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清泉中学
冠县清泉中学始建于1976年,原名“冠县城关中学”,2011年1月改为现名“冠县清泉中学”。学校位于冠县滨河路和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行200米路北,学校占地81亩,2013年底校园内建筑面积11484平方米。
1、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人,在校生1800人,学历达标率100%,省、市、县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是4人、29人、41人。一年来,学校逐步建设教学楼、办公实验楼、餐厅楼。配备最先进的多媒体微机教室;市一流大语文实验室,建有全国和谐理论创始人王敏勤教授命名、题字的全市首家百家讲堂,是全市首家使用教学一体机的公办初中,建有全县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各一个。近年来,该校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年年攀升,从学生综合成绩、师资、学校硬件方面均达到全市一流名校水平。学校的亮点工作:“磨课”、“172模式”、“泉文化”等先后在全国、省、市报刊宣传推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
2、校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办学目标
打造“大而强、名而美、有灵魂”的幸福学校。
4、教学模式
“172”课堂育人模式
清泉中学以教研室提出的“激情·高效”课堂为指导,以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模板,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型课堂为依托,融汇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和泰安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以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育人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关注生命、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及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结构,探索实施了“172”课堂育人模式。
校徽
“1”是指用好一份助学案。七年级使用教研室编写的教学案,教师上课前要对每份教学案进行个性化加工。八、九年级自行编写具有“导学、导思、导练”作用的精品助学案,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能力。
“7”是指“提交式”课堂育人模式的7个环节,即“自主探索、提交研讨、破解疑难、精讲点拨、达标反馈、反思拓展、提炼升华”。这种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也体现了“尝试教学”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解决的自行解决,经过深度思考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小组讨论解疑,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再提交到老师那里进行解疑,老师根据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通过这7个教学环节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绿色生态课堂”。在清泉中学,学生已逐渐成为学校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2”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各个教师在此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化有形为无形,根据班级的差异、学科的特点、课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各学科形成同中有异的育人模式并深入发展,最终开创“百花齐放”的绚丽局面。“百家争鸣”是指在学术研究上不同教学风格既相互讨论和争辩,又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其相接、相契,形成求同存异的和谐局面。
“提交式”课堂育人模式七环节:
即“自主探索、提交研讨、破解疑难、精讲点拨、达标反馈、拓展反思、升华提炼”
“提交式”课堂育人模式七环节解读:
●自主探索:这是提交式课堂的第一步。课堂上学生必须先预习,并带着问题预习。问题可按导学案进行,也可能是学生自己在预习中生成的。
●提交研讨: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内研究讨论。小组内研讨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相邻小组研讨。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老师。
●破解疑难:学生在自学中把遇到的疑难问题带入组内,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对同学提交的疑难问题,通过查、找、论进行破解。不能破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记好,提交到其它小组,在组与组间破解疑难。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待老师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小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属于本节课的疑难问题了。对于这些疑难问题,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应预知到,已选好方法、备好材料,在课堂上进行精讲点拨。
●达标反馈:这一环节是检测学生对该节内容掌握程度好坏的一个步骤,要用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测,要细化,最好不设问答题。对于掌握程度的优劣,仍采用新知问题的处理模式——提交解决。
●反思拓展: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借助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表达、自我总结,将本节内容进一步深化。
●提炼升华:联系生活实际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创新、应用。
5、师资力量
冠县清泉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教职工148人,任课教师120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98人,硕士研究生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30人。
6、学校荣誉
2008年被评为“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2011年12月被评为“聊城市实验教学先进单位”,2012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11月被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教育局、聊城日报社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