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船一号”成功首航 10万美元能飞出地球
驾驶“太空船一号”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私人航天器太空飞行的南非裔美国人迈克·梅尔维尔站在机身上庆祝。新华社发
62岁飞行员在成功着陆后向观众挥手
在大气层边缘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太空船一号”的第一次正式飞行堪称圆满。不过在众多翘首以盼的观众心里,先前的疑问随着飞行的成功显得更为深切:普通人什么时候才能像搭乘巴士一样去太空旅行?
6月22日,记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我国航天界的数名权威专家,现将他们的解答综述如下。背景:今天在很多人心目中,太空计划理所当然是*为科学或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立项。事实上,在*主导的各种太空计划出台之前,探索太空更多是一种个人爱好,这一点甚至一直可以追溯到公认的太空探索鼻祖———中国明代的万户。尽管就个人而言,这样的计划确实成本太高,风险太大。问:“太空船一号”因为其民间和商业性质而格外引人注目,它试图解答两个问题:首先,非*公共部门支持的太空飞行能否成功?其次,它能否最终将普通人廉价而且大批量地送入太空?答:没错,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次纯商业性质的太空飞行。这里所说的商业性,主要是指它完全由民间投资立项完成,这是从融资方式上讲;从目的上讲,它最终希望能像民航飞行那样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从1985年4月到2002年4月,至少有5名“业余人士”步入太空,这里面既有美国参*杰克·加恩这样的“公款消费”,也有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这样的“私人买单”,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官方组织的太空发射,只是为了解决部分经费问题而卖了一两张门票。“太空船一号”的商业模式跟它完全不同。背景:民间进行的太空飞行试验,因为条件限制往往显得粗糙而简陋。埃德·里吉斯所著的《科学也疯狂》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美国人特鲁克斯开发的“X”系列载人火箭到今天已经颇具水平,但它最初的几个型号着实让人狠狠捏着一把汗。
问:“太空船一号”1个多小时的飞行能否称得上真正的太空飞行?它在技术上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答:严格地讲,这不能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行,因为它并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进入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属于亚轨道飞行。
不过从我们定义航天和航空的区别这种意义上讲,它又可以算是一种太空旅行,因为它毕竟穿透了大气层,进入了通常意义上的“太空”。
“太空船一号”的轨道是一道抛物线,乘客只有大约3分钟时间处于失重状态,如果要打一个比方,我们可以说:它走到太空的门口敲了一下门,但还没有推开就退了回来。
从专业角度看,“太空船一号”的方法简洁而巧妙,它把成熟的航空技术和航天发射结合起来,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背景:有专家测算,按传统的发射方式,在现阶段将1千克载荷发送到太空轨道的成本一般不低于2万美元,即使付出种种努力,也很难降低到5000美元/千克以下。不过有众多企业和民间组织正在挑战这种结论,“10万美元飞出地球”成了它们的口号。美国“太空历险”公司2002年7月宣布,利用小型火箭飞机,每名游客需花9.8万美元,就可以和1名机师一起搭机,飞上100千米高空漫游1小时。据称目前已有100人预缴了全部或部分旅费。
问:与传统的太空计划相比,“太空船一号”到底有一些怎样的特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答:“太空船一号”的巧妙之处,在于把发射场移到了1.5万米的高空。众所周知,火箭越接近零高度(地面),消耗的燃料就越多,现在用飞机把它运到高空,等于是用常规的飞机燃油取代了价格高昂的火箭燃料,这就大大节省了一笔。同时,地面不用再建发射场,在机场就可以起飞,这又节约了开支。不做环球飞行,地面测控系统就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大多数遥控遥测装置甚至就可以装在母机上,对地面人员依赖性相对较小。这样一来,发射、地面支持和人力成本都大大下降了。“10万美元飞出地球”并非痴人说梦,随着飞行次数的增加和批量生产能力的形成,可靠性会越来越大,成本会越来越低。这转变了太空世界在人们心目中神秘、可望不可即的印象,一下子拉近了公众和太空的距离,也是“太空船一号”飞行的意义所在。
背景:航天员的选拔可谓万里挑一,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极强的适应能力,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杨利伟升空时,总装备部的一位首长说过一句话: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是用黄金打造的,航天员就是用钻石嵌成的。
问:坐飞船不像坐电梯,成本降下来了,我们普通人就能随随便便进行太空旅行吗?
答:太空旅行的确存在很多风险,对人的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这当中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过“过载”关———乘客在升空和降落的过程中要承载超过体重数倍的重量。不过按照“太空船一号”的发射方式,起飞就像坐飞机一样,之后的火箭发射,加速度也比在地面上发射时低,这一道门槛是降低了。至于你提到的其他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应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条件保障。(记者杨健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