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唇兰
植株高达8厘米。根状茎梭形或稍念珠状,淡褐色,具2-3条根。茎淡褐或近红褐色,无绿叶,有3-5鳞片状鞘。花序具4-8花。花梗和子房长0.9-1.2厘米;花白色;中萼片与花瓣形成的盔长约9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4.5毫米,凹入,覆盖蕊柱上方,两枚侧萼片合生达1/2以上,侧萼片与花瓣合生长约3毫米,唇瓣倒三角状楔形,长4.5-5毫米,先端*截稍啮蚀状,两侧直立,多少靠近蕊柱,唇盘有多数褐色疣状突起蕊柱稍前弯,顶端扩大,长约4毫米,蕊柱足稍弯曲,长2-3毫米。蒴果圆柱状或窄长圆形,长达2.2厘米。花果期4-5月。
中文学名:双唇兰
拉丁学名:DidymoplexispallensGriff.
别称:鬼兰
拼音:shuangchunla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属:双唇兰属
1、别称
鬼兰
2、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达8厘米。
茎:根状茎梭形或稍念珠状,淡褐色,具2-3条根。茎淡褐或近红褐色,无绿叶,有3-5鳞片状鞘。
花:花序具4-8花。花梗和子房长0.9-1.2厘米;花白色;中萼片与花瓣形成的盔长约9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4.5毫米,凹入,覆盖蕊柱上方,两枚侧萼片合生达1/2以上,侧萼片与花瓣合生长约3毫米,唇瓣倒三角状楔形,长4.5-5毫米,先端*截稍啮蚀状,两侧直立,多少靠近蕊柱,唇盘有多数褐色疣状突起蕊柱稍前弯,顶端扩大,长约4毫米,蕊柱足稍弯曲,长2-3毫米。
果:蒴果圆柱状或窄长圆形,长达2.2厘米。
植株高达8厘米。根状茎梭形或稍念珠状,淡褐色,具2-3条根。茎淡褐或近红褐色,无绿叶,有3-5鳞片状鞘。花序具4-8花。花梗和子房长0.9-1.2厘米;花白色;中萼片与花瓣形成的盔长约9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4.5毫米,凹入,覆盖蕊柱上方,两枚侧萼片合生达1/2以上,侧萼片与花瓣合生长约3毫米,唇瓣倒三角状楔形,长4.5-5毫米,先端*截稍啮蚀状,两侧直立,多少靠近蕊柱,唇盘有多数褐色疣状突起蕊柱稍前弯,顶端扩大,长约4毫米,蕊柱足稍弯曲,长2-3毫米。蒴果圆柱状或窄长圆形,长达2.2厘米。花果期4-5月。
3、产地分布
分布:锡金、印度、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琉球群岛
产地:*南部
生境:低海拔地带灌丛中
海拔:海拔接近海平面
4、分类文献
DidymoplexispallensGriff.inCalcuttaJ.Nat.Hist.4:383.t.17.1844;RolfeinJ.Linn.Soc.Bot.36:47.1903;Schltr.inFeddeRepert.Sp.Nov.Beih.4:155.1919;*兰科植物彩色图鉴1:447.1977,et2:495.1990;Seidenf.inDanskBot.Ark.32(2):177.fig.110.1978;*植物志5:973.1978;*兰科植物3:59-61(图).1987;*兰科植物彩色图志1:396.1996.–DidymoplexissubcampanulataHayata,Icon.Pl.Formos.2:136.1912,et4:119.fig.6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