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先拜巴扎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0 20:47:09
...

先拜巴扎镇,位于*于田县县城中西部,镇*驻亚门艾日克村,距县城15公里处,315国道南侧。该镇东邻加依乡、科克亚乡,南与兰干乡、阿热勒乡相连,西与托格日尕孜乡毗邻,北与斯也克乡接壤辖域呈下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11.3公里,东西最宽8.2公里,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地处克里雅河洪积、冲击平原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海拔1490米,北部海拔1416.5米,平均海拔1453米,乡驻地海拔1437米。

中文名称:先拜巴扎镇

行政代码:653226101

身份证前6位:653226

长途区号:0903

邮政编码:848400

隶属政区:于田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新R

辖区面积:67km2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人口密度:224人/km2

1、地方简介

于田县辖镇。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84年设先拜巴扎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5公里处。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均为*。315国道从境内穿过。辖萨依、斯开达西曼、乔克拉、托万达西曼、喀拉吐仑、已什萨依巴克、托万萨依巴克、喀提亚克、阿日希、塔合达西曼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粮油加工等。农业以生产棉花、粮食、蚕桑为主。.

2、自然气候

境内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45.8毫米,年均蒸发量2479.8毫米。年平均气温11.6℃,1月最低气温-24.3℃,7月最高气温41.2℃。全年无霜期210天。常年刮西北风,风中夹杂大量细沙尘,每年的5月、11月尤甚。一般风力3.5级,最大风力9—10级。

3、农业发展


先拜巴扎镇

镇境内有耕地面积29067亩,林业面积11419亩,草地面积12893亩,戈壁沙漠43539亩。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多果园,盛产葡萄干、核桃、杏、红枣;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特色种植南瓜;有蚕桑、家禽家畜养殖业等。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多果园,盛产葡萄干、核桃。有蚕桑、家禽家畜养殖业等。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多果园同时盛产葡萄干、杏。

4、城镇动态

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构建“四大平台”打造农村两类人才

针对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匮乏、流动性大和管理散乱等情况,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着力构建“四大平台”,加强对乡土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教育和培养,有效促进了此两类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

构建责任平台。成立乡土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专职副书记具体抓落实,联系村乡领导、村党支部书记负责两类人才培养开发工作,完善乡、村两级两类人才培养网络。同时,通过技术、项目、信息支持开展两类人才“传、帮、带”活动,明确每名乡土人才带动3户,每名农村实用人才传、帮、带5个对象。

构建管理平台。针对两类人才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两类人才档案制度,从种植、养殖、艺术等方面分类建档,录入涵盖姓名、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经营项目、年收入等内容的电子档案,做到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定期了解两类人才现实情况,摸清了全乡两类人才的数量、技术特点、分布状况、示范成效等,建立了148人的“两类人才库”。截止目前,全乡乡土人才69人,实用人才79人。两用人才中从事种植业56人、养殖业13人、技术服务队74人、民间艺人5人。

构建培训平台。借助乡党校、文化站、远程教育等培训平台,采取集中培训、分类培训等方式,把两类人才和农村优秀青年同时纳入培训范围,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培训45场次、培训10000余人次。目前,全乡有968人均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同时,根据村级产业发展需要,由乡涉农站所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驻村蹲点,依据农时季节和群众需求巡回开展“菜单式”培训,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

构建激励平台。在政策等方面向两类人才予以一定倾斜,如对从事规模种种养殖业的,优先为其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等;对劳务输出类的,无偿提供法律保障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等服务。对于拔尖、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两类人才给予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5、城镇建设

先拜巴扎镇有11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03户,人口总数20239人,其中农业人口18685人,城镇人口1554人,人均年收入为2971.63元。19个站(所),16个党支部(其中11个村党支部、2个学校党支部,1个卫生院党支部,1个老*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4个团支部,党员459人(其中331名农村党员,25名老党员,76名*职工党员,女党员70名,预备党员18名,农村困难党员97名)。

6、行政区划

先拜巴扎镇区划

653226101200122塔格达西曼村

653226101201220萨依村

653226101202220斯克达西曼村

653226101203220乔克拉村

653226101204122托万达西曼村

653226101205220喀拉吐仑村

653226101206220巴什萨依巴格村

653226101207220托万萨依巴格村

653226101208122喀提亚克村

653226101209121阿日希村

653226101210220良种村

7、附近景点


大河沿民俗村

大河沿民俗村

河沿民俗村位于田县县城北250公里左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境内。大河沿村居民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基本上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近代,随着国内外沙漠探险者的涉入,才使这里的情况曝光于国内外。

该村落属于特色民俗村落,整个村庄的房屋建筑零星地点缀在广阔的绿洲地带,分散性特强。房屋多用胡杨木做支撑,再以红柳枝等编成围墙,屋内无家俱摆设,以沙垒成较高台地,上覆地毯成床。食品以肉食为主,辅之以面饼,不吃菜。居民属于*,具有一定的方言习惯,是*中特色最明显的民居部落。 

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440公里。是*文物保护单位。

喀拉墩*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玛坚勒克遗址

玛坚勒克,*语意为珠子很多的地方。位于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今*和田于田县城230余公里。此处地势低洼,四周沙梁环绕,形同釜底,中间沙丘密布,沙丘间裸露的小块沉积地面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铁片、炼漆、料珠,烧过的和未烧过的牛羊骨碎骨等古代文物。遗址文化层仅见于地表,堆积稀落,遗物较少,其中铁器数量2179件,陶器数量约33件。

8、地方特产

大芸


大芸

大芸,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常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剌、沙拐枣及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份。它在沙质土壤中,不见阳光能长到50公分至75公分。在地下生长时,没有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叶绿素合成。出土后,抽苔的苗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合成叶绿素,使黄褐色的鳞片变成青紫色

没有出土的大芸披挂黄色鳞甲,很象古代战将披挂的战甲,故名"黑司令"。单个的大芸似兵器,有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刚开的花是白色,后来变成紫色,并有芳香气味。成片的大芸如不及时采集,会形成白紫色花丛,十分艳丽

一丛沙漠灌木一般寄生一窝大芸,最多发现过五窝。通常每窝只有一条根寄生大芸。寄生大芸的根不再长须根和侧根。

于田红柳大芸

于田红柳大芸是*和田地区于田县的特产。红柳大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是寄生于红柳根部的植物,又称肉苁蓉。2002年于田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大芸之乡”称号。红柳大芸,又称肉苁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多年寄生的草本植物,常常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刺、沙拐枣有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分。它在沙质土壤中不见阳光可以生长,在地下生长时没有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素生成。出土后,抽苔的苗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合成叶绿素,使长在茎部的黄褐色鳞片变成青紫色。

于田沙漠玫瑰

于田沙漠玫瑰*于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田县阿热勒乡的10个村,东临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西临科克亚乡,南至于田县阿日希乡,北至英巴格乡。地理坐标为东经81°09′00″~82°51′00″,北纬35°14′00″~39°29′00″。

上一篇: 李春天的春天

下一篇: 贝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