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
三牲,古代祭品,指牛、羊、豕。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三牲主要指的是:飞禽类,走兽类,鳞甲类。其中
三牲,古代祭品,指牛、羊、豕。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尚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孔安国传注说“牛、羊、豕曰牲。”孔颖达疏“经传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郑玄注《周礼·宰夫》“牢礼之法”说“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指出,三牲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牛羊豕。三种齐全叫“太牢”,用二牲称“少牢”,用一牲称“特”(特,独也)。《周礼·天官·宰夫》郑玄注:“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公羊传·桓公八年》何休注“牛羊豕,凡三牲曰大牢……二牲曰少牢。”《国语·晋语》韦昭注“凡牲一为特,二为牢。”用太牢者多是隆重的祭祀,一般为天子、诸侯所用。“少牢”用二牲者多为羊豕,一般为诸侯、卿大夫祭宗庙之牲。从三牲也反映出,古代的肉食以牛羊豕为主。
在儒家经典中经常提到“三牲”,如《礼记·祭统》即称“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但在古代,“三牲”也专指夏、商、周三代祭祀用的牺牲。据《礼记·檀弓上》说:“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作为祭品的牛、羊、豕三牲。事实上与“太牢”具有同等意义。高诱注《吕氏春秋·春纪》“以太牢祀于高禖”云“三牲具曰太牢。”这匙因为古代用来盛祭祀之牲的食器称为牢,大的叫太牢,可以盛三牲。
1、基本释义
三牲主要指的是:飞禽类,走兽类,鳞甲类。其中:
飞禽类以凤凰为主;
走兽类以麒麟为主;
鳞甲类以龙为主。
牛、羊、豕三种牲畜作为祭品叫三牲。祭神时,三种牲畜放在一个食器(牢)中献祭叫“太牢”,不是三牲俱备称“少牢”。后太牢专指牛,少牢专指羊。太牢或三牲是最丰盛的祭品,一般用于祭天地、宗庙等。唐代规定,祭孔子也用太牢。
三牲,古代祭品,指牛、羊、豕。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尚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孔安国传注说:“牛、羊、豕曰牲。”孔颖达疏:“经传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郑玄注《周礼·宰夫》“牢礼之法”说:“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指出,三牲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牛羊豕。三种齐全叫“太牢”,用二牲称“少牢”,用一牲称“特”(特,独也)。《周礼·天官·宰夫》郑玄注:“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公羊传·桓公八年》何休注:“牛羊豕,凡三牲曰大牢……二牲曰少牢。”《国语·晋语》韦昭注:“凡牲一为特,二为牢。”用太牢者多是隆重的祭祀,一般为天子、诸侯所用。“少牢”用二牲者多为羊豕,一般为诸侯、卿大夫祭宗庙之牲。从三牲也反映出,古代的肉食以牛羊豕为主。
在儒家经典中经常提到“三牲”,如《礼记·祭统》即称“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但在古代,“三牲”也专指夏、商、周三代祭祀用的牺牲。据《礼记·檀弓上》说:“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作为祭品的牛、羊、豕三牲。事实上与“太牢”具有同等意义。高诱注《吕氏春秋·春纪》“以太牢祀于高禖”云:“三牲具曰太牢。”这匙因为古代用来盛祭祀之牲的食器称为牢,大的叫太牢,可以盛三牲。
2、引申含义
后世引申
当然,后世专指牛为太牢,羊为少牢,豕为为馈食,已不再是“太牢”原来的意思。以牛、羊、豕作为祭品,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自然不免有力不从心之虞。故而,后世的民间祭祀,也有以鸡、鱼、猪等充充作三牲来用的。民国二十四年刊《莱阳县志》卷三,在记述家庙祭祀之俗时说:祭之节,以元旦为最,悬遗象或谱于壁,奉木主于几。其祭品,大率高曾以上用猪、羊、鸡雉、鱼,若有肴蔬果品,丰啬小等,视贫富为差。”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描述女佣们准备祝福祭神的牲醴说:“杀鸡,宰鹅,头猪肉,用心细细的洗”。《中*粹大辞典》指出,三牲常与色彩崇拜有关,《礼记·檀弓上》:“夏侯氏尚黑,大事(丧事)敛用昏,戎事乘驷(黑马),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白马),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赤马),牲用(赤色的牲口)。”在道教祭祀中,以獐、鹿、麂为玉署三牲。
素三牲
由于这些祭品也是人们通常食用的美味佳肴,所以,“三牲”也用来称供养父母的美食。《资治通鉴·汉纪》称:“桓帝延熹七年,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其注云:“三牲之具,谓养亲之具也。《孝经》曰:日用三牲之养。”孟浩然《送莫甥兼请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诗》有句云:“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琵琶记·蔡母嗟儿》也说:“图他三牲五鼎供朝夕”。这里说的“三牲”,显然都是指供亲的佳肴。
3、道家三牲
同样是作为祭品,道家所称的“三牲”,则又别有所指。据宋代陶谷《清异录》卷二《兽》说:道家以獐、鹿、麂为玉署三牲。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三牲”多用来指祭品。《金瓶梅词话》六十三回,写妓女郑爱月儿祭奠李瓶儿说:“月娘见他抬了八盘饼馓、三牲汤饭来祭奠,连忙讨了一匹整绢孝裙与他。”八十九回中,吴月娘在清明节时,与西门庆上新坟祭扫,也是“备办香烛、金钱冥纸、三牲祭物酒肴之类,抬了两大食盒”前往的。另外《三侠五义》第三十四回,写白玉堂与颜查散结拜兄弟时,也有“三牲祭礼齐备,序齿烧香”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