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坊镇
地处武功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辖20个自治村,2.9万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苏坊工业园区位于镇区,占地900亩,1999年苏坊镇被命名为省级“明星乡镇”。近年来,苏坊镇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兴镇,奶业富镇,三产活镇”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产值4.48亿元,工业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元。
中文名称:苏坊镇
行政代码:610431101
身份证前6位:610431
长途区号:0910
邮政编码:712000
隶属政区:武功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D
辖区面积:32.8km2
人口数量:约2.9万人
人口密度:884人/km2
1、地方简介
苏坊镇为一地名,苏坊镇位于武功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与乾县相连,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32.8平方公里。1961年县制恢复后,成立苏坊公社,1984年5月改称苏坊乡,1998年改称苏坊镇。现辖20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6440户,2.9万人。境内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14所。
2、行政区划
苏坊镇区划
苏坊镇
610431101200121田庄村
610431101201220铁陈村
610431101202220代家村
610431101204220凹里村
610431101205220尉村
610431101206220凤北村
610431101207220凤南村
610431101208220苏西村
610431101209220苏东村
610431101210220尧庄村
610431101211220岗上村
610431101212220周营村
610431101213220金龙村
610431101214220金塬村
610431101215220瓦腰村
610431101216220佑所村
610431101219220李家村
610431101221220武家村
610431101222220凡张村
3、地方人口
苏坊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313
男14116
女13197
家庭户户数6200
家庭户总人口(总)26272
家庭户男13522
家庭户女12750
0-14岁(总)7947
0-14岁男4332
0-14岁女3615
15-64岁(总)17941
15-64岁男9074
15-64岁女8867
65岁及以上(总)1425
65岁及以上男710
65岁及以上女7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836
4、工业发展
近年来,苏坊镇党委、*以超前的谋略积极建设苏坊工业园区,成立了苏坊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150万元拓宽镇区油路3公里。通信设施投资1250万元,其它公共设施投资1900万元,在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制定出了十二条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以园区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吸引了珠海华丰公司、西安新宁纸箱厂等5个企业落户苏坊。投资2500万元的华丰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以来,企业产销两旺,2—8月份产值达1.2亿元,投资4000万元的华丰第二期工程已破土动工。2003年苏坊工业园区被咸阳市委、市*确定为唯一的乡镇工业园区,武功县委、县*也将苏坊工业园区列入2003年重点项目扶持建设。
5、社会保障
苏坊镇
苏坊镇扎实做好中小学生暑期安全防范工作。为确保中小学生暑期安全,苏坊镇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扎实做好中小学生暑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无事故。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及时召开全体镇村*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中小学生暑期安全工作,要求各村、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认识抓好中小学生暑期安全对保护广大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镇综治办联合苏坊派出所、凤安医院在全镇16个村分组开展法制及暑期安全宣传活动,重点对防溺水、防雷电、野外活动、夏季饮食等防范事项进行宣传讲解;并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各村张贴标语等形式,就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的安全预防措施、自救、抢救方法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强化措施、做好防范。及时组织人员对全镇范围内的河道、水库、井渠、危断桥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各村对发现的危险地段及时设立围栏和警示牌,重点危险水域落实专人看护,堵塞漏洞。同时要求各村农家书屋增加开放时间,为暑期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及娱乐场所,降低事故发生率。
6、城镇建设
苏坊镇发挥党员作用,力推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苏坊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员这面鲜明旗帜,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突出党员引导作用。成立由各村党员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宣传队,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突出党员示范作用。对于镇村两级的决定所有党员都做到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严格执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和阻力。三是突出党员先锋作用。党员在群众中威信高,基础好,全镇16个行政村充分吸收党员进入村调委会,出现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第一线,积极化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提高了村调委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7、地方特产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南可村地处武功县贞元镇东南方,现该村人口1986人,376户,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89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中劳务输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呈现出多轮驱动、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该村依托南可手织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目前该村己发展织机420台,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的4筝24色线手织布产品,色泽鲜艳,环保实用,供不应求,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南可的带动下,周边十二个村手织布产业也蓬勃兴起,累计发展织机1500余台,1200余户群众已经加入南可手织布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贞元镇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手织布专业镇,形成了年产南可牌手织布(蚕丝)床单及其他手织布产品3万多条(件)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床单、被罩、衬衣、坐垫等二十多个品种,仅此一项年创收1500多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南可村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武功大蒜
武功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建国后,由于坚持“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不多。主要产区有薛固、普集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塬各乡(镇)亦有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1974年,蒜头出口以后,相继引进“上海嘉定蒜”、山东“苍蒜”和“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由于改进工作制度,实行套种,变歇茬地纯种一年收一料为一年收二料、三料,经济效益提高。1984年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较快,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万元,亩均产值创673元的历史记录。1990年种植29980亩,总产23250吨,亩产平均776公斤。提供商品量2万多吨,其中蒜头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蒜头供货量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备受欢迎。
武功猕猴桃
武功猕猴桃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特产。猕猴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南仁的曹店村及小村的薛村种植,当时主要以“秦美”为主。1998年薛村猕猴桃荣获省质监局名优产品称号,近年来面积不断扩大,全县十二个镇(中心)都有种植,品种主要以“秦美”“徐香”“红阳”等为主。武功县已栽植猕猴桃面积约8.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武功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带,已建立了南仁上寨、下寨、刘家塬、靳家塬;代甲的李家村、代家村、许家村;贞元的望人腰;长宁的田段、葛家;河道的河大村;武功镇的联合、新庄等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上升,产业效益凸现,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8、附近景点
庆善宫遗址
《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功庆善宫,后为慈德寺;《长安志》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庆善宫既是李渊在武功三处宅第之一,又是李世民诞生之所。所以,李世民登基后普数次临幸,赋诗拟作沛(刘邦之生地沛县)、宛(刘秀之生地宛城)。武功旧志载,建子沟子“唐王洞”,即“太宗悬弧处”。据康对山《武功县志》“庆善宫”条:“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水)”。孙景烈注:慈德寺“在今城南立节村”。俗称恩义寺,实际是一室两名。今大庄乡北立节村旧遗一方石,在一村民房阶下,习称“卧龙石”,传云窦后曾置太宗于此石上,故名。
后稷祠遗址
后稷祠遗址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女原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女原、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更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当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而言。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时)后稷祠在城内西上,故宝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女原祠”。《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恩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厉有修葺。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想吻合。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阎家遗址
阎家遗址位于渭河北二级阶地南缘、阎家村东北200米处,东西约25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5米左右,出土器物有云纹瓦当、龙纹空心砖残块、板瓦、筒瓦、鹅卵石、柱础等。从被破坏的断崖上看,其南部暴露出夯筑城墙遗址迹有4处,夯层为平夯,厚8—10厘米,四处城墙南北近似一线,可判定城墙为南北向。从北断崖看,城墙由地表到墙底(即筑城所形成的壕沟)深5米,宽2米,夯层中夹杂有秦代砖、瓦片。从北部已破坏的城墙遗迹看,城墙东西距离不长,但连续出现5处且有较大的柱础暴露,还伴有若干鹅卵石、圆形通水管道悬挂于断崖上。遗址内发现墓葬一处,距地面约5米,墓宽0.74米,墓室用砖砌券,砖一般长65厘米,宽36厘米,厚18厘米。阎家遗址建国前处在高台平地上,1954年建渭惠第六渠(建国后称一支渠,1981年废)从其中部东西穿过,遂将该遗址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因建砖场而被破坏较重,北部完好,中部偏南人为形成一东西高塄,整个遗址呈南高北低缓坡状。该遗址1981年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详细复查,据出土文物和内涵确定为秦代行宫遗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