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余庆县

科普小知识2022-12-31 23:32:02
...

余庆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市(州)的结合部。贵州第一大河流——乌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余庆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小叶苦丁茶享有“绿色金子”的美誉。余庆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三次转战余庆,留下了强渡乌江的迴龙渡战斗遗址等革命遗迹;余庆龙灯、花灯、矮人舞、打闹歌、钱竿舞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尤其是飞龙湖景区,既有云贵高原第一大人工湖,也是*湿地公园。湖区34座岛屿星落棋布,100余平方公里的湖上呈现“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景观,独特的自然秉赋,蕴含着打造水上湖泊、休闲度假、生态体验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商机,我县正致力打造游贵州第一大湖、观亚洲喀斯特地区第一高坝、拜世界第一长龙的贵州旅游新名片。

中文名称:余庆县

地理位置:贵州省中部

所属地区:中国·贵州·遵义

行政区级别:县

下辖地区:9镇1乡,69个村。

气候: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面积:1623.7平方公里

人口:30万

著名景点:飞龙湖旅游区、老林河风景区、平桃原始森林景、石家洞景区等

电话区号:0852

邮政编码:564400

车牌代码:贵C

1、概况


行政区划图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遵义东南端,地处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县接壤,南接黄平县,东南连施秉县,西南临瓮安县,西北界湄潭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县域面积1623.7平方公里,辖9镇1乡,69个村(居、社区),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8万人,总耕地面积28.74万亩,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

余庆山川清秀,气候宜人。贵州第一大河流——乌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县域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区交错分织,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海拔在600米至10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56%。

自明朝万历29年始建县,迄今已有4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革命老区县和对外开放县。近年来,在历届县委、*的领导下,勤劳纯朴的余庆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铸就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余庆精神,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村务公开*管理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生态示范区等50余项全国性荣誉。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财政总收入6.01亿元,增长32.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7亿元,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30.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7.95亿元,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25.5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033元和6931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3亿元,同比增长19.9%,各项贷款余额34.2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增长15.1%。

2、历史沿革

唐代以前,境内无行政建置记载。

唐乾符三年(876年)以白泥、余庆(今敖溪)两土司为校尉,是县境有建置之始。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余庆长官司为余庆州。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白泥长官司为白泥州。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余庆、白泥两州复改长官司。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播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奏请将白泥、余庆两地合置余泥县,旨准改称余庆县,设余庆、白泥、合江3里,辖40余个村寨。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省裁兴隆军田附近归余庆,名新归里,此时余庆辖4里。

民国3年(1914年),县废里设区。

民国30年(1941年),黄平县第5区(太平堡)划归余庆。

至此,余庆设5个区,行政区划基本固定。

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时置4个区、13个乡镇。

1951年9月,全县设5个区,13个乡镇、105个行政村。

至1956年4月,隶贵州省镇远专署。

1956年4月18日,余庆县划归遵义专署(1997年撤地为遵义市)至今。

解放后,余庆县辖行政区划屡经变动,至2005年,全县辖1乡9镇69个村(居、社区)民委员会,1810个村(居)民小组,有汉、苗、侗、仡佬、土家等22个民族。

2005年年末人口280800人。

3、行政区划

余庆县辖9个镇、1个民族乡:白泥镇、小腮镇、龙溪镇、构皮滩镇、大乌江镇、敖溪镇、龙家镇、松烟镇、关兴镇、花山苗族乡。

4、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有汉、苗等21个民族共28万人口,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县内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地区海拔600—1000米之间。

二、地形地貌

县内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多数地区海拔在850米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米。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为一条深切河谷地带,县境中部的新场、凉风、坪场、木叶顶一线北东向山系,将全县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大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各有差异。余庆县地貌显示了堆积、侵蚀剥蚀、溶蚀、剥蚀构造地貌等多种类型。碳酸盐岩区表现为溶蚀、浸蚀构造地貌特征。有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及断层谷地或断陷盆地,碎屑岩区域以剥蚀作用为主,多成缓坡地形过渡地带,轻变质岩以剥蚀构造地貌特征为主,构成山地、断陷谷地等类型。堆积地貌有河流冲积坝与侵蚀剥蚀堆积坝两种类型。按成因类型,依据主导力作用分为堆积地貌、侵蚀剥蚀地貌、溶蚀地貌及剥蚀构造地貌四类。按地势等级,主要形成指标及农业利用价值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

三、自然资源

全县总面积1623.7平方公里,为贵州省总面积的0.92%、遵义市总面积的5.31%。山地占62.09%,丘陵占33.98%,平坝占3.93%。全县500亩以上坝子29个,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之一。县内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地区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土壤为黄壤。全县森林覆盖率54.8%,有树种82科360种,其中近20年来新引进外地水杉、柳杉、华山松、北炬松、云南松等10余树种。有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200余种。

余庆县境内有河流溪沟67条,总长1060公里,主要有乌江、余庆河、觉林河三大水系。可开发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06.57万千瓦。是全国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达标县,也是“十五”期间全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全县现有小水电装机容量14255千瓦。贵州省“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构皮滩水电站列入国家“十五”计划,于2003年全面开工建设,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目前已全面建成发电,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和能源供应中心区域。

余庆县境内有煤、陶土、硫铁矿、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钒等矿产资源。高钙石灰岩可采量数十亿吨,陶土矿储量400万吨,钒矿12万吨。这三大矿品位高,开采条件好,极具开发价值。

四、气候特征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平均最高气温21.3℃。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霜雪不多,无霜期长达300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

春季天气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局部地区有冰雹和大风,但成灾不严重。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入冬后气温较低,降雨量减少。常年3月19日开春,历时84天,6月11日入夏,历时92天,9月11日进秋,历时73天,11月23日入冬。历时116天〈注5日滑动平均气温10℃~22℃为春季,22℃以上为夏季,22℃~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6.4C之间,呈西北向东南递增。低温区分布在狮子场、齐坡、瓮脚、新寨等地。年平均为13~14℃,高温区分布在乌江河谷和白泥大坝区,年平均为16~16.4℃,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5、资源概况

余庆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小叶苦丁茶享有“绿色金子”的美誉。作为贵州省生态农业示范县,是贵州优质烤烟、商品粮油、生猪生产基地和果蔬、中药材重要产区。“大凉山”米多次获得全国金奖。中药材茣茱萸,通过了国家的GAP认证。

县内陶土矿、高钙石灰岩、钒钼镍矿、地热等资源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钒钼矿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投资158亿元(含通航船闸工程20亿元)的构皮滩水电站已建成投产,成为贵州重要的能源基地。

余庆旅游资源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主要有省级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大乌江峡谷峻岩峭壁,险幽奇绝,令人叹为观止。红军长征三次转战余庆,留下了强渡乌江的回龙渡战斗遗址等革命遗迹;有他山文化遗迹、文峰塔文物古迹等。构皮滩水电站最大坝高232.5米,高度为喀斯特岩溶地貌亚洲第一、全国各类大坝第三。因电站建设而形成的贵州第一大人工湖——飞龙湖,湖区34座岛屿星落棋布,100余平方公里的湖上呈现“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景观。余庆县委、*正充分利用处于贵州东线绿色旅游经济圈和贵州西线红色旅游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结合部的优势,倾力打造集生态度假、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游贵州第一大湖、观亚洲喀斯特地区第一高坝、拜世界第一长龙,将成为贵州旅游的新名片。

6、交通概况

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建成了“一纵三横六联线”的骨干公路,实现了村到镇不超过30分钟,镇到县不超过90分钟的公路交通目标。已建成的湄余二级公路,至遵义时间缩短为3小时。余庆至凯里高速、瓮安至道真高速公路余庆段2012年正式动工修建,江口至瓮安省级高速公路2013年正式启动。县城距兴建的凯里机场35公里、遵义机场百余公里,建成的大乌江码头,300吨的轮船可直达长江,实现了“朝发余庆,暮宿涪陵”的梦想。在建的构皮滩电站通航船闸工程竣工后,运载能力可提升为500吨。“航运通江达海,公路纵横南北”,在新一轮交通建设大潮中,我县水陆联运的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余庆将成为贯通贵州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要道,两小时可达贵阳,100分钟可达遵义,60分钟可达凯里。届时,余庆可充分利用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中间地带,构建“东承沿海、北接成渝、南联泛珠、融入黔中”的大区域发展格局。

7、社会与经济发展

余庆是“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发源地,“四在农家”创建成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国首创的计生“两户”养老保险制度,催生了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的出台,曾被香港媒体喻为“撕开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口子”。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荣获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奖”、“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称号;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活动,获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被*文明委评为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三等奖。率先在全省免除职中学生学杂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提前达到了省“十二五”规划63%的发展目标,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城镇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整脏治乱”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不断探索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办法,三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矛盾化解经验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十一五”时期,全县GDP年均增长13.2%,初步实现了总体小康,并进入了工业化初期和城镇化加速期。展望“十二五”,县域面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委、*明确了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着力建设大交通、构建大旅游、促进大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万元,力争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十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精神文明显著提升,*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力争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再创新经验、凸显新亮点。

围绕上述目标,县委*将致力实施“开放优先”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转型。确立“东承沿海、北接成渝、南联泛珠、融入黔中”的大区域发展理念,全力支持余凯高速、道真至瓮安高速余庆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县域交通区位的新优势。致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全力加快省级余庆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引进沿海纺织、服装、电子电器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变工业对构皮滩电站的依赖。致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致力实施县城主导方略,推进城镇建设转型。以路网规划建设为统领,依托县城12公里外环公路、县城西部新区、石羊湖新城等大项目、大力实施“县城倍增计划”。致力加快旅游产业进程,打造“游贵州第一大湖、观亚洲第一高坝、看世界第一长龙”的飞龙湖旅游景区,塑造“飞龙胜境、苦丁之乡”的余庆名片,推进三产结构转型。致力提升余庆经验,推进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推进社会管理转型。

8、旅游景点

一、飞龙湖旅游区


飞龙湖景区

“飞龙湖”位于贵州省余庆县境内,是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湖区范围只限于构皮滩水电站余庆库区,总面积为23km2。涉及构皮滩镇、大乌江镇、花山乡、敖溪镇、龙家镇,湖内有34个孤岛和众多半岛,是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水上娱乐,水上体育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飞龙湖”景区的自然风光由以前的乌江峡谷风光变成“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山水景观,创造山水精华,体现了水中观峡、峡中观景、湖中观岛、岛中赏湖的观光特点,是“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线上最奇特的山水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飞龙湖”森林覆盖率高达73.4%,拥有青山绿水,生态环境良好。湖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夏季为25.4℃,冬季为7.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此外还具有湖区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气候舒适宜人,是良好的度假胜地。

“飞龙湖”平均水深200m,湖面最宽处200m,最窄处50m,船闸符合500吨位以下的船舶的航行,是未来乌江水上航运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老林河风景区

二、老林河风景区

老林河风景区距大乌江码头20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以“奇”为特征,峭壁险峻、飞瀑垂帘,河水清澈,溶洞奇形怪状,山石巧夺天工。区内古木丛生,溪水清澈透底,山崖峭壁险俊,岩体各具情态。有翁显沟水库、陡岩山塘、吊蛇洞、猪鼻孔、天生桥、鸡公岭、穿洞岭、印把子、美女梳头、二重山、镖水岩、万丈岩、羊狮岩、一股水、大石笋、小石笋、书房、字库等几十个奇特景点。这些景点四季不同,各有韵味,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老林河是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大乌江峡谷风光和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回龙渡为中心,北连历史名城遵义,南与千里乌江画廊、构皮滩电站相接。有蛟龙过江(龙头岩)、幽谷香火(香火岩)、石狮子、岩佛洞、石对窝、狮子岩、珠穿孔、隐河桥、两叉河峡谷、黑滩等景点组成。老林河以她峡谷、碧水、千姿百态的地质景观、莽莽原始森林汇集一体;集中了宋朝“诰命夫人墓”、明朝“镇北将军墓”等古墓;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字库塔”,以及先后修建的“万善桥”、“功果桥”、“翠仙桥”等古代遗迹散布景区。自然风光原始而秀美,人文景观古老而神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民风淳朴,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养在闺中人不识。


“四在农家”乡

三、余庆县“四在农家”乡

余庆是“四在农家”发源地,早在2001年,余庆就开始了以“四在农家”活动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2006年,*宣传部、*文明办将“四在农家”作为2006年第一个*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出,受了到人民日报等中国11家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截此2007年,我县350余个新农村示范点5.8万余人都过上了安闲舒适的日子,在我县广大农村呈现出了殷实富足文明的新景象。2007年,余庆县委、县*结合乡村旅游,加大“四在农家”投入、帮扶力度,完善奖励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坝上、黄金榜、杨柳塘、任家湾等以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墙、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为主格调的黔北民居成了全国各地参观团的“抢眼点”。目前,黄金榜、杨柳塘、友礼坝上三个点的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每年来此参观、学习、休闲度假旅游的游客有10余万人次。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保成说:“余庆是‘四在农家’创建的发源地,通过这几年的深入创建,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走在了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此外,还有龙家光辉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白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着实让人贪图了现代农业的魅力。目前,余庆已初步建成以小叶苦丁茶、红金桔、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长廊。

游客在这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进行农事体验,呼吸农村清新的空气。


余庆县平桃原始森林景

四、余庆县平桃原始森林景

平桃原始森林景区与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界河紧密相连,距江界河大桥22公里。咆哮的乌江水到这里变得十分温驯,江水平缓,江面宽阔。两岸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动物种类繁多,时有猴群在林中嬉戏,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大皖)也常在这一带出没。山上有十人合抱的古松,松干上长满了青苔、附生藤和多棵寄生树,形成树生树奇观。景区内还有天阴桥、葛口河等景点。天阴桥是赵溪河汇入乌江形成的一段暗流,长数百米,出口处是一大洞,洞内水成墨绿,人可进洞数丈。洞里鱼群聚集,悠游自在。当地人传说,如果在此捕鱼,洞中水便即刻上涨封洞,因而很少有人敢问津,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还有一处奇观是悬崖上有如水桶粗的泉水飞泻而下,落入江边自然生成的石潭后再流入江中。潭内一石如鱼背时隐时现,神奇难喻,尚未具名。这里是生态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余庆县石家洞景区

五、余庆县石家洞景区

石家洞位于乌江边300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潜藏着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失散的后勤部队在洞中隐居避难的秘密。要进洞只有借助船只、绳索等交通攀援工具,将人一个个的吊上去。到洞口,抬头不见天空,下望不见江岸,使人不寒而栗。

洞内还残存着当时的木盆、灶头、瓦罐、柜子盖等。洞中有多处题字,其中字体最大、能清晰辩认的有“险甲天下,万两黄金徒自有,不如山头一局棋,楚子荥阳弘林永历元年”等字样。

1989年,村民石渊密在洞口下丛林树脚拾得铜质“南明总兵官防印”一枚(现收藏于县文化馆),又有人拾得银碗一只。从洞中残存文字和洞外遗物,可以肯定,350年前,南明政权的官兵曾在石家洞居住。构皮滩电站蓄水后,从水面可直接进入洞口。


余庆县沙湾景区

六、余庆县沙湾景区

沙湾景区以秀为特征。景区地势开阔,风平浪静,青山、绿水、白沙相依相偎,似一幅恬淡静谧的山水画。这在以架驾不驯闻名的乌江峡谷中是极为罕见的。沙湾之秀,既在山,亦在水。山上的植被以翠绿轻柔的岩生藤竹为主,随江风妖烧起伏,倒映江中摇曳。江面时有灰鹤、鸳鸯邀翔嬉戏,泛舟江上,如游画中。沙湾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仙童望月、姊妹瀑、二郎峰、霸王巡江、过江苍龙、中流砾柱、蛤蟆石等。沙湾景区的秀美足以让城市的人们驻足。


余庆县回龙场红军抢渡

七、余庆县回龙场红军抢渡

回龙场渡口原为余庆到湄潭的交通要道,这里是红军强渡乌江的右翼突破口,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遗址尚存,战壕遗垒隐略可见。浮桥竹竿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己在悬崖峭壁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回龙大桥,桥长168.4米,宽8.5米,高62.5米。桥下是端急的水油滩,船过水油滩时仰望回龙桥,横空出世,极为壮观。1982年2月省人民*将贵址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竖文物保护标志。


余庆县小叶苦丁文化区

八、余庆县小叶苦丁文化区

余庆县地处黔中高原东北部,系贵州省的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隶属遵义市,全县国土面积1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非耕地面积118.5万亩,人口28.5万人,辖九镇一乡。全面现有茶园10.7万亩,其中:密植园3.7万亩,野生资源7万亩,年产余庆小叶苦丁茶5000多吨,其中名优茶年产20多吨。余庆县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叶苦丁茶主产区,荣获“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称号。这里有绿色海洋一般的小叶苦丁茶茶场,这里能看到姑娘们采茶的喜悦,这里能参观茶叶加工的全过程,这里更能品尝和购买到全国顶极的小叶苦丁茶。


余庆县团结湖休闲度假

九、余庆县团结湖休闲度假

团结湖距余庆县城5.3公里,距大乌江码头48公里,系拦截乌江支流----余庆河修建的团结水库枢纽工程而形成的人工湖泊。余庆河穿插其间与库内河岔溶为一体,宛如长藤结瓜。一年四季库区水面波光粼粼,像一面光洁明亮的宏镜;涨水时节,坝顶弧形溢洪水帘,象一泓泓天然飞瀑,颇为壮观。水库东面有一个小岛,林木葱笼,野花摇曳,四面环水,形如婷婷玉立的少女临镜梳妆。水库南面,一座座秀丽山峰倒映水中,库区两岸绿茵小草,垂钩营棚点缀其间。每当夕阳西下时,鱼儿嬉戏,漾起;水鸟飞翔,引颈转鸣;扁舟上下,渔歌互答,水库西面,青砖房舍,宽阔庭院,弯曲小路,疏林木,,为库区景色的一角,乃休闲之佳处。湖区敞狭相间,两岸峰峦起伏,古松苍柏,悬崖倒挂,沿岸修竹茂密。湖旁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陵园,宾馆及娱乐设施齐备,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9、地方特产


余庆苦丁茶

一、绿色金子----余庆苦丁茶

位于遵义市南部的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拥有天然野生苦丁茶资源7万亩,人工栽培密植示范茶3.7万亩。余庆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前后。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

据《中华中医辞典》载“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痛止泻、生津止渴、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其性凉,微苦显甘,喝后显爽口,回味持久。“余庆苦丁茶”经中科院成部分院、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权威单位检测,苦丁茶内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晒、锌、镁及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在挥发油中发现有7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紫外线辐射、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形成了产品“三绿、微苦、甘甜、清香、醇爽”的独有特性。

余庆县距名城遵义188公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4℃-16℃,多数地区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1173mm,无霜期280-300天,雨量充沛,光照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无任何环境污染,是小叶苦丁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无论是天然野生或是人工栽培的苦丁茶质量都属上乘。“狮达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第五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2003年全县苦丁茶产值就达1100万元,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绿色金子”。  


红金橘

二、红金橘

“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如今,红金橘已遍布全县各地,形成了县内的一大产业,每当挂果时节,人们就会时时怀念当年的红军和“红军橘”。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大凉山米精米

三、大凉山米精米

大凉山米精选无公害的优质稻基地稻谷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经精加工而成。米粒细长,外表晶莹剔透,颗粒柔滑,这样晶莹、细腻、可口,在煲煮时周围更能体呋浓郁的清香。软、香、饭菜呋清香疏软不粘,更能保持口感一惯性,适合任何口感之食用。


大乌江泡辣椒

四、大乌江泡辣椒

大乌江泡辣椒的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鲜辣椒洗净,晾干水份,然后将其浸泡在特制的酸盐水中。其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辅之以中草药调味及防腐,以保证不变味,不变质,无异味的纯天然本色。本风味食品具有鲜嫩、可口开胃助食欲之特点。


泥塑牛

五、泥塑牛

余庆县白泥镇民间泥塑艺人黄泽富,是“秦兵马俑”复制第一人,以善长塑“水牛”著称。所见生活中的事物,随意塑来,形态逼真,无所不像。凡出国茅台酒盒内均配有泥塑“小水牛”一头,以表吉祥。

10、地方美食


徐家羊肉粉

一、徐家羊肉粉

羊肉是我国传统的肉类之一,羊肉肉质细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徐家羊肉粉是余庆的招牌老店,采用米粉、山羊肉、芫荽、香葱、油辣椒、花椒等为原料,煮制的羊肉粉鲜嫩、味香,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百吃不厌。


樊家狗肉

二、樊家狗肉

狗肉,现今列入中国名吃,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寒冬,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较牛肉、猪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用狗肉加辣红烧,冬天常服,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狗肉性温,所以有阳虚内热,脾胃温热及高血压患者应慎食或禁食。另外,狗肉食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

樊家狗肉是余庆的特色狗肉火锅。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


乌江鱼

三、乌江鱼

乌江鱼是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饮食品牌,四秀皆宜,闻名遐迩。“乌江鱼”是用真正的野生鱼(即江中之鲢鱼)精心配料,加以遵义“朝天辣椒”,以火锅方式烹制而成,鲜辣味美,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余庆乌江镇大街上那整片的火锅店、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招徕的女服务员和她们软糯的口音,也成了进入余庆必经的一道景观。

世人知道乌江,可能还是从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开始。然而,这条发源于贵州,经四川流入长江的大河,最著名的莫过于乌江鱼了,自古以来,乌江两岸的人们由于经常捕食,渐形成了乌江鱼独特的食用方法:将乌江鱼切片,以食油,辣椒,姜蒜等多种佐料泡制,使之具有鲜、香、嫩、滑等特点,一时间乌江鱼食者甚众。乌江活鱼是以鱼为主要菜品的鱼专家,由于采用的鱼类品种较多,开发出的味型多样(有酸汤、清汤、微辣、中辣、剧麻辣等),以很受顾客的欢迎,味道纯正,地道,鱼是当着顾客的面宰杀、打片,成菜具有“滑、嫩、鲜、香”的特点。烹制乌江鲶鱼有个讲究,须与当地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一起炖,这样不败鱼味,反提鱼鲜。至于啥原因,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反正这种做法是祖上传来的,一直沿用至今,颇受欢迎。


敖溪豆花

四、敖溪豆花

豆花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花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花,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花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花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花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花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花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花不仅是味美的食品,它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中医书籍记载:豆花,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休痢等症,并解硫磺、烧酒之毒。这些,都陆续为现代医学、营养池所肯定,比如,豆花确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花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话说“青菜豆花保平安”,这正是人们对豆花营养保健价值的赞语。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豆花及其制品已经形成为中国烹饪原料训的一大类群,有着数不清的地方名特产品,可以烹制出不下万种的菜肴、小吃等食品。

余庆县敖溪豆花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由于豆花具有这么多的优点,难怪成为余庆的名菜,并久盛不衰。

11、地方民俗

一、传统民族民间戏剧

1、川戏:清光绪年间,由四川戏班传入龙家镇.龙家镇经开发较早,四川戏班到此演出后,由陆辉等人前头、出资,延聘戏师成立龙家“川戏科班”,常在龙家街上三大庙宇登台演出,从此,川戏便逐渐在余庆流传。

2、灯戏:余庆灯戏,一是以花灯调为唱腔,二是以民歌小调为唱腔,道具有蚌壳灯、马马邓、车车灯等。灯戏尚无专门戏班,排练时由灯会挑选合适者担任角色。

3、阳戏:流传于龙溪、太平、敖溪、松烟等地。该戏戏班有生、旦、净、丑诸角色均不带面具,以脸部化装和相应服饰为主。表演时,念、唱、做、打兼用,锣鼓伴奏,可单独打台演出。已岩门屯上的阳戏较为有名,*曾赴石阡风冈湄潭等县的部分地区演出。

4、傩戏:为余庆民间巫教祭祀仪式中“冲傩还原”的驱鬼娱神戏剧。清康熙年间,傩戏已传入余庆,有“迎春东郊,戏陈傀儡”之说。据1986年调查,曾流行于哨溪、满溪、大龙、中关、新场、岩门、小河、高坡、瓮脚、洞水、平桃、银坝、箐口、关兴、二龙、新台等地。该戏虽为“祭中之戏”迷信色彩浓厚,但那充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与插科打诨的滑稽表演,时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民族民间舞蹈

1、钱杆舞:清初传入余庆,分布于白泥、龙溪、太平、敖溪、松烟镇。钱杆用长1米细竹,挖孔数个,内串铜钱(俗称“小钱”)做成,故名钱杆。舞者手持钱杆腾挪闪跳,杆上钱币铿锵作响,节奏鲜明,悦人耳目。钱杆舞可在街头或庭院表演,可单人、双人或多人同舞,配以“钱杆调”。钱杆舞可随龙灯、高跷等队游街演出。

2、矮人舞:流传于江北一带。表演者上身赤裸,用背篼或箩筐罩住头、肩、胸部,用墨炭或黄泥粉在腹部画出人面,酷似真人,髋的两侧圈一软篾作人手臂,并套以小人衣裙,宛若一小矮人。故名“矮人舞”。

3、板凳舞:俗称“板凳锣舞”。以木板凳代“锣”,在苗族中盛行。苗家妇女在婚嫁、来客、祝寿等喜庆场合,便三五成群,每人手拿两根小木凳,进三步、退三步,摆跨、扭腰、踢脚,边击边舞,旁者和以酒歌,伴以舞步。板凳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可单人、双人,或男女对舞,可在庭院跳,也可在野外跳舞,现明星社区大岭村民组苗家妇女中较流行。

三、民族民间音乐

1、民歌小调:余庆民歌小调,一种是*延伸型,音程自然,旋律平缓,音域不超过8度;另一种是山野风味型,粗犷、高亢、奔放、力度强。

2、锣鼓:余庆锣鼓由大鼓、马锣、羊面鼓和钹组成,锣鼓点子100余首,常见的有“长路引”、“剪刀架”、“一柱香”、“狮子摇铃”、“鸳鸯系水”、“鲤鱼下滩”、“八排鼓”、“双飘带”、“扑灯蛾”等。

3、唢呐:唢呐为民间吹奏乐器,余庆调子有“四川调”、“湖北引子”“大河引子”、“上方引子”、“印江调”、“石阡调”、“道真调”、等20余种。

4、龙灯:余庆龙灯始于唐代“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现在有布衣龙、草龙和棒槌龙。

5、花灯:余庆花灯属于江南风格,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分为传统花灯和新花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1820年),余庆九竹坎人杨在强与妻子郭氏流落于广西乐业县逻沙坝,就地传授余庆花灯,后来成了当地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种——灯戏,与余庆花灯类似。

上一篇:彭州市

下一篇:刘元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