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恰高·占比尔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5:50:16
...

恰高·占比尔古建筑约有近3000年历史,属埃兰时期建筑,主要由宫殿、陵墓和祭祀建筑组成,大部分建筑严重损毁,现存祭祀殿主要建筑材料为土坯和砖结构,砖上存有大量楔形文字。1979年5月9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恰高·占比尔是埃兰王国圣城的遗址,它建于公元前1250年,摆在遗址处的几千块还没用过的砖说明,在遭到阿舒尔巴尼帕尔的侵略后,恰高·占比尔还没有完全建成。

地理位置:伊朗国家的南部省区

建立时间:公元前1250年

荣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著名景点:空中花园

1、埃兰文化

古代的埃兰王国位于如今的伊朗国家的南部省区。埃兰人就象他们南部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一直为一系列的朝代所统治着。埃兰人的文化从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断的发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时候,埃兰文化的发展*中断,此时,埃兰人已经被阿舒尔(古代亚述人崇拜的主神和战神)人所征服了。

埃兰人的文化艺术特色是与众不同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那些在遗址中已经发现的艺术品上得到证实。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埃兰人独具匠心是艺术风格。埃兰圆柱上的封印生动的描述了埃兰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比如:打猎,编织以及弹奏音乐仪器等等。这些描述性的封印也成为考古学家推断当地人个人装饰的信息来源。封印上显示出一系列的珠子项链,这说明在当时,无论男女,都非常喜爱珠子,并愿意将它作为个人装饰物品。这些珠子的制作需要一系列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石头、泥土、精巧彩色陶器以及骨骼等等。埃兰文化中如果某条项链是由赤褐色珠子串成,那么它大概制作于公元前l,200年到公元前l,000年。土色的珠子都是由烘干的泥土制作成的;蓝色的珠子则是由彩釉黏土制作成的;浅黄色的珠子是由雕刻的骨头制成的。这些珠子都被精心的重新串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条长达20英寸、紧密连在一起的项链,颇具有现代化的韵味。

2、名称由来

温塔舍·纳皮尔沙国王的古代亚述及巴比伦之金字形神塔(顶上有神殿)被当地人称为“恰高·占比尔”或者“土墩篮”,这是由于它看起来象一个倒置的篮筐的缘故。这块遗址占地面积约为250英亩,主要发掘工作是1951年至1962年在法国考古学家罗马·吉舍曼的带领下进行的。如今,这块古代城市的废墟,仍然耸立于地面,高达82英尺。据悉,在温塔舍·纳皮尔时期,该城市的高度曾经达到了170英尺。这处埃兰王国圣城的遗址,建于公元前1250年,在遗址所在处,人们还发现了几千块未经使用过的砖,这个事实表明,在遭到阿舒尔巴尼帕尔的侵略后,恰高·占比尔还没有完全建成。

3、遗产价值

该遗址具有极大的文化保存价值,这对恰高·占比尔来说,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4、空中花园

相关传说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II,在位605BC-562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发掘奇迹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相连,*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建筑特色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5、苏萨遗址

西亚的古城。又称苏桑。希腊语称苏锡安,现名舒什。在伊朗境内的扎格罗斯山下。繁荣于铜石并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衰落。1897年起发掘其遗址。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左右,这里开始出现居址。当时的陶器主要是杯和钵,器表涂淡黄色彩,以黑褐色勾勒动物、人物和几何形图案。这种陶器同欧贝德文化有承袭关系。至公元前3000年后,陶器的造型、装饰同乌鲁克文化、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有相似处。公元前2000多年,苏萨成为埃兰人的国都。公元前12世纪埃兰人入侵巴比伦尼亚,把汉穆拉比法典碑和纳拉姆新纪功碑等文物运到苏萨。约公元前636年,亚述国王焚毁苏萨城。二百年后,波斯吞并埃兰,将国都移此,重修城池宫院。其王宫位于城的北面。宫墙的壁面贴着釉砖,砖上刻有狮子、卫兵、公牛等彩色浮雕。有雄伟的廊柱建筑。整个宫殿群保持了伊朗建筑的优点,也融汇了美索不达米亚的风格。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苏萨,这里又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该城在萨珊王朝时遭到严重破坏,后被废弃。

6、汉穆拉比法典

发现过程

1901年,考古学家们在古巴比伦埃兰克城苏萨遗址考察。他们发现了一个高约2.5米,直径约1.5米的玄武岩质椭圆形石碑。石碑上方有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从太阳手中接受权标的浮雕,下方则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详细的研究,人们终于弄清了石碑上刻的是汉穆拉比所制定的法典。法典分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这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在众多的法典条文中,人们还发现了一条不准制鞋匠住在城里,只许在城外营业的法令。


汉穆拉比法典

法典特色

原来,尽管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但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环境污染的威胁。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里,制鞋、制革等手工业所丢弃的下脚废料,常会传播病菌,引起瘟疫,因此,一些贵族便立下了这条保护城市卫生的法令。汉穆拉比法典中的规定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环境问题的立法。它充分地反映了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感觉到污染的威胁。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前1792~前1750在位)颁布的法律。本文部分共282条,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法典原文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见彩图)。1901年为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石柱上端是汉穆拉比王站在太阳神夏马西面前接受权标的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萨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板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断,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存巴黎罗浮博物馆。

法典评价

这部法典的颁布,是汉穆拉比统治时期重大活动之一。法典是在两河流域较早制定的一些奴隶制法(如《苏美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和《利皮特-伊斯塔法典》)的基础上编纂的,保持着两河流域成文法典的传统和风格。但在内容和编纂技术上都比过去有所提高,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汉穆拉比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长期有效,对两河流域后来的一些成文法,如《亚述法典》等有很大影响。

法典构成

《汉穆拉比法典》由序言、本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可以说是一篇对汉穆拉比本人的赞美诗。在序言里,汉穆拉比自称受命于天神安努和苏美尔最高神恩利勒,是“四方的庇护者”、“众王的统治者”,他是按神的意志颁布这一法典,并一再称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结语部分告诫后继的国王必须遵守这部法典,不得曲解、变更或废除,否则,一切灾祸将降临其身。法典本文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陈述次序大致是:1~5条司法方面的犯罪;6~25条,财产方面的犯罪;26~59条,土地、房屋和损害赔偿;60~126条,果园经营、商业、借贷和寄存等;127~194条,婚姻、家庭、家庭财产、继承和收养;195~214条,殴打致伤致死;215~240条,关于医生、理发师、建筑师、造船工和船员等规定;241~267条,耕牛租赁、耕者和牧者的雇佣;268~277条,动物、船和车辆租赁、工匠雇佣等;278~282条,奴隶买卖等。这部法典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度和*人内部的不平等地位;保留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制;有较多关于商品交换和保护动产私有权的规定;肯定全权*人之间的同态复仇原则,等等。法典中也有很多遗漏,例如,对两河流域至关重要的水利灌溉问题就没有规定;并且法典条文不是抽象的规范,而只是一些具体案件的解决办法,是一部司法判例的汇编。

7、金字神塔

古代的许多城市都被城墙所环绕,进城必须经过城门通道,但像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那样精美的绝伦的城门却不多见。它是进入巴比伦尔城的8座城门之一,而且是仅有的一座用鲜艳的青砖砌筑,并饰有龙、狮子和公牛等浮雕图案的城门。巴比伦和城门都有诸神的名字来命名,伊什塔尔即为爱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城门耸立在通往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区的仪仗大道上。巴比伦中古代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它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幼发拉底河畔。

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62年在位时大规模地重建巴比伦城。该城以空中花园及其宏伟的城墙闻名于世。城墙坚固宽阔,可供4辆双轮马车并驾并驱。另外还有高大的金字形神塔(神庙塔楼)。某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圣经》中所提到的巴别塔。伊什塔是巴比伦神话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她是光芒照人有性爱女神、宇宙的女王。她的标志是维纳斯和晨星。但另一方面,她也是代表悲伤和战斗的女神。当她作为战争女神时,她的标志是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