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
长治县地处上党盆地南界,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17千米。总面积483平方千米。县人民*驻韩店镇。
行政代码:140421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355
辖区面积:483km2
人口:约34万人
人口密度:663人/km2
邮政编码:046000
车牌号码:晋D
隶属政区:长治
1、长治概况
地理位置
长治县东迤壶关县,西邻长子县,南毗高平、陵川县,北连长治市郊区。
地形水文
长治县
长治县位于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东与南部均系山地高原,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二左右,原面平整,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以老雄山为最高,海拔1419米。西北部为平川,是主要农作区。县内水源较缺,主要河流浊漳河的支流淘清河和荫城河遍布南部山地,出平川后沿西界北流入漳泽水库。
气候特征
长治县气候属寒温半干燥区,年均气温9℃,一月零下6.2℃,七月22.9℃,年降雨量411毫米,霜冻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60天。
资源状况
长治县煤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县域含煤面积395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48.5亿吨,保有地质储量40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现有经坊、三元、羊头岭、雄山、联盛、晋煤6大煤矿主体企业、30座保留矿井,有山西省首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振东集团和成功汽车、易通钕铁硼、日盛达太阳能光伏玻璃四家百亿元企业,以及中德管材、华鹏铝塑、森特重机、华泰水泥等一批新兴工业企业。
长治县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炎帝故里、煤乡铁府、城隍之都之称。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此。明清时期,作为晋商的重要分支——潞商,在这里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铁货产、供、销产业的辉煌。全国各地都有城隍庙,唯有长治县的城隍庙建在城外山上,被称为“天下都城隍”。境内还有北魏石窟、五凤楼、八义窑址、丈八寺塔、正觉寺等人文古迹。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三晋。
2、历史沿革
长治县商周时为黎侯国,西汉置壶关县,东汉为上党郡治。
隋置上党县,唐、五代、宋、金、元均属上党县。
明废县入潞州,嘉靖复置县,称长治县,为潞安府治。
1962年恢复建制属晋东南专区管辖,县址在长治市。
1973年迁驻现驻地。
1983年划归长治市管辖。
3、行政区划
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13个乡镇(区)(即:韩店镇、苏店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工业园区、振兴新区),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4、经济发展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167.1亿元,增长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8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2元,增长11.6%。
长治县
强化经济形势监测研判和经济运行调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了平稳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89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7亿元。继续发挥煤炭产业的县域经济支撑作用,完成7个矿井改造项目并进入联合试运转。帮助支持煤炭企业扩大产销量,巩固老客户,开辟新渠道,县属煤矿全年生产原煤1338万吨,销售1263万吨,基本实现了产销平衡。进一步扶持非煤产业,筛选12家企业入选全市千企百强工程,为33家企业申报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成功汽车、易通低温发电机组、日盛达光伏玻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雅瑞地毯、无极荧光灯等项目进展顺利,玉通机械与三一重工集团展开合作,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全县粮食总产量1.33亿公斤,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农产品销售收入4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年发放惠农补贴5750万元。振兴、荆圪道成功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
5、城乡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
长治县
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一城五镇五十村体系规划》。实施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际快速路县城至荫城段、县城新市街东延、向阳街东延工程竣工通车。县城集*水率达到100%,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县城居民供热普及率达到80%。集*气已完成四条街道的主管线报规、勘探、设计工作,通气居民达到2200余户。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整体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韩店村一期改造工程完工。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荫城、苏店“百镇示范镇”建设,振兴新区就地城镇化,西申家庄、荆圪道等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集镇与中心村的联动发展。
6、生态建设
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长治县
积极实施荒山造林,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完成造林绿化任务7700余亩。新增25个省级园林村镇、5个市级园林村镇。县城完成绿化8万余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验收。“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化工行业安全隐患、浊漳河流域排污、土小石灰窑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5家违法排污企业,取缔土小石灰窑145座,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建成2座自动空气质量日报站,在县城开展了PM2.5监测。深入开展城乡“三项整治”行动,完成了15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1万余亩。陶清河上游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长度1公里。
7、社会事业
教育
继续深入实施“四个全民”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扩建4所寄宿制学校,撤并4所农村小学。高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县二中初、高中实行单独办学。为全县幼儿及中小学生免除各类费用5500万元,投入880余万元实施“蛋奶营养餐”工程。
社会保障
长治县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县累计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员21万人,城镇医保、新农保待遇在全省领先。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6%。为全县1200余名城乡大病医疗患者发放救助金490余万元。圆满完成冬季供煤工作,为全县9万余户农户供煤14万吨。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97套,棚户区改造4092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300户。完成136户、480人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
文化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乡百姓。
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开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
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839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26%以下。
8、名胜古迹
五凤楼
地理位置
位于山西长治市南35公里的长治县南宋村,矗立着一座高耸参天的古代建筑,名曰五凤楼。五凤楼,是玉皇观的山门,高达五层,计20余米,层层桃角飞檐,远近层叠,华檐翠壁,琉璃脊兽,光彩耀目,风华多姿。楼下八封灶顶,结构精巧。
历史人文
五凤楼
该楼建于元朝,明朝万历、清朝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踏石阶扶栏杆上楼顶,凭窗远眺,莽莽山川一目收,浩瀚大地入眼帘,近下是民舍畜脊,远处有高山峻岭。蓝天白云,碧水绿茵,使人心旷神怡,意欲腾飞。五凤楼坐北朝南,两旁筑有钟楼、鼓楼,松柏掩映,布局妥贴,色调和谐。下楼进大门,抬眼望去,门内有“天上至尊”、门外有“巍巍浩腾”各四个大字,笔锋犀利遒劲。过二门,有一高大的方阉,四角四根青石柱,各雕着二龙戏珠。龙飞珠舞,栩栩如生。东西厢房各有10间,其中有4间保持原先风貌。最后是涪然大殿,名叫“玉皇观”。殿内雕梁画栋,别具风采,殿顶古式琉璃瓦铺砌,殿脊东西各有三条黄、绿色飞龙相映,在阳光照耀下,玉皇观栩栩生辉。它记录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天才。这五凤楼,观其凤脉地势居凤凰之首。它记载着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生了五个姑娘依次起名金凤、银凤、玉凤、彩凤、翠凤。这姐妹五人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不甘心过天庭那种寡淡无聊的神仙生活就相约下凡与凡人共居。当她们走到此处时被守天神发觉,立即报告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令要她们五姐妹立即返回天宫。五凤抗令不从。玉皇大帝恼羞成怒,传令天兵天将强迫她们回天。五姐妹相抱成团宁死不返。玉皇大帝再次传令,以天庭律条治罪派出雷神霹雷闪电将五姐妹击死于此。五凤姐妹当即化作一架山脉故称凤凰山,五凤之魂就居于山首又因其父是玉皇大帝,所以,后人为纪念五凤姐妹故在此处建筑五凤楼,把大殿叫做玉皇观表示吉祥。据说,象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中国的北京和日本的东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只有十多个。
黎都公园
2002年初夏,长治县委、县*投巨资用于炎帝文化、民俗文化和体现现代文明成果的文化设施建设,在羊头岭上修建“黎都公园”,建造起炎帝像和炎帝宫,修建了体现炎帝特色的石雕羊和塔楼。特别是炎帝碑林建设,占地面积大,字碑数量多,征集作品广,成为华北第一碑林。雄伟壮观的公园东大门矗立在207国道西侧,宽阔的水泥大道直通山顶公园,山顶羊头岭上塑起了高大的炎帝雕像,炎帝神农氏手执谷穗神采奕奕,成了羊头岭上的标志性建筑。
9、地方特产
潞党参
潞党参
“潞党参”是珍贵药材“人参”的一种,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主要产地在古上党(又名潞州)而得名。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潞党参作了如下详细的说明:“其根,味甘,性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又治虚损痰弱,保中守神,补肺脾元气不足,止渴生津液。”同时还有如下叙述“唐贞观年间,地方官多以潞参贡之。”由此可见潞党参之珍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治县党参种植最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肯定,以及党参酒、党参膏、党参脯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上市,长治县种植潞党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新世纪里必将会大放异彩。
潞麻
因产于古潞州而得名,长治县则是潞麻的主要产地。
长治县的潞麻种植起于汉代,至唐代已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在北半县,即北呈、东和、柳林、苏店、郝家庄、高河等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种植面积最多,达到6万亩,总产量达400万公斤以上,是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潞麻洁白无杂色,质软韧性强,皮薄透明,绵软爽滑。麻皮从根到梢长可盈丈,上下宽度相差无几。它除纺绳织帛(一种很薄的布)外,还是制造麻纸的主要原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治县小宋村生产的以潞麻为主要原料的草墙纸曾远销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它的这些重要用途,所以千百年来盛名不衰,素有“潞麻一熟天下贱”的赞誉。
天下第一黍
天下第一黍
潞州盛产黍米,尤以长治县最好。
相传这个县的黍米为神农氏—炎帝在该县境内羊头山上发现的。潞州黍穗长一尺有余,米粒金黄硕大,圆润如珠,可溶性糖高于白面、大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食之甘甜粘软,为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之一。《汉书•律历》中还把羊头山所产巨黍定为“黄钟”,(黄钟为十二律中第一律),立为大汉农业之最,称为“天下第一黍”。
千百年来,长治县的南宋、八义、师庄、西火、贾掌、故县、西池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而以平家、南掌、青岗等村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