程;争取到省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项目8个,完成了松柏镇八角庙村、盘水村两个省级“农家书屋”试点单位的规划、建设以及图书配送工作。完成了红坪镇综合文化站、10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区8个乡镇成立了分会。
科技
2008年,林区科技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合作空间不断扩展、科技兴农作用日益显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卫生
林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进步。截至2012年底为止,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第一人民医院、卫生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林区中医医院),中心卫生院2个(阳日、下谷),一般卫生院4个(红坪、宋洛、新华、九湖),卫生所3个,企事业单位卫生室、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组织57个,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197张。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全区87%的行政村。
全区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89.13%。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8人,占2.44%,中级职称104人,占37.71%,初级职称181人,占63.28%。
体育
2008年,神农架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舞龙舞狮培训、“庆五一、迎五四”万人长跑活动、“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系列活动—攀登神农顶”比赛、全区“信合杯”职工男子篮球比赛、“移动杯”全区老*运动会、两省周边八县市地税系统乒乓球比赛以及交通、卫生、审计局、*、水电等单位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行业协会管理、与周边县市的体育单项交流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互相得到提高。林区文化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体育健身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投入100余万元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1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2个行政村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环境得到改善。竞技体育和体育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组队参加了“华普杯”2008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竞赛以及湖北省青少年武术年度比赛。一名运动员被评为全省武术新苗奖,举办体育裁判员培训班1期,集中的培训体育裁判150余。老年体育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晨晚练点11处,农村健身气功习练点2处,城镇及农村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
神农架林区劳动局是1989年劳动人事局分家后成立的正科级局,是林区*的职能部门,2001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神政办〔2001〕127号),主管全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工资、劳动保障执法、劳动争议仲裁等工作。下属3个二级单位:林区劳动就业局、林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林区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2002年成立)。2007年,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划归劳动部门。2008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事业局明确为正科级单位,更名社会保险管理局。
10、旅游
神农架也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作为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奇迹而备受关注。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12年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由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神农架主要旅游景点:神农架神农顶、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神农架红坪、神农架、燕子垭、小龙潭野考站、板壁岩、燕子洞、景垭、神农架旅游滑雪场、神农架动植物标本馆、武山湖、天门垭、香溪源、神农祭坛、六道峡、金猴岭、小当阳、湖北老君山、杉树坪、古犀牛洞、大九湖、宋洛风光、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了望塔、松香坪、古梭罗树、神农架自然博物馆、天生桥、官门山、神龙洞。
11、文化
民间艺术
刺绣
神农架地处偏僻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外地往来不多,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独具特色的刺绣便是神农架的一朵充满活力的艺术之花。
民歌
神农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十分古老和丰富。许多民歌珍品历传不衰,成为神农架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楚文化。薅草歌、婚礼歌、丧礼歌、民间小调等民歌各有特色。
堂戏
堂戏是神农架现存的十分古老的地方剧种,因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屋里表演,故名堂戏。剧目大多是传说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现代戏。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文化传统
方言
神农架建置较晚,其方言是在兴山、巴东、房县等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36年赵元任等位先生对湖北方言做了全面的调查,1948年出版《湖北方言调查报告》,里面有巴东(390~411页)、兴山(350~368)、房县(620~640页)、保康(641~661页)等地语音、词汇的基本状况。神农架地区由于当时尚未建置,所以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虽然把神农架归入西南官话,但没有该地区的专门论述。
有关神农架方言的零星记载,可见于《神农架志·卷十一·文化教育》(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有专门的“方言”篇(266~277页),里面简单地描述了神农架方言的语音,重点列举了,常用词汇和民间谚语。
根据武汉大学中文系方言调查小组2010、2012年的调查,神农架方言有19个声母,33个韵母,4个声调。声母、韵母与北京音大致接近,边音、鼻音交替出现,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而且翘舌音松柏镇的比新华乡明显,舌位比北京音翘舌音要前,比北京音平舌音要后。唇齿清擦音与舌根清擦音混同,发唇齿的都发成舌根。舌尖前声母与有u介音的韵母相拼,红举村u介音脱落,如“短”、“酸”、“遵”分别为/dan⁴⁴/、/san⁴⁴/、/zen⊃3;⁵/。声调阴平35,阳平53,上声44,去声35。
石碑
神农架的历史文化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的天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经坪西沟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镌“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垭的峰峦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宽55厘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镌“严禁石木”四个大字。这两块石碑是神农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文化节
中国湖北神农架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秉承“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实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着力打造湖北“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路,实现华中地区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旅游投资与旅游项目的对接,整体提升神农架旅游的知名度,夯实神农架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板块地位。
黑暗传
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的发现受到了中国神话学界和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丹麦的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这部长达3000多行的史诗唱本,记录着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被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判定为汉民族广义的神话史诗,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做真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往下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神农架旧时有大量裸体纤夫,由于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如穿着衣服,汗浸盐汲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很快就破了。最重要的是防病,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所以神农架的纤夫,是很少穿衣服的。
12、著名人物
高鹏程:医生,撰成《疑难病症施治》书稿,传于族弟必选。
李世勋:优秀党员。
李德祖:党员,劳动模范。
李德禄:1985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省分会理事和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
陈传香:见义勇为模范。
梁韫春:198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彭绍友:经济师,198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张金星:探险家。
乔仕江: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仕煊:林业管理局总工程师,2005年获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