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唐青山

科普小知识 2024-04-20 09:30:11
...

唐青山,四川省蓬安县人,1918年生,出身贫农,少年丧父。1932年,唐青山参加游击队,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27师特务营,唐青山是炊事员。他坚决要求到战斗连队,结果到27师79团9连1排1班当战士。由于作战勇敢,1934年他被提拔为班长、排长。1935年他四次负伤,第四次是腹部负伤,留在师卫生部当政委。唐青山参加了西征,西路军失败,他被马家军关了半年。回到延安后,他成为抗大第3期插班生。1938年唐青山在抗大毕业,分配到115师,历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6支队7团3营教导员、686团1营教导员、滨海军区独立团副政委、政委、686团政委。1941年在和日军作战时,第五次受伤,子弹从右肺穿过,从左腰穿出,他昏迷了叁天,幸亏一位老大爷全家精心照料,才转危为安。解放战争,他去东北,任1纵1师1团团长,有一次伏击战,唐青山带着通讯员、警卫员追击残敌,与敌团长面对面遭遇,幸亏警卫员先开枪击毙了敌团长,否则敌我两个团长几乎同归于尽。1947年,唐青山升任1师副师长,1948年调任2师副师长。攻打天津时,他担任38军113师副师长,作为主攻师,113师最先打开突破口。1949年,他升任113师师长。1950年,唐青山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39军副军长。1961年担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0年1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顾问。1981年8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0月3日因病于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

中文名:唐青山

外文名:TangQingshan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蓬安县

出生日期:1918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2000年10月3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南京军事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1、苦难童年

唐青山,原名唐贞扬,1918年9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蓬安县白玉乡一个偏僻的贫苦农民家庭。唐家祖辈务农,三代单传。小青山虽是唐家的独根苗,却因家境贫寒,并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和欢乐。从他记事时起,就跟随母亲吃糠咽菜,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其父唐敏之,身患“痨病”,干不了田地里的重活,母亲赵氏,虽很勤劳善良,却是小脚,身单力薄。青山8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会了用棕叶、稻草编草鞋,到集市上卖点钱,勉强糊口度日。他有个姐姐,比他大两岁,名叫唐翠娃。全家四口人,只有三亩山坡地,加上父亲嗜酒好赌,日子过得越过越艰难。

唐青山13岁时,父亲去世了,为安葬送殡,出卖了家中唯一的一块好地。处理完毕父亲后事,他将仅剩下的13块银元,给母亲买了一口棺材,以备百年之后。从此家中生活更加无着。年仅17岁的姐姐,*嫁到几十里外的黄家。正处在少年时代的唐青山,便开始当雇工,靠帮助人家放牛、干家务、做农活,来混口饭吃。到唐青山17岁时,可怕的“天花”,在他的家乡流行开了。他和母亲都染上了“天花”。经过医治,虽有五、六天不省人事,但总算熬过来了,真是穷人命大呀!

2、革命之路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入川。第二年秋,“闹红”闹到了蓬安。富人们惊恐万状,携带着眷属和金银细软吓跑了。处仅二十岁的唐青山,看清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便,便会同家乡的七、八个青年,准备一起去当红军。

他先同娘商量:“娘啊,咱家这么穷,连顿饭都吃不上,我当红军去吧?!”娘说:“孩子,困在家里也是饿死,你放心去吧!娘一个人怎么都好办。”就这样,他洒泪告别了娘亲,毅然参加了红军,临别时,娘把他给人帮工积储的三块大洋,硬塞给了唐青山,让他带在身边好应个急。这三块大洋,是娘疼爱儿子的一片心啊!谁知,这一别就是二十个春秋,当全国解放后他回乡探亲人时,娘早已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被饿死了。

从离家时起,他就把名字改了。由唐贞扬改成唐青山。

开始,他们这批从当地扩来的新兵,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游击队,跟着红军活动。一个月后,就离开蓬安,随红军力撤退到营山,在营山,部队进行改编,这支游击队即改编为二十七师的特务营。当时,新兵中会做饭的人很少。唐青山在家帮工时,啥都干过,便自告奋勇当了炊事员。干了三个月后,他觉得做饭总留在后边,不如上前线打仗,真刀真枪的跟敌人干更痛快,更能为人民做贡献,便找到营长吴胜炎,坚决要求到战斗班,吴营长见他态度诚恳,要求迫切,便答应了。调他到二十七师七十九团九连一排一班当战士。,

由于红军扩大较快,新战士没有枪,只发暂时使用梭标和大刀。他下到战斗班不久,正赶上在仪陇县境内打了一仗。唐青山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冲锋时他在最前面,一梭标捅死一个敌人,缴获了一支水连珠枪,高高兴兴地背在身上。可令人遗憾的是,这支枪无抓子勾,打不响。

从这以后,部队到处转战、游动,他也参加了许多战斗,很快成一名战斗骨干。一次,在阻击当地反动武装红枪会的战斗中,唐青山与另外两名战士编为一个战斗小组。战斗到中午,枪声渐渐停息后,他才发觉部队已经转移了。阵地上只撇下他们三个人,其中一个还身负重伤,怎么办?他毅然决定,背着受伤的战友,去寻找追赶部队。他背着伤员,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回到自己的连队。连长见他们回来了,非常高兴,激动的赞扬唐青山:“真是好样的,把伤员和枪支都背回来了,一样也没丢!”不久唐青山于1934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当了一班班长,兼连队党支部书记。

1934年秋,红四方面军转战川东北,为创建与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战斗,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等战斗。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很快由班长提升为排长。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配合、迎接红一方面军北上,集中主力在苍溪、阆中、南部一线,向田颂尧部发起攻击。唐青山排作为渡江第一船,最先冲上了嘉陵江对岸,他带领全排勇士,一鼓作气,追击敌人,打得守敌落花流水。

后来,部队又西渡涪江,在中坝、江油等地打了几仗,在中坝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唐青山腿部负了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伤好后,便由排长提升为九连连长。

3、三过雪山

为了同*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春末,离开了江油、中坝地区,继续向西转移,经北川、理县、抵达小金地区。在小金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唐青山第二次负伤。不久,部队来到马尔康附近,在一处原始森林里露营。唐青山和战士一起和衣睡在一棵参天大树下,天亮醒来,发现身旁几个战士,因瘴气中毒牺牲了。唐青山怀着悲痛的心情告别了战友,用绷带把右臂吊在脖子上,开始了极其艰难和痛苦的长途跋涉,忍着伤痛,第一次在茫茫的水草地上,整整拼搏了七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到达了包座地区。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四方面军又调头南下,唐青山随同大部队不得不第二次过草地,重返川北,继而转战于懋功、达谁等地。

第二次走出草地后,在不停的奔波中,唐青山的伤却奇迹般地痊愈了。这时,他被调到八十一团八连当连长。

敌人见我军调头南下,急忙调集各方人马,前来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主力,分几路征战,翻越夹金山,打到天全、芦山、宝兴一带。在一次战斗中,唐青山的头部又负了伤。伤虽不太重,可至今,头皮里还留有一小块弹片。这次伤后不久,在大川的一场激战中,唐青山的腹部又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这次可伤得不轻,无法行走,只好由担架抬着,同一部分伤员在一起,被送到小金地区的虎边,这里是二十七师卫生部的所在地。这样,他又第二次翻越夹金山。伤好后,重返前线,第三次翻越夹金山,接着,随主力部队二次北上,再次翻越夹金山。因此,对唐青山来说,是三次过草地,四次过夹金山,特别是第三次过草地时,他腹部的伤沿未完全康复,组织上考虑到唐青山的身体状况,已无法适应战斗部队的工作,便把他留在师的卫生部里当政委。这时,唐青山所在的二十七师改为教导师。在过草地之前教导师政委易汉文同志,把唐青山找去,当面交待,由他担任师收容队队长,负责三过草地的收容任务。1936年7月中旬,部队从乾宁地区出发后,他带领临时组建起来的收容队,抬着30多付担架,赶着50多头驮东西的牦牛和一部分马匹,紧跟在行军队伍的后面,经过二十来天长途跋涉,才走到草地边沿。一路上,他们抬着伤员,并不断收容着病号,以及因体力不支而掉队的人。特别是进入一望无边的茫茫草地以后,他们克服了极度劳累、缺粮、断水、以及恶劣气候等种种困难,先后共收容上千名病号和掉队的同志,埋葬了百余名牺牲的战友遗体,胜利地走出草地,跟上了部队,完成了收容任务。

1936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军的大会师,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可是,自此之后,唐青山本人与西路军的数万红军将士一样,又经历了一段十分坎坷的道路。他再一次成为大难不死的幸存者,饱尝了在祁连山的风雪严寒中东藏西躲的游击之苦,也经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马家军“补充团”*生活的严峻考验。后来,在党*的积极营救下,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气候下,才集体返回延安,回到党的怀抱。

4、抗击日寇

唐青山于1937年冬进入延安“抗大”,成为第三期插班生,并于第二年接着参加了第四期的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参加过批判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斗争,聆听过*等**的亲切教诲。1938年秋天,他“抗大”毕业后,便奔赴抗日战争的第一线。组织上决定,由唐青山任指导员,带领“抗大”四期的一部分毕业学员,从瓦窑堡出发,到翼鲁边新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工作,向一一五师首长报到。他们这批去前线的学员共一百多人,大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骨干,其中还有12名女同志。一路上,他们没有带武器,徒步行军,东渡黄河,翻越吕梁山脉,通过一道道*线,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辗转千余里,于1939年初,在晋东南屯留以北的一个村庄找到一一五师师部。罗荣桓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之后,唐青山便随一一五师主力进军山东,他先后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七团三营教导员,沂蒙游击大队政委、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一营教导员等职,在鲁南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反顽战斗。后来又调任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到1945年,又回到六八六团当团长。在八年抗战的峥嵘岁月里,唐青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青口战役、甲子山战役和残酷的反“扫荡”、反“蚕食”中,又两次为人民流过血。他永远不会忘记,1941年5月30日,在攻打小官庄日军的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肺穿过,从左侧腰部钻出来,把背在身上的驳壳枪带也打断了。顿时,鲜血直流,昏死过去。当他从昏迷中苏醒时,已经是第三日的下午了。当时,战争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他被安排在山区一位房东朱大爷家里养伤。经过朱大爷全家四口人一个月的精心护理、照顾,才使他从“死神”手里又挣脱出来。当他刚能拄着拐仗行走时,又返回了部队。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是“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重返前线后,更加英勇无畏,率领部队顽强奋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5、东奔西战

1945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企图吞噬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到处“摘桃子”,建立他们的黑暗*,面对这种局面,唐青山同志所部奉命抡进东北。出关后,他先后担任人民自治军一师一团团长,团政委,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和四平保卫战,该团在战斗中屡建战功,受到总部嘉奖。

在解放战争中,唐青山同志所在部队于1946年9月改称为东北*联军一纵队一师一团,他率领该团在纵队的统一指挥下,曾三下江南,战斗的足迹遍布吉黑大地的松花江畔。在1947年1月的张麻子沟伏击战中,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敌人伤亡惨重,在雪地上到处乱窜。在追歼残敌时,唐青山同志身先士卒,在身边只有一名通信员和一名警卫员的情况下,截住几名逃敌的去路,同*“王牌”军“王牌”团长面对面遭遇,双方几乎是同时相互开枪对射,幸好他的警卫员先敌一步开火,将敌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王东篱击毙。这一仗,敌人无一漏网,被全部歼灭。在1947的夏季攻势里,唐青山同志率领他的第一团,担任四平攻坚战的正面突破任务,经过一夜激战,被敌人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四平,大门被撬开了,全团从四平西南角的屠宰场方向撕开了一条口子,一举突破敌人苦心经营一年多的防御阵地,并经过三天的反复争夺较量,一步步向纵深渗透和发展。战后,一团的一营及另外四个连队被纵队授予英雄单位荣誉称号。

1947年8月,唐青山同志升任东北*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年的4月,又调到二师任师长。这时,他同一位抗战末期参加革命的女同志吴玉清结了婚。同年秋,他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后,部队于1948年11月改编,唐青山任东北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副师长,并奉命先遣入关,参加了伟大的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争中,他和其他师领导一起指挥全师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并于总攻时最先打开了突破口,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平津战役后,各路大军又挥师南下。唐青山同志参加了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后,为追歼逃敌,剿灭残匪,又转战湘西,直捣广西,就这样,从东北一直打到大西南,其战斗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1949年3月,唐青山同志接任一一三师师长,并被选为军党委委员。

6、再立新功

1950年,唐青山同志被调往武汉学习文化,同年底,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由于文化基础差,他的学习生活紧张而艰苦。经过四年的刻苦努力,辛勤耕耘,他不仅完成了军校学员的学习任务,还兼任第一班的班主任,协助学院做了许多工作。毕业考试,他政治科目5分,军事科目4分(当时考试时实行的是5分制),以良好成绩获得了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唐青山同志于1954年8月调到陆军第三十九军任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在任职期间,先后组织部队参加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庄河海防实兵演习等多次重大的军事演习。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955年授衔时,唐青山同志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1年春,唐青山同志被任命为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0年1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顾问。

1981年8月,唐青山同志已古稀之年,组织上批准他离职休养。唐青山同志老伴贤良,儿孙满堂,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渡过清闲舒适的幸福晚年,可他“壮心不已,不愿苟安”。在战争年代他先后6次受伤,是二等乙级残废;在和平时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又因胃癌、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先后动过9次手术,可谓伤残之身。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孜孜不倦的学习,不遗余力地为革命发挥余热。对一些重要的会议活动,凡需要他出席的,他都积极参加;需要他阅读的有关文件、材料,更是从不拉下。自1982年以来,还认真回忆,积极提供了一批党史材料,他在有关同志的协助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段整理成一篇篇回忆史料,先后撰写出《心向延安》、《回忆*在延安‘抗大’三期的活动》、《回忆罗帅二三事》、《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印在心头的足迹》、《难忘的反“蚕食”斗争》和《回顾四平攻坚战斗》等10篇。

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

老来病魔久缠身,

残体又添新刀痕;

蜡头不灭雄心在,

愿将余辉献人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