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营镇
南郑县辖镇。1958年成立胡家营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界牌乡并入胡家营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8万。汉中至城固南乐公路穿境而过。辖杨家营、塘坎、韦家山、胡家营、张家山、赖家山、石谷寺、新岳、高皇、慢坡、土地岭、永灯、建丰、群星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塑料制品以及精米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子、花生、甘蔗为主。
中文名称:胡家营镇
行政代码:610721120
身份证前6位:610721
长途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隶属政区:南郑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F
辖区面积:49km2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人口密度:367人/km2
1、地方简介
胡家营镇,陕西省南郑县辖镇。1958年成立胡家营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界牌乡并入胡家营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8万。汉中至城固南乐公路穿境而过。辖杨家营、塘坎、韦家山、胡家营、张家山、赖家山、石谷寺、新岳、高皇、慢坡、土地岭、永灯、建丰、群星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塑料制品以及精米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籽、花生、甘蔗为主。
南郑县胡家营镇群星村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当中,紧紧围绕"壮大产业增效益,科学发展强三力,科学发展建新村"的活动载体,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谋划,及时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理清思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不断调整发展思路,着重在苗木花卉产业、生猪养殖和发展观光旅游上探索新路子,在群众致富上增添新措施,学习实践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城镇建设
胡家营镇
一是分组学习讨论,老党员在家门口受教育谈发展。群星村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31名党员、22名村组*,共计53人,其中60岁以上年龄的老党员18人。
针对老党员行动不便、文化层次偏低的状况,该村将参学党员和*划分为8个党小组,每周星期一村党支部集中组织学习,每周星期二、四、六党小组分散学习,其余时间自学,学习采取观看电教片的方式进行,增强老党员的理解力和感染力。每次观看完电教片后,要求党员和村组*结合村上实际谈心得谈体会,帮助村组提供发展建议,指点经济发展思路,逐步在党员和*中达成了制定村组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
二是建立公司运营模式,苗木花卉统一出口走市场。群星村苗木花卉产业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年的发展,全村已有520户从事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
在对外营销中,部分群众逐步暴露出抢市场互相压价,形成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通过学习和借鉴经验,该村开拓了思路,意识到公司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注册了"南郑群星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全村实行一个牌子对外,统一接待客商,统一标准定价,统一调剂余缺,群众只管种植,公司承担销售,从中提取5%的费用以解决日常的接待、运输等开支。同时把经营思路定位在种花卖花--园林设计--绿化--管护一条龙生产销售上。通过短时间的运营,公司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不但扩大了外销市场,还分别在西安市未央区聚家庄村阿房宫旁、宝鸡陈仓区虢镇西秦村建立了500亩和300的苗木花卉基地。
三是创建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群星村群众在种植苗木花卉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饲养生猪,用农家肥改良土壤的习惯,生猪养殖成了全村的一大特色,但由于饲养生猪科技含量高、市场波动大,因此,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和效应。
面对苗木花卉一枝独秀的现状,广大党员、村组*和群众一道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生猪养殖上。考虑到市场风险和技术难题,村"两委"在汲取各地养猪得失经验的基础上,决计采取股份制经营模式,创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增强抗风险能力,攻克养殖技术难题。消息一出,54户群众踊跃参与,他们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支持下,以入股方式组建南郑县群星生猪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租地20多亩,建起8幢标准化的养殖大棚,聘请了陕西科技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生三人畜任兼理事长、生产场长和技术员,养殖生猪3700多头。对于没有能力加入合作社或暂时处于观望态度的群众,合作社可以赊欠仔猪,免费提供技术,等养成成品猪时,遇到市场行情好,群众可以自行变卖;行情不好,合作社保护价收购,专业合作社饲养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管理科学、运行规范、市场预测潜力大,带动全村向生猪养殖专业村发展。
四是发展观光旅游,优化环境村民既得实惠又挣俏钱。
群星村的苗木花卉不光为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生态环境,这里四季常绿,常年鲜花盛开,早晚景致不同,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从这往来的人群当中,群星村再次看到了商机,他们把未来的发展方向定格在发展观光旅游在上,让苗木花卉长在地里也能挣钱。
为此,群星村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争取资金60万元,正在建设人饮工程,改善2300多人的饮水状况,投入60万元硬化全村剩下的仅1.7公里通组道路,计划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修建两个垃圾处理池,修建一个标准化的公共活动场所。与此同时,该村加快了旅游规划和招商步伐,准备利用冷水河在群星的一个大回水湾,修建一个集观山、赏景、垂钓、休闲的农家乐,带动全村观光旅游发展。目前,该项目正在与西安3家客商协议之中。
3、行政区划
胡家营镇区划
610721120202220石谷寺村
610721120204220胡家营村
610721120206220塘坎村
610721120208220建丰村
610721120209220群星村
610721120210220永灯村
610721120211220土地岭村
610721120212220漫坡村
610721120213220高皇村
610721120214121王河坎村
4、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191
男9273
女8918
家庭户户数5313
家庭户总人口(总)18157
家庭户男9245
家庭户女8912
0-14岁(总)4129
0-14岁男2128
0-14岁女2001
15-64岁(总)12744
15-64岁男6465
15-64岁女6279
65岁及以上(总)1318
65岁及以上男680
65岁及以上女63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038
5、城镇动态
胡家营镇力促2015年征兵工作有序开展
为全力做好今年我镇的征兵工作,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投身军营,献身祖国国防事业。7月15日上午,我镇组织召开了2015年征兵工作会议,各村支书、主任、民兵连长、全体机关*及驻镇单位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镇武装部长吴建祥通知就今年我镇的征兵任务、征集对象、征集条件、时间安排做了详细布置:一是注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播放广播、政策讲解等形式,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参与和支持征兵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服务到位,做好政策讲解。通过上门服务、公布征兵办联系电话等方式,帮助适龄青年算好“政治帐”、“经济帐”、“前途帐”,认真指导有意愿应征入伍的对象在全国征兵网按照程序规则进行填报,耐心解答咨询问题;三是严格标准,达到“三个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严格把好推荐、体检、学历、政审四个阶段的质量关,坚决杜绝关系兵,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确保优秀人才送入部队、确保不出问题,群众满意;
截至目前,全镇共有7名适龄青年通过“全国征兵网”报名应征。
6、附近景点
密严寺
阁布局严谨有序,占地面积74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一九八五年因扩建冶平庵小学,后院大殿被拆毁。现存殿堂,构成了“回“字型排列,殿门石柱上保存了三幅石刻楹联。其中一幅:”灵光普照同日月之经天,盛艺流行如江海之泽地。“寺院北门前有砖砌照壁和一对石桅杆,上有四方石斗,雕刻成佛教故事图案,花卉,龙纹等南院有清代的桂一棵,现佛教场所已对社会开放,极具极保开发价值。
红寺湖风景区
美丽的红寺湖,有如一个天然的硕大的盆景,镶嵌在南郑县西南的绿水青山之中。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8.2%,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25公里,是汉中最具魅力的生态风景旅游区之一。
红寺湖风景区,四季景色秀丽。景区有桃花岛、楠竹林生态园、孤山山庄、天鹅湖、钓鱼岛、天然浴场、民俗村、红寺、祈儿寨……30多个景点组成。宽广的水域。茂密的森林,突起的岛屿、雄奇的红寺山,美如一幅笔墨情趣浓厚的、若干画面组合而成的淡墨山水画长卷,画中充满了清幽淡雅韵味,形成了种种美妙奇特的意境。
在碧波荡漾的红寺湖中泛舟畅游,使人心旷神怡,给人无尽的安逸和舒畅。水中突起的桃花岛、大小孤山,像一座座精美的雕塑,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轮廓线,凹凸鲜明的节奏感,好像是经高手巧叠。红寺山像一条潜出水面的巨龙,横卧在红寺湖岸,龙头在海拔2468米的云雾中高高昂起,给景区的山山水水增添了神奇的力量。每当皓月当空,烟波淡荡,水中月动星移,天空流云行月之际,这里就像蒙上一层浩白的缥纱,恬静、神秘。驻足岛上木屋望外,林木荟蔚,船泊民居,均在烟云掩映、波光水影中时隐时现,美妙奇特之至。此时此景会引起多少情高意雅之士的万缕情丝。
红寺湖风景区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旅游者来此欣赏自然,享受美景。置身景区观光、度假、休养,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一完美体现。随着对外开放,红寺湖自然风景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将成为陕南自然生态旅游的热点。
屹址寨道观
屹址寨道观位于南郑县黄观镇宝鼎,朝水,青龙三村交汇处的宝鼎山,又名宝鼎山道观,建于明朝初年,是我县影响较大的道教活动场所。
宝鼎山山势高峻险奇,明清时期苍松古柏,擎天而立,道观依山势而建,原有殿宇三进和一座乐楼等古建筑,寨墙用石料筑砌,厚1.90米,高5.20米,东寨门宽2.00米,高2.30米,。真悟祖师殿雄居山巅,殿前有石桅杆。其他神殿“凿峭壁而建,以壮宏观”,有真悟祖师,周公,桃花,雷公,电母等神像,神态逼真,衣着色调彩绘线条清晰流畅。惜于*时期此道观遭劫难被拆毁,现殘存部分寨墙和东寨,南寨门,乐楼基台,建筑装饰构件,以及立于光绪九年(1883年)的一通石碑。
7、地方特产
南郑藤编
草堰酱肉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草堰村的特产。草堰塘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
中国传统酱肉之乡位于南郑县草堰街,离县城以东2公里,汉中8公里,处在大河坎与周家坪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如果你走在南郑街头闻到一股香味,侧头一看,就会看见店铺门口放着一口锅,锅里煮的就就是草堰酱肉,酱肉一般都是现煮现卖,那色泽褐红,冒着热气的各种酱肉堆在桌案上,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儿,常常招惹得行人和食客们垂涎三尺,留足购买。吃酱肉是南郑人的一大嗜好,这从城乡药店门前常挂有出售腊汁药料的广告牌子便可见一斑。在南郑,不论县城里,还是乡间,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腊汁罐,来了客人,随时可倒出来煮肉,甚是方便,在县城里很多上班族每天下班后走到自家楼下常常会不自觉的去打上一斤酱肉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对酱肉钟爱有加。
顾名思义,酱肉即是用腊汁煮出来的肉,所谓的“酱”也就是煮的腊汁,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他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葱姜、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南郑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
南郑腊汁肉所用的中草药及香料为:甘松、山奈、荜拔、良姜、砂仁、白蔻、细辛、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这几种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能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
南郑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特产,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南郑红庙塘时,南郑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陕南秦巴山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薰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薰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薰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传说西安有名的“樊记腊肉”,就是陕南人传给的技艺。
陕南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汉阴县志》记有:“虽篷室柴门,食必兼肉。”这里说的肉,即指腊肉。
南郑藤编
南郑县黄官镇水井村具有悠久的藤编历史,全村家家户户都在发展藤编生产,把藤条加工成藤编桌、凳、茶几、沙发、躺椅等13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2600多万元、出0易额达580多万元,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