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建于1988年,前身是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先后经历了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学校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为院长。
中文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英文名:CollegeofHumanities &Sciences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
简称:东师人文
创办时间:2004年2月
类别:民办本科院校
学校类型:综合
所属地区:中国长春
现任校长:吕英华
主管部门:吉林省教育厅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学校代码:13662
1、历史沿革
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988年7月,经东北师范大学申报,吉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创办了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该中心创办的全部初始资金来自民间,是一个民间办学机构,也可以说它是吉林省最早创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中心的创办,为一批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为地方、为社会加快培养人才开辟了一条途径。
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许多离退休*包括一些处级以上*和原系党总支书记担任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他们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自觉主动工作,吃苦、敬业、负责是当时工作人员的特点。
到1991年12月,先后培养了英语、俄语专科人才近800人。日语、俄语培训班培培训了660余人,为许多学生赴日本、俄罗斯留学和工作创造了条件。
办学一开始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深受社会欢迎,引起了很大反响,为后来的办学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1991年11月,经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这是一所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的外向型、多学科民办高等学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性质,经费自筹,人员实行聘任制。
学院设立董事会,穆树源教授任董事长,同时出任学院院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当时,设立了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等系科,有英语、俄语、日语、国际贸易等9个专业。
学院不断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的发展特点,提出了面向市场进行专业改革,使外语培训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多种层次办学,如举办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商务俄语、会计电算化等复合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1996年6月,吉林省教委批准学院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有6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实行国家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考试由三部分组成:全国统考课程考试、省统考课程考试和学校课程考试,全国和省统考课程每专业不少于10科。
1996年9月17日,穆树源院长在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实施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标志着我们学校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提出要形成外向型、复合型、职业型的办学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做到骨干常任,多数稳定,少数灵活。在教学组织上,实行教学组长负责制,制订教学工作规范,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这个阶段,以规范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办好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同时,继续办好自学考试的本专科助学班,在校生达到2100人,同时,还举办了外国留学生汉语培训班和出国留学外语培训班(日语、德语)。
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1年3月20日,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高等职业学校校名的要求,经吉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继续保留并承担本专科自学考试助学和开展国际交流的任务。
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1999年国家做出了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为适应扩招形势需要,2001年9月14日经吉林省同意,东北师范大学决定举办具有民办二级学院性质的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为穆树源,院长为张绍杰。根据“吉林省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民办二级学院设置规则”的精神,学院经费自筹,财务独立。当年招收了300名本科学生,开始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
从2001年到2003年,连续招收了1100余名学生,颁发东北师大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8号),文件确定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民、独、优”的原则,对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进行了规范,并将这种学院一律改称为独立学院。根据8号文件精神,东北师范大学于2003年10月10日申请试办独立学院。
2003年10月27日,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吉林省教育厅委托吉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组成评估组,依据教育部8号文件,对东北师范大学申报的独立学院一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考察和评估。
2004年2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由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属于按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负责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吉林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设施的建设。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法人代表和院长为穆树源教授。
2、教学设施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学校设有9个基层院系,4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2009年起,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500余人。
3、办学理念
学校以建设应用型、国际化、多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高水平民办大学为办学目标;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了以“人人皆能成功”为核心内涵的“成功教育”理念,形成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
4、教育理念
“成功教育”,其核心是“人人皆能成功”。这个理念强调,学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服务。
学院发展目标
建设应用型、国际化、多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高水平民办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5、师资力量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在600余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4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70%。在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有40余名教师被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6、办学条件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系设置
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承担院校,是全省惟一承担“国培计划”的独立学院。
专业设置
学院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门类为主体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城市管理专业、日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是吉林省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
1 |
城市管理专 |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部重点学科
1 | 日语专业 |
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本科特色专业 |
2 | 城市管理专业 |
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本科特色专业 |
3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本科特色专业 |
4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吉林省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 |
5 | 英语专业 |
吉林省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 |
6 | 吉林省人体数据库与服装版型研究中心 |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7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 |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8 |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
省级精品课程 |
9 | 《交际英语》 |
省级精品课程 |
10 | 《语文学科教学论》 |
省级精品课程 |
11 |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
省级优秀课程 |
12 | 《经贸俄语》 |
省级优秀课程 |
13 | 《文章解读论》 |
省级优秀课程 |
14 | 《财务会计学》 |
省级优秀课程 |
15 | 《数学分析》 |
省级优秀课程 |
16 | 《写作课程群》 |
省级优秀课程 |
17 | 《商业银行实务》 |
省级优秀课程 |
18 | 《现代礼仪学》 |
省级优秀课程 |
19 | 《商法》 |
省级优秀课程 |
20 | 《口译实践(日语)》 |
省级优秀课程 |
21 | 《英语阅读》 |
省级优秀课程 |
22 | 《交际英语》 |
省级优秀课程 |
23 | 《英语国家概况》 |
省级优秀课程 |
24 | 《书籍装帧设计》 |
省级优秀课程 |
25 | 《政治经济学》 |
省级优秀课程 |
26 | 《基础会计学》 |
省级优秀课程 |
27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省级优秀课程 |
28 |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 |
省级优秀课程 |
29 | 《计算机网络》 |
省级优秀课程 |
30 | 《古代汉语》 |
省级优秀课程 |
31 | 《中国古代文学》 |
省级优秀课程 |
32 | 《试论城市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 |
省级优秀课程 |
33 | 《法学专业“三有一自”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省级优秀课程 |
34 | 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郭学贤 | 省级教学名师 |
7、教学特色
学校开创了福祉教育先河。面对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急需社会福祉人才的现状,2008年,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落户学校。2010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成立福祉学院,开设了福祉方向本科教育,投资修建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福祉实验室。学校制订了《创建福祉事业规划纲要(2011-2015)》,构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实训基地、福祉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社会化养老培训中心“五位一体”的养老事业模式。
8、人才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6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28%。建院27年来,三万多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这些优秀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聪明和才智。
9、科学研究
2013年,学院共有6项成果获奖,是该校在历届评奖中获该项成果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二等奖4项,分别是福祉学院学前教育系赵晓杰老师撰写的论文《学前儿童成长问题的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福祉学院学前教育系田茂老师撰写的论文《美国“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经验与启示》、国际商务学院哥本哈根商学院成婧老师撰写的论文《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本土文化教学研究》、图书馆荣宏伟老师撰写的论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初探》;三等奖2项,分别是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商应丽老师撰写的论文《新时期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和信息技术学院公共计算机教研部隋新老师撰写的论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师李帅、潘奕撰写的《关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多维化理念》学术论文,从来自国内400余所相关院校选送的数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10、对外合作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1、荣誉奖项
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5年,学校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
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长春市委、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2011年,学校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名列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榜首。
2011和2012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学校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12、学校领导
董事长
穆树源
其他领导
吕英华:院长
薛玉山: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石晓峰:党委副书记
刘乃叔:副院长
辛文: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3、校园文化
校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校标
标识由三个“人”字重叠构成一座山峰形标识释义:众人齐心协力攀登知识高峰,登上峰顶的人是善于借助人梯刻苦钻研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人。我院实施以人为本的大众化教育,一流的质量,顶尖的水平,领先的高校是我院的奋斗目标。
标识色彩:蓝色—象征世界本源色、希望色、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白色—象征纯洁、高尚。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歌
石晓峰、李红冰词,吴铁军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