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吴清平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12:47:19
...

吴清平(*),1962年11月生,广东蕉岭人,现任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14年获首届广东发明人奖。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1、人物履历

1980年,从蕉岭中学毕业,成功考上重点本科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

1984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7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一直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成为我国知名食品微生物专家。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人物经历

吴清平1962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县新铺镇徐溪山区东陂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黄坑卫生站当医生,是远近有名的“知识分子”,而母亲则是客家典型的劳动妇女,家里三姐弟,他排行第二。

“家里对读书求知的观念很强,我的父母一直认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刻苦认真读书,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选择。”吴清平的大姐、现在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教书的吴银招说,正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姐弟三人都通过读书走出了人生大道。

虽然家里辛苦,但吴清平从小就十分勤奋好学,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清平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每次清平与父亲去新铺镇赴圩,他不是要父亲买东西吃,而是要买书看。”吴银招对笔者说。

已退休的张荣祥老师是吴清平高中时的班主任。他告诉笔者,以前的读书求学环境很艰苦,学生们几乎天天吃咸菜,书本文具也非常匮乏。“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吴清平拿出了昂扬向上的斗志。如果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他一定会缠着老师直到彻底搞懂为止。”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至今仍然为吴清平的老师们所津津乐道。

“老师抱来十几本物理教科书。有时一节课能讲完一本。”和吴清平一起高考的好友张国球说,1977年是*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普遍不好,大家听课听得云里雾里,许多人因此放弃了物理。而吴清平坚持将课程学完,不懂的就请教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

“我们当时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那时看电影是很流行的活动,可我们小组的成员没有一个人会为此而放弃宝贵的复习时间。”张国球说,吴清平是学习小组中最用功的,11点宿舍熄灯后,他会再次点灯,一直苦战到12点多方才休息。而次日天刚亮的时候,他又早早地起床,开始了功课。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吴清平刻苦努力下,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基本上是前5名。1980年,吴清平从蕉岭中学毕业,成功考上重点本科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1984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一直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成为我国知名食品微生物专家。

没有节假日的实验室

吴清平是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2007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的“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高效控制技术”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入选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

成绩后面是辛勤刻苦的汗水。“所里没人比吴所长的工作时间长的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项目研究助理张一凡苦笑道。他告诉笔者,微生物的研究需要经常做大量、反复的培养皿实验,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的成功,所里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尤其是吴清平所长,在项目攻坚阶段经常不分假日、不分昼夜地工作,给所有的科研人员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好榜样。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近5年来,吴清平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1项,其中62项已获专利授权;创办的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科研成果,取得销售额1.2亿元,利税2500万元,社会效益18亿元;主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增产值11.8亿元,新增利税2.06亿元,出口创汇873.9万美元,带动1.7万户山区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获得社会效益23.5亿元,2007年“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建矿泉水及饮用纯水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工艺分析方法和难点解决关键技术,为中国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

对人非常礼貌和尊重

“很小就知道帮家里干农活,喂猪、打豆浆,干完才去写作业。”大姐吴银招回忆说。吴清平对父母都很孝顺,专门接父母与他一起生活,“前几年母亲生病卧床,他每晚都会特意到医院去陪老人家。”吴银招说。

张荣祥老师也对吴清平的为人赞不绝口,“他的态度一直是恭恭敬敬的,对老师非常有礼貌。现在他事业有成了,对我们仍然是很尊重的。”近年来,凡是有同学遇到困难的,吴清平都一定会尽力去帮忙。

因为工作忙,他大概一年回家乡一次,每次回来都很少谈及自己的工作。吴清平认为,把自己应该做的事认真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次增选为院士,他几乎谢绝了所有采访。

“希望认真做好我们的科研,我们还是沿着我们走过的路,研究食用菌食品安全,包括微生物工程。”12月8日中午,笔者和吴清平电话联系时,吴清平说。当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时,他表示会继续潜心于微生物工程的钻研,为我国食品安全和食用菌生产科研作出更大贡献。

寄语梅州学子,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

说到梅州的教育,吴清平院士在电话里说,“梅州历来崇文重教,而且梅州学子都勤奋刻苦,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学子比他做得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主要成就

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其中7项已获专利授权;取得国家、省级和厅局级科技奖5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1篇;创办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科研成果,取得销售额12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社会效益18亿元;主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增产值11.8亿元,新增利税2.06亿元,出口创汇873.9万美元,带动1.7万户山区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获得社会效益23.5亿元,2007年“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建矿泉水及饮用纯水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工艺分析方法和难点解决关键技术,为中国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2005年荣获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行业突出贡献者称号,2007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荣获第二届“叶剑英奖”。

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4、科研项目

主持和承担分析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2项。

1、国家食品安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2)生物发光微生物数量抗干扰快速检测试剂盒

3、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生物专项资金项目

(3)发酵生产关键生化原料制备微生物安全高技术产品

4、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

(4)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检测与特异性生化确证技术研究及应用

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

(5)南方常见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及相关基础研究

6、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6)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7、广东省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7)桉树萌芽扦插苗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8)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研究

(9)微生物数量生物发光法快速测定研究

(10)抗干扰微生物数量快速测定系统的研制

(11)微生物培养基新型分子载体研究

(12)饮用水中藻类快速检测与防治研究

(13)食品生物安全性检测技术及监测标准研究

(14)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15)新型高效禽流感病毒消杀剂的研究与应用

(16)沙门氏菌(Salmonella)检测国家标准(GB/T4789.4——2003)修订研究

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7)L——苹果酸产生菌选育研究

(18)L——苹果酸产生菌曲霉N1——14‘孢子制备研究

(19)曲霉N1——14’积累L——苹果酸的代谢机制研究

(20)以丙酮酸羧化酶(PC)为指示进行L——苹果酸发酵动力学研究

(21)虫光素酶基因工程菌构建和发酵条件研究

(22)食源性肠道致病菌ERIC-PCR指纹图谱研究

9、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成果孵化)项目

(23)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工业性试验基地

10、广东省科技百项工程项目

(24)食用菌产业化示范

11、广州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

(25)微生物数量抗干扰快速测定试剂盒及检测仪的研制

(26)食品微生物质控和生物安全检测新技术研究

12、林业部重点科技项目

(27)桉树青枯病病原鉴定及抗病树种筛选

5、主要论著

主要研究论文(近三年)

1.WUQingping,ZHANGJumei&WUHuiqing.StudyonRapidDeterminationofATPLevelsinMicrobialCellsUsingBioluminescence.ProceedingsoftheChina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2004,V1(1):76-801.

2.张菊梅,吴清平,吴慧清等。微生物细胞ATP释放条件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6,33(4):100-105.

3.张菊梅,吴清平,李程思等。生物发光法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6,33(3):36-41.

4.张菊梅,吴清平,吴慧清等。食品企业实施HACCP存在的主要障碍。食品工业科技,2004,10:122-124.

5.XiaoXiaKou,QingPingWu,JuMeiZhang,HongYingFan.Rapiddetectionofnorovirusesinfecalsamplesandshellfishby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TheJournalofMicrobiology,2006,V44(4):403-408.

6.XiaoxiaKou,QingpingWu,DapengWang,JumeiZhang.SimultaneousdetectionofnorovirusandrotavirusinshellfishbymultiplexPCR.Foodcontrol.Publishedon-line.

7.WuJinlin,WuQingPing,ChenXin-Fen,WeiMing-Ken,ZhangJu-Mei,HuangQiong,ZhouXiao-Yan.L-malatereversesoxidativestressandantioxidativefefensesinliverandheartofagedrats.PhysiologicalResearch.Publishedon-line.

8.寇晓霞,吴清平,范宏英,张菊梅。水体中诺瓦克病毒RT-PCR检测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650-653.

9.叶应旺,吴清平,郭伟鹏,张菊梅。种特异性PCR快速检测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研究。微生物学报。2007,34(12):1192-1197.

10.吴慧清,吴清平,石立三,张菊梅。壳聚糖复合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研究。食品科学。2007,28(10):112-117.

11.吴军林,吴清平,张菊梅。L——苹果酸对老年大鼠氨酶水平的影响。食品科学。2007,10.28(10):507-509.

12.张淑红,吴清平,张菊梅。显色培养基在单柱细胞增生李斯特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43-45.

13.杨小鹃,吴清平,张菊梅,张淑红。动物性食品中大肠杆菌0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1951-2068.

14.范宏英,寇晓霞,张菊梅,吴清平。水体污染中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分子检测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250-3253.

15.陈威,吴清平,张菊梅,吴慧清。壳聚糖抗菌机制的抑菌研究。微生物学报。2008,48(2)

16.吴慧清,吴清平,张菊梅等。肉品新鲜度的ATP生物发光法检测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8):902-903、933.

17.吴清平,孟凡亚,张菊梅等。臭氧消毒中溴酸盐的形成、检测与控制。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6):12-15.

18.张淑红,吴清平,张菊梅。显色培养基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06,33(6):108-111.

19.吴慧清,吴清平,石立三,陈威,张菊梅。壳聚糖及其金属锌配位络合物的抑菌性能研究。食品科学,2006,12:75-78.

20.吴清平,孙永,蔡芷荷,张菊梅。微生物固体培养基凝固剂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145-149.

21.吴清平,叶应旺,张菊梅等。ERIC结构功能及ERIC-PCR技术的应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4):507-509.

22.李善志,吴清平,张菊梅等。RT-PCR方法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活菌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6):641-643.

23.寇晓霞,吴清平,张菊梅等。单管半套式RT-PCR法检测贝类中轮状病毒的研究。微生物学报,2005,45(3):401-404.

24.杨小鹃,吴清平,张菊梅等。多重PCR检测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4种致病菌。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95-101.

25.吴清平,吴军林,张菊梅等。微生物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5,26(9):609-612.

26.马永,吴清平,张菊梅等。青芥辣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初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3):74——76.

27.吴清平,范宏英,张菊梅。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及分子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5,V26(11):269-273.

28.郭伟鹏,吴清平,张菊梅等。沙拉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V14(1):78-79.

29.吴慧清,吴清平,张菊梅等。生物发光和国标法检测样品中活菌总数的比较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4:134-135.

30.吴清平,寇晓霞,张菊梅。食源性病毒及其检测方法。微生物学通报,2004,

上一篇:伊尹放太甲

下一篇:博多一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