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沪教版】

科普小知识 2023-11-01 23:46:45
...

【导读】《羚羊木雕》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与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2.学会通过文中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态度去评判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与学重难点:

1.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与学方法:

文章围绕“亲情”这一话题,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十分鲜活。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父母重财轻义的不满,及对我的痛苦与无奈给予同情与关爱。因此,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地品味、感悟文章。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永远是朋友(演唱:杭天琪)》,导入新课

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以诚相见心诚则灵 让我们从此是朋友 千斤难买是朋友 朋友多了春常留 以心相许心灵相通 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学习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 提示: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手册;1997年入选*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攥.zuàn树杈.chà怦怦..pēng逮.捕dài逮.着玩dǎi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3.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提示: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要了回来,对朋友反悔,我伤心极了。

羚羊木雕到底有多珍贵?他对这个家有什么纪念意义?为什么会让父母那么生气?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我的父亲曾经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亚非拉土地上,因此他获得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我把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我的父母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文中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对话)

2、课文的第17—22段。这几段跟标题羚羊木雕有关系吗?能不能把它们删去。为什么?或者把它们放在文章的开头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试着换着读读如何?(理解插叙的写作手法) (提示:这几段文字交代了我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万芳的原因,所以不能删去。如果把它们放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按时间的推移来写,这种顺序叫做顺叙。而文章这样处理,这几段文字放在中间,就是插叙。这使文章结构更紧凑,一开始母亲的问话就能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 温馨提示:在叙述主要事件的中间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情节叫插叙,插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事件。

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15段)

1、分角色朗读比赛 在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分好角色,写好各自朗读的话语 学法指导: 朗读要求: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就“一个——的木雕”、“一个——的爸爸”、“一个——的妈妈”、“一个——的奶奶”、“一个——的万芳”、“一个——的故事”进行自选话题,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说话活动。当同学说完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感悟人物:在朗读中你读人物的对话,从中读出了(人物)是的人。示例: ①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②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

③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或性格粗暴) ④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

⑤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真)

⑥“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洁)

三、课堂练习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15,26-篇末

2、在“我”和父母的矛盾冲突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于谁?从哪看出?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朗诵:关于同龄人对长大的一段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 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萌动。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通过引用同龄人的一段话,激起同学的同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子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 一动不动 语气 咄咄咄逼人 语气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五、教师总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提示:1.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贵,爸爸妈妈的逼迫,奶奶的无能为力,万芳的仗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意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准备一场辩论会: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摆事实讲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准备表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张之路

羚羊木雕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能力目标: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3、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难点

1、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的故事一波三折,很有吸引力;而更感人的是文中表现的高尚友谊。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口气来讲述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世间(包括家庭、学校)的冷暖,形成两个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在“我”的眼里,这两个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下优劣自见。这对同龄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被打动并引起共鸣的。 课文不难理解,出示投影片只是起着一种媒介作用,触发学生进人课文的情境,设身处地体会“我”的心情,感受“我”的伤心,起着情感教育的作用。另外,由于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写出了孩子与成人世界的对立状态和对立情绪,因此,还得防止一种偏向,即孩子对成人世界和家庭的反感、反抗的情绪。

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

教学媒体:

投影(投影片里的两幅画面,应在两处相关情节的展开中出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相信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爸爸、妈妈是不是支持你们的友谊呢?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事情跟爸爸妈妈闹过矛盾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我们文章中的小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想一想我们到底该如何这类亲情与友情的矛盾。

二、朗读

分角色朗读全文。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构思路梳理;

全文分四个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划分结构:“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

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展示画面(见图片集锦),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重点提示:本文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两幅画面都取名为“伤心的我”,其实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幅画面是冷冰冰的场景,“我”为家庭里缺乏理解和关爱而伤心;第二幅画面是温暖的场景,“我”为万芳的真诚、正直和慷慨而感动,并为自己对万芳的“不友好”而伤心,还为自己在家里的遭遇而伤心。

人物性格分析: “我”:这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女孩子,她十分赞赏好朋友万芳,至今清晰地记得万芳如何救了她,把那条划破的裤子换回自家,并为此而受罚。当发现万芳特别喜欢那只羚羊木雕时,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万芳:文章用“仗义”一词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用“换裤子”的事例从侧面体现了她的这一特点。当“我”*去万芳家要羚羊木雕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最后,她坦诚地再一次把小刀送给“我”。在万芳身上,闪耀着真诚、豪爽、大度的光芒。

妈妈: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型的母亲。在她身上,体现出当代中国传统母亲以严为爱和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弱点。她对女儿的爱,是以对女儿的过于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苛刻的方式体现的,如“我”的新衣裙划破,不敢告诉母亲,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厉。同时,她也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尝试去理解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沟通。“我”划破裤子不敢说,可见母亲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孩子这种事在所难免,主要需要教育她以后做事要谨慎,从而帮助她成长。母亲以严厉使“我”不敢把事情告诉她,从而使用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关于木雕的问题,母亲一方面并不能理解孩子中友谊的珍贵,同时也没有能让孩子明白木雕在父母心中的主要地位──那也是父母的一片心。

爸爸:除了具有同妈妈类似的特点外,爸爸还具有一定的家长思想,例如他说,东西虽给了女儿,但没允许她送人。

三、理解本文思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3、“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 (听听学生的发言,不要硬性强调答案,但要注意防止一种偏向,即对成人世界和家庭的反感、反抗的情绪。) 发掘本文的深层底蕴(可作为本课的总结):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两组矛盾。其中,家庭矛盾居于突出位置,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是由家庭矛盾引发的。 家庭矛盾广泛存在。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深究其原因,有许多家庭的矛盾冲突,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缺乏经常的思想沟通,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谅解所造成的。 如果从矛盾的引起来看,孩子自作主张把爸爸送给她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好友万芳是起因,一般来说,对长辈送给自己的纪念品,无论其价值的高低,都应当珍惜,因为这种纪念品凝聚着一种不一般的感情。之所以孩子送羚羊木雕给万芳,在其思想深处是把赠送物质当作建立友谊的基础了。 对于孩子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疏导,帮助她们端正认识。

然而,父母也有不足之处。他们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质价值,却忽略了对子女的感情伤害。况且,羚羊木雕的“贵重”,孩子先前并未意识到。另外,当孩子因为不谙世事而出现过失时,父母没有仔细了解孩子的思想,没有帮助孩子澄清模糊认识,仅仅是责怪,而且逼着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导致了全家的不愉快。 《羚羊木雕》通过写这场风波,其深层含义在于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即使在家庭内部的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作业布置:

你有没有因和朋友交往同父母发生过矛盾?如果有,你同父母是怎样处理的?如果没有,设想一下,你的父母会如何处理?针对这一话题写一则短文。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事情经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分角色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3、品评是非,获得对人生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

沉浸文本,感悟体验,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的矛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1、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流畅地朗读,走进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设置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分组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表象,提高认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获得对人生有益启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你有最要好的朋友吗?你们互赠过礼物吗?我们都明白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福,可是现实生活中偶尔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这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

1、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2、基础知识

★给加点字注音 抹(mǒ) 攥(zuan) 逮(dai) 怦怦(peng) 撒谎(sā huăng) 严厉(yán lì) 伤疤(shāng bā) 仗义(zhàng yì) 树杈(shù chà) 脸颊(liăn jiá) 寒战(hán zhàn) 犄角(jī jiăo) 自作主张(zì zuò zhŭ zhāng) 不可抗拒(bù kě kàng jù)

★解释下列词语 形影不离:像影子跟随身体,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极为密切。 自作主张: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见决定。 仗义:讲义气,有为友谊而甘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 不可抗拒: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朗读课文,提问: 大家预习了课文,刚才又*朗读了一遍,那么,你知道本文涉及哪几个人物? 确认,有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故事吗?(提示可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说说。) 示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 我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要了回来,对朋友反悔,我伤心极了。

2、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所以,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其中一些对话。哪些同学愿意试试? (分角色)请注意朗读要求。老师设计了两个场景:场景一、一家人争论是否要回羚羊木雕;场景二、我去万芳家要回木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角色朗读,然后推荐小组表演分角色朗读。)

3、评一评: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为我们朗读。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来评一评这些同学的朗读。评议的标准是:是否把握了人物的心理,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你以凝练的语言就某个同学的朗读来评,他读得好,好在哪里,有欠缺,欠缺是什么。你能示范一下朗读这句吗?

三、作业布置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好?

2、我该不该把羚羊送给万芳?父母逼我取回来,我送了该不该取回来?

3、羚羊已送了万芳,你如果是父母你怎样处理?(可以让父母认真阅读此文,并发表意见,把父母的意见记录下来。)

4、怎样才能避免这场不愉快的事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展示个性。教师指导,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一、品一品

品读课文,分析性格,探究写法。 探究问题: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他们的态度的? 妈妈——重财轻义、严厉、固执、生硬; 爸爸——冷酷、持重和妈妈一样重财轻义;

我——重情义却无奈; 万芳——理解、善良,仗义; 奶奶——理解孙女,明事理,但力量有限。 写法: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和景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借助议论性语句来表现人物内心

二、辩一辩

(品评是非,获得对人生有益启示) 辩题:“羚羊木雕是不是该要回来”? 正方:羚羊木雕该要回来; 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要回来。

要求;

1、摘录课文中的信息佐证自己的观点。

2、认真倾听对方辩友的话,抓住其漏洞,给予有力回击。 教师分好组,定下规则:(斟酌一下怎么分成正反两组,尽量让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规则:一辩为主辩,要阐述己方观点;二辩为*辩手;三辩为结辩,进行总结陈述。)

分三个阶段;

1、立论阶段,阐述主要观点;

2、*辩论阶段:双方相互提问。在一方发言和提问完毕时,请明确说出“完毕”两字,每方的*辩论时间为5分钟,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1分钟。在对方发言结束,明确说出“完毕”两字后,直到本方回答并提问结束,也明确说出“完毕”两字前,都计算为本方所消耗的*辩论时间。

3、总结陈述,每方不超过1分半钟) 确定辩手——准备——辩论——小结。

三、探究

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不同时间的三件事情,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布局谋篇? 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来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 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 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今天的事。 作者在开头先写今天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去了”,逼我要回羚羊木雕,营造紧张的气氛,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然后再穿插交代昨天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 接着交代上星期发生的事情是我送万芳羚羊木雕的原因。 文章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布局谋篇,既有悬念,情节又步步紧凑。

四、课文延续

(作业布置) 分享你的经历,共享人间真情,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源于沟通和交流。再回首你遇到过的类似的伤心事,你又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请以《爸爸、妈妈,我又想起了那一次》为题,进行课后练笔,写一篇短文,说说心理话。(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起因:送木雕(插叙)————

经过:要收木雕————

结果:收回木雕 万 芳:理解、善良、仗义

爸爸:持重、冷酷、重财轻义

妈妈:固执、生硬、严厉、重财轻义

我: 珍惜友谊

奶奶:理解孙女,明事理,但力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