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口镇
西街口乡地处石林县的东北部,位于东经103°29′~103°28′分,北纬24°21′~24°51′分之间。东和北与陆良县的召夸镇和大莫古镇接壤,南与亩竹箐乡、维则乡毗邻,西接北大村乡;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宽13千米。乡*所在地西街口村距县城33千米,辖雨布宜、绿水塘、西街口、紫处、威黑、芭茅、宜奈、新木凹8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
中文名称:西街口镇
行政代码:530126105
身份证前6位:530126
长途区号:0871
邮政编码:652200
隶属政区:石林彝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A
1、地方简介
西街口镇地处石林县东北部,东与陆良县召夸镇和大莫古镇接壤,南与本县圭山镇、长湖镇毗邻,西接石林镇,东西长38千米,南北宽13千米,海拔1900米至2805米之间,全年平均降雨量741.8毫米,气温在15.2℃左右。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面积291.11平方公里,石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烤烟、水稻、包谷、大蒜、人参果、万寿菊、洋芋、荞等作物;工业以石材业为主,非公经济总量不足,是典型的农业山区乡镇。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445万元,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西街口镇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275.7平方千米,人口1.92万人(2006年)。辖西街口、雨布宜、绿水塘、紫处、威黑、宜奈、新木凹、芭茅、糯衣、格渣10个行政村。镇*驻西街口村,距县城33千米。北(大村)召(夸)公路、南(宁)昆(明)铁路过境,设茂舍祖、西街口、沙坡三个车站。
2、历史沿革
西街口镇
1950年属圭山区西街口乡,1958年属圭山公社,1963年属石林区,1970年设西街口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设乡。1997年,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西街口、芭茅、雨布宜、绿水塘、宜奈、新木凹、威黑等8个行政村。2004年末,辖区东与陆良县的召夸镇和大莫古镇接壤,南与亩竹箐、维则乡毗邻,西接北大村乡;地处东经103°29′-103°28′,北纬24°21°-24°51′之间。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宽13千米,总面积199.5173平方千米;辖雨布宜、绿水塘、紫处、威黑、芭茅、宜耐、新木凹、西街口8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乡*驻西街口村;总人口15231人,其中非农人口510人;少数民族7966人。2006年西街口乡撤乡设镇,并将原亩竹箐乡所辖糯衣、格渣2个行政村划归西街口镇管辖,辖10个行政村。
3、经济发展
2007年西街口镇共种植烤烟13100亩,品种为云烟87,指令性收购任务184万千克,通过各级努力,烟叶质量有所提高,均价将再创新高,烤烟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全镇粮食总种植面积47000亩,其中水稻6000亩,种植包谷19100亩,良种推广率达100%,确保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千克。大蒜、人参果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较好
以芭茅、西街口为主的大蒜品质优良、产量高。2007年全镇种植大蒜4500亩,产值达900万元。以新木凹、路花为主的人参果,口味纯正。以芭茅、新木凹为主的引种万寿菊、雪莲果等经济作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种植雪莲果400亩,种万寿菊700亩,万寿菊产值近百万元,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将带动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445万元,工业总产值5800万元,种植烤烟12000亩,收购175万千克,均价11.13元;粮食总产1383.79万千克;畜牧业产值达3253万元;财政收入4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4元,全镇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4、城镇建设
西街口镇
威黑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西街口村人畜饮水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全镇有20个自然村通自来水,威黑水库、杨溪水库、月湖水库蓄水量逐年增加,受益面不断扩大。
九石阿旅游专线擦境而过,南昆铁路贯穿全境,过境线27.6公里,在西街口境内设有茂舍祖、西街口、宜奈三个站。北召公路穿境而过,全长38公里,其中柏油路面22公里,西街口至老木凹段将于11月份完成招投标后动工修建,到时将极大地推动西街口镇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他乡村公路基本畅通,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
西街口无集市,农产品交易不便,一定程度制约了西街口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完成了西街口集镇建设的各项规划工作,规划总面积53.06公顷,现已完成前期24米大街的平整及下水管道的铺设工作,西街口集镇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5、行政区划
西街口镇区划
530126105201121西街口村
530126105202220雨布宜村
530126105203220绿水塘村
530126105204220紫处村
530126105205220威黑村
530126105206220宜奈村
530126105207220新木凹村
530126105208220芭茅村
530126105209220糯衣村
530126105210220格渣村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800
男7878
女6922
家庭户户数3946
家庭户总人口(总)14242
家庭户男7407
家庭户女6835
0-14岁(总)3799
0-14岁男2025
0-14岁女1774
15-64岁(总)10020
15-64岁男5387
15-64岁女4633
65岁及以上(总)981
65岁及以上男466
65岁及以上女5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777
7、城镇动态
西街口镇:全力打造工业集镇
1月9日,西街口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未来五年,西街口镇将依托本地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工业集镇。
2013年西街口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粮烟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以富民、强镇、和谐为主题,突出产业培育、镇村建设、素质教育三项重点,全力推动美丽幸福西街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按照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西街口镇实际,会议提出今后五年西街口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建设美丽幸福西街口,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西街口镇将全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培育产业,扎实推进西街口工业园区建设;二是加快集镇建设,初步实现商业活镇目标;三是加快幸福乡村工程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的局面;四是抓好美丽幸福西街口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素质,转变农民群众发展观念。
8、附近景点
石林地质公园
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郊80余公里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地上众多的山川名胜景区中,云南石林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在世界溶岩地貌风光中。中国云南石林又以其面积广,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见长,一定范围内景点集中而独占鳌头。
面对气势磅礴、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对此,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走进石林大揭秘的行弄,试图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学家说:两三亿年前这里是一片0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物质进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沧海变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当地的老百姓说: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赶着羊群一样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的,本来要赶它们去阻挡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灵,或还是这群有灵性的石头恋上了这方水土、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无悔无怨地在这里安了“家”。
石林地质公园
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0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黑松岩
黑松岩风景区与大小石林风景区一样产生于两亿年以前。受东吴运动影响地区从海洋环上升为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经地表溶蚀形成了最早一期石林(石牙)。晚二叠世陆相峨眉山玄武岩喷溢,覆盖了早期石林,随后又长期处于缓升夷平剥蚀状态。至新生代古新世,玄武岩盖层大部分被剥蚀,茅口组、柄霞组以及石灰系和泥盆系碳酸盐岩逐渐出露,使发育石林的地层层位增多,土下溶蚀与地表改造使溶痕加深中宽,石牙不断出露地表,石柱高度不断增加。始新世晚期,断块运动使石林地区产生差异升降(掀升运动),造就山间盆地并汇水形成古湖。湖内沉积了老第三系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同时加速了湖周早期碳酸岩的石林喀斯特进程。渐新世晚期,古湖湖心南移并最后消失。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自中新世纪至第四纪逐渐上升至现今高原海拔。在此期间,形成了以巴江河谷为浸蚀基底,溶蚀发育新生石林和剥蚀改造早期石林的地貌格局。由于经历了多期继承性的地质深化,使不同时期的石林在空间上彼此组合叠置,因而形成了类型多样的黑松岩喀斯特地貌景观。
9、地方特产
石林甜柿
甜柿作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小水果,因其具有外观漂亮、口感独特、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高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同时由于其适应性广、栽培面积小、栽培难度小、生产成本底、市场空间大、出口创汇潜力大、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是国内的发展非常缓慢,甜柿的出口市场仍以日本为主。
我县于1988、1989年开始先后从陕西果树所、日本长野县果树试验场引进21个柿品种,经过10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次郎作为推广品种,产品获得在’99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甜柿种植后三年试花,四年投产,5-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产地批发价3—6元,亩产值可达6000-12000元,优质果产地批发价达到了6-10元,亩产值12000-20000元,被县委、县0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首选项目,2007年全县甜柿总面积达到了15200亩。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并申请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由于石林的甜柿产品品质好安全性高,受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2006年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外,首次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得到很高的赞誉。同时为了推进甜柿的产业化进程,0加大对甜柿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实行从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市场开拓、销售以及甜柿酒、甜柿果酱、柿叶茶等系列产品研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有效带动甜柿产业的发和农民增收。
石林乳饼
石林乳饼,产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圭山、石林、维则、亩竹箐、西街口等。这里地处滇中沃野的山区、半山区,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山间有着星罗棋布的天然牧场,适宜放牧奶山羊。撒尼农民历来有成群饲奶山羊养羊群的习惯,很多人家都能自制乳饼。他们把刚挤出的新鲜羊奶煮沸,加入食用酸(酸浆),使其凝固后用纱布包起压制成块,晾干即成乳饼。一般5公斤奶可制1公斤乳饼。优质乳饼乳白中带黄,质地纯净,饼肉细腻,滋润光滑,气味清香,无酸味,表面有油质感。民间将乳饼放入罐内密封,可存放半年不变质。
石林乳饼,乳饼是一种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乳饼的吃法很多,可蒸、烩、煎、炸或生吃,或以做成火腿夹清蒸乳饼,锅贴乳饼、鸡烩乳饼、青豆烩乳饼等口味有别形美色鲜的菜肴。
圭山腊肉
又称圭山腌肉,撒尼语称够波文号。是撒尼人常年特需的肉食,又是待客的佳品,素以风味独特而与宣威火腿媲美,烩炙人口。
圭山腊肉质地优异,和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相关。圭山地处山区和高寒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13℃,农历冬腊月平均气温6℃,是腌制腊肉的最佳季节。且气候干燥,日常强,霜期长。养猪以玉米土豆米糠和绿叶植物为饲料,肉质细,瘦肉多,油脂薄,为腌制膜肉创造条件。
制作:猎肉腌制四讲究。
一、“割”,腊肉规格为条状,长50公分,宽15公分为宜,为使盐水内渗,必须将筋肉外一层油膜剔除干净。
二、“腌”,现宰现腌,“腌血肉”,按配料比例放食盐、花椒、草果八角。先擦皮,后擦肉,揉拌均匀,直至盐质浸透。
三、“藏”,腌制好的腊肉,应放在通风干燥处,火塘生火即用扁柏枝叶烟薰,使其肉色红艳,味道鲜美。
四、“食”,炒、蒸、煮、炖食均可。香味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彝族人民逢年过节,款待来客,婚丧嫁娶,食用腊肉必不可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