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2021年人们为什么要过冬至

科普小知识2022-05-03 04:43:52
...

在我国的节气当中冬至是比较特殊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冬至的时候人们会有一些重要的活动,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过冬至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人们过冬至的原因,欢迎参阅。

2021年人们为什么要过冬至

人们为什么要过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扫墓祭祖的来历介绍

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来,从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动。汉代的《四民月令》记载,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灵和祖宗,大家一起进酒肴,还要向师长和老人祝福,习俗与大年初一相同。据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陵祭》和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陵寝之祭》记载,对南京皇帝陵寝,明代朝廷有一套定期的祭祀制度,太祖的孝陵是一岁三祭,即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而懿文太子陵寝却是一岁九祭,分别是正旦、孟春、清明、孟夏、忌辰、孟秋、中元、孟冬、冬至、岁暮。另据史载,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山陵建在天寿山,离京城有百里之遥,所以凡是遇清明、中元、冬至三节,一般只是令勋旧大臣至皇陵行礼。

冬至当天为什么要上坟

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来,从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动。汉代的《四民月令》记载,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灵和祖宗,大家一起进酒肴,还要向师长和老人祝福,习俗与大年初一相同。

据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陵祭》和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陵寝之祭》记载,对南京皇帝陵寝,明代朝廷有一套定期的祭祀制度,太祖的孝陵是一岁三祭,即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而懿文太子陵寝却是一岁九祭,分别是正旦、孟春、清明、孟夏、忌辰、孟秋、中元、孟冬、冬至、岁暮。另据史载,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山陵建在天寿山,离京城有百里之遥,所以凡是遇清明、中元、冬至三节,一般只是令勋旧大臣至皇陵行礼。

冬至扫墓禁忌的事情

衣着朴素,女性不必涂脂抹粉,家人带上香烛以及供品,不可在墓前杀生。

上坟地后,先着手清扫墓地周围杂草,尤其要注意观察坟头上有无杂树,如果有树就要拔掉;再观察墓前有无杂土堵住小明堂,以及排水沟是否堵塞。

观察墓架以墓碑是否有塌陷以及破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请风水师前来指导采取措施弥补。

把供品奉上,点燃香烛和焚烧纸钱(注意防火)。一般要率家人向先人三鞠躬后读祭文,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