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又称做阳安关。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像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子龙山巍然坐落在江边,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在此镇守练兵。老街面对嘉陵江,背靠鸡公山(又叫击鼓山,在不远处又一村叫擂鼓台),有山有水。站在子龙山上看江对面的鸡公山,就象雄鸡的头冠挺立,翠绿的山体把他装扮的更加漂亮。
中文名称:阳平关
外文名称:YangPingguan
地理位置:汉中市宁强县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温暖山地气候
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全天
1、基本概况
阳平关
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
远在三国时期,即为军事重镇,现宝成、阳安铁路交汇于此。
阳平关镇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少数民族(回族)900人,镇区内常住人口13200人,流动人口2200人。
2、地理环境
阳平关镇平均海拔580米,属北亚热带温暖山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无霜期240天,地震烈度6度,境内主要河流——嘉陵江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9680立方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1。3米/秒,静风频率为47%。
3、历史沿革
阳平关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
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
4、自然资源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除嘉陵江丰富的砂金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外,尚有铜矿、磷矿、铝、锰、褐铁、大理石、花岗石等,具有较大开采价值;
农林土特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木材、核桃、木耳、油桐、生漆、柿饼、栗子等,还有80多种挂牌收购的野生中药材;
畜牧业发展较快,年出栏生猪3万头,牛1500头,羊3000只。
5、著名战役
阳平关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开始进军汉中,攻阳平关。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寨坚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而后,曹兵乘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张卫、杨任逃回南郑,张鲁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夺取汉中后,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自己因恐后方不稳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诸将进兵汉中,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流的深山峡谷之中,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刘备未能进入汉中盆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通过夜间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并且斩了夏侯渊。张郃闻夏侯渊败死,即退守阳平关。随后,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将士伤亡过大,而败退关中。自此,汉中归刘备管辖。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而每当退兵时,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现今在古阳平关的卧龙岗上仍留有诸葛亮读书台遗址。
雄关依旧,往事如烟。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道已使天堑变通途时,古阳平关遗址上那残存的城墙、古碑和深阔的壕沟,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辉煌和荣耀的故事。
6、文化遗产
阳平关
然而,古阳平关因战争而出名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秦、汉、三国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古阳平关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战争的多次洗礼,其军事战略等方面的价值仍然十分重要。
直到冷兵器时代结束,现代战争兴起以后,它在军事上的地位才逐渐被经济、文化的发展所取代。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983年,勉县人民*批准古阳平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汉中市人民*批准古阳平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