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冰糖葫芦

科普小知识2022-05-18 04:46:20
...

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在东北地区被叫作糖梨膏,在天津被叫作糖墩儿,在安徽凤阳被叫作糖球。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涤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中文名:冰糖葫芦

主要食材:山楂果,糖

口味:又酸又甜,还很冰

别名:糖葫芦

1、简介


冰糖葫芦

糖葫芦是老北京的一种风味食品,咱北京称冰糖葫芦,天津卫叫糖墩儿,南方各地则叫糖球儿

冰糖葫芦(糖堆儿),使很多人就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冰糖葫芦(糖堆儿),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历史中早有记载,清朝年间各地盛行。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老少皆宜,它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2、制作材料

材料:山楂25个,冰糖200克,水200克

3、制作方法


冰糖葫芦

1.山楂清洗干净,去根儿去蒂儿,去掉核(可省略),还可将山楂横切开,加入豆沙等喜欢的馅料.

2.将处理好的山楂用竹签串起,晾干水份.

3.冰糖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开大火煮至冰糖融化,中间可搅拌促进融化.

4.待冰糖都融入水中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熬一会儿.

5.糖浆熬好后,迅速将山楂串放在锅边,用勺子将糖浆均匀淋上后,放入抹油的盘子里.

6.稍凉即可食用.

4、小诀窍

1.成功的冰糖葫芦,出锅后外面的裹糖会迅速冷却,咬起来是咯嘣脆,完全不粘牙的.要达到这种效果,熬糖是最关键的.

2.熬好的糖稀,肉眼可见糖浆浓稠,泛淡黄色,用筷子挑起可见拉丝,将筷子放入冷水中,糖稀可迅速凝固,咬一下,硬脆不粘牙,如果粘牙则是还没熬好.

5、营养价值

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涤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今人研究证明,山楂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楂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6、历史传说


冰糖葫芦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赵停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银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敦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太皇太后同意赵敦禅位,称太上皇,闲居寿康宫。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痊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7、发展过程

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旧京时不同地区糖葫芦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几种类型,在食品店、公园的茶点部或影剧戏院里的,那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其制作精致,品种众多,有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种糖葫芦。


冰糖葫芦

最早制售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九龙斋”、“信远斋”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店铺。清代文人纪晓岚对“不老泉”制作的糖葫芦非常欣赏,曾写有“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从不老泉”的诗句,自嘲自己的学问赶不上“不老泉”糖葫芦制作的精美。原址在前门大街和东琉璃厂的“九龙斋”和“信远斋”,除制作的酸梅汤名扬京城内外,其最早售卖的一颗颗单个儿红果海棠的糖球儿,也极受百姓们的青睐。民国时最有名的,还要数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制售的冰糖葫芦。那新蘸出来的葫芦上,金黄晶亮的冰糖贴在红果山药、海棠、橘子、荸荠上,一串串制作精美,在亮着灯光的玻璃罩内,流光溢彩,引人垂涎。

旧时还有一种糖葫芦,是挑着担子或挎着木提盒、竹篮走街串巷吆喝卖的:“唉,冰糖葫芦哟,新蘸的。”出售的小贩,挑子一头木盘上支着竹片弯成的半圆形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插着糖葫芦,另一头是可当场制作用的火炉、铁锅、案板、刀铲及糖、红果、山药等工具原料。因旧京黄土街道上无风三尺浪,为防风沙,那挎篮提盒的小贩,常用白色洁布盖着以防尘土。这类的糖葫芦,品种不多,价钱适中,也很受四合院里的老少们欢迎。

旧时有些商贩还带有抽签的赌具,笔者曾亲见过小贩在宅门门道或商铺里,用签筒子抽签,与好赌的买主玩“牌九”赌糖葫芦,碰上会赌的买主,花极少的钱能吃上十几串葫芦。不会赌的,则小贩赚足了钱,最后会送串糖葫芦给买主解解馋,皆大欢喜。

另有一种糖葫芦,就是厂甸等庙会上孩童们高举着那种四五尺长、用荆条串起的大串红糖葫芦。那山里红上抹的是俗称糖稀的白色麦芽糖,最顶端还插个小彩旗,这种葫芦曾是旧京庙会的一道民俗风景。

冰糖葫芦儿是老北京从秋天到春天,甚至是寒冷的严冬里随时可买到的食品。《燕京岁时记》里,记有冰糖葫芦“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旧京宅门四合院常在隆冬时买或自制红果、山药豆等料的糖葫芦,放在庭院里冻着随吃随取。“都说那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正像那首冰糖葫芦歌,冰糖葫芦是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那前门大街的大红糖葫芦灯饰,不正是代表着北京城的一个美好的符号吗?

上一篇:荞麦灌肠

下一篇:兰花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