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滁河北岸,东与江苏省交界。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全县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驻襄河镇。地处江淮丘陵东南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沪陕高速公路以及206、226、331省道穿境而过。滁河、襄河全年通航。唐建神山寺、明建国光楼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有神山*森林公园,吴敬梓故居等。
中文名称:全椒
地理位置:中国华东
所属地区:安徽滁州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10个镇
著名景点:碧云湖、吴敬梓纪念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1568平方公里
人口:48万
电话区号:0550
邮政编码:239500
车牌代码:皖M3
1、概况
全椒县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东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邻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马鞍山70公里。
二、面积
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东西长58公里,南北长44公里。耕地面积4万公顷。
三、人口
全县总人口48万人,县城(襄河镇)人口12万人。
四、气候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水文地质
总蓄水量:3.3亿方,水库87座,可养水面1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地质构造处于滁河断褶带。土壤有85个土种,水稻土70万亩,占52%。
土壤养分:缺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偏上,PH值为中性。矿产有金、银、铜、铁、重晶石、大理石、绢云母、石灰岩等。
六、历史文化
全椒建制于西汉,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和开讽刺小说之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都出生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
2、历史沿革
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国除,复为全椒县。
三国时期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
西晋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
东晋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南北朝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公元420—422年)全椒为山桑、酂县所在地,属南豫州。元嘉八年(公元431年)酂县划属历阳郡,后废帝元徽元年(公元473年),酂县又划属新昌郡。南齐,酂县改属临江郡。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
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公元605—618年)初,州废,复为全椒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属滁州。
宋全椒属滁州,隶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
元全椒属滁州,初隶滁州路,后隶扬州路。
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复为全椒县,属滁州,仍隶凤阳府;十九年(公元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
清初,全椒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之。后分属安庐滁和道。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4月,全椒县直属安徽省。三年至十七年,属淮泗道。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以后,属安徽省第五专区。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3、行政区划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滁河北岸,东与江苏省交界。总面积1572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驻襄河镇。
4、区位优势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最东部,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是安徽实施“东向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最前沿,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阶梯。全椒距南京46公里,合肥98公里,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合肥、南京的远郊近邻,同时享受南京和合肥这两个省会城市以经济、智力和城市文明为主的城市资源。全县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48万,是*生态建设示范区,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拥有12万人口的县城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皖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全椒县委、县*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对内全力优化环境,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力求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
5、主要资源
一、自然资源
全椒境内多为丘陵地区,有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5个土类,其中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县水域28万亩,养殖水面16.4万亩。境内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全县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面积43万亩,多为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超过30%;矿产资源品味高,境内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海泡石、绢云母储量多、品味高,已探明大理石储量为6万吨、铜矿储量32万多吨、石灰岩矿的储量5000万吨。
二、产业基础厚实
机械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产业态势已基本形成,拥有机械制造业熟练工人近3万人;服装玩具业是传统产业,乡乡有厂,户户适应,有熟练工人3万多人。
三、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碧云湖、三塔寺、龙山寺、大王庙等景点。距国家AAAA级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仅20公里。
四、农业资源丰富
全椒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和棉花大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还是南京无公害农产品配送基地。已创出“高龙”牌大米、“同兴”牌面粉、“小康”牌系列烹调油、“百年”辣酱等12个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和“襄水”鳜鱼等四个*无公害农产品。
全椒交通图
五、交通资源
全椒已经成为中华版图上交通资源最密集的县,是连接东部和中西部的交通枢纽城市。两条高速:合宁高速沿城而过,东至南京46公里(到长江三桥35公里)、无锡180公里、苏州250公里、上海350公里、杭州350公里;西至合肥98公里,武汉500公里;沿江高速(在建)纵穿开发区,距县城5公里。两个机场:经合宁高速1小时可达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两个国际机场。三条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城际铁路横贯全境,在城南建站,15分钟可达南京,2.5小时可达上海和武汉。京沪铁路滁州站距开发区仅18公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县开发区东北角建站,建成后1.5小时可到上海,3.5小时可达北京。一条黄金水道:距南京新生圩港60公里,龙潭港80公里,上海港400公里。县内6级航道2小时可直达长江,400吨位的船舶可常年通航。
6、发展概况
一、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预计2013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增长7.4%。粮食产量实现“十连丰”,总产量达45万吨。现代农业示范区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2013年1-11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6.3亿元,增长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5.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8家。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五大主导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5%。全柴集团生产多缸柴油机36.96万台,实现产值33亿元,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良好,全县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0.9亿元,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13.3%。
三、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预计,2013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2%。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新增限上企业39家,完成“个转企”30家。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实现接待游客98万人次,增长11.4%;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62%。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1-11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8亿元,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99.6亿元,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态势强劲,1-11月份,全县房地产新开工面积99.6万平方米,增长30.2%;商品房销售面积48.3万平方米,增长67.1%。
7、风景名胜
碧云湖
一、碧云湖
碧云湖(原名黄粟树水库)。建于一九五九年,是我省十大水库之一。也是我具杰出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度假区。正面库堤长270米、高32.2米、集水面积26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亿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里(约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距县城仅二十公里。柏油路直通。整个湖面座落群山环抱之中,碧水蓝天,一年四季乌语花香。常年气温比县城低3-5度。两岸群峰争秀;混交的阔叶林和常生的针叶树郁郁葱葱,湖水清澈透底。
由大坝乘游艇游湖,穿过心岛,湖面豁然开朗。碧波万顷,浩渺茫茫,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水天一色,令游人心旷神怡。据考证,著名讽刺文学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就葬于此风水宝地中。
另外还有一座湖心岛,位于大坝正面,距坝堤8OO米,面积一平方公里。四面临水,绿树成荫,有阿根廷人看中这块宝地,投资建了一座别具一格的欧式别墅。
二、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为纪念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吴敬梓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原址在县城荷花塘畔平顶山上。有纪念厅七间,两庑十余间,围以花墙青瓦。1964年闭馆,1966年改作它用。1984年10月8日易址重建,1985年底竣工,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文人纪念馆。
沿襄河出红栏桥迤逦向西,右手绿水涟漪的是舟门涧、古代全椒的护城河。现涧已疏宽,改名“新襄河”。过河上敬梓桥,一带高丘上,青堂瓦舍,粉墙掩映,殿阁参差,便是吴敬梓纪念馆。隔河遥对,是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故址。高丘的西北方是一个古校场,吴敬梓叔祖吴勖倡建的北极阁遗址。南面隔襄河即是吴敬梓少年时读书登临的尊经阁———触眼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场所,和融铸在《儒林外史》许多章节里的风土景物。在这里建馆,确能发思古之幽情,更深刻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
吴敬梓纪念馆是三厅四庑两回廊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层台高叠之上,几十根米红廓柱拔地撑起雄伟的大殿,拼花护栏环绕出曲折的回廊,飞檐斗拱,景窗深幽。整个纪念馆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设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部分,依山峦体势分三个层次,高低落差7米。门厅上方镶嵌石额馆名一方,为原全椒县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书。门厅两侧,置巨大鼓形旗杆石四方,旗杆石为“探花第”遗物。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神山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二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建的*森林公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公园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全椒县城西北15公里处,北离市府滁州35公里,西距省会合肥100公里,东至六朝古都南京85公里。公园总面积25232亩,森林覆盖率达94%,蓄积量达4万多立方米,自国家实行分类经营以来,已将该片森林划为风景观赏林和生态公益林,境内峰峦叠障,山清水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溶洞群集,历史遗迹众多。
神山,群山环抱,峰回路转,九座山环绕四周,神山寺坐落其间,故称“九龙盘珠”;神山寺夙以古寺久远,石洞幽深、怪石迥异、泉清水冽而著称,载入当代《中国名胜词典》。
神山,石灰岩溶洞群集。有高大深邃的仙人洞,相传是韦应物诗中所写“山中道士”煮石之所;此外还有水洞交溶的龙洞,洞群连缀的百十洞,形神特异的青牛洞、菩萨洞、老虎洞、神仙洞等。
神山,寺古、诗多,神山寺建于唐万历年间,距今已有1200余年,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法王殿、藏金阁、柴王御碑、柴王井、龙纹石刻、藏兵谷等历史古迹。
神山,山美水美,泉更美,众多的小型水库就像镶嵌在绿宝石上的明珠,有东、南、西湖之称,更有千年古泉龙鼻泉,流水终年不断的荷花泉,深不见底的清水泉,味美可口的龙王泉。
神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多为天然次生林,有木本植物3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有省一级保护动物杜鹃、金丝燕、寿带鸟、鹭类、豹猫等野生动物和皖东稀有的青檀、流苏等名木古树。
神山,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炎暑盛夏比山外低5-8度,是天然的避暑胜地。神山秀美的风光犹如一名淑女,以其魅人的神采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客。
四、三塔寺风景区
三塔寺
三塔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江淮名刹。在全椒县城西北18公里处六镇东北侧。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明洪武年间,因谒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中,寺庙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庙重修,佛像重塑,香火再振。现有殿宇五进,廊房迴曲,规模宏大,是全椒规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庙。寺内大悲楼下有千年黄杨一棵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有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
龙山寺
五、龙山寺
龙山寺(原名宝公庵)位于皖全椒县西35公里,龙山西麓,管坝境内,沿合宁高速公路大野道口两公里直达寺院。古寺山峦重叠,林郁景奇,苍松翠竹,黛色参天,岩山幽洞,瀑洒千峰,小桥流水,终年不息,冬暧夏凉气候宜人。殿宇亭榭,清磐悠钟,千古胜地。迎驾桥,积善桥,放生池,宝公亭,一线天,石林、塔林,撑腰石、仙人洞,龙洞,龙井,夕阳照、母子檀、百子檀、龟驮姐妹树、连理枝,五龙宫、美人山等三十六景。遥相呼应,自然成趣,尤为主峰娘娘顶,远眺长江如带,美景庙宇,浑然一体,置身其间,如入仙境。古有诗云: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明.刘瑜诗云:爱此西山矗矗青,几来马首轧须停,从谁乞得愚公力,移得南窗作画屏。又有清.吴国缙诗: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山因远观山势似龙,传说山中龙多(有龙洞、龙井、龙泉、五龙宫)。古代建南(拦)龙寺、锁龙桥、骑龙集,目的不让“龙脉”跑掉。至清朝原宝志公庵,亦更名为龙山寺,意从此将龙脉镇住。龙山又名“清明山”,自古以来,传统的清明庙会,屡盛不衰。方圆数百里的居士香客、善男信女,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聚此朝山进香,求签卜卦,登山踏青,感受野趣,释放人性,品味人文。
国光楼
六、国光楼
国光楼(原名奎光楼),位于安徽全椒县城襄河岸边。原名尊经阁。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为全椒县令严汝麟所建,是明清两朝士人读书讲学之所。历代均重修。清嘉庆年改名“奎光楼”,辛亥革命后更名“国光楼”,今属全椒中学。
该楼楼体高大,砖石垒成,座中有东西走向券门一道,楼身两层,重檐翘角,十分壮观。处于“面山临河,最为形胜”之地。清代吴敬梓青少年时代常登楼凭栏远眺。在他《儒林外史》小说中,对此楼亦有描述。1981年全椒县由*拨款重修,同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楼既为全椒中学用作校史展、名家字画展。同时又是全椒县旅游文化的开放点。
8、名优特产
一、马厂羊肉面
每年冬至后,马厂人将山羊宰杀,用各种作料将羊肉去腥去污后,做成白汁羊肉羹。冻一夜后,成“羊膏”。将羊膏切成薄片待用。取栗碳炉一个,放上沙钵,加水、盐、红胡椒、酱、大蒜叶。水烧开,下入贡面,放入羊膏,碳火细细煨制。熟后取上桌,加入香菜、菠菜佐食。汤鲜肉烂,面香菜脆,微辣催汗,食后四肢舒畅。到全椒,不食马厂羊肉面,可谓枉此一行。近年,马厂人在城乡各地都开有面馆,并且已经开到南京、上海、深圳等地。然受季节影响,局限很大,加之尚未找到定量控制的最佳途径,无法形成标准化的快餐小吃连锁,还是处于“深闺”之中的待嫁女儿。
二、狮子头
狮子头是我县古河镇饮食业传统精制名点之一。食之酥脆、味香,经济实惠,为大众化早点。
制作过程:先将面粉发酵好,将发酵的面下碱,比馒头碱要多些,揉搓好分成20个,每个下点姜、葱、盐,做好狮子头形。第一天下午做好,第二天早晨油炸,妙就妙在要炸两次,第一次文火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后再进旺火油锅炸酥,捞出沥油即成。
三、卤兔子
卤兔子是我县名菜之一,食之肉嫩味美,色鲜泽润。
操作过程:兔子剥皮,支内脏,洗净,从腰部剁两刀。在屁股剁一刀,连刀不断,放在挂钩上淋水晾干,进盆,用硝水浸2小时。捞出进锅,加老卤和水,下猪皮、酱油、盐、白糖、葱、姜和用布袋装好扎口的香料,卤至八成熟,捞出冷却,改刀成丁、片形,装盘浇酱油、醋、卤法、麻油、蒜花、川椒粉即可食用。
四、周岗雪枣
周岗雪枣是我县传统名点,尤以周岗出产者为佳。主料为糯米、面粉。配料有白糖、黄豆、菜油。取糯米浸泡两周后,磨成米面,用开水调和并搓成条,下开水锅煮开,加黄豆粉二斤入机搅拌,取出切成长条撒上面粉,摊开晒干,制成雪枣坯;取坯下锅油炸,呈金黄色取出。取白糖下锅成糖浆状,另取蒸熟的面粉,将炸的坯子从糖浆中浸过,再沾上面粉即成。特点酥脆,入口即化,和益脾胃。传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创。吴敬梓曾祖国对与冒相友善,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点心赞赏不已。后母盛老恭人过七十寿,冒携董来全椒祝寿,董便在吴府传下此技,以悦盛氏。周岗是吴家飨堂地,故此雪枣绝技随之传入周岗。
“睡莲”棉被胎
五、“睡莲”棉被胎
“睡莲”牌天然纯棉棉胎,安徽省部优产品。生产产家全椒县睡莲床上用品有限公司(原全椒县棉麻公司絮棉厂)座落在中外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乡—全椒县城。东临南京,西靠合肥,随着宁西铁路全椒站的启用和京沪高铁的建设启动,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公司凭借本县产棉生产区的强大地域优势,和秉持前絮棉厂几十年积累形成所遵循的良好品牌,优质质量,精益求精的生产体系,坚强意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滁州市知名品牌——“睡莲”天然纯棉棉胎。
“睡莲”牌天然纯棉棉胎,选用优质原棉,通过清花、梳棉、网纱、研磨等工序精制而成。具有色泽洁白,匀络抗拉,柔软蓬松,美观耐用等特点。连续十年为安徽省高校公寓用品中标单位,更是安徽省内唯一荣获部优产品的棉胎生产厂家殊荣。绿色环保、天然,符合现代人崇尚健康、返璞归真的潮流,是居家、学校、宾馆、医院等用户御寒保暖、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六、管坝牛肉
管坝牛肉,全椒传统清真菜肴。名闻江淮。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在管坝街道上从事专业牛肉经营主要为三位王姓回民。据介绍管坝牛肉选用六个牙以上的老口子健康牛;由阿訇宰杀出血;牛肉放入锅中,以丁香、桂皮、八角、冰糖等十几味香料药材合理配伍;在卤制过程中不停翻捣,整个过程不能离人。卤制好的牛肉,刀切开,香气扑鼻,咸鲜可口,回味醇厚,一尝难忘。有和脾益胃,滋养精血之妙。制作者一般均家藏秘制老卤,王家龙家已经是十一代祖传。为其专门选购六牙牛的个体牛贩就有十多个。目前管坝牛肉已成为当地一项支柱产业,形成皖东第一大牛市,牛肉飘香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供不应求。
七、马厂酥笏牌
“酥笏牌”是以拌、揉、叠、切、烘、焖为工艺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主要产于全椒县马厂、大墅等乡镇和县城一带。它因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用的笏牌,加之香酥可口而得名。据考证由王朝勋老人在清乾隆年间乞讨至马厂而带入酥笏牌制作工艺。王氏家族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酥笏牌选料严格而科学,工艺复杂而独特,色、香、味俱全,以酥松著称,在华东地区休闲食品中闻名遐迩,堪称中华一绝。1958年曾作为皖东地区名特产呈送*,供*等*领导品尝,*办公厅复函全椒致谢。现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并远销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它酥松可口、营养丰富,已成为茶铺、饭桌上的珍品,探亲访友相互馈赠的礼品,出差旅游的必备品。并逐步发展为一种饮食文化,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9、全椒名人
一、吴烺
吴烺(1719一?),字荀叔,吴敬梓的长子。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南巡,迎銮诏试赐举人,宫中书舍人、宁武府同知。吴烺曾随刘湘奎学习天文算学,与江苏吴县精于天文的褚寅亮是好友。平生著述甚多,除诗文《杉亭集》外,还有科技著作《周髀算经图注》(乾隆三十三年刊印,用西洋方法补证古算经,颇有实用价值)、《勾股算法》以及《五音反切图说》等。
二、吴国对
吴国对(1616—1680),字玉随,号默岩,《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拔贡,十一年顺天府举人,十五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吴国对擅长书法,其书“兼右军(王羲之)松雪(赵孟頫\)所长”,碑版为时人争相摹拓。他知识广博,工诗赋,言论风采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与一代诗宗王士祯同科进士,过从甚密。王士祯曾在“怀吴编修国对七绝”一诗中叙述了他们的友谊:“平山堂(扬州)边修禊日,鸣洞畔把杯时,南谯(全椒)病客嵌崎甚,为我挥毫醉不辞”(《岁暮怀友人》三十二首之十八)。
吴国对生前很关心全椒的公益事业,曾参与了康熙《全椒县志》的组织、编纂工作。吴国对于康熙十九年去世,留下的著作有《赐书楼集》24卷、《诗乘》数十卷。
三、乐韶凤
乐韶凤,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全椒人。元末与同乡赵奎、王才、鲁文质、陈旭、陈友等人相处友好,同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军门拜见朱元璋。这年秋天,起义军从采石渡江,乐韶凤协助朱元璋处理军务;后又跟从太祖攻下金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注。秋天,朝廷首开科举,太祖又命他与詹同、宋濂等五人共同担任京畿地区乡试考官,协助刘基、秦裕伯推行以“四书”文句为题的新科举。洪武四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同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同年九月,任历书推纂官,后又作“回銮乐歌”。洪武八年三月,因当时语言过杂,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命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乐韶凤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韵》。
四、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粒民,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五月出生于县城风景秀丽的襄河湾。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思想活跃,他除和仕宦家庭出身的子弟一样接受严格的封建伦理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外,同时,还经常偷窥各种野史笔记、禁书秘本,从中接受了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中批判黑暗现实的优良传统。
吴敬梓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一说14年)创作了《儒林外史》这部数十万字的宏篇巨制。30余万字的《儒林外史》用讽刺的笔调、犀利的笔锋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糜烂和污秽不堪。小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对杜少卿、沈琼枝这样一些轻视功名利禄、鄙视科举制度、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给予了巨大的热情和厚爱。乾隆十四年《儒林外史》脱稿,这年,吴敬梓已经49岁了。
吴敬梓死后,《儒林外史》开始流传。吴敬梓的著作,除《儒林外史》外,今天可见的还有《文木山房集》诗文四卷、集外诗31首、联句一首、文两篇。
10、风土人情
节日现场
一、全椒第一大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
“走太平”考
每年正月十六,从清晨至深夜,倾城男女少,都要到县东郊的太平桥上去走一趟,放烟花爆竹,祈求太平。此为全椒第一大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
“走太平”作为一个习俗,早在明、清几种《全椒县志》中均无记载,只有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出版的《全椒县志》才简述了这一盛况;但在社会上却留有“民间传说”和“文人传说”两说。
“民间传说”: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27),彭城人刘平任全椒长(当时官名)年荒,将上级所拨建城40里的经费缩为4里,余款救济灾民,被罢官,百姓感其恩,临行之日,送别于太平桥上。此后年年此日,百姓都要到桥上走一走,以示怀念。
节日现场
此传说是从人民盼好官、爱清官这一观点出发的。
“文人传说”:据明、清《全椒县志.古绩.南山烟墩》记载,全椒南山有一烟墩(全椒通庐州、五里十里皆有烟墩)叫“笔峰”,形状很小,明永乐初(公元1403)有一术士提出,如把笔峰加高,则可多出举子(举人)。县教谕吴颖就带领一批秀才,畚土培筑。恰巧有位总旗(官名)过此,他是湖南人,把“出举子”误认为出主子,主子就是皇帝,他说,全椒人要*了,于是回南京上奏于建文帝,帝乃派大军清洗全椒,军行江边,大风三日,不能过江,此时,都御史陈瑛(滁州人)闻之,乃禀明真相,全椒得免于大难。陈瑛死后,全椒人力争将其遗体葬于东门外太平桥旁高垅上。
县志上只是记载了这件事,并未记有“走太平”就是纪念这件事,何况陈瑛因常驻皇家之宠,后来做了不少坏事,终被永乐帝处死(事见《明通鉴》),是个不值得纪念之人。
那么“走太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节日现场
查明泰昌《全椒县志》,没有太平桥的名称,只有贺橹桥,因隋朝贺若弼伐陈时治鲁于此而得名。清康熙《全椒县志》才有“贺橹桥”今名“太平桥”的记载。桥之东西各有一牌坊,题额分别为“江淮背腹”和“吴楚冲衢”,说明了这里是居长江淮河的前后,是古代吴楚两国来往之要冲。
南北朝(公元420—)梁.宗懔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记载了以湖北荆山为都城的楚国风物故事,书中介绍楚俗以正月十六为太平日,是日出行,谓之“走百病”,这也是根据《汉书》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和“澄日太平”之说,沿习而有此民俗的。正月十六以后,节届“雨水”就已进入春耕生产的季节了。所以,在清康熙年间,为沿习这一楚俗,乃改“贺鲁桥”为“太平桥”,让人们在春耕开始之前,作一次尽情的效游和祈求。
二、煮石为餐
煮石为餐,听了你也许会认为荒诞不经。可是在古邑全椒,人们说到煮石为餐却不以为怪。因为那里的人们都知道白石道人煮石充饥的故事,并有唐诗为证。
唐代,在全椒县城西30公里的神山中有个叫妙清的道士,苦练修行,得了道,不食人间烟火,渴饮山泉,饥餐山石。据说妙清道士所食的山石是一种白里略透红色的山石。他把白山石清洗干净,放人炉中用泉水相煮,直到白石酥软如米面,沉淀在炉底;沉淀的石粉在炉底分两层,上层为白色,下层为红色,道士把白色的部分刮起食用。因妙清道士饮用白石,久而久之,人们便忘记了他的道号,而称白石道人。白石道人常常免费为附近穷苦乡民治病,许多疑难病症,经他医治都药到病除,深得民间百姓的尊敬。
唐朝著名大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与白石道人谈经论道,感情笃深。一年深秋,足足下了三天雨,雨后天气乍冷,韦应物惦念起了全椒神山中的白石道人,以石为食的仙人会在干什么呢?他还在煮石吗?韦应物感怀写出了千古传诵的一首五言绝句《寄全椒山中道士》:
从此,全椒的神山和神山的白石道人扬名于世。后人为白石道人以石为食而感惊异。多年来人们围绕着白石道人煮石炼丹还是煮石充饥争论不休,民间多从后说。神山附近乡民有句俗话:“喝山泉,煮山石,一年到头无病疾。”你还别说,神山附近的村民真还很少有病。
近年来,人们在神山发现一种麦饭石,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药用价值极高;还有一种羊肉石,比重小,质地柔软、疏松,也许可以食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当地党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当年白石道人所居的仙人洞已对外开放,洞囿深邃,石床、石桌、石凳、石椅等亦一应俱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奇。仙人洞与隔涧相望的千年古寺——神山寺相映成辉,成为皖东大地上一处靓丽的风景景点。
三、六镇七十二口井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一日挥师南下,途经六丈(今六镇),见有凤凰落于此地,便对身旁的军师刘伯温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等我平定天下后,一定要定都于此。”
朱元璋定天下建立大明*后,为确保*的万代流传,想找一个风水宝地定都,便派军师刘伯温前往六丈办妥此事。刘伯温到达六丈后,东南西北观察了一通,认为六丈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就是有一蛟龙作孽多端。他拿起了宝剑欲斩孽龙,可就是斩不着,孽龙左右折腾,弄得大地颤动,天昏地暗。这条孽龙同刘伯温较上了劲,你向东,我向西,斗了几十个来回,刘伯温干脆挥剑向下,一口气向下戳了七十二下,最后终于将孽龙斩死。后来刘伯温的每一剑,就留下了一口井,传说就是现在的六镇七十二口井。
孽龙已除,刘伯温回去后向朱元璋交差,朱大喜,立即带着左右大臣前往六丈。朱元璋问当地豪绅:“北面是什么地方?”答日:“龙虎二山。”“那南面呢?”“二狼(郎)口。”朱元璋听后大惊失色,顿感不妙,北有龙虎相争,南有两狼把守,我这头猪(朱)夹在中间不是大难临头吗?
这时,军师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了个主意,请朱元璋射箭定都城。箭落何方,都城就定何处。朱元璋无奈,也只好用此下策了。只见他张弓搭箭,直向蓝天射去,恰被此时落在六丈的那只凤凰看见了,只见它快速向天空飞去,双爪抓起朱元漳射向天空的利箭,向南飞去,朱元璋就这样把皇宫建到南京去了。
太平桩
四、太平桩
旧太平桥北端不远处有一太平桩(又名求子桩)。每逢正月十六这天,凡是有幸坐上一坐的妇女,不但能保以后平安生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将有贵子临门,延续香火。一些刚过门的小媳妇乃至在子嗣上不尽如意的妇女,都一改往日的羞怯,争着往上坐,据说,这桩特别灵验的。送子观音在正月十六这天便私下来到太平桥,借桩显灵,一了那想得贵子的妇女们的心愿。
不过这桩也不是谁都可以坐的。只有那些孝顺、贤慧、善良的妇女才能求得贵子。相反,不但求不到贵子,还会遭报应呢!这里有一*间传说。从前,有一财主的七姨太,人虽如花似玉,但蛇蝎心肠,她也妄想得一贵子。一年的正月十六,她让家丁把坐桩的所有妇女都赶走,自己独自坐桩长达半小时之久。你猜怎么着,回家后,不但没能得贵子,反而生了一屁股脓疮。
后来,那些品行坏的妇女,就是拉她上坐她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