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丰梅花鹿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19:37:29
...

西丰梅花鹿是1995年由西丰县农垦局选育成功的我国第二个梅花鹿品种,西丰县以其悠久的鹿业历史和巨大的养鹿业发展优势,被称为“中国鹿乡”。

为什么清廷对梅花鹿情有独钟,以其为主要贡品呢?这要从梅花鹿自身的强大药用价值说起。梅花鹿产品自古就是皇帝和达官贵族的长寿补品。远在汉代,我国即有“梅花鹿身百宝”之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记载: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中文学名:西丰梅花鹿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1、养殖地区分布

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铁岭市的西丰县,并被引种到国内14个省、自治区和市达5000余只。现存栏1.8万只。

2、外貌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体躯较短。成年公鹿体高98一108厘米,体长102一109厘米,体重110一130千克。有肩峰,胸围和腹围大,四肢较短而粗壮。方头额宽,眼大。角基距宽,茸主干和嘴头粗长肥大,眉枝较细短,眉二间距很大(彩图20)。体成熟母鹿体高81一91厘米,体长87一95厘米,体重65一81千克。

3、历史文化

梅花鹿的人工饲养最早始于中国的“盛京围场”,所谓围场,就是专门用来打猎的地方。清统治者非常重视围猎活动,早在1607年,努尔哈赤还未建后金时,就已开始置围场了。

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哈达、建州女真以后,驭王者之威,巡猎至今西丰一带,看见这里麋鹿毕野、莺飞草长、翠色葱茏、波光涟漪,深为梅花鹿之神骏所倾倒,慨叹此间地宝物华,盖世无伦,即将该地区划为围场。

据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的《盛京典制备考》记载,盛京围场南北长490里、东西宽480余里,其范围相当于今天辽宁和吉林两省的西丰、辽源、东丰、海龙、辉南五县之地,共划105围。其中,西丰35围半,可见西丰围数占整个盛京围场的三分之一还多。

围场周围设12个“边台”、“卡伦”,派兵戍守,严防旗民等人潜入,封禁时间长达300多年。对私入围场采伐者,轻者枷三月、杖一百、徒三年,重者面刺“盗围场”字样,发配为奴。对违犯规定的官员,插箭示街、枷号两月。

皇帝猎鹿先用“托儿”

围场内林丰树茂,飞禽走兽异常活跃。清朝的历代皇帝无不御驾亲临,到这里狩猎巡幸。

为了确保皇帝打猎成功,行围前,要抽调兵卒1250名,这些兵卒被称作虞卒,又称之为“围墙”。“围墙”的作用,就是在皇帝打猎前,用虞卒把围猎区先行包围,把野兽哄赶起来,使皇帝进入围场就有猎物可猎。

在围内,只有皇帝可以发箭射猎,其他人绝不可私动弓枪。御前大臣、侍卫者都只能射猎那些逃到围外的野兽。如果遇到猛兽如虎豹熊猪之类,则由虎枪营官兵手持长械与之博,以免皇帝受到伤害,皇帝只需远远地射箭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皇帝猎鹿与常人不同。皇帝猎鹿要先设哨鹿。所谓哨鹿,大抵类似今时商场中的“托儿”。一般在白露以后,正值鹿的发情期,由一些士卒持鹿头伏于草丛中,举起假公鹿头,嘴里吹哨,发出“呦呦”的声音,把母鹿引出来。这时,官兵们包抄过去,一点儿一点儿的缩小包围圈,把鹿逼到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后,由皇帝弯弓搭箭射杀之。据说鹿血壮力,有时皇帝猎过,当即取其血以饮。

由于盛产梅花鹿,西丰还有两个与鹿有关的名字呢。

其一为“掏鹿”。据《西丰县志》记载:“……在县城东南约五里许之元宝沟处,即现在所称忠信村者是也。其临近山下曾有鹿洞,猎人于斯取得鹿子,遂以名焉。迨后设立县城,以距此甚近,又以‘掏鹿’二字为远近所熟悉,故皆称县城曰‘掏鹿’。”

其二则为“逃鹿”。据传说,当年康熙皇帝在此地狩猎,突见一群梅花鹿在草甸食草,骑在马上的康熙皇帝随即弯弓搭箭,一鹿中箭,群鹿随之逃去。康熙拍马急追,盛京将军和众卫兵紧随其后,追出二三里路,来至一座苍山脚下(今西丰城北山麓),群鹿踪影皆无,康熙眼望苍山,若有所思道:“此逃鹿也。”“逃鹿”之名由此而生。这一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逃鹿”也就成了西丰县城的又一别名。如今西丰城北山下大街,建成后即称“逃鹿街”,风景区内还有一道景观叫“逃鹿池”。

清朝皇室对鹿茸、鹿肉、鹿血青睐有加。乾隆皇帝常食用鲜鹿肉烹饪的菜肴,以饱口福;咸丰皇帝喝鹿血补身健体;慈禧太后每天清晨起床后,必喝几口用鹿茸片熬成的汤,以保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清朝宫廷里还有一个风行近三百年的养颜秘方——鹿胎膏,这个方子就是出自梅花鹿。当年从宫里传出一句话:皇帝喝鹿血,皇后吃鹿胎。

孝庄皇后是清代最长寿的皇后,曾辅佐了顺治、康熙子孙两代帝王,号称“满蒙第一美女”。据说,之所以孝庄皇后能够青春永驻,而且少病长寿,其秘诀即是长期食用长白山野生梅花鹿鹿胎膏。清朝宫廷御医从妊娠梅花鹿腹中取出水胎,干燥炮制成粉,与阿胶、龟甲、鹿茸等24味名贵药材配伍,经复杂工艺熬制成软膏,供其服用。使孝庄在生育了3女1子之后,依然貌美如花,并活到了75岁高龄。

1952年,考古专家在清东陵慈禧的陵墓发现陪葬品中有一个漆制的小盒子,专家对漆制盒内黑色块状物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物品中含有大量的鹿胎成分,鹿胎中的活性成分竟然能够保留几百年的时间。

根据清朝宫廷记录,慈禧平时非常注重个人的保养,常年离不开鹿胎膏。慈禧在生育同治帝之后,体形和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脸上出现了色斑,身材走形。全仗鹿胎膏的调理功效,才又恢复了原态。《大清后宫解密》中讲到,慈禧的绝经期竟然超过了60岁,这也是常年服用鹿胎膏的效果。

“鹿趟”猎户开始抓活鹿

围场内珍贵的梅花鹿如巨大的磁石,诱惑着周边百姓、商人偷猎,偷挖鹿窖、捕打鹿茸,屡禁不止。

为了继续满足对梅花鹿强大的需求力,1878年,清廷在原盛京围场的范围内“设兵戍守,并置鹿趟,安猎人四十八户,岁时由盛京将军遣陵官入围会猎,哨鹿以贡于朝”。所谓“鹿趟”,就是骑马绕山脉跑一趟,这一“趟”的范围内划归一户,猎户就在划定的鹿趟内狩猎。

随着“鹿趟”的出现,上贡给朝廷的贡品中出现了活鹿,因为此时猎人们已经开始用“窖鹿”的方法捕鹿。

所谓“窖鹿”,就是在梅花鹿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长8尺、宽8尺、深6尺,然后在陷阱的顶部和中部摆两层井字形木杆,两层木杆的距离一般为4尺左右,下层木杆结实,上层木杆则又轻又细。摆放好木杆后,用枯树枝覆盖,上面铺上浮土和草皮子。从外表看,一点儿也看不出痕迹。陷阱造好后,再在它的两侧摆上一些较大的树枝为路障,迫使鹿走入陷阱。陷阱挖成半月后,上面长出了新草,一点儿新鲜泥土的气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窖鹿”了。梅花鹿受惊之后,一般习惯于沿着经常走的路线逃跑,“窖鹿”就是根据鹿的这一习性发明的。“窖鹿”时,猎人们带着猎狗拉网似的围山赶鹿,大声呼喊,鸣枪敲锣。被猎人们赶得惊惶失措的鹿,顺着设有陷阱的路逃跑,跑着跑着,就掉进了陷阱里。被架在底层的木杆上,四脚腾空,动弹不得。于是,猎人们跳下井去,用绳索把鹿的腰部系好,拖出陷阱,装进事先打造好的“囚车”运回家去。以备白露节前后向清朝“旗务司”交纳应差。

当年,猎户们捕活鹿一般都在秋季,因为这时的梅花鹿膘肥体胖,正是发育最好的时期。“鹿趟”的出现,使鹿的贡品增加,而且可以贡活鹿。如今,我们漫步在西丰县的平原、草甸子、山坡等地,还可以看到当年“窖鹿”陷阱的旧迹。

慈禧太后批准人工养鹿

经过年复一年的捕猎,野生梅花鹿越来越少。到了1895年,“鹿趟”的猎户们感到仅依靠“窖鹿”来捕捉野生梅花鹿,难以完成如数向皇家进贡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猎户们从捕来的怀孕母鹿在圈养过程中生下仔鹿受到启发,知道梅花鹿是可圈养繁殖的。于是,48家猎户推举威望较高的猎户赵允吉去北京当面奏请慈禧太后,以求恩准人工繁殖梅花鹿。慈禧太后听后不但立即批准,还任命赵允吉为七品鹿鞑官,赐黄马褂一件、官服一套。

随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派官兵同“鹿趟”猎户,把今西丰冰砬山至小四平一带方圆40里辟为养鹿官山地,大兴土木建造“皇家鹿苑”养鹿。这是我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人工饲养梅花鹿的开始。从此,猎户们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地追捕梅花鹿,猫在家里就可以坐享其成,满足宫廷对梅花鹿的需要。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人工饲养梅花鹿在西丰已经蔚为大观。

4、生产性能

1.产茸性能1一10锯及其以上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06千克,产茸最佳年龄为8锯。茸主干长44一52厘米,眉枝长21一27厘米,嘴头长巧一17厘米,嘴头围16一18厘米。茸优质率71%,畸形茸率7.6%。上锯公鹿鲜茸重达3.0千克以上的占70.9%;头锯鹿锯三权率为85,2%。

2.繁殖性能经产母鹿的繁殖成活率为70%一78%,其仔鹿初生重为6.3士0.8千克(公)和5.8士0.7千克(母)。

5、育种价值

西丰梅花鹿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和遗传性状稳定、育种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较高的特点,所以,具有很高的种用价值。若以西丰梅花鹿作为父本鹿

西丰梅花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