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点地梅
多年生草本,由多数莲座状叶丛形成密丛。叶2型,外层叶无柄,舌形,长1.5-2毫米,近先端被白色柔毛;内层叶菱状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毫米,先端钝或近圆,基部短渐窄,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硬毛或沿中脉被毛,叶缘具长短不等的白色髯毛;叶柄不明显或与叶片近等长。花葶高0.5-2厘米,被白色短硬毛;伞形花序3-6花;苞片叶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3-4毫米。花梗长1.5-4毫米;花萼钟状或陀螺状,长2.5-3毫米,分裂达中部或过之,裂片长圆状卵形;花冠深红色,径0.6-1.1厘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圆或微波状。
中文学名:大花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euryanthaHand.-Mazz.
拼音:dahuadiandime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报春花目
科:报春花科
属:点地梅属
1、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草本,由多数莲座状叶丛形成密丛。
叶:叶2型,外层叶无柄,舌形,长1.5-2毫米,近先端被白色柔毛;内层叶菱状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毫米,先端钝或近圆,基部短渐窄,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硬毛或沿中脉被毛,叶缘具长短不等的白色髯毛;叶柄不明显或与叶片近等长。
花:花葶高0.5-2厘米,被白色短硬毛;伞形花序3-6花;苞片叶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3-4毫米。花梗长1.5-4毫米;花萼钟状或陀螺状,长2.5-3毫米,分裂达中部或过之,裂片长圆状卵形;花冠深红色,径0.6-1.1厘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圆或微波状。
多年生草本,由多数莲座状叶丛形成密丛。叶2型,外层叶无柄,舌形,长1.5-2毫米,近先端被白色柔毛;内层叶菱状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毫米,先端钝或近圆,基部短渐窄,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硬毛或沿中脉被毛,叶缘具长短不等的白色髯毛;叶柄不明显或与叶片近等长。花葶高0.5-2厘米,被白色短硬毛;伞形花序3-6花;苞片叶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3-4毫米。花梗长1.5-4毫米;花萼钟状或陀螺状,长2.5-3毫米,分裂达中部或过之,裂片长圆状卵形;花冠深红色,径0.6-1.1厘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圆或微波状。
2、产地分布
产地:云南西北部
生境:高山石缝中
海拔:生于海拔4000-4500米
3、分类文献
AndrosaceeuryanthaHand.-Mazz.inAnz.Akad.Wiss.Wien.Math.-Nat.61:137.1924,etinNot.Roy.Bot.Gard.Edinb.15:282.1927;C.M.HuetY.C.YanginAct.Phytotax.Sin.24:225.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