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知识

克隆猴背后:土博士炼成细胞“去核”第一人

科普小知识2023-09-24 11:23:27
...

《细胞》杂志1月25日在网上发表的封面文章在全世界引起轰动:2017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世界上第一只单细胞克隆猴“钟”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单细胞克隆猴“华”诞生。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使用体细胞克隆猴子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的开始。

1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成果发布会上,该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表示,首先将恒河猴的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摘除细胞核,然后注入另一只摘除细胞核的恒河猴的卵母细胞中,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恒河猴的子宫中。生产的恒河猴是体细胞克隆猴中种和花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过去20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刘真,已经为“去核化”步骤练习了很多年。

通过显微镜,偏振光会闪烁并晃动人们的眼睛。由于细胞核不容易被识别,所以只能在偏振光照射下在显微镜下曝光。刘真拿着一根只有10微米厚的玻璃针,小心地穿过一只直径只有100多微米的恒河猴的卵细胞,在视线中找到芝麻大小的细胞核,然后轻轻地把它取出来。整个过程一蹴而就。为了尽量减少细胞损伤,提高胚胎存活率,整个手术时间必须尽可能短。

细胞“去核”是恒河猴体细胞克隆的一项非常困难的技术。此外,与小鼠卵母细胞相比,猕猴卵母细胞更小,更难操作。从获得硕士学位的第二年起,导师孙强就把“无核化”的技术责任移交给了刘真。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刘真可以在52秒内完成6个猕猴卵母细胞的“去核”。同样,刘真也完美地练习了“核注射”,并且仅用了15秒钟就完成了手术。

在看来,刘在细胞“去核化”和“核注射”技术方面确实是“世界冠军”。刘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培养出来的年轻科学家,没有留学经历。

2010年,刘真来到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他跟随他的导师完成了世界一流的用体细胞克隆猴子的艰难工程。由于其在灵长类动物研究方面的坚实基础及其对刘真的“特殊使命”,刘真本可以去美国顶尖的研究机构,但直到现在他仍留在那里致力于科学研究。然而,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院士蒲慕明看来,年轻科学家出国留学是难以想象的。“他们通常不会选择风险极高的项目。相反,他们选择“短期、快节奏”,发送一两篇高质量的文章,然后成功毕业回家。”

蒲慕明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的科学研究要从“渐进式”创新走向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学领袖,培养本土年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然而,令他遗憾的是,目前的国内政策取向不利于这一点。相反,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倾向于招聘具有海外学习经验的年轻科技人才,并向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科学家提供更多资助。这种现象几十年来没有显著改善。事实上,本地培养的年轻科学人才并不比海外留学回来的人差。刘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阅读更多

中和和华华来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子诞生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