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北,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是一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为东北西南走向,出西南口拐弯就可看到著名燕京八小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全长232米。烟袋斜街上还有很多四合院和三合院,不但是北京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古老的文化街。2010年11月10日,北京烟袋斜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号,并在街内广福观举行了挂牌仪式。这是继2009年国子监街之后,北京第二条荣膺此项殊荣的又一条老街。
中文名称:烟袋斜街
形成年代:元代
特点:民俗商业街
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地址: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
1、简介
烟袋斜街
2、名称由来
烟袋斜街别看街面不大,但它在老北京人心里的声望可不小,其街名也颇有说头。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据清乾隆年间《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在斜街的东口路北曾有一家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当幌子,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远远就能看到,十分的醒目。此街也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烟袋斜街
3、发展历史
钟鼓楼商业区的保存下来,很大程度是因为积水潭尤其是什刹海形成了园林景区。皇城圈的北海水域平民百姓甚至达官贵人均不得涉足,所以各阶层人士便把什刹海当成了休闲宴饮的好去处。一些王公也依此而建府邸,还有一些汉1要的私家园邸也纷纷挤进,一时使什刹海竟成了王公贵族、达官显赫的云集之处。贵族达官阶层自然豪奢讲排场,开支不菲,这都促成了鼓楼一带商业区的畸形发展。文人学士也要到此处游玩,除此之外便是南城的陶然亭,因而如光绪年间的会贤楼、望湖楼、庆云楼等著名酒楼应运而生,特别是夏季斜街的荷花市场更是车水成龙、喧嚣异常。
烟袋斜街
现在有些文章谈到烟袋斜街或以为是为平民百姓服务的,其实不然。烟袋斜街是典型的为贵族官宦服务的高档商业区。比如会贤楼、庆云楼之类;很有气派,档次也高,平民百姓是不会涉足的。莫要小看这条既短又窄的斜街,从最西端银锭桥到最东头烟袋铺东口据说总长为390米,这里竟是古都西装裁剪的发源地––斜街东口有一家“都不昆西装店”,一般平头百姓是不会做西装的,当然西装店的出现最早也在清末,但由此可见它开在此处也是缘于烟袋斜街是高档商业区。比如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就住在今天地安门油漆座胡同1号。他要做西装,恐怕是会光顾“都不昆西装店”的吧?
烟袋斜街的平民化是在辛亥革命清廷退位之后,居住在什刹海附近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失去俸禄,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于是纷纷开始变卖古玩字画,这使得烟袋斜街重新定位,又一次畸形发展,经营古玩的宝文斋、敏文斋、绣古斋、抱璞山房等纷纷落户斜街。那时溥仪还在故宫,仍然使用宣统年号,也有宫里的太监在地安门开设古玩店,货源都是盗取宫内(见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年版)。那时老北京一提“小琉璃厂”便指此处。这时开始形成民俗商业街。
4、格局形成
烟袋斜街
通惠河建成后,积水潭就成为了港口码头。大米、茶等源源而至,附近船舶如云,商栈林立。为使码头至鼓楼前有一通道,遂在积水潭至鼓楼之间修筑了这条斜街。从布局看,元大都的建设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独辟蹊径的创举,城呈长方形,城内东西、南北各有九条干线,街道宽直整齐。惟德胜门至鼓楼这条干线是斜的。但若以实用眼光看,这条斜街却非常实惠,解决了交通急需,缩短了距离,因而斜街不但是北京城内惟一最早的斜街,也成为当时这一带运输贸易的生命线。
明代以后,城市中心南移,通惠河水道开始淤积堵塞,运粮船已不能驶入积水潭。明清两代虽因漕运的需要多次疏通,然终无复当年之貌。但是斜市街鼓楼西大街包括烟袋斜街却基本保持着六百多年前的格局和模样。
5、繁华原因
鼓楼西大街和烟袋斜街在元代称斜街市,其繁华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东西达二里之宽的积水潭,吞吐转运南北货物;查《元史·郭守敬传》有“舳舻蔽天”之描述,可见当年之盛况。其二是建于元朝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的鼓楼,当时称为“齐政楼”,又紧临什刹海后海后门桥码头,也是元代遵循《礼记》“前朝后市,左宗右社”所以元大都宫殿在城南,钟鼓楼商业区在城北所设定的商业区。元代地方志《析津志》云:“齐政楼,都城之丽谯也”,“此楼正居都城之中”,如果复原元大都平面图,我们就可以看到,鼓楼加上北面的钟楼确为城之中心。所以《析津志》称之为元大都中“富庶殷实莫盛于此”之地,鼓楼“东南转角街市,俱是店铺”,楼西一带“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左右一带则“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烟袋斜街
总之,明代城中心南移,码头不存。使斜街也南移,尽管不如元代繁华,但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繁华中心也变为今天的烟袋斜街一带。这为清代和民国时烟袋斜街的兴盛和繁华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满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严格规定商业娱乐不得在内城,由于清朝不像历代那样,取得统治地位,便把前朝皇城焚毁;清朝完全在明朝内外城建都,所以格局基本未变。因而钟鼓楼商业区仍然保存下来,尽管清代已不再依靠积水潭的水路码头。
6、斜街古迹
烟袋斜街上,曾有三座古刹堪称古迹。一个是鑫园澡堂隔壁的龙王庙,面积仅6米,庙前有一口水井,《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元大都斜街有一口铜口、铜帮的水井,即指此井。六十多年前,经管此庙的奎姓老夫妇去世后,日久庙毁井填,成为澡堂的堆房。一个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三元伏魔宫,今已无存。
一个是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的广福观,明代作为管理天下道教事务的道录司。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于《西涯杂咏十二首·广福观》中颂咏这里是:飞楼凌倒景,下照清澈底。时有步虚声,随风渡湖水。
广福观
7、斜街风格
烟袋斜街位于鼓楼西南方向,其东是地安门外大街,由此迤逦向西,至小石碑胡同南折与银锭桥相接,是一条走向偏斜、曲折的道路,斜街之称便由此而来。烟袋斜街与四条胡同相通,东段北侧鑫园客栈处是大石碑胡同南口;由此向西,至“京扇子”商店,岔出一条南北方向的短巷而与前海东沿相连;再向西,至斜街西端,其北是小石碑胡同南口,西是鸦儿胡同东口,转向南行便是银锭桥了。
烟袋斜街两侧建筑朴素典雅,明清传统风格夺人眼目,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市井风情和浓郁的老北京特色。这烟袋斜街仿佛是一条时空隧道,走进其中你看到衣着时尚鲜亮的游人,呈着不同的肤色,用着各样的语言,寻觅着各式带有深刻时代印痕的玩物抑或饰品,忽然有了一种让你不知道身处何处世在何时的感觉。烟袋斜街上还有很多四合院和三合院,不但是北京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古老的文化街。
2010年11月10日,北京烟袋斜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号,并在街内广福观举行了挂牌仪式。这是继2009年国子监街之后,北京第二条荣膺此项殊荣的又一条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