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峨口挠阁

科普小知识 2023-11-11 23:52:10
...

峨口挠阁作为山西省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突出表现了淳朴的民俗民风。在保持传统娱乐性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喜庆气氛的渲染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1、简介

峨口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县东南部。峨门挠阁就是以峨口为中心,流传在代县雁门关内外一种特殊的“百戏杂艺”。 “挠阁”为亚北方言,“挠”,意即“抬起、举高”;“阁”有“仙阁”“女孩儿”两层意思。峨口挠阁融表演、舞蹈、音乐、美术、体育于一体,是当地春节文娱活动中最流行、最火暴、最受观众喜欢的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是古代州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重要文艺活动,并传承至今。没有“闹元宵”就没有“挠阁”。

挠阁由乐队与表演队两部分组成。乐队的乐器有鼓、唢呐、笙等。表演队伍一般由60架(组)生右挠阁组成,每架(组)2人,由一壮汉和一小孩组成,特殊架(组)为3人。小演员都是从村中选出的漂亮、机灵的五六岁的孩童,按照不同的扮相,或略施粉黛,或浓妆艳抹,身着鲜艳的古代戏剧服装,被父兄用宽布带牢牢缚在挠阁架子上,个个化枝招展,裙裾飞扬,扮相可人。他们被体魄健壮的成年男子挠在肩上。

列队表演时,背缚挠阁架子的壮汉,在婉转悠扬的民间器乐的伴奏下,脚下用力,气沉丹田,以腰为轴,扭动大胯,把握重心,张弛有度地扭动,并遵照指挥不时变化队形。舞步时而沉稳轻缓,时而碎步疾走,时而左右穿梭,时而前后挪动,如凤凰展翅,似蛟龙游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壮汉们整齐划一、酣畅淋漓的表演,充分显示山新时代农民的潇洒与自信。挠阁架上的小孩则依下而壮汉给的力度,甩动水衲,或上下,或左右,或轻柔,或奔放,个个顾盼生辉,娉婷婀娜,如仙女下凡,似神仙显灵,令人百看不厌。

峨口挠阁的扮相除了《杨家将》《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梁祝》等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外,还常常配有一个丑角顽童。他住一个特制的铁架子上,可以不受音乐节拍的限制而*发挥,或接二连三地翻跟头,或用掸子嬉戏其他小演员。他的扮相率真,滑稽可爱,令人忍俊不禁,成为人们竞相观看的一个亮点。

这些有幸被选上的小演员,俗称“登挠阁”,意即登高望远,吉星高照,四季平安。他们往往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全家人都引以为荣。所以表演时,全家出动,前呼后拥,十分热闹。

峨口挠阁的相关制品分四大类:1、挠阁架:(铁制):大人挠的架子,高1.3米左右;小孩蹬的架子,高0.9米左右,分坐架、站架、活架3类。2、挠阁架上的装饰物:花草、鸟兽、刀剑等木、布制品(民国前人部分为纸筋制品)。花团锦簇的挠阁架子,均以民间艺人的手工艺术品精心装饰,或鸟兽,或花卉,或果树,或高粱玉米,或大红辣椒,无不精致华艳,引人注目。3、表演服饰:大人服饰主要有猪嘴鞋、无领圆口大衫(清代)、大裆彩裤,整齐划一、朴素大方;小孩服饰一般为戏剧服饰,色彩斑斓、五彩缤纷。4、伴奏乐器分为打击类、吹奏类、拉弹类三人类别。打击类主要是鼓、铙、锣、碰铃等。吹奏类主要是唢呐、笙、笛子。拉弹类主要是大胡、二胡等。在峨口挠阁伴奏的这些乐器中,最主要的是鼓、唢呐和笙。

峨口挠阁的表演内容古老而传统,表演形式特殊而别致,表演道具原始而浑朴。当原始奔放的乐曲响起时,下面的壮汉迈开粗犷沉稳的舞步,上面的小演员也随之翩翩起舞。在亢奋热闹的音乐声中,小孩与壮汉舞为一体,演员的情绪与音乐的节奏融为一体;挠阁的表演内容、观众的永久期盼与天神的意旨浑然—体。

唐贞观版《代州志》中已有“挠阁”的记载。峨口佛光寺《雪山盛会碑记》记载有挠阁表演。万历版《代州志·杂艺》、光绪版《代州志·杂艺》均有记载。《代县志》(1988年版)称:“峨口的郝街、西村、楼街为本县挠阁发源地,后发展到聂营、阳明馕等地。近年已少见。”代县史志工作者通过追溯研究和考证峨口挠阁的历史,发现总结了峨口挠阁经历的六个历史时期。一是,原始社会有巢氏至秦代模仿树源生态的生发期;二是,汉代至南北朝无伴奏表演到器乐和舞蹈“相和”的转型期;三是,隋唐至民国的表演、服饰、伴奏相配套的成熟期;四是,新中国成立至“*”初期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五是,“*”期间的冷落沉寂期;六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后的弘扬发展期。1985年,罗继婵丌始对其进行整理;1995年,李润召组织数村艺人立团活动;2001年,李敢峰组建领导组,挖掘整理拓展从艺队伍,购置装备、整理套路,率众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人型文艺表演活动。

2、现状

峨口挠阁自汉代形成以来,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1、与春节民俗文艺活动相互依赖;2、宣泄丰收喜悦和人生企盼的情感特征,展现出一种原始、奔放的野性美。3、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互动性;4、它的腔道,源于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胡调,是胡汉民族交融的实证。千年不变的六种表演套路具有强烈的民族杂居地域性特征,也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缩影。

峨几挠阁是雁门关内外优秀的民间艺术,它承载着汉代“百戏杂艺”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类有巢氏时期的文化生活、劳动技艺及价值趋向。它被山西文化界誉为“无言的戏剧,空中的舞蹈,流动的杂技,鲜活的雕塑”,它形象而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州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企盼。发掘、抢救、保护峨口挠阁,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史化事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峨口挠阁被公布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山西峨口挠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 韩国SK集团

下一篇: 我的黑帮恋人