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大堰垱镇

科普小知识 2024-04-20 09:21:59
...

位于澧阳平原腹部、涔水之滨,是澧县第二大建制镇。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38亩,其中水田38531亩,山林8073亩。大堰垱镇现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财政收入9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中文名:大堰垱镇

行政代码:430723107

身份证前6位:430723

长途区号:0736

邮政编码:415000

隶属政区:澧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湘J

辖区面积:55km2

人口数量:约4.3万人

1、地方简介

澧县辖镇。1950年建垱市乡,1954年改镇,1956年更名大堰垱镇,同年复建乡,1958年改置澧阳公社,1961年析置大堰垱公社。1963年改建大堰垱镇,曾数度易置,1987年重建镇。位于县境中部,涔水南面。距县城16公里。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3.7万。镇*驻大堰垱。焦(作)柳(州)铁路和1868省道纵横贯通。有农用飞机场。辖东街、西街、文昌阁、白云寺4个居委会和熊家湾、戴家河、青云、干河、马树、竹金、花圃、汉东、宋家台、沈家坝、安合、唐桥、水泗、联富、两湖、永富、孙家山、星星、裕星、红阳、澧临、涔南等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建材、食品加工业为主。农业以水稻、棉花、油菜种植为主,盛产柑橘。矿藏有白垩土、黏土、石膏。有宋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2、行政区划

大堰垱镇区划


大堰当镇

430723107001121东街居委会

430723107002122白云寺居委会

430723107003122文昌阁居委会

430723107004122西街居委会

430723107201220涔南村

430723107202220澧临村

430723107205220永孙村

430723107207220两湖村

430723107208220联富村

430723107209220水泗村

430723107210220星星村

430723107211220熊家湾村

430723107212220青云村

430723107213220戴家河村

430723107214220唐桥村

430723107215220干河村

430723107216220安合村

430723107217220沈家坝村

430723107218220马树村

430723107219220竹金村

430723107220220宋家台村

430723107221220花圃村

430723107222220汉东村

3、地方人口

大堰当镇人口数据:


大堰当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5391

男17974

女17417

家庭户户数10595

家庭户总人口(总)34607

家庭户男17459

家庭户女17148

0-14岁(总)7141

0-14岁男3702

0-14岁女3439

15-64岁(总)25480

15-64岁男13002

15-64岁女12478

65岁及以上(总)2770

65岁及以上男1270

65岁及以上女15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292

4、环境整治

大堰垱镇市场化保洁效果好

今年7月,大堰垱镇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开始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一个多月来,新机制保洁有效提高了集镇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让集镇的街道、背街小巷变得更干净、更美丽了。

市场化保洁前,该镇的道路清扫和垃圾清运处置工作主要由4个社区各自承担,他们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市场化保洁后,各条道路、路段的保洁都明确到具体责任人,保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前,走在大街上,很容易就能发现塑料袋、果皮等垃圾,更不用说背街小巷了。可如今,每天都能看到保洁人员在街道上进行保洁,清晨7点以前就完成了机械化清扫,并实行全日巡回保洁,不留卫生死角,以前遗留的各种环境卫生问题现在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和美丽的居住环境。

5、粮食生产

大堰垱镇狠抓当前粮食生产

7月17日上午,大堰垱镇召开粮食生产工作部署会,副镇长张绪林及20个农业村(居)分管农业生产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镇农科站长安排部署了今年晚稻机插秧工作,机插时间为7月18日-7月22日。镇分管负责人陈培富要求各村(居)迅速组织好近期双抢工作及其他作物的防虫防病工作。副镇长张绪林强调,近期农业生产不容忽视,特别是粮食生产,要做到三个“加强”,各村(居)要加强生产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强防虫防病的管控强度,加强防汛抗旱的应急准备,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上台阶。

6、民生工程

大堰垱镇高标准建设曾大公路配套工程

大堰垱镇贯彻落实6月12日李育智县长召开的全县“县乡公路改造三年行动工程”现场点评会会议精神,在曾大公路北边如火如荼地拉开了边坡护肩和补植补绿工作。

据悉:曾大公路竣工通车后,大堰垱镇先期投入50万元在公路南边统一安装了140多盏高标准太阳能路灯,投资10万元对公路北边栽植了树木。近期,为了进一步提升道路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该镇又投资10多万元,启动了公路北边路肩培护和补植补绿工作,现已培护50公分宽路肩9公里,补植树径15公分樟树400多株,补植其它苗木600余株。

7、新闻动态

大堰垱镇焚烧炉投入运行

3月25日,大堰垱镇投资20多万元新建的两座垃圾焚烧炉正式点火运行,标志着我镇垃圾处理方法和日处理能力取得大幅进步。

上午9时30分,焚烧炉正式点火投入运行。该焚烧炉日处理能力可达7吨,采用密封式保温加热燃烧工艺,运行成本低,燃烧过程中不用电、不熄火,燃烧后的残渣体积相对减少95%以上,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8、区位优势

具有非常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田园如画,水旱无忧;具有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南距县城20公里,北距金罗火车站9公里,S302线省道、X008线县道及垱曾公路交汇贯穿全境,是澧阳平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9、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40家,其中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4家,共安置就业4500多人,2009年工业总产值4.8亿元,形成了以膨润土、建材、化工为主要产品的支柱产业,境内丰富的膨润土资源成功打造了膨润土加工业航母。

10、农业发展

农业特色突出。粮、棉、油传统农业更加巩固提高,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全镇种植葡萄2000亩,实施“种三产四”优质稻示范工程10000亩,兴建以沈家村万头猪场为代表的规模养猪场13家,以恒盛棉业为龙头的公司加农户的订单农业稳步形成。

11、基础设施

集镇建设加快。城区现有面积3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不断加大集镇建设管理力度,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亮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使集镇经营、卫生、交通秩序规范有序,面貌大为改观,品位大幅提升。新农村建设显著,全镇硬化通村公路35公里,通组公路20公里。硬化率分别达到95%、70%;硬化防渗沟渠总长60公里。村主干道栽种风景树木4000株,修建沼气池400个,修建“三格式”化粪池200个,为1万多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了全覆盖。

12、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八十垱遗址

八十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夹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主要属彭头山文化时期,年代距今8500~7500年。

遗址内发现有环绕聚落的围墙和围壕,整体呈南北向,南北长210米。遗址东北部发现海星状土台遗迹一处,遗迹四角外伸,立有中心柱,并发现有牛下颌骨,推测应为宗教祭祀遗迹。遗址内还发现有大量的居住房址,建筑形式以干栏式为主。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完整形态的稻谷、稻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为科学完整地认识“古栽培稻”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与地位,认识原始农业的真实面貌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十挡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对研究聚落形态的起源、发展及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澧水北岸,座落在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境内,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城址距今6000多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城头山遗址总占地面积15.2万平方米,从1991年至1998年,已发掘4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包括:城垣、城门设施、早期环壕和后期护城河;居住遗址、制陶遗址、祭坛遗址、道路遗址和墓葬遗址;城垣底层的水稻田遗址。

天供山森林公园

天供山森林公园是澧县唯一的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涔水河畔,东南抵金罗,南临王家厂水库,西北毗邻闸口,北与鄂南松滋为邻,属武陵山脉。该园前身为国营天供山林场,1992年3月批建为省级森林公园,1994年7月挂牌开园。全面面积7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

公园主要景区有仙女洞、夫人寨、天供寺等三处。仙女洞分三层,面积2万平方米,洞内奇景纷呈,鬼斧神工。夫人寨是李自成兵败江南时高夫人安营扎寨之处,山势险峻,关隘雄峙,古战场,兵寨、饮马井、练兵场、下马墩等遗迹犹存。天供寺始建于唐代,据传女娲炼石补天曾溅落一块石头于此,形似石,中有米,取之不竭,普救庶众,山、寺因此得名。

13、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城头山大米

保护范围:

澧县所辖张公庙镇、澧阳镇、澧南镇、澧东乡、道河乡、大堰当镇、大坪乡、车溪乡、涔南乡、雷公塔镇、梦溪镇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5′08″~111°55′43″,北纬29°30′12″~29°50′36″。

复兴苹果柚

苹果柚属地方性优良柚类品种,果实扁圆似苹果,故名苹果柚,以品质好、果汁多、肉质脆而深受人们喜爱。苹果柚是复兴厂镇特有的地方性柚类品种,因贺龙镇守澧州时称其味美且形似苹果而得名。皮薄、汁多、肉脆、风味独特的苹果柚不愁销路,现每亩收入已过万元。该镇把苹果柚作为高效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新建苹果柚园按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对改种苹果柚的果农进行补贴,聘请了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徐兆林为苹果柚生产技术顾问,教授定期为果农解决生产过程0现的各种问题。果农按照《苹果柚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对幼苗移栽、高接换头、土肥水管理、采摘包装等环节严格把关。去年12月,苹果柚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现场评审,捧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今年8月,苹果柚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湖南澧县复兴苹果柚专业合作社澧县复兴厂镇的17个自然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园艺场、1个水库管理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6′31″~111°53′30″,北纬29°47′51″~29°52′46″。

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又名澧州葡萄,湖南省澧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先进的种植科技和严格的标准生产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图1澧县葡萄种植基地

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

上一篇: 彭山景区

下一篇: 花瓦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