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百科

婴幼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0 15:52:27
...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是指0-3岁的小龄孩子。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多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等会将它们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果从孩子发展层面来说还是有两个方面区别,一为婴儿(0-1岁)和幼儿(1-3岁)。

中文名:婴幼儿

睡眠:14~15个小时

身长:出生时50厘米

体重:9000~10000克

教具特点:采用五彩缤纷的色调制造

成长规律: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1、发育特点

①体重

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婴幼儿

②身长

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③头围

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④胸围

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⑤大脑

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⑥语言

发育12个月的孩子不但会说爸爸、妈妈、奶奶、娃娃等,还会使用一些单音节动词如拿、给、掉、打、抱等。发音还不太准确,常常说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语言,或用一些手势和姿态来表示。

⑦睡眠

睡眠每天需14~15个小时,白天1~2次。

幼儿的身长和体重与1岁以内婴儿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慢。生后第一年身长共增长25厘米左右,1岁后身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1~2岁内全年身长增长约10厘米;2岁以后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1岁以后直到学龄期,小儿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通常3岁以前的小儿体重增长较多,3~7岁身高的增加较体重为快。1~3岁小儿的体型仍为躯*较长,下肢相对短。由于活动量增加,从外表看,不象婴儿期那么胖,这是正常现象。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5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只12岁胸围超过头围。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神经心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能发展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交往增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易产生同情感、荣誉感、信任感,正确引导下,可逐步区别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呈飞跃发展,2岁开始,可以说多词句的语言。

衣食住行

衣着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在许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譬如,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易被损伤,容易过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相对较多;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易受寒冷损伤等等。根据这些特点,婴幼儿的衣着应选择柔软的棉质布料,忌用质地较硬的布料或化纤纺织品,以避免皮肤的磨损或过敏。同时,衣着应宽松,简单易穿,以缩短穿衣时间,避免受凉和因穿衣不慎而造成的扭伤。应备有适合于不同季节穿用的系列衣服。在寒冷季节,还要特别注意给婴幼儿戴上帽子。因为婴幼儿头部的表面积相对较大,且血管丰富,其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27%左右,故千万不能小看婴幼儿的帽子,它能起很好的保暖作用。但在炎热季节,尤其是当小儿发热的时候,则不宜给婴儿穿太多的衣服盖太多的被子,以免影响散热。

饮食

婴幼儿的饮食要遵循平衡膳食和循序渐进两个原则,所谓平衡膳食,就是指膳食中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而且这些营养素之间的比例以及每种营养素内部各种成分的比例要合理,符合人体的需要。同时,这些营养素对人体应该是无害的。

对新生儿和小婴儿,母奶是最好的食品,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但当小儿长至4个月至半岁大之后,单纯喂哺母乳,就不一定能满足小儿的需要了。此时,应该在继续哺乳的基础上,添加辅食,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添加辅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由软到硬。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突然断奶。因为这样做小儿必然不能适应,势必造成消化功能失调和营养不良。

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在婴幼儿日常膳食食谱中,应该包含有粮谷类、肉类(包括猪、牛肉、鱼、蛋等)、蔬果类等食物,要避免偏食。在这里,我想特别纠正一个广东人喝汤不吃渣的陋习。因为汤里面仅含有部分溶解于水中的营养素,而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还留在渣里。故喝汤不吃渣,无异于"丢掉西瓜拣芝麻"。"精汤养不出健儿"这句话值得引起年轻父母们的充分重视。

居室

婴幼儿的居室应做到空气流通、温暖、整洁。居室应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尽量远离厨房。但要避免将小儿放置于当风口。冬天应注意防寒,居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6~28℃之间。小儿的睡床不要放置在与室外相邻的那一边,以减少辐射散热。若气温太低,还需有取暖设备。居室还应尽量简单、整洁,经常清扫,减少各种各样的过敏原对小儿的不良刺激。

行走

婴幼儿的动作发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有些父母常要扶五、六个月大的小孩站着玩,是不合适的,因为此时小儿的骨骼尚未发育成熟,钙磷沉着不够,若经常承担重力的话,容易造成骨骼弯曲畸形。当小儿学会爬行和走路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和交通意外。另外,在传染病流行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带小孩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去,以免受到感染。

2、喂养禁忌

新妈妈们切记婴幼儿喂养四不宜。

鸡蛋代替主食

鸡蛋所含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铁元素都较多,但也不可作为主食。因为宝宝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易引起腹泻或维生素K缺乏,还可增加体内含氨物质,打乱氮平衡,损害肾脏。一般每天吃一个鸡蛋即够。

葡萄糖代替白糖

给宝宝一定量的白糖,可锻练消化功能,为以后进餐打下基础,但不宜以葡萄糖代替白糖。

水果代替蔬菜

将苹果和青菜比较,前者钙含量仅为后者的1/8,铁含量仅有1/10,胡萝卜素为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发育(包括智力发育)的“黄金”物质。更不用说蔬菜尚有促进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可提高吸收率70%)等独特生理作用。水果、蔬菜两类食物只能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取代。

软食代替硬食

孩子出世后4个月,颌骨与牙龈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咀嚼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相应增加食物硬度,让其多嚼,有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专家认为,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错牙和畸形牙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之一。

3、断奶方法

断奶,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当决定给孩子断奶时,就突然中止哺乳,或者采取母亲与孩子隔离几天等方式。如果此时在孩子断奶后缺乏正确的喂养,蛋白质得不到足量供应,长此下去,往往造成婴幼儿的蛋白质缺乏;可出现小孩生长停顿,表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腹泻等症状。这种孩子脂肪并不少,看上去营养还可以,并不消瘦,但皮肤常有浮肿,肌肉萎缩,有时还可见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孩子因为皮肤干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纹鳞状皮肤。检查可发现肝脏肿大。这些都是由于断奶不当引起的不良现象,医学上称为断奶综合征。

其实,有些妇女把断奶理解为一个截断过程是错误的。孩子如突然断奶而改喂粥及其它辅食时,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应要比消化道的不适应远为严重。如果母亲因断奶而与孩子暂时分开,则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孩子消瘦,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腹泻等病。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糊、粥、饭为主,以及添加各种辅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饮食的过程。正常发育的孩子1岁左右就该断奶,最好不超过1岁半,一般选择春秋季节,孩子健康状况良好时断奶最佳。一般不宜在夏天断奶,因夏天易发生消化道疾病,为了使孩子适应断奶后营养需要,应从出生后4个月开始吃菜汁、米汤、豆浆等;5-6个月可喂蛋黄、菜泥等;7-8个月可喂蛋糕、鱼肉松等;以后可以吃粥、面条、饼干、肉泥等。孩子的食物应单独做,要求精细、干净,并要煮烂,不要吃大人的食物或大人嚼过的食物。如果出现断奶综合征,应积极进行饮食调整,给予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补足维生素,这样孩子就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

4、素质教育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接受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弃,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人是环境之子,作为父母,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或笨拙,你首先要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教育,他就一定会有所长进。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弃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上一篇: 革叶茶藨子

下一篇: 拯救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