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宝珠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21:48:56
...

宝珠镇,隶属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位于郁南县中部偏北,东接建城镇罗旁东坑,南连大方镇大塘,西与建城镇便民毗邻,北通建城镇罗旁永同。宝珠镇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总面积96.9平方公里。2011年,下辖5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14595人,以汉族为主,有6个少数民族。

中文名:宝珠镇

行政代码:445322106

身份证前6位:445322

长途区号:0766

邮政编码:527300

隶属政区:郁南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W

辖区面积:96.9km2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人口密度:135人/km2

1、地方简介


宝珠镇

宝珠镇位于广东省郁南县中部偏北,距县城26.8公里,全镇总面积96.9平方公里.境内四面高山环抱,西有海拔876米高的山峰金菊顶横跨宝珠、建城两镇,该镇山水毓秀,森林资源丰富,盛产南药和水果,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镇。其中荔枝近2530公顷、无核黄皮200公顷、杂果400公顷,竹笋、肉桂等6800公顷。森林公园位于张屋村独山仔,距镇府6千米,面积1万平方米,区内森林茂密,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高。还有百年以上的松树、榕树、槁木、樟木、*相思和古红锥等10多种珍贵树种。

2、行政区划

宝珠镇区划

445322106001121宝珠居委会

445322106201220庞寨村委会

445322106202122宝珠村委会

445322106203220大林村委会

445322106204220大用村委会

445322106205220大社村委会

3、历史沿革

在明、清两代,属太平都,民国,初名连城乡,属第二区管辖,后与建城乡合并称建连乡.1949年2月,连城人民在*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该地由此成为了本县革命老区之一。建国初,称宝珠行政村,1953年改称宝珠乡。1958年是东方红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宝珠人民公社。1984年称宝珠区,1987年建镇始称今名。

4、地理位置

宝珠镇位于郁南县中部偏北,东经111°.31′,北纬30°.7′。东接建城镇罗旁东坑,南连大方镇大塘,西与建城镇便民毗邻,北通建城镇罗旁永同。镇人民*驻地宝珠镇新街1号.

5、农业发展


宝珠镇

宝珠镇以农业、林业为主。1992年通过省验收,定为绿化达标镇,森林覆盖率70%以上,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荔枝、柑桔、竹笋、肉桂、茶叶、巴戟等,由庞寨、宝珠、大林、大用四村形成一条12千米荔枝走廊,有“荔乡”之称,荔枝种植面积2530公顷,丰产年产量2500吨以上,是宝珠镇人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大社、大用山高陡峭,种植肉桂、竹笋、茶叶、八角、巴戟较多,大社茶在县内颇有名气,有茶汤清澈、味甘润喉、滋味醇浓、香气持久、回味悠长,浸泡茶壶中多日色、香、味不变的特点,其品质可与云南的“滇绿”媲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春“社”前所采摘的茶叶,尤为精品,人称“社前茶”,为送礼之佳品。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9906.5万元,农民纯收入7217元。

6、工业发展

近年来,宝珠镇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抓经济,建设经济强镇,实现商贸富民。主要工业企业有水电站、酒厂、建材等。镇内有大社、朱大口、冲旁、大林、村心、庞寨、富贵宫等7座电站,装机容量1200千瓦。2011年工业总产值2845万元,工业销售收入2702万元;工业增加值405万元,工业利税总额115万元,全镇个体工商户在册数达96户。全镇财政总收入438万元。

7、城镇建设

宝珠:大力推进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村

为加快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村。10月13日下午,宝珠镇主要领导深入庞寨村委西社村、安宁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工作。

调研期间,该镇党委书记张传高、镇长钟志玲实地察看了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现场,并详细向工程负责人和周围村民了解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施工进度、排污管道设计、分布等情况。村民反映,以前的生活污水不知道该往哪排放,待污水处理系统建成之后全村的生活污水都可以顺着管道流到水塘里,再也不用担心污染生活环境了。在施工现场附近,有一户村民已经迫不及待把自家排污管接到污水收集管道上了。

张传高强调,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真正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要以追求最终处理效果、追求百分百入户率为目标,狠抓落实,加快项目进展;同时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据了解,安宁村和西社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已投入资金约30万元,已完成了无动力污水处理池、人工湿地的土建工程,已铺设网管1千米,工程完成率为60%,预计下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8、附近景点


大王山森林公园

大王山森林公园

大王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西北部的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城——都城镇的东北面,面积806公顷。区内林木青翠、山峦起伏、林荫蔽日、空气清新,既可享回归自然的乐趣,又可眺望四周自然风光和西江两岸美景。

根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陈敢的农民组织一支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与朝廷作对抗,占领了西江边一座叫“鹩哥窿”易守难攻的山为大本营,专门截劫在西江来往的官船。地方官治不了,便把消息上报直到京城,请求官兵征剿。

由于消息越传越走样,把本来毫无天险之处,说成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于是,龙颜震动,召来兵部尚书议派兵征剿之事。兵部尚书根据地方官的报告,启奏皇上道:“征剿鹩哥窿,此举非同小可。鹩哥窿只为此等乱民所据之前哨,其大本营设在大王山,山上有山大王指挥兵马。大王山前是倒围、十二岭、石门埇和鹩哥窿。要战石门涌,石门为障,一线之路。攻下石门埇,要战十二岭,十二岭有十二道关卡,谈何容易,即令攻下,直捣大王山要经过倒围,兵马进此倒围,会被重重包围……”。

皇帝闻言,亦觉此天险难攻,说道:“派兵在外边把他们包围一年,让他缺粮自乱,活活饿死!”

兵部尚书说:“饿不得,大王山里有个白米洞,有米可出。”

皇帝听罢,一筹莫展,只好下令招安,封陈敢为大王,负责当地军政事务。此后,由于陈敢勤政廉洁为民,深受百姓拥戴和敬仰,他死后当地百姓自愿捐建投劳在山上建了一座大王庙,纪念陈敢大王,后来人们把大王庙背后这座山叫大王山。

建城石门

石门位于建城镇大垌村,距县城14公里。石门是由神奇而特大鹅蛋石相互重叠组合成的一个石门洞,总长200多米,洞中清泉流水淙淙,人入洞内,时而见天,时而不见天。

经有关专家考察认为石门洞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该洞内有一神仙脚印,据说游人踏了该神仙脚印能保老少平安,富贵发财。石门旁边有石门寺,连年香火不断,寺周边是果园,置身其中,一边倾听古老传说和风土人情,一边漫步果园,品尝新鲜水果,其乐无穷。

郁南古宅

具有传奇色彩的光二大屋位于郁南县连滩镇,距县城大约40分钟车程。该大屋占地近7000平方米,修建耗时10年,共有房间136间,转一趟足足要花45分钟。其楼道如迷宫,墙体和大门有防洪、防火、防盗等“三防”功能,据说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厚达接近1米的舂墙与黄糖蛋青夯实的地基,迫击炮弹也奈何不得。权威专家指出,从建筑规模、功能和保存状况看,堪称广东第一大屋。

因为新年刚过,每家每户门口的对联还没有撕掉,从对联的内容看,就知道整个村子都是客家人。当地的风俗是,对联内容一旦确定,世世代代就不再更改。光二大屋所在的村子挂着这样一幅对联:“渭水家风,琼山世泽”。据记者本人推断,这一村人的祖先应该来自位于陕西的渭水流域,于是倍感亲切。

岭南地区的客家围屋并不在少数,各有各的风格。而光二大屋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则是其不断升高的地势。大屋为1排3大座5进5路加一个后楼的设置。每进之间都有天井相隔,每一座正屋又分前后两进,横排三间,越往后进地势越高。大屋呈四方形,外边用一圈又大又厚的砖墙围着。前边围墙除了一个大闸门之外,有用于望风的塔台两个。屋顶的凤尾、照壁墙的镊耳等引人注目。

进得屋内,整个大屋的布局真如迷宫一般,走着走着就会迷失了方向。行走其中,大屋瓦脊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檐下饰有花草虫鱼。里边每一座正屋的两边,均有石阶通往各层及瓦面。瓦面往外一边是围墙通道,把整座大屋连接在了一起,可以走人看守。半人高的楼上围墙上随处是条形口子,可供人对外射击和隐蔽。从屋内很容易走上屋脊,坐在光二大屋的顶上,感叹原来飞檐走壁也这么简单。

光二大屋的防火、防水、防盗功能被广为认可。有专家表示,该大屋就建筑规模而言,在广东境内数一数二。从保存完好性来看,定是功能齐全的广东第一大屋。该大屋的架构,集中体现了多学科的结合。大屋备足粮草闭门3月,也不会有饥荒缺水的情况。到现场研究过大屋的著名建筑考古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庆洲,也给予了大屋如下评价:光二大屋集防火、防盗、防洪一身,在全国绝无仅有。它的最大价值,无疑为研究岭南传统民居文化,提供了最完美的实物资料。

9、地方特产


河口呂宋芒

东坝蚕茧

东坝蚕茧加工的生丝质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清洁、洁净度高;二、丝纤度均匀。

东坝镇地区位于南江出汇西江的前沿,是南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江文化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南江流域中的罗定背夫山于1977-1983年出土了岭南战国时的特大墓葬,发现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一个圆形铜鉴最为注目,证明南江文化历史有3000年之说;据说,东坝种桑养蚕始于汉代北方南迁到南江流域的汉族居民,盛于明万历年间。*民族大学陈梧桐教授在考察南江文化时称,南江流域是最早沟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可见有历史记载则始于明朝,按推算则从汉朝算起,约有2000年历史了。

东坝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郁南县南江沿岸的东坝镇、连滩镇、河口镇、宋桂镇、南江口镇、建城镇等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河口呂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

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

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河口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两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两株,一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一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养猪无大王;种果求良种。

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三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

1936年,三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一斤二两(司码斤),长达七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三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两株树高各九米,有一株达十米。胸径分别为九十厘米、一百一十厘米、七十六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八分、四分、五分。

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

郁南无核黄皮

郁南无核黄皮原产于郁南县建城镇,现存二株母树,树龄已有100多年历史,仍然生势旺盛;挂果累累。

郁南无核黄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无核的特点成为黄皮中的珍品,平均单果重12克,最大达29.3克;其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8.6%,国酸比为10.7:1,柠檬酸1.74%,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43.8毫克;无核率达95%以上,可食率79.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品种保护

郁南无核黄皮在1960年全省水果资源普查时发现,专家确认属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1986年在全省第二次优稀水果鉴评会被评为优质水果;2001年,郁江牌无核黄皮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郁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称号200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郁南县将无核黄皮作为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来抓,成立了郁南县富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形式,建立万亩黄皮示范基地,促进规模种植发展。广泛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广州、深圳、珠三角的商人投巨资到郁南进行规模发展种植。


郁南无核黄皮

品种发展

郁南无核黄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对无核黄皮的嫁接繁育、提高品种纯度、种植规格和栽培管理,制订了统一规范的综合标准,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矮出密植、早结、丰产、优质的栽培经验,充分发挥了郁南无核黄皮的品牌优势;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目前无核黄皮种植面积6.2万亩,投产2万亩,产量280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使郁南无核黄皮从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成为具有郁南特色的名牌产品;全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上一篇:解毒药

下一篇:寻找黑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