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裴文中

科普小知识 2023-11-11 10:31:27
...

裴文中(190401.19-198209.18),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82年9月18日因病逝世于北京,终年79岁。

姓名:裴文中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丰南

出生日期:1904年1月19日

逝世日期:1982年9月18日

职业:古生物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文学、科普作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代表作品:《周口店山顶洞文化》、《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

1、简介


裴文中

裴文中,男,字明华,小集镇西纪各庄人,出身于清寒的教师家庭,父亲裴廷楹既是一个教育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裴文中是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擅长旧石器考古、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哺乳动物。精通英语、法语,发表有80多篇论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中国解放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生平

1904年1月19日生于河北省丰南(今河北唐山市丰南区)。

15岁就读于滦州师范,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曾积极参与组织该校的罢课斗争,险被校方开除。

1921年裴文中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年转入本科地质系。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同年到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

1928年参加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

1929年成为发掘现场负责人。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1931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的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其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师从步日耶教授进修史前考古学。

1937年获巴黎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法国地质学会会员。回国后继续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从事古人类文化和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先后任该所技士、技正。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将其逮捕、审讯和监禁,以追问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

1949年后积极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为这门学科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950-1953年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博物馆处处长。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首批学部委员。

1957年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1957年6月—1957年8月,国际第四纪地质学会会议,苏联莫斯科大学;

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

1964年1月—1964年3月,史前学讨论会,法国国家博物馆。

“*”十年动乱中,裴文中被诬蔑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受迫害,剥夺了科研权利,身心倍受摧残。粉粹“*”以后,恢复工作。

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同年,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学协会名誉常务理事。

1980年9月,考察日本东北大学。

1982年当选为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名誉委员。

1982年9月18日裴文中因病逝世于北京,终年79岁。

3、学术生涯


周口店留影

裴文中生于教师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追求进步,追求真理。

裴文中认为,劳动手段遗物的研究是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可靠物证,如何鉴定人工制品和非人工物,成为史前考古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裴文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的对比实验,在周口店发掘中便从岩石痕迹上弄清了人工打击和自然破碎的区别,从而明确中国猿人石器的存在。

在法国留学期间,裴文中结合人工打击的实验及国外收集的自然破碎的岩石标本,深入分析人类制作的石器与自然形成的“假石器”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史前人类使用的硬岩石的破碎和形成中自然现象的作用”为题的博士论文获得学术界的好评,它既为“曙石器”的破产作了有力的诠释,又在史前考古方法论上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发掘标本和新生代所藏标本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非人工破碎的骨化石,并指出其成因包括啮齿类动物咬碎的骨化石、食肉类动物咬碎的骨化石及其所呈现的食肉类动物爪痕、骨骼腐蚀后所出现的曲纹以及化学作用和水蚀作用的变形等,以物标本为依据并通过实验证明的观察使非人工破碎骨化石的性质和特征更加明确。裴文中对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体系和年代分期也作了开创和深入的综合研究。

1937年美国费城举行了早期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裴文中宣读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是中国学者首次发表的全面总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这篇论文把中国猿人文化、河套文化和山顶洞文化列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分期基础,并指出它不同于欧洲的旧石器文化。

1955年、1959年和1965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性论文,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不断扩充其内容和提出新的认识,如用水洞沟文化和萨拉乌苏河文化来代替过去的河套文化等。裴文中对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体系和分期的论述领域的轮廓和基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史前时期的研究》一书便是具体的代表。中国的中石器时代是裴文中首先提出的研究课题。

1935年在广西发现大批打制石器和个别的磨制石器,共生的动物又是现生种,裴文中提出这些遗存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

1943年裴文中在内蒙古调查试掘,否定这里属于旧石器遗存,把该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顾乡屯都作为中石器来处理,并强调细石器在这个时期的作用。在上述论点的启示下,随着新发现的增多,有关细石器的起源、时代和分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裴文中的开创之功诚不可没。有关新石器时代考古,裴文中也做了不少野外工作。

1947年他在甘肃渭河上游,西汉水流域、洮河流域及兰州附近做了三个月的调查试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93处之多。通过这次调查,对甘肃史前遗存的分布、分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过去的错误有所纠正,对JG安特生(Andersson)所谓“六期”体系作了首次的突破。

1948年他又继续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以及青海湖附近做了三个月的考古调查,对这一带遗址的分布、分期以及史前时期的“丝绸之路”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沙井文化的命名又是对“六期”说的再次突破。裴文中同时还注意到某些器物的考古研究,如论述陶鬲和陶鼎的论文(1947)便是一例。该文首先对三足器的定义、分类及有关部位的名称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鬲、鼎的形制为中原文化的代表,而边陲地区的变形鬲则受到黄河流域的影响,这是国内以陶鬲和陶鼎为专题的最早论文,树立了器物类型学研究的典范。


裴文中

裴文中在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地层学研究上,也做出重大的学术贡献。早期研究是环绕周口店发掘进行的,如第十三地点、第一地点、第四地点、第十五地点和山顶洞的动物化石研究,明确了不同地点的相对年代及其演化过程,为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后期则集中于华南一带,如巨猿化石,巨猿调和巨猿动物群便是在他的领导和参加下发现的。他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上建立了华南早更新世的标准剖面。裴文中经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后指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整个更新世都有生存,早更新世以巨猿洞动物群为代表,中、晚更新世可以智人化石的出现作为晚更新的标准。

在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中,裴文中提出划分为华北、江南、东北和淮河四大区的概念,指出淮河是华北和江南的过渡地带,包括两大区的典型种属,有利于全面性的分析。他对三门系的划分和第三纪、第四纪的分界线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等都提出了特有的见解。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刻苦钻研,重视野外实践。他曾到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作广泛的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调查、发掘,共发表论文、专著168种。他关心考古人才的培养,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的讲座。广泛的考古实践和渊博的知识素养,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他热爱考古事业、爱护青年、治学严谨、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作为中国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裴文中科学生涯数十年间,足迹几乎遍及全国,领导并参与了许多大型的古人类调查与发掘。如1955-1957年广西山洞的调查,发现了巨猿的确切产地和层位,为华南建立了第一个早更新世洞穴堆积标准剖面。50年代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地点群的发掘和研究,改变了对红色土层时代的部分看法。为华北建立起了晚更新世早期的标准剖面。坚实的野外工作,精心的室内研究,使他对第四系与第三系界线问题、第四纪哺乳动物区系、体形变化规律、中国旧石器文化特征和多样性,以及原始社会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取得卓越成就。

裴文中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他的科普著作《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1934)《中国石器时代》等等,对于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效果十分显著,影响极为深远。

4、贡献


裴文中

裴文中是中国古人类学的重要创始人。因首次发现“中国猿人”头盖骨而蜚声中外,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者、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于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他在中国建立了若干第四纪不同时期的生物地层标准剖面。

1979年,为实现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所发的“要把75岁当成57岁过”的誓言,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一起赴山西雁北、东北等地考查、挖掘。后又东渡日本讲学,以精辟的见解,旁征博引,提出“日本旧石器的文化渊源在中国”的理论,震动了世界学术讲坛,为促进中日友谊做出了贡献。

5、评价

裴文中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他的科普著作《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1934)《中国石器时代》等等,对于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效果十分显著,影响极为深远。

6、个人影响

裴文中是中国古人类学的重要创始人。他于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此,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他学术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史前人类学和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及地层学等等。他在中国建立了若干第四纪不同时期的生物地层标准剖面。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九三学社*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前副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前名誉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中法大学教授;并担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法国地质学会会员、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1957年)、先史学与原史学国际会议名誉常务理事(1979年)和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名誉会员(1982年)。

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1980年9月,考察日本东北大学;

1964年1月—1964年3月,史前学讨论会,法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6月—1957年8月,国际第四纪地质学会会议,苏联莫斯科大学;

7、个人著作

“周口店洞穴层含人化石堆积中发现的石英器和其他岩石的石器”(1931)

《周口店第1地点之肉食类》(1934)

《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1934)

《周口店山顶洞文化》(1939)

《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1940)

《柳城巨猿洞的发掘和广西其它山洞的探查》(1965)

《资阳人》(1957)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合著,《中国古生物志》(新丁种)第12号,科学出版社,1985年1—277页

《中国石器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1—78页

《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刊(甲种),1958年2号1—111页,合著

《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1—235页

“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第12号,1940年10期1—84页

“周口店山顶洞文化”,《中国古生物志》(新丁种)第12号,1939年9期1—58页

“中国猿人史要”,地址专报,1933年11期1—158页,合著《广西柳城巨猿洞及其他之肉食目、长鼻目和啮齿目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科学出版社,1987年18号5—134页

8、个人荣誉

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

1937年获巴黎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法国地质学会会员。

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史前和原史学协会名誉理事(1979年)。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名誉委员(1982年)。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负责人,获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周口店发掘与研究,“中国猿人第一块头盖骨发现”获国家科学金奖。

上一篇: 莲雾双脆芹

下一篇: 红墙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